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過上海沒?去過上海之後覺得上海怎麼樣?

東2468


我對上海的總體感覺是

20年前,是大城市,小市民,沒有格局氣度;

20年後,是大都市,胸有丘壑,走在中國前頭。


20多年前的上海,給我的感覺很不好。

那時候,我習慣了北京寬闊的街道,正南正北很規矩的格局,一到上海,覺得很不適應。上海老城到處是狹窄的街道,到處是鴿子籠,雖然有外灘這樣著名的地方,但整個城市的面貌讓人感覺不過爾爾。

另外,當時的上海是出了名的瞧不起外地人,據說上海人自認為大都市,認為杭州的人都是鄉下人。整個上海給人感覺有點排外,且對於錢和利益算計到令人髮指。(——

下圖是90年代初的上海


我聽到兩件事情可作為佐證:

故事一

我的同事,一個小夥子講的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請看以下的一組問答。

背景:小夥子是北京的,但找了個女朋友是上海人,某次小夥子去上海女友家探望。

很喜劇的過程:小夥子正敲門的時候,對門的一位老太太跟北京朝陽大媽一樣,很警惕。

老太太聽到敲門聲,打開門探頭髮問:“你找誰啊?

小夥子回答:“我找我女朋友,她住你們對門。”

老太太又問:“哦,你哪裡來的啊?”

小夥子回應:“我北京來的。”

老太太很自然的說:“哦,鄉下來的。”

小夥子有點發愣:“我不是鄉下來的,我是北京的。”

老太太又來一句:“知道了,北京鄉下來的。”

小夥子徹底無語,從此對上海念念不忘,並將此事當故事講給我們聽,我真不知道老太太哪來的自信!


故事二

發生在我大學同宿舍的老四身上的故事。

背景:老四去上海出差,但上海城市的道路很多都是斜的,走著走著就迷路了,然後,他必須要找人問路。

很喜劇的過程:

他先找了個路人,很禮貌地用普通話詢問:“請問一下,到某某地方怎麼走?”對方轉頭面無表情的看他一眼,沒吭聲,回頭繼續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問吧!)

碰到個有個性的,老四無語,但還得繼續問。

他又遇到個瘦瘦的中年男子,趕緊上前問路:“請問一下,到某某地方怎麼走?”對方停下腳步,看看老四,然後開口說道:“你給我兩塊錢,我告訴你!”

老四狂暈,但路還得問,於是從口袋拿出兩塊錢遞給對方,那中年人借過錢,然後對老四說:“你看那邊,你問的地方就在那裡。”然後,中年人扭頭揚長而去。

老四看看中年人指的地方,發現居然就在離自己不到100米的地方,忍不住回頭再看看那中年人,腦袋更暈,嘴巴無語!

從此,老四對上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且把這故事講給了兄弟們聽。

想想看,我對上海能有什麼好印象?加上我到上海所看到的一切,確實讓我印象不佳。

對上海印象的顛覆

2013年,我去上海工作了兩年,這期間我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使得我對上海的感覺發生了顛覆。

浦東開發之後,整個上海的面貌完全不同。浦東新區寬闊整潔,此前的老城也鬆緊適度,以往的鴿子籠不見了影蹤,而街道雖然無法大規模擴寬,但給人的感覺也不再是以往的狹窄逼仄。無論浦東還是浦西,上海都讓人感覺井然有序。

上海有一個我不曾在別的城市看到的,那就是對於整個城市的管理做到了極致。在上海乘出租車,無論去哪裡,只要你報出門牌號,司機就能載你順利到達。

整個上海的地面比之別的城市,街道清理及時而細緻,很少有垃圾,算得上非常乾淨。

在老城區,上海不僅保留了外灘等租界地區,許多老的遺址也維護保留的很好。漫步在老城街道路邊的行道樹下,濃蔭遮日,清爽宜人,旁邊不少的老宅令人感到時光的參差和歷史感,別有韻味。

在新城區,道路寬闊筆直,處處繁華,整個城市規劃時尚、現代、便利,國際大都市的氣息逼人而來。

隨著大量外來人口的進入,這裡曾經給予我的計較、排外、瞧不起人等等問題貌似也少了很多,起碼,我自己在上海的幾年間沒有發現類似的問題。我自己在街道問路的時候,也不曾有我們老四的遭遇,反之,有很多人還是很熱心的。

另外,曾經的“計較”的印象也有所改變,如今的印象是,上海人會在前期跟你溝通時候細緻深入,但這樣避免了未來的齟齬,就如同醜化說在前面,反而對未來的合作有所幫助,減少了阻礙,這也未必不是好事。


總體上來說,我覺得現在的上海,無論從城市環境、交通、文化、生活便利程度等各方面來說,都是個很宜居的城市,令人嚮往。


豆子也是醉了


我正在上海,第一次來,昨晚上剛去了外灘和東方明珠還有南京路,今天去新天地那轉了轉,在閔行也走了一圈,我簡單說一下感受吧


大都市,真的,給我第一印象就是超級大都市,我來自青島,作為二線城市,青島有自己的優勢,沿海,但和魔都比,就是個發展不完全的半農村半城市化,從人口素質到城市包容性,到執政者能力水平,差不是一點半點,上海的發展全方位的,開放性極強,市民的見識,白領的快節奏加小資的夜生活,高消費加市井的並存,一個國際大都市應該有的他都有,但有一點我不太喜歡,本幫菜吃不習慣!其他的,都不錯。


清涼好個冬


去過不止一次兩次三次,每次去都很喜歡。按說我帝都比魔都並不差,但是我還是非常喜歡上海。原因有三:

1、我喜歡聽上海話

我記得以前去上海分公司開會,他們幾乎百分之90是上海人,或者崇明人,我們從北京過去開會,他們剛開始還講普通話,後來講著講著就變成上海話了,我也不打斷他們,我就那麼靜靜的聽著,本來挺嚴肅的事情,他們用上海話說出來就覺得像是在弄堂口嘮家常。特別有意思。

2、我喜歡上海有腔調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幾乎百分之80的國際餐飲巨頭,或者大賣場,中國的第一站都是上海?沒錯,因為上海人有腔調,接受度高,願意嘗新,而且接受的很快。我記得我們上海分公司小姑娘,你是看不出來她掙多少錢的,永遠都是乾乾淨淨香噴噴,每人卡包裡都有一張健身卡美容卡。其實這是熱愛生活的表現,賺錢不就是為了能更好的生活嗎?

3、我喜歡上海人樂觀的心態

有一次我走到南京路後面一個弄堂裡,我同事跟我說,你看看這些弄堂,一家好幾口人住10平米。說著說著迎面走來一個50歲左右的男士,手裡拿著一個竹籃子,裡面有兩瓶啤酒,身上穿著雪白的運動服,頭髮整整齊齊,拿著竹筐走進了那個陋巷。這是一種態度,生活雖然沒有厚待我,但我從不抱怨。

寫著寫著,我有點想念我們上海的同事了,發個微信問問他們最近好不好。


張PP小叨叨


我是上海出生上海長大的河北藉上海人。去年,我堂兄嫂來上海玩,我帶他們遊玩了上海所有該玩的地方,臨走時,我問他們:說說,上海怎麼樣?兄說,兩個字,繁華。論玩,不及北京。嫂說,好吃的多,上海的小籠包,生煎包,比北京的慶豐包子好吃。飯店的菜美味,就是甜了些,量也少。我說上海的人呢,回答是,穿著很時髦,別的也看不出啥。我說,下次還來嗎?回答,來,有你兄弟在,怎能不來呢。不過,不到處轉悠了,怪累的,又花錢,看過一次夠了。


阿龍68837


我是18年6月來的上海,和我老公兩個人在這裡上班,目前有如下幾點感受分享一下

1.就業機會多工資較老家高,老公學數控在老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來上海很輕鬆就找到了而且工資也不錯,兩一年差不多還請了買房時借的錢。

2.醫療條件相對老家好太多,今年國慶節過後我把寶寶帶來上海,老家裡每月只打一次疫苗,缺疫苗的情況很多,錯過時間有可能耽誤幾個月,我家寶寶落下了3針,來上海之後14天打一次,沒有出現缺的情況而且把老家落下的補上了,醫務人員素質也很高。

3.交通方便,出門就有公交地鐵之的,玩的地方也很多,老城保存的很完整,不過消費也高[呲牙]





左撇子e


在歐美生活多年後回想故鄉上海,真的很美很美,心裡愛著她,骨子裡的,小時候習慣了長輩們說外地人,上海人,後來變成了,鄉下人,城裡人,再到後來變成了新上海人,阿拉弄堂人,真的好多年沒人和我說上海話了,,有時候會對我家狗狗冒兩句。

上海的美,不僅是建築,更是上海人的善良,雖然現在很多都變了,人們變得自私自利,變得追名逐利,但老上海人碰到一起還是冒一冒上海話,心裡倍感親切。

如今生活在國外,即使碰到上海移民過來的上海人也都不會說上海話,真的說明上海的包容性真的太強了。

現年你,東方明珠,想念你,外灘,想念你西藏路,想念你瑞金醫院紹興路,更想念老盧灣情,中山南一路打浦路還有那讓人思念的打浦橋,田子坊








小U的流浪生活


你好,我本身已經在上海生活了五六年,在這裡我就說一下我對上海的印象吧。

因為我本科是在上海上的所以在畢業之後我毅然決然的選擇留在了上海上海這個地方是一個非常有魔力的地方它不僅是中國的第一大經濟體而且還是中國客流量最大的一個地方。

我認為我對上海的印象是大而且有錢,並且機會多。這些印象都特別簡單,但是又非常實用於現在的傷害,上海可以說是非常的大,在我最開始來上海上學的時候,到我畢業就沒有能把上海給轉完。而且上海的有錢不是吹的,國內國外許多公司的總部幾乎都在上海,而且在這裡你幾乎不用費力氣就能找到很強的地標性建築物。

再說一下上海的機會問題吧,上海這個地方,因為企業非常的多所以想找工作並不難,但是如果想往上高升或者得到一個好的職位,那還是相當難的,因為人越多的地方競爭就越激烈,尤其是在上海各個職位上面都是精英,都是在985211中畢業的人才中的人才,所以想要混出一番天地,還是相當不容易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鄭州南站


上海人文明觀念全國第一,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在上海三年,沒有見過夏天光膀子的膀爺。這在北方是不可思議的事。我是在上海五建打工的,剛來的時候,穿大褲衩去工地上班被制止,說不文明。當時極不理解,認為上海人太矯情。四十多度的高溫,依然穿著長褲長褂。感到好不解。後來就慢慢的習慣了。二年多時間都沒有見過穿短褲的人去幹活了。這就是上海人的素質。


單騎拍客


暑假的時候終於去了上海,這個我夢想的城市!

我出生在一個很小的N線城市,高中也是在本市規規矩矩上了,上大學之前基本上沒見過什麼世面,後來大學考到了成都,一個我很喜歡的城市,現在面臨畢業,卻更想去上海工作,所以抱著這個願望,暑假的時候去上海啦~

一路上我都很激動,到了上海之後是晚上,大都市的繁華名不虛傳,在這裡待了兩天的時間,說實話沒什麼機會深入瞭解,只能當個普通遊客將上海觀光一下,而且因為是跟著哥哥一起去的,不好去什麼奇奇怪怪的地方,只好常規的遊玩了一下景點。


1. 寸土寸金的住宿環境

第一天晚上到達已經八點半了,哥哥做東道主給我接了風,帶我去吃了一家燒烤海鮮,點了一些扇貝鮑魚,不太習慣吃海鮮,所以剩了很多。

吃過飯後,我們去了住的地方,哥哥幫我訂了個單間公寓,轉了很久,在一棟樓裡的很小的空間,哥哥告訴我上海的房間的確很貴,所以全都是空間充分利用,單間都是上下鋪。

就算是一個人住,下鋪會被撤掉放置一些桌椅什麼的,這就是活動空間了,只有兩個字——逼仄。


他找到得還是附近性價比比較高的,一個晚上118元,這在成都已經可以住個不錯的酒店了,然而往上海市中心再靠近一點會貴的沒譜,我有個同學和家人去過上海玩,市中心附近訂了個酒店一晚999元!

說到底還是我太窮……


2. 步覽上海

第二天去了比較想去的田子坊日月光中心,田子坊是老上海街道,比較有生活氣息,方方正正的區域劃分成很多個巷子,看得出人長期居住的生活氣息,也有商業巷,總體來說很文藝;

日月光中心和它離得不遠就去逛了逛,順便吃了午飯,這是個大型商場,美食很多,我們去了一家上海菜館“新上海”,點了白斬雞、紅燒肉、燻魚和一個時蔬,都是很正的味道,燻魚和紅燒肉都是甜口,我很喜歡,紅燒肉燒的很軟爛,是除了我爸做的之外我吃過最好吃的紅燒肉。

下午沿著思南路一直北上,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梅蘭芳故居也在這裡,一路上都是老上海風情融合英法風格的建築,街道也很整潔,特別漂亮想讓人住在這裡。


晚上首先是沿著淮海中路南京西路沿途走了走,一直繞過人民廣場(景色也不錯,悠閒溜達一圈歇歇腳,這是我唯一聽到有人講上海話的地方)到了大世界,又是資本主義的世界啊啊啊,店鋪都很高檔的樣子,晚飯去了後面一條美食街——

雲南南路,真的很喜歡這裡,有好多家館子都想去試一試,小紹興聽說很不錯但是人有點多,我們買了排骨年糕後,選了路口一家西菜社,價格很美,點了炸豬排和沙拉,羅宋湯味道很好。

吃過飯自然是去了外灘,遙望了陸家嘴東方明珠,涼風習習,灘上夜景很美覺得圓滿了,特別是

萬國建築群,一定要強烈安利一下,晚上去看實在美到窒息,燈光將各個美麗的建築暈染的像是天堂一樣。

我們不是從正門入口進的,所以越靠近主入口人越多,最後擠不動了我們只好放棄,出來後坐上觀光車一路逆行才領略到遊客數目的驚人,巴士開了半天人流還是不減,每次紅綠燈都是人海的壯觀翻湧時刻,觀看了夜晚寂靜蕭條的城隍廟外景,讓我覺得還是晚上好,人少一點看得出上海本色。

上海的步行街絕對是幾大知名城市的佼佼者,商業街繁華不用說,商店種類齊全設施完善,購物體驗很棒。


3. 上海歡樂谷一日遊

昨天走了整整一天,我和哥哥實在累得不行了,想著去歡樂谷放鬆一下,就訂了全天票,早上吃過小楊生煎就坐了一個多小時地鐵過去了。


所有的歡樂谷項目都差不多,我最喜歡上海歡樂谷的是“谷木游龍”這個過山車項目,整個軌道是用全木搭建的,90秒飛過,眼花繚亂的木質構造實在具有動人心魄的壯觀力量。

另外比較特色的就是有一個3D電影體驗,叫什麼我給忘了,就是場景模擬過山車,未來科技場面,太空遨遊十分過癮,還有一個晚上7點半開始的天幕水極噴泉燈光表演,營造的效果如夢如幻,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還有動漫人物,太神奇了!

最後谷內還有遊行,是各種動畫人物的集會,蹦迪和外國藝術團表演也挺搶眼的。


只有兩天的時間不足以談了解這個城市,但我有種被它吸引的感覺,可能冥冥之中註定我還會回來的吧,大上海是當之無愧的魔都,不管怎樣,都適合年輕人來闖一闖,我勢必要來挑戰一下的。


人道空空


我2014年10月份來的上海。很記得晚上11點才下飛機,回朋友住處坐了快50分鐘的車。可能是晚上吧!也看不出什麼。第二天朋友之間帶我去南京路步行街。走累了,買了上海那種青顏色的也不知道叫什麼,坐在路旁邊椅子上吃了起來。沒兩分鐘,一個非洲老外跑到我前面說想認識我。嚇得我拔腿就跑。後面坐車回來,碰到一個排外的司機,差點沒跟他吵起來。剛去,映像很差。一個月後認識我女兒的爸爸,在他身上到是沒有感覺他排外。但他給我帶來的上海,實在太大,命都差點丟掉。感覺沒有什麼主見,碰到大事了容易逃避。這是給我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