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民窟到主演從文盲到作家,這位傳奇女子的愛情觀值得我們學習

前言:

民國期間,出現了很多傳奇女子,但其中有這麼一位卻鮮有人知,那個時代,她也是舞臺上的流量擔當,不僅有顏值、還很有主見,她的婚禮,周總理都想參加,考慮安保問題才作罷。她是評劇皇后,是作家、畫家,她是新鳳霞。

從耀眼的明星到病殘的普通人,她一生活得坎坷,也活得漂亮!即便是當今社會遠離了那種苦難,但她身上許多精神仍值得我們學習。

從貧民窟到主演從文盲到作家,這位傳奇女子的愛情觀值得我們學習

新鳳霞

01、女人擇偶,一定要有主見

她生於1927年,幼時被人販子賣到天津的一戶貧苦人家,為了賺錢養家,她6歲就開始學戲,14歲當主演,走場學藝的日子,她耽誤了上學的機會,20多歲在舞臺成名時卻還是文盲。

她是個美人,不僅美在表,也美在豐富的內在,憑藉《劉巧兒》和《花為媒》紅透國內外時,她在擇偶上非常謹慎,不圖對方長得好,但要彌補自身的缺陷。她有清醒的頭腦認知,有長遠的視角,她是絕頂聰明的。

她的愛情觀,今天仍值得我們學習:伴侶,一定要找能讓自己成長的。

許多人給她介紹對象,她都拒絕了。她覺得戲班裡的夫妻,有的丈夫低三下四的像個傭人,有的對妻子不高興了就打,轉臉就亂來,是個窩囊包,有的嫁得轟轟烈烈,可是婚後生活卻很悲慘,她怕上當受騙,對於個人生活她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多麼明智,周邊都是例子,從別處吸取的經驗,決不能在自己身上重演,嫁給低自己一頭的,別人在委屈,那種有暴力傾向的更是躲都來不及;高攀來的,自己卻要小心翼翼,這樣的婚姻實則是束縛了自己。

“我雖然被人家看不起,我自己可不能看不起自己,我找對象可不能馬馬虎虎圖個漂亮小夥兒,必須在生活中是老師,幫助我,提高我,文化水平、思想水平、品德都高,有成績的男子漢。”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她要的是一個志同道合,跟她一起前進的伴侶,要愛她、瞭解她、尊重她,要聰明有才華,要忠厚正直、幽默風趣、樂觀堅強,不喜歡嘴甜的、吝嗇的。這樣的愛情觀,放之四海而皆準,放到現在仍不差,女人有主見,受益的是自己的一生。

從貧民窟到主演從文盲到作家,這位傳奇女子的愛情觀值得我們學習

02、互相成長的婚姻,才是佳偶良緣

也許你會覺得她對伴侶的要求放在現在社會都太高,很多女人輕易就被男人的甜言蜜語哄騙,而她不是,她總是用心去看人,通過別人的評價去全方位瞭解一個人。

終於她尋到了,通過老舍她結識了幾代書香門第的著名作家吳祖光,並主動表白,與他結婚。她一生最大的轉折就是這樁婚事,進了一個滿室書香的文化人家。

有時候,幸福還是要靠自己去追尋。當然有個前提是先把自己修煉到優秀,而她已經是評劇行業的佼佼者。

由於兩人文化、經歷等差距很大,一時引來各方反對,她當時還是文盲,一些人對戲劇演員也有偏見。但她非要讓反對的人看看,她想嫁誰別人都管不著。周總理曾表示也要參加他們的婚禮,但出於安全保衛工作的考慮,最後作罷,後周總理專門宴請了他們。

都說婚姻好不好,看臉就知道,而她,嫁對一個人,就有了飛躍的改變,婚後生活實現了她的追求和願望。

解放後她開始上識字班,她對丈夫是尊敬,仰慕的。丈夫愛看書,為她購置雕花嵌石的小書桌、紅木書架,買給她一架閱讀學習的書,從淺到深、從現代到古典、從白話小說到中外名著,她手不離字典地看書、寫字。她從喜歡逛街,買絲綢、布料、毛線、百貨,轉而喜歡逛書店。

因為追求文化,她大會小會都坐在牆角,口袋裡裝著筆記本,彆著鋼筆,隨時隨地寫。

從文盲,到識字,到讀名著,她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一個有恆心和毅力的人,生活中的難題終能一一破解, 她的韌性年輕時便見端倪,這也為她老年的成就埋下了伏筆。

從貧民窟到主演從文盲到作家,這位傳奇女子的愛情觀值得我們學習

新鳳霞吳祖光夫婦

03、無論何時,都不能放棄自我成長

生活中,她也有一些良師益友。音樂上,師從前輩盛家倫學習演唱技巧;美術書法上,從黃苗子、鬱風夫婦那裡尋求幫助。齊白石老人喜歡她,還收她做了乾女兒,在畫畫上給予了指導。為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養,她毅然參軍,雖然收入大打折扣,但是她得到許多榮譽。

要說何必苛求自己,那是內心的追求,別人左右不了。當一個環境有礙於成長,同時不能身心愉快,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換一種活法,不偏離初心,又能戒驕戒躁,許多收穫金錢衡量不了。

1957年反右運動,她的丈夫被打成右派,上至北京領導、乃至中央領導都勸她與丈夫離婚,但她將一切威逼利誘置之度外,她說:“王寶川等薛平貴18年,我等他28年!”,於是也被打成右派。

丈夫臨走前,把她要看的書放在書架上,他們遣散了傭人,為了避免是非,她搬去了集體宿舍,在吳祖光被髮配北大荒的日子裡,她以堅強意志頂起吳家重擔,臺上演戲,臺下挨批、打掃廁所,但她仍獻給觀眾一個個良好的藝術形象。

工作中,她遭領導刻意刁難,但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情緒。在那個艱難的時代,是觀眾給了他不少溫暖,即便扮演配角,她也很用心,甚至能把配角演成主角。她不怕別人提意見,別人提什麼,她都虛心接受,誠懇感謝,把意見當成自己提高和改進的機會。

當被生活打入谷底,幸好還有一技之長,那種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意外收穫,伴自己度過漫長的悽苦歲月。要不說,人一定要有些愛好,它雖然不能讓你發財致富,但是能療愈一些傷害,沉浸其中,有一塊自淨的天地,還能給自己帶來面對困苦的底氣。

從貧民窟到主演從文盲到作家,這位傳奇女子的愛情觀值得我們學習

04、夫妻同心,熬過歲月艱辛

三年沒能相見,夫妻間的通信成了她的精神寄託,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把孩子的手放在信紙上畫下來,然後寫上孩子的名字,寄到東北,讓丈夫瞭解孩子們的變化。家裡一直瞞著年近70有病的公公,還要照顧三個孩子,孩子們見不到爸爸,她會有意地給孩子講爸爸的故事。經濟困難,就變賣一些家產。

苦難歲月中,孩子是她的精神支柱之一,心情不好的時候就跟孩們在一起,把煩惱都忘了。當女人成了母親,她就彷彿有了三頭六臂,有了繞指柔也有鋼鐵臂,縱使內心翻江倒海,仍對未來充滿期待。她是孩子的燈塔,不許自己倒下,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孩子給了母親抵禦險阻的鎧甲。

她像一根線串起丈夫和孩子,中秋節,把孩子帶到院子裡,與丈夫相約夜裡12點一起看月亮,就這樣遙寄思念,彷彿在一起。

同去北大荒的三年中,有的人甚至被折磨致死,而吳祖光屬於不幸中之幸,因為要利用他寫劇本,三年後他才平安返家。

當一個人優秀到不能被取代,他就擁有了保護自己的能力。

他永遠不會忘記他回來那天,新鳳霞帶著三個孩子,把家裡佈置的煥然一新,貼滿剪花、剪字,喜氣洋洋的光景。雖歷盡滄桑,他們卻有一種樂觀和堅毅。

受盡苦難,仍心有陽光,生活雖苦,能扛過去就能見曙光。

不久,他們又捲進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這期間夫妻分離了整整七年。在那個野蠻殘酷的時代,她被趕下舞臺,成了人人可驅使、叱罵、奴役、欺侮的對象,那謊言遍地的時代,她堅守住內心,不說假話,只好好唱戲,明白觀眾才是自己的根。

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遇到不公平不愉快的待遇,她會努力做出成績來。是內心的堅守,是家庭的責任,在那種許多人熬不下去的日子,她挺了過來。

相較而言,我們身處的時代幸福了千百倍,可能還有許多不順心,有周邊人的苛責,有四面八方的壓力,可能我們深夜會痛哭,天亮偽裝著堅強前行,但只要有愛的人在,我們就是他們的牽掛和依賴,想想辦法,再堅持一下,沒有到達不了的明天。

從貧民窟到主演從文盲到作家,這位傳奇女子的愛情觀值得我們學習

文革後一家團聚

05、生活,遇事要想得開

曾經,她的家在王府井帥府園馬家廟9號,20多間房的四合院,有兩個女工、一個男工。家裡用的是紅木傢俱、紫檀大床,收藏品有許多古董、字畫。原本養花種草、讀書寫字的生活驟變,在文革中被抄家,房子被搶佔,傢俱字畫全被抄走,無奈搬到50多平的小樓房,可又被別人擠佔一半。

她參與挖防空洞,一挖就是七年,認識了溥儀,受他的轉變心態影響,她明白了要會生活,遇事要想得開

像那些被生活扒皮抽筋,自尊被踐踏的人,如果不是內心清醒,很可能就活成了別人眼裡的笑話,而正是那“想得開”才能踏遍荊棘,硬生生踩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離開這個世界很容易,戰勝自己才不簡單。

她經歷多年不公正待遇,生活坎坷,精神肉體都受到了傷害,卻一生追求品德,素來以誠待人,同情幫助弱者,明白好壞都得面對。

受害多年終被迫害致殘,半身不遂對於一個以舞臺為生的藝人來說,她曾痛不欲生,然而,她卻能在丈夫的鼓勵下,重新安排生活,畫畫、看書、寫作,從1980年開始,她寫出了近300萬字,短短的十幾年,就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從貧民窟到主演從文盲到作家,這位傳奇女子的愛情觀值得我們學習

新鳳霞畫作

一個從小沒有上過學的藝人,能夠參加中國作家協會全國代表大會。她的文字,是大半生記憶的結晶。她勤奮,幾乎每天在凌晨六點左右起床、洗刷,然後開始寫作。

當苦難成了過去,那些揮之不去的記憶,在筆下集結,寫字和畫畫是一種救贖一種癒合,只要打不倒的,終將強大。

苦嗎?生活就是很苦,但是“愛”給了我們直面未來的勇氣,當生活走到死衚衕,轉念前面可能就是滿天星光,痛苦可以選擇方式釋放,希望仍在不遠的前方。

結語:

一場開始不被看好的婚姻,她卻堅守到人生盡頭,與吳祖光相知、相愛一輩子,他們是感情上最富有的夫妻。兩個南轅北轍的人,殊途同歸,穩步前行。她樸實、忠貞,經歷九死一生,卻終生不悔。夫妻患難一生,他卻說:“她才是真正的女英雄。”

他們的愛情,太難能可貴。她的膽識、勇氣、信念、堅貞,與他的才華、豁達、樂觀讓我們肅然心生敬佩。

從苦難的貧民窟到雅緻的四合院,從耀眼的明星到病殘的普通人,在大起大落的坎坷人生中,她做了一次次驚心動魄的人生取捨,她取得的成就、受得苦難折磨、她的堅貞勇敢無人能及,她是不可複製的傳奇。

從貧民窟到主演從文盲到作家,這位傳奇女子的愛情觀值得我們學習

霞光夫婦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