有人說當下的中國文學最不缺的是野草一樣多的詩人,你怎麼看?

憶餘母興化紅膏大閘蟹


我贊成抱庸齋主的高見:詩的希望,詩的未來不在高堂,而在那些不為名不為利,只憑自己興趣而作的草根詩人身上。

好多年了,好像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學生時代的我就與詩詞結緣。那年月懵懂生澀,時不時也出現“為賦新詩強說愁”的僵態

走出校門,融於社會,多年的滾爬,磨盡了做作虛幻。再不心生浮譁,只是一腔心願,真心生活,書寫生活。

不強求名聲,不困於利益。我只用心地走自己的路,寫詩作詞,抒發心志,頌善抨惡,樂觀自己,高興他人,潛移默化,感染世人。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就能領會生活的美,增加對人生世界的積極勁!


妙手慈航1221


我就是一顆無人知道的小草,

沒有花兒香,

沒有樹兒高,

但我始終生長在祖國大地的懷抱!

而且我的夥伴遍及天涯海角,

所以我從不寂寞,

從不煩惱。

每一年,

溫暖的春風把我吹綠;

每一天,

光輝的太陽把我照耀。

千萬別小看我這棵小草,

沒有我的襯托,

花兒能開得那麼豔?

樹兒能長得那麼驕?

我的小草啊小草……


老蔣錯話7632


愛寫詩的人多,這是個好現象,這說明我們的詩壇後繼有人,詩歌創作正趨於大眾化,我們的詩歌創作正醞釀蓬勃發展的趨勢。

這裡我們應該從詩歌本身的規範化說起。創作詩歌,應該先了解什麼是詩,詩有哪些特點,詩歌的審美價值取向如何?

而不是拿起筆來,亂言成詩。把詩寫成口號,寫成詞彙的堆積物,寫成鬱積於心的牢騷,寫成求愛信…。

寫出一堆讓人讀不懂的廢話,還美其名曰:“朦朧詩!”朦朧詩真的是不著邊際、不知所云嗎?

我們看一下詩歌定義: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詩歌發展:《詩經》→ 《楚辭》→漢賦→漢樂府詩→魏晉南北朝民歌(代表者:建安七子)→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近代詩、新詩。

詩歌流派:

20世紀初以胡適的“嘗試派”。

聞一多等為代表的“新月派”。

以李金髮為代表的“象徵派”。

以戴望舒為代表的“現代派”。

以艾青等為代表的“七月詩派”。

以穆旦、杜運燮、鄭敏等為代表的“中國新詩”派。

以紀弦為代表的“現代派詩群”。

以覃子豪、鐘鼎文和後起的余光中、羅門、蓉子為代表的“藍星詩群”。

以洛夫、張默和瘂弦為代表的“創世紀詩群”。

以北島、楊煉、多多、顧城、江河、舒婷等為代表的“朦朧詩群”。

以海子為代表的“神性寫作”。

以韓東、于堅等為代表的“他們詩群”。

以周倫佑等為代表的“非非詩群”。

以陳昂、劉懿為代表的春草派詩歌。

看看這些詩歌流派,我們是不是覺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到底哪個是正統,哪個屬於現代詩歌的血脈。可能人們會各執一詞、莫衷一是,這就導致現代詩壇的混亂,也導致詩歌愛好者們拿起筆來,隨心所欲,亂言成詩。這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大事。

希望我們的詩歌創作不要自由得面目全非,失去詩所獨有的魅力。



戈壁灘上的駝鈴



高靜環


記得數年前,我與某詩友在南京大眾書局不期而遇,就草根詩友的問題,談了半天。詩友很豁達,讀詩寫詩二十多年,詩作不下萬首,先後整理校對十餘次,然終無勇氣付梓。臨別,抱庸贈詩一首:水到寬江浪自平,雲行高宇躡無聲。古今多少風流士,那得一一籍姓名



回看今日詩詞,詩人不缺,詩作不缺,尤為缺少的是古人作詩的情懷。詩心不純,詩情不篤,多有掛礙,因此所作的詩終究流於俗套,形勝而質粗,斧鑿之痕甚濃,難脫矯揉扭泥之味。殿堂之上,頭戴大師之冠、身披學者之服的詩人,此流風更甚。侃侃而談,卻不諳詩者何物,所謂匠心大作,華麗之下汙濁不堪,實在不足一觀。反倒有些散隱江湖的草根詩友,常見性情之作。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人頗具詩情,這是歷史,也是民族風情。詩人需要舞臺,詩詞需要土壤,後繼無力乏善可陳的終極原因,還是詩歌被邊緣、詩人很沒落。對詩詞理論的研究越來越深,原創的好詩詞卻越來越少。



不要小看草根詩友,我認為詩的希望詩的未來不在高堂,恰恰在於遠離名利場、只為興趣一詩的草野江湖。


抱庸詩書


當下的詩人很多,會寫字的都可以叫詩人。我們縣有一詩詞協會,他們把我拉進微信群裡,很熱鬧,而且還很囂張。有幾個人,每天晚上就要寫出很多首詩來。手機一咕嚕咕嚕叫個不停,瀏覽一下,這叫什麼詩啊。我忍了幾天,最後還是忍無可忍,退群拉黑。

不過,我最近在網上,我看到一首詩,很有意思,一個馬屁高手的詩,成為了網紅詩,發出來與大家分享。詩名叫《與領導一起尿尿》

與領導一起尿尿

劉傲夫

廁所裡立便器

只有兩個

我正尿著

領導進來了

與我並排

站著開尿

氣氛有些沉默

我覺得這時候

應該說點什麼

我說,領導

你尿尿

也尿得

這麼好




飛飛貓說話


意思如象和人民種花一樣吧?種花栽花與外界景色不同有不同生薦區別,詩歌,詩詞就象天空中雲朵雲霧,鳥兒在空中飛斤行燕舞,雖然幾句話,它是比喻,比如,象徵,描寫,春節春天四季,動物與人物的表情,動態,而以動物,人物,花之鳥描會,描述,所以各種其樣,各種其色,不過不比寫文章,它特別深淵代形象,生動,活躍氣氛,寫一個鳥一座山,一片工地,……都描述美麗的風景,動人必感帶節奏而動情形容,形象,無言不為詩,無形不成體,有詩才有才發,描繪天下景美,換起世界盃。


田恆金542


野草?

野草一樣的詩人?

首先,我不是詩人。

只是愛寫上兩句,

打油詩;

藏頭詩,

順口溜。

你怎麼看都行。

我只想問:

你可以寫詩,別人就不能?

你可以說話,別人就不行?

我不知道一百年前,

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

是不是這樣?

我還想問:當代有多少“孔乙己”?

到這裡,寫非詩非詞的句子:

野草原生不裝飾,

從未讀書不懂詩。

生來根扎破崖上,

有點雨露就痴迷。

生來,不看眼色!

死去,無須人知。

生生不息永遠在,

不管東風南北西!





羅時光1



在所有的文學體裁類型中,如果說,哪個文學類型能夠貫穿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哪個文學類型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哪個文學類型能夠老少皆宜?

我看唯有詩歌了!

從某種程度,或者某種意義上來說,詩歌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們滾滾不息整個民族文化長河中,最璀璨、最耀眼、最美麗的那一朵浪花。

即使在世界上文學史上,一提到中國文學,給外國人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在中國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唐詩了。

所以,中國從古至今都是詩的國度,從來不缺少詩人,更不缺少喜歡詩,熱愛詩的人民群眾。

有些人把民間寫詩的的人稱為野草,我是不贊成的。因為詩歌一開始並不是貴族的專享品,而是發源於鄉野里巷,興於農夫田翁的勞作吟唱之餘。你去翻一翻《詩經》三百篇就一目瞭然了,那些作者大都是販夫走卒之徒。

解放之後,在八九十年代,中國詩歌經歷了一個詩人輩出,全民讀詩、賞詩、愛詩的高潮期,也湧現了一大批至今都影響深遠的優秀詩人,如膾炙人口,令大家如數家珍的汪國真、舒婷、席慕蓉、海子、顧城等。這些詩人都深刻影響了幾代人,在他們心中和他們的精神世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而詩歌走到今天,卻因為金錢至上,權勢的薰染,成了一些高高在上的人的附庸風雅,成了一撮小眾所謂文人墨客的圈子裡的文字遊戲,更有甚者,還出現了一些不倫不類的什麼梨花體,什麼下半身寫詩!簡直是在褻瀆詩歌!

然而可喜的是擁有四億多讀者的頭條,有幾十萬名草根作者在孜孜不倦的寫作,而寫詩的也不下十萬之眾,而讀詩的人民群眾更是每天不下千萬的瀏覽次數。這裡面也不乏佳作連連的高手,如珍妮原創、幾行微情書等。

所以高手在民間,詩人在頭條。


燦爛晨跑


人都是學而知之,不是生而知之。也就是說人從孃胎生下來只能會哇哇亂叫,從哇哇亂叫通過孃的母乳餵養,通過娘哺育,孃的教養才一步一步的學會走路說話的。文化知識也是從一才學會二的,不是天生下來就會讀懂百家性,三字經的。如果誰一生下來就會寫文章,寫詩句,那才叫怪才,也叫怪胎,跟一般人生的不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因為野草在曠野深山久經風颳日曬,經的世面廣,見的事情多,就不怕狂風暴雨的衝擊,才一步一步的再不斷學習,在進步。人是不論文化水平高低,而是在於不斷探索,也就是活到老經到老,不是老師給教個一字劃一橫,二字加一橫,就會自咵其談自已什麼都會了,這樣的人才是最最愚蠢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