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辯題:父母固執己見時要閉嘴還是“掰頭”,你怎麼選?

讀書與不讀書,人生大不一樣!用Kindle,拒絕打擾,感受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奇葩說》第六季半決賽的辯題是“父母觀念過時還固執己見,我該閉嘴還是battle?”

一路看下來,這一季《奇葩說》裡提及了不少有關父母和子女之間溝通問題,這些“接地氣”的辯題,也反映了現代人的親子溝通確實存在著問題。

《奇葩說》辯題:父母固執己見時要閉嘴還是“掰頭”,你怎麼選?

父母觀念過時還固執己見,我該閉嘴還是battle?

在“什麼是對的”這件事上,我們都很容易故步自封。在兒女看來,父母的觀念是過時的、陳舊的,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確的,所以父母應該接受我們的想法。以“我為你好”的名義讓父母去改變,這就像從前父母以“我為你好”的名義讓我們改變一樣,都是在以“愛”的名義來強制別人接納自己的觀點。

父母有自己的考量和立場,作為子女,或許很難在短期改變他們的想法,但是我們不能因此遠離這個家庭,要幫助他們去適應這個異彩紛呈的互聯網時代。

《奇葩說》辯題:父母固執己見時要閉嘴還是“掰頭”,你怎麼選?

傅首爾說,不要代表這個時代來淘汰你的父母。

“我們(子女)太自大了,我們總是以為,這個時代只屬於我們,我們在一次次爭吵中告訴父母,這個時代跟你們沒關係。但其實我們應該做的恰恰相反,當你們和父母發生觀念的爭執,宣佈他們已經被時代淘汰了的時候,另外一些年輕人,正在幫助他們的父母,更上這個時代。”

在面臨和父母的衝突時,如果我們願意去多理解父母,勤溝通、多回應,維護好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是一種收穫。當我們與父母的觀念產生碰撞的時候,只要不是雙方絕對的固執,都應該以交流為前提,既然是世界上最親的親人,為何不能給予彼此足夠的耐心呢?世界每一天都在發生新變化,作為子女,應該幫著爸爸媽媽去擁抱這個多變的世界。

家庭關係關乎每個人的幸福。下列書單中,有的書籍從理論上將維護親密關係的意義和途徑陳列出來,有的則是以自傳的形式分享自己在親子關係中的見解,希望能為讀者們帶來啟發與靈感,重新看待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01

《親密關係》

《奇葩說》辯題:父母固執己見時要閉嘴還是“掰頭”,你怎麼選?

米勒教授在《親密關係》中回答了生活中的親密情感問題,澄清了一些通俗心理學所宣揚的誤導向的經驗之談。本書汲取了多個學科的最新成果,在內容上研究實踐和理論建構並重,崇尚科學研究的實證精神。在語言上生動活潑、啟發思考,既通俗易懂,讀來輕鬆愉快,又能夠貼合讀者的閱讀興趣。本書遵循由淺入深、由一般到特殊的認知規律,論述了親密關係的基礎、活動形態、類型、矛盾和修復等內容,既注重專業性,有強調可讀性。讀完本書,你將對親密關係的方方面面有全新的認識。

02

《真實的幸福》

《奇葩說》辯題:父母固執己見時要閉嘴還是“掰頭”,你怎麼選?

去心理學多半是關心心理與精神疾病,忽略了生命的快樂和意義,塞利格曼博士希望校正這種不平衡,幫助我們追求真實的幸福與美好的人生。 本書告訴我們,為何我們會有幸福覺?誰會有很多的幸福感?如何能在生活中建立持久的幸福感?本書包含眾多的測試,幫助你深入瞭解自己的幸福感以及自己突出的優勢,最終實現幸福、有意義的人生。閱讀本書,幫助您及時抓住現在的幸福,與家人和解,同時也是與自己和解。

03

《知乎週刊:為人子女(總第 043期)》

《奇葩說》辯題:父母固執己見時要閉嘴還是“掰頭”,你怎麼選?

很多時候,作為子女是不會過多幹涉父母的生活的,但是,父母的生活總是圍繞著孩子,在父母眼中家庭始終抱保持著“親子一體”的模式。其實,想要讓父母對自身的獨立性達到認可,同樣也需要“家長的獨立”,然而想要改版業已定型的父母意識是非常困難的,為了更好地瞭解他們,需要長時間的相處和思考。

04

《小人物:我和父親喬布斯》

《奇葩說》辯題:父母固執己見時要閉嘴還是“掰頭”,你怎麼選?

喬布斯長女麗莎親筆自傳,為你揭露一位天才父親的複雜人性。透過她的眼睛,我們能看到這對父女生活裡的愛恨悲喜,看到一個小女孩孤獨而倔強的成長,也能看到一個商業之外的喬布斯,一個作為父親的喬布斯,在生活裡是如何的偏執、天才、神經質、敏感又殘忍。30年愛恨交織的父女人生,26萬字的漫長回憶,喬布斯大女兒麗莎用7年時間完成的親筆自傳,冷靜而客觀的陳述中,讀者得以窺見天才喬布斯的另一個麵人生。

05

《親愛的安德烈》

《奇葩說》辯題:父母固執己見時要閉嘴還是“掰頭”,你怎麼選?

龍應臺、安德烈母子兩代人共讀36篇家書,平等探討心靈之間的距離。父母停下來,重新認識突然“長大”的兒女;兒女抬起頭,再次審視父母過去偉岸的身影。他們原來也可能在他18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盪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他們做了不同的嘗試——她努力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努力就會有收穫,這本書或許能給正處於親子焦慮的人送去一些啟迪。


其實,健康的家庭關係,需要全家人彼此之間求同存異。在某件事或某一觀念上子女與父母不同,也並不會妨礙我們在其他方面上的溝通和交流。平等交流,尊重彼此,無論父母還是子女都能感到被愛與尊重著。

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亞馬遜Kindle】在字裡行間,一起漲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