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临近徐家汇最繁华的地段,现校区依然遗存着不少优秀近代建筑,中西合璧。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顶尖学府之一,前身是盛宣怀于1896年(光绪22年)创立的南洋公学,设立了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 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大学。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学校大门建于1935年6月,建成后沿用至今。1985年进行过大修。校门的基座及墙裙采用古朴石材,砌以清水砖墙,并用白石灰勾缝。校门拥有传统中式建筑的梁、枋、斗拱等部件,屋顶饰以彩画,校门外有校门桥,初建时为木桥,1926年校庆30周年时,1927届校友捐资将其改建为钢筋水泥桥。后因华山路扩建,河渠被填平,但校门桥的栏杆和灯柱至今保留,栏杆上仍镌刻“校门桥”三字。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中院,该建筑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夏,初建时为三层砖木结构,西式建筑风格。东西长60米,南北深30米,高21.48米,建筑面积为4950平方米,造价为49926.2两银元。供办公、师范班及中学部使用。1999年学校对其进行了复原性大修,房屋结构由原来的砖木结构变为钢筋砼框架结构,因而外观较新。中院是交大校园内现存最早的建筑物。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新中院位于中院以北,建于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是一座具有九十多年悠久历史的校园建筑。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新中院为传统砖木结构的“外廊式建筑”、“康白渡式”风格(Compradoric Style,即买办式风格)。建成后曾作为男生学生宿舍使用,建国后作为院系办公场所之用。楼高二层,建筑面积为1250平方米,口字形平面,中央留有天井。青砖墙面,红砖腰线,外围有贯通四周的走廊。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该楼中西合壁,质料典雅。著名校友凌鸿勋、陆定一等曾在此楼住过。2003年改作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老图书馆位于中央绿地东侧,于1918年2月20日开工,1919年10月10日建成,总耗资8万多元。

它也作为上海图书馆界高雅文化象征的标志性建筑,出现在许多电影电视和摄影作品之中。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该楼为三层楼洋房,既有代表着西方古典主义的罗写科林斯柱式(corinth )风格的表现,也有巴洛克建筑的细部雕刻、山花及对比色彩的运用。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上院是学校大草坪北侧的一栋教学楼,建于1954年。原为上院所在地,由于1953年上院年久失修,屋架墙壁倾斜严重且保险公司不再续保,学校遂报教育部拆除并在原址修建新上院。新上院中国古典主义样式的建筑,主体结构遵循苏联建筑风格,立面多以民族纹饰装饰。总平面呈工字型,高五层,其中一二层为实验室,三层以上为教室,主楼后部有若干阶梯教室与活动室。新上院于2004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交大体育馆位于中央绿地西侧,建成于1925年,为全国高校建立最早的体育馆之一。该楼为三层钢筋水泥结构,楼层建筑面积为2957平方米。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总办公厅也称容闳堂,1933年建成。建筑采用西方仿古典主义式样,以赭红色为主色调。该楼建筑面积为2,121平方米,共有62间房,造价为131,836.07元,为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是上海交通大学的行政中心。设计师为庄俊,门额上的“总办公厅”四字为胡汉民所题写。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饮水思源为一座铸有交通大学校徽的纪念碑,位于执信西斋前。最早修建于1933年,现址为1979年重建的复制品。执信西斋前的喷水池中央。纪念碑上方铸有80齿的交通大学校徽。执信西斋是为于校园西侧的一座学生宿舍,始建于1929年。初名西新宿舍,为纪念先驱朱执信而定名为执信西斋。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纪念碑为不锈钢环所围绕,周围有花岗岩台阶,象征交通大学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台阶上有浮雕,象征交通大学所经历的百年沧桑。碑北面有一喷水池,池中有由广西白大理石底座托起了五个印度红花岗岩石球,中间主球可以转动,象征交通大学永恒的生命力。北面红色花岗岩上海刻有百年校庆志和校友捐赠名录。校内许多活动在此碑前举行。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校园中还可以看到学校办学初期留存下来的一些石质的物件,南洋公学界碑和石碾等老物件。

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探访上海交通大学八处老建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