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於老師說:我說相聲是郭德綱把我拉回來的。你怎麼看?

會火A


其實如果按照明星粉絲的標準,于謙是不折不扣的綱絲一枚。

當年在鏘鏘三人行跟竇文濤梁文道聊天的時候,竇文濤說自己其實真正崇拜的是于謙,他是一枚“謙絲”。于謙回答:沒必要,世界上只要有綱絲就夠了,我們兩是一回事,不用分成兩個去捧。


2000年,于謙和郭德綱在北京某郊區露天廣場的舞臺上,表演了對口相聲《拴娃娃》,這次意外的合作卻讓二人“毫不意外”地對彼此生出強烈欣賞。

2002年起,于謙不時與在小劇場演出的郭德綱合作表演相聲。

2003年,郭德綱與于謙合作相聲《你好北京》,在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上獲得了組委會特別獎。

2004年,由於張文順身體病重,不能再跟郭德綱固定搭檔上臺。於是于謙正式加入德雲社,自此于謙與郭德綱結為固定搭檔。


兩人合作是偶然,就像世界上無數個偶然一樣,于謙原本已經放棄相聲,在外邊泡劇組當龍套,《小龍人》、《老竇一家親》、《海馬歌舞廳》都有于謙的影子,但那個時代太多影視大腕了,于謙即使一直這麼跑龍套,也不可能大紅大紫,很可能就跟嫂子做一個普通有錢人過一輩子了。

直到有一天劇團召喚他回來演出,于謙心不甘情不願的回去,跟郭德綱合作慰問演出,之後慢慢的熟絡起來。于謙也重新拾起了對相聲的熱情,並且安下心跟郭德綱一起合作。郭德綱能夠拜師侯耀文,于謙功不可沒。侯耀文跟郭德綱在CCTV-3的《週末喜相逢》第一次合作《戲曲接龍》後,郭德綱下來後跟侯耀文道辛苦,侯耀文拍拍郭德綱的肩膀,欲言又止,最後只說了“祖師爺賞飯”五個字。然後又說:“哪天上家裡去吧!”

其實郭德綱想拜侯耀文為師,侯耀文也想收他。但兩人地位完全不對等,郭德綱怕自己提出來有點蹬鼻子上臉,而侯耀文又拉不下臉說“我收你吧”。這時候需要一個跟兩邊都親近的人捅破窗戶紙,這個人就是于謙,當然石富寬也跟著說,最終把侯先生說動了。

于謙去北京房山區錄製節目,正巧侯耀文也帶團在房山演出,便去侯耀文的後臺串門,侯耀文提起,最近要收一個徒弟,叫作荊林野。于謙便提起:“德綱適合叩您啊,多好的事兒啊。”侯耀文問:“是嗎?那他為什麼不跟我說呢?”于謙回答:“許是不好意思吧,也沒趕上節骨眼啊!”“那你給他打電話。”侯耀文當即說道。

電話接通,于謙把電話交給侯耀文,侯耀文對電話那頭的郭德綱說:“德綱,問你點事兒啊,他們說你適合叩我,你願意麼?”郭德綱回答:“願意啊……”“噢,那就這麼定了吧。我最近要收一個徒弟,你跟他一塊兒得了……”

于謙就這麼輕描淡寫的把郭德綱最大的難題解決了,說實話對於于謙來說就是一句話的事情,但如果沒有對郭德綱認可到一定程度,他沒有必要遞這句話。郭德綱拜師侯耀文對於謙來說也沒什麼好處,那句“德綱適合叩您啊”或許誰說都不管用,就於謙說了有效果,因為他是兩頭都親近的人。而且後來侯耀文收郭德綱的事情傳出去,多少人在中間攪和,不希望這事情成了,于謙作為牽線人也揹負著不小的壓力,但他願意為郭德綱頂著,這也能說明於謙為人,以及他對郭德綱的深厚感情。

于謙如此評價郭德綱:“我找到了自己心目當中的相聲。相聲,就該是這樣的。如果不是郭德綱,我不會回到相聲,要是現在郭德綱說他不幹了,我也就不幹相聲了,回去該幹什麼幹什麼去了。他(郭德綱)對傳統相聲的理解要比一些人更深一些,他對相聲的追求、努力、付出的辛苦也要比別人更多一些;他的天賦要比別人更多一些。因此他才能‘底蘊深厚,長使長新’。”


鹹魚茶館



于謙老師這句話並沒有說錯,因為事實真的就是這樣。

于謙師出相聲名家石富寬先生,學得一身好本領。可惜的是,在於謙學有所成,準備出道之時,正是相聲沒落的時候。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各大晚會上幾乎都是小品的天下,就連相聲出身的馮鞏都去演小品了。當時的于謙對相聲非常傷心,也只能選擇其它出路,他參加了導演班,並且參加了影視作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一直到2002年,于謙已經算是離開相聲十年了。但這期間于謙在劇團一直是有編制的,只不過他很少去說相聲,以至於幾乎在劇團拿不到工資。可是此時的于謙,靠著拍戲已經有了很好的收入,用郭德綱的話說“於老師當時是掙了大錢的”。

2002年,于謙所在的劇團需要下鄉慰問演出,但劇團演員並不多了。領導邀請到了郭德綱來說相聲,據說當時也是許了郭德綱不少的“好處”。當時郭德綱的德雲社也並不紅火,還需要郭德綱賺外快來支持德雲社運營。郭德綱獨自一人到了劇團,劇團卻沒有一個相聲演員能夠捧哏,最後領導找到了于謙。


因為當時的于謙在外面混的很不錯,就不想回劇團。可是,領導非常強硬的說到,“你十年沒有為劇團工作了,需要你的時候你必須回來”。就這樣于謙才有機會與郭德綱搭檔,這也是二人第一次合作。誰也沒想到,二人合作起來非常默契,並且非常的舒服。

因此,于謙才回到了相聲行業,所以他才會說是郭德綱將他拉回相聲界的。


從那以後,郭德綱和于謙帶帶拉拉的合作了兩年,期間基本都是下鄉演出。但通過相互之間的磨合,二人越來越感受到對方的水平,越來越喜歡與對方搭檔。

2004年,郭德綱邀請于謙到了德雲社,二人成為了正式的搭檔,從此開啟了中國相聲的新篇章。說來也是巧合,從於謙加入德雲社的幾個月後,德雲社就開始紅火起來,一直成長到如今這相聲界半壁江山!


雨天論娛樂


相聲是兩個人的藝術,明面看著逗哏演員說的多,捧哏演員說的少,但看似簡單的搭話:是啊,對的,哦……,卻往往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于謙老師1969年1月24日出生於北京積水潭醫院,為家中的第三個兒子。1982年,于謙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相聲班學藝。說過相聲、拍過電影電視、做過編導、主持過節目,屬於多棲發展的演員,雖未大紫大紅,但也頗為順風順水。2000年,于謙老師的原搭檔劉穎出國日本,雖然北京曲藝團多次給於老師調配搭檔,但總是感覺合作上欠缺些什麼。就在於老師準備結束自己相聲生涯的時候,郭德綱出現了。兩人經過幾次合作,都感覺逗的給力、捧的舒服,合作很是愉快。2004年10月,于謙老師正式加入德雲社,接替張文順老先生,成為郭德綱老師的固定搭檔。

可以說郭德綱和于謙之間作用是相互,沒有郭德綱,觀眾們就不會在舞臺上看到于謙,沒有于謙,也不會有今天的郭德綱。


一抹山茶花


于謙1985年正式拜石富寬為師,進入了相聲界,本來想大幹一場,躊躇滿志一段時間之後,于謙大失所望,因為此時正是相聲的低谷期,很多比較有名氣的相聲演員還沒有“飯”吃,何況一個新人呢?

於是于謙後來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1995年畢業,畢業後於謙以科班出身的身份轉戰影視圈,先後出演了多部影視劇。

其中,室內情景喜劇的鼻祖《編輯部的故事》裡,就曾有過於謙的身影,他在第三季裡客串一個保安,只有一句臺詞。



《絕色雙嬌》想必80後都不陌生吧?這部戲捧紅了張庭和焦恩俊,配角有宋丹丹和吳孟達,于謙在裡面客串了一個算命的瞎子給女主芊芊算命。還有《小龍人》和《小井衚衕》、《馬三立》等等,但無一例外都不是主要角色。


2000年于謙的搭檔去了國外發展,考慮到在影視圈有一定的人脈,並且掙的也比相聲的多多了,于謙決定從此不再說相聲了。但命運往往就是這樣,當你不再報任何希望時,往往就會有意料之外的事發生。

在於謙決定前往影視圈發展時,他碰到了郭德綱,但是于謙所在的曲藝團有一場演出,于謙缺搭檔,團領導給他找來了郭德綱,兩個人在應付的狀態下完成了第一次合作!

但是就是這次合作使他們“一見鍾情”,于謙覺得或許應該接著在相聲圈待下去,郭德綱覺得他一定要把于謙“挖”來德雲社,演出結束後,兩人雖然都沒有說什麼,但是從此以後,無論誰有演出都會叫上彼此。

郭德綱的搭檔張文順年事已高,身體也不太好,而郭德綱和于謙的合作也漸入佳境,於是2004年于謙決定加入德雲社,正式和郭德綱搭檔說相聲。

于謙說他說相聲是郭德綱把他拉回來的,郭德綱說于謙是他的貴人。

和于謙相識後,郭德綱迎來了他從藝生涯的一件大事,他有師父了,于謙師父石富寬的搭檔侯耀文看上了他,答應收他為徒,2004年6月18日,郭德綱正式拜師,成為了名正言順的相聲第八代傳人!

侯耀文先生在時說過這樣一段話:相聲界的徒弟分為記名的和授藝的,記名的就是有一個師承和名分,他並不跟隨師父學習什麼,像郭德綱這樣的話就是“授藝”的弟子。因為他們爺倆經常在一起“說活”,也就是討論相聲。侯耀文還說,郭德綱是他的入室弟子!



郭德綱和于謙兩位老師相互扶持、信任一步步走到今天,真是讓人羨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