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醫把脈就能知道什麼病?

A阿珍136292277


中醫是我們的國粹,上大學的時候聽老師講課就覺得其玄之又玄(本人西醫),借老師所講,給大家聊一聊。


記得老師曾經講過:人體有諸內必行之於外,醫生司外揣內,見微知著,揆度奇恆。脈象是手指感覺脈搏跳動的形象,反映臟腑功能、氣血、陰陽的狀態。脈象的產生,與心氣盛衰所致的搏動,脈管舒縮和脈道通利,氣血盈虧,各臟腑協調作用直接有關。



寸口脈:中醫診脈最常用的是寸口脈,也是大家所屬知的診法,是指單獨切按橈骨莖突內側一段橈動脈的搏動,根據其脈動形象,以推測人體生理、病理狀況的一種診察方法,其他還有遍診法、人迎寸口診法、仲景三步診法等。寸口又稱氣口或脈口,有四大特點:1.為“脈之大會”;2.脈氣最明顯;3.可反映宗氣的盛衰;4.便於診察。

具體方法: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中指定關,通常以腕後高骨 (橈骨莖突)為標記,醫者先以中指按在掌後高骨內側動脈處。然後食指按在關前(腕側)定寸,無名指按在關後(肘側)定尺。兩手各有寸、關、尺三部,共六部脈。相應的臟腑為左心小腸肝膽腎,右肺大腸脾胃命門。寸關尺三部各自又可施行浮、中、沉按取,三三合而為九,稱為寸口脈“三部候”法。

中醫博大精深,不可妄測。老師也曾說過:“我專治西醫不治之症”,可見中醫也有其獨特的地方,但是大家在選擇中醫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那些靠譜的中醫,特別是公立醫院的中醫,我在實習的時候也見過不少因為吃中藥而多次住進ICU的病人,所以大家一定要相信科學,不要病急亂投醫。


普外三角針


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古裝電視劇裡面的大夫給人看病時首先就是要把脈,以前的時候還經常學過這種把脈的姿勢,但始終不得要領。你知道中醫到底是如何把脈的嗎?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中醫把脈,3個知識點要先弄清:

首先我們要知道,中醫把脈其實是隻用三根手指的。有些影視劇中因為對這方面沒有做足夠的功課,而出現了用兩根手指把脈的情況,要知道這樣的做法是明顯錯誤的。如果在這一點上出錯的話,那麼接下來的步驟也就沒辦法繼續了,也就是說了解把脈需要幾根手指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找準寸關尺了。說道寸關尺可能很多人都是一頭霧水,會問這是什麼?其實在中醫裡面,手腕寸口被分成了寸關尺三個部分,也就是我們的三個手指所按壓的地方,並且要知道左手的寸關尺分別代表著心肝腎,而右手的寸關尺分別代表肺脾腎。這一點對於把脈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瞭解的話,那麼即使學會了把脈,也沒辦法確認病情,因此還是要了解的。

最後我們要知道無論是左手還是右手,都要遵循食指按寸、中指按關、無名指按尺的原則,這個順序是絕對不能出錯的。同時按壓力度要從輕到重,不能一開始就使了很大的勁,否則也是無法檢查病情的。這樣經常練習的話,對把脈就會慢慢熟練了。

很多人也有一個疑問,中醫把脈的原理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僅僅通過把脈就能知道一個病人的基本病情以及疾病的走向呢?

我們要知道,脈象其實跟心臟跳動的頻率、心氣的旺盛或衰弱、氣血的盈虧都是直接相關的。而這三方面的變化又直接決定了脈象形態的變化。所以說通過把脈是可以推斷一個人的健康與否的,還可以通過把脈來了解病情的真假,以及疾病的變化的。

比如說心臟,心臟是形成脈象的一個動力器官,在把脈的時候可以通過心臟的跳動快慢來反映心臟的病變,例如冠心病、心臟供血功能出現障礙等等。如果脈象變得很細,並且脈象位置很淺,沒有力,這個時候就可以瞭解到病人可能是患有腸胃性感冒了,因為腸胃性感冒的患者的脈象就會出現這種情況,也被稱之為“濡脈”。

通過以上對把脈的一個大致瞭解,我們可以發現,中醫的內容真的是非常博大精深的,並且非常複雜。但是中醫從古至今一直被推崇,一定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所以平時我們可以多學習一些中醫的知識,比如說上面介紹的把脈,這樣在身體出現變化時可以基本瞭解一下。

參考文獻:

1.楊步月,《“把脈”當代中醫之惑》,經濟參考報,2015-10-30.

2.蔣力生,《中醫把脈為何能辨病?》,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6年01期.


奇妙的本草


首先,把脈(切診)是中醫傳統的診斷技術,通過脈象可以反應出全身多處疾病情況,不同的脈象也有不同的特徵疾病,那麼,脈象形成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能提示疾病情況類?


1.脈跳是由於心臟跳動推行血液運行才形成的症狀。那麼心臟跳動的細微變化都可由脈象體現。尤其是心臟疾病在脈象上表現特別突出。

2.心在五臟(肝心脾肺腎)裡屬於主宰臟器,其他臟器有病症也會通過心臟向外體現,同時心臟泵出的血液流暢在血脈中,人體的血脈又貫通全身,內連臟腑,外達肌表,運行氣血,周流不休,故脈象能反映全身臟腑和精氣神的整體狀況。


3.中醫認為脈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而心臟跳動的強弱依靠氣的調節,血液的運行又依賴氣的推動,同時血是氣的載體,脈管自身亦需要血液的潤養才能維持其功能。因此,氣血在脈管內運行是脈象形成的物質基礎,反過來,脈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機體氣血狀況。


儘管把脈能反應出身體的很多疾病,但是中醫絕對不是隻依靠把脈來診斷,而是依靠望、聞、問、切(把脈)四診參合共同診斷疾病情況的。尤其是中醫大家,根本不會使用現代西醫檢測技術輔助診斷,全靠傳統四診斷病,辯證準確,技術過硬。


蕭藥師談合理用藥


:中醫把脈是知道人的病的,所切的脈是肺循環脈,也就是小循環脈。並且叫獨取寸口。就是手腕部高骨叫關,關前一寸取九分,關後到肘是一尺,關後一尺取一寸,診這一寸九分之地,食指切寸,中指切關,無名指切尺。就是寸關尺,並且要三部九候五十動,五十不止身無大疾。三部指寸關尺,九候是三個手指,浮中沉,三三得九,脈跳過五十次不止身無大疾。

古時切脈,寸口只是肝脾胃病,額部脈主心肺,頭部病,足腕部切大小腸腎病。這裡不能細講,只是大略一說,如果病重,寸口無脈,有的可切頭部,腕部,足部。後來發展到獨取寸口。用心學習,可以學會,參照望,聞,問診,確定病情。中醫治病,辨症論治,為何要湯劑,服了一次,根據醫療效果,下次改方,添一味或去一味。或藥的份量增減。

脈有六部,左手心,肝,腎,右手肺,脾,命。腎有二個,左為腎屬水,右為命門屬火。有一種病叫無名之火,就是水少了,火多了,必須平衡,人才無病。

必須知正常脈象,才能知病脈,四至五至號平和,就是一息之間跳四至五次,六至為數七至急,八脫九死十難活。還有春弦,夏鉤,秋毛冬石,還有飯後脈洪,久走脈疾。病人是走來的,到了衛生室,一伸手切脈,這時不能切,脈疾似病,等安靜一會兒再診。跳動三次為遲,,遲為寒,跳動一次二次為敗脈,有重病人兩息一至為殂脈,接近死亡。

這是大概說一說,要學會,非常細緻,中醫也能診病,也能醫病,是和西醫不同的兩個科學路線。


夕陽無限好126669730


切脈,是中醫最神秘最奧妙最玄,也是最難學的一門診法,王綿之教授出自中醫世家,他曾說,中醫什麼都能跟師學到,唯脈診不可,非要你細緻入微的親自臨床,認真體會,日積月累,才能悟出!真可謂"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黃帝內經》雲: "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由此可見,只有望問聞切四診合參,才能更為準確的診斷疾病,並非唯切脈便知也。但切脈作為四診之一,確實可以從中得到病情信息,診斷疾病。這是因為:


1.心主血脈。"脈,血之府也",血液在脈管中流動,同時也依賴氣的推動作用,而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心跳動的強弱,氣血的盈虧都可以反應在脈象上。

2.肺朝百脈,助心行血,而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而中焦是脾胃,肺脾兩太陰關係密切,脾胃互為表裡,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由此亦可以反應脾胃之氣的盛衰。

3.肺經入寸口,太淵是肺經的原穴,最能反應人體的元氣,而元氣與腎密切相關,腎為先天之本,寓元陰元陽,藏精生髓化血。

4.肝藏血主疏洩,調節血量。


總上所述,全身臟腑的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等等都可以形成脈象,從而根據28種脈象來診斷疾病,判斷疾病的轉歸,預後。


青主墨影


迴歸大自然, 其實脈搏是鼻遺傳信息通上下唇中隔線下行下巴下臺的大自然大空信息中心,經下唇中下的腦感應與左臉中高信息光感應中心到上眼皮中的人生命體信息互聯網中心,是診脈和道因。 真正的診脈,是隨脈搏佛光動信息同步的運行經過,是診脈中的知道,脈衝是左眼視中心佛視光動信息,是對地理體運中眾紅細胞生力的信息導路規引,和運行路上的各處信息。 佛視信息光動,從鼻中渠中心處的圍繞口上下唇外的上下正負信息道,正信息通向右下巴圓的生命陽區,是正業力與右陽同向正旋動,為生命陽動力相應力,口圍負力通向左下巴圓的陰旋動場,是陰行陰積,為反旋增力,是生命活力對峙。

當左邊陰反旋動力大於右邊陽正旋動力時,人體信息就會出現紊亂而使大小自然出現信息運化對應偏差,出現經絡穴口的體穴口通向大自然穴口的開合關閉對應口偏差,是生命信息到體上所相嵌的經絡道的大自然養體供給與負排出現不同步,為體病因。 如果人因邪淫調入體內月背反旋大陰,是經絡道大阻力,往往是大病因,沒有邪淫就不會有癌症,道德是大力,是天人合一,是人體小自然信息體在大自然無限旋動活力中的延續力,生命遺傳信息中可見都是代物區信息,不可見的無物質信息才是生命主導力。

今天的科技雖然果實累累,但腦內神經元細胞95%是信息潛藏,那麼我們就會明白,只有不斷迴歸大自然,順應大自然規律去獲取自然力,讓滿天的星光照耀生命體上對應的腦星高光細胞,升級生命維度,創建提升生命積極向上,是向遺傳信息高光區前行,為長壽幸福。

診脈是人小自然生命體地區運化內信息細知,但要有臉高光在腦感應區通後腦思維神經中,使各處光動力夠,體內陰陽較平衡。作為體視為主的人類,私性先入,高光感應不易,有良心的醫生會覺實而告,中醫人的道德力是獲遺傳信息中檢查信息化,獲得自然治療自動化程序治療區,中醫天人合一,天大地大自然大,要合一必為信息醫學。 只有淨化心靈之光,才是健康直通道,迴歸大自然!永遠迴歸大自然!!!


自然而然歸自然


中醫把脈是根據中醫自己的手指感應患者脈搏跳動的強弱興衰,從中知道人體的血氣盛衰來判斷人體的各種情況的。

中醫把脈診病不是傳說,只要你學會以下的脈訣,患者體內的大概問題也知道了幾分。

心脈洪大心有熱,頭腦昏沉氣血結,腳板心內似火燒,口乾心煩喝水多。

心脈細少主心虛,心中驚悸汗如珠,頭暈眼花多惡夢,夢魂常在水邊居。

肝脈洪大不調血,背痛頭痛連左肋,手痠足軟目紅赤,行路昏昏似物遮。

肝脈細小四肢酸,膽冷肝枯血氣寒,頭腦昏沉多睏倦,胸背盜汗出難幹。

腎脈洪大主腰痛,頭痛背痛小腹痛,膀胱結熱小便澀,咽乾口苦舌無津。

腎脈細小主傷精,耳內嘈雜風雨聲,男子主有關節病,女子腹冷月經傷。

以上是傳統脈學左手心、肝、腎三部把脈的大概情況,通過這些可以大概瞭解到患者的身體概況。其它不說了,大家可以多學臨床家的把脈經驗。

把脈要準,要求較多,一是醫生心要靜,二是患者的心情是否緊張,三是患者是否出現藥脈等等……都會影響把脈的精度,後學者要注意。

把脈斷病是一門學問,是中醫四診之一,有志者事競成,只有多實踐多總結,水平才能快速提高。

這篇文章只是給後學者拋磚引玉的,大家共勉。


石上柏155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起了梁冬主持的國學堂,裡面有一講是關於中醫脈診的秘密,採訪嘉賓是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系神經科學博士王唯工教授,在這個採訪中王教授提出的一個關於脈診的觀點,我個人認為有一定道理。

他們應物理學上的共振理論,並通過大量實驗發現,原來我們的心臟不只是每分鐘跳動七十二下左右,它在這同時還發出了十二個諧波,有趣的是這十二諧波正好對應了中醫的十二經絡,各個經絡又對應著相同正中頻率的臟腑,所以身體的經脈可以將臟腑的信號送到體表。我們就可以通過測量經脈的變化得到臟腑是否患有疾病的信息,這就是中醫脈診的理論依據。


我們的祖先雖然不是通過共振理論發明了脈診,但殊途同歸,他的合理性也得到了當今科學實驗的證實,我們應該好好的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


中西醫林醫生


我自已對張仲景的,黃帝內經呀,還有一些醫學經典,自己有研究有關注,

也有自己的一定的看法。

其實這個問題啊,問的並不是很全面,在中醫當中啊,切脈只是症病的一個部分,中醫確定診病主要是望,聞,問,切,其中切是是放在最後面的。

所以把中醫的特色切脈過度的神話,只能說對中醫不是很瞭解

其實最主要的手段還是通過問,因為啊,古代人,又沒有先進的儀器,沒有CT啊,沒有驗血的一些設備啊,所以呢只能夠通過豐富的實踐經驗,來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形成了一很有特色的醫學理論,然後經過不斷的歷代大師的補充,中醫也在不斷的成熟之中。


比如說 問 就是問病人的一些症狀,年齡,是否有性生活啊等等,望呢就是望病人的面色臉色 ,聞就是聞身上,小便,來蒐集信息進行診斷。 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如進行六經辯證五臟六腑的辯病的方法。


其實呢,在傳統醫學上中醫啊,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在性價比上要遠遠的領先於醫的,但是這也不乏少數的的人用中醫的愰子來騙錢。

中醫治病對治某些病還是很很具有特色的,你比如說高血壓,這個心臟病啊,癌症啊等等,分析一下你看西藥治高血壓他僅僅是將,血管進行擴張,而中醫呢,它是從五臟六腑進行辨證,看你哪個臟腑受損,然後補齊不足,去其有餘。

如果碰到很厲害的,中醫高手的話,往往是能夠去根的。但是呢,中醫有個不好的地方瞭解啊,

不掙錢,比如說你到醫院裡面拍一個片子,查個血啥的,一點藥沒有吃,幾千元沒有了,中醫呢,它本身診斷它就比較簡單,如果對於一個高手的話,基本上不需要什麼費用,很高明的中醫大夫,通過望 聞 問 切,基本上就能夠判斷正確,然後呢抓點草藥,幾十,或者幾百塊,基本就能解決問題

而西醫呢,付的是診斷費和藥費,診斷的費用往往都是成千上萬,一個ct多少錢,一次胃鏡多少錢,等等大家心裡都有個數,但是中醫沒有這些診斷費用啊,所以啊,以現代市場經濟的規律,


那肯定的是,不掙錢的行業,年輕人,不願意學,所以現在的中醫大夫很少,沒有一個基數的話,好的大夫更少了 。有幾個醫術相當的高明,醫德也相當的好老大夫呢,往往又被一些西醫大夫認可,所以啊,他們往往都是藏在了一些比較隱蔽的地方,比如說農村啊,小鄉鎮啊等等等等,


他與大醫院的那種,既掙錢又治病的一種理念不是那麼符合,同時啊一些比較出名的醫生,本身本事大,名聲就很好,大家都來找他看病,所以呢,他就不存在這個宣傳的問題,他也沒有必要更好的宣傳,他一天的接待量有幾十,甚至幾百人,他沒有必要刻意的去宣傳。

反而那些醫術不是很高明的醫生,沒有人找他,口碑也不是那麼好,所以呢,就在互聯網上宣傳自已,結果大家付了錢,但效果沒有說的那麼好,所以給中醫抹了黑。


如果說沒有研究就說中醫什麼不好啊,不行啊,那個不好啊,那隻能說明,你沒有碰到很好的醫生。

如果你有幸能碰到像張仲景啊,華佗那樣的名醫啊。你說什麼病治不了。你說古代的名醫大家張仲景,有傷寒論出名的,扁鵲,與蔡恆公的故事出名的,所以大家都知道的,


但那還有很多沒有見過的,是高人但本身就是隱藏的。沒有看過的那更多了,真心希望有一個平臺,能夠使這些中醫大家露出來,多宣傳宣傳自己,這樣我們普通老百姓,吃瓜群眾就有福了。


高質量睡眠


把脈是不能知道太多具體的問題的,你說身體內部有個腫瘤,把脈或許還能知道,但是要說這個腫瘤有多大,具體在什麼位置等等,把脈是無法知道的。現在我國群眾普遍覺得傳統醫學很神秘,對把脈也寵信到了一個詭異的地步,一半是來源於很多電視劇的無良宣傳(例如很多電視劇裡,郎中什麼都不管,直接就給病人把脈然後就處方了),另一半也是由於傳統文化在教育體系中的缺位,導致了很大一部分群眾對於傳統文化方面,尤其是例如傳統醫學這一類的專業性強的文化方面的見解狹隘。

郎中看病講究是四診合參,所謂望聞問切,古人有云: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止之為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從古至今,從來都是將脈診放在最後一位的,不信的話,可以去問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家,他們年輕的時候去看中醫,很少有見過會注重脈診的郎中,乃至很多郎中看病都不給病人把脈的。如今會有這種把脈很神奇的觀點,只是人為的將脈診給神話了而已。

郎中診病,大致可分為聞診和觸診兩種,所謂望診、聞診、問診,在從前都是包括在聞診中的。見聞、聽聞、嗅覺,都是聞診之一,而把脈,只是觸診之一(同理例如腹診,都是觸診之一),望聞問切實際上乃是一種細緻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