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換5份工作都被辭退,我發現了背後隱藏的致命危機


1年換5份工作都被辭退,我發現了背後隱藏的致命危機


1年換了5份工作,為啥每次被辭退的都是她

上個月,我送朋友莉娜坐上返程的高鐵。她在廣州努力了1年,也沒能為自己爭取留存的一席之地。

記得臨走前一天,我們倆約著一起吃晚飯,她心血來潮點了一瓶青島啤酒,一口氣喝了一半,半響才說:“為什麼,我1年換了5份工作,都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上天太不公平了。”

這1年,她作為一位編輯,輾轉了5家公司,無一例外,全部沒通過試用期。HR方面給出的反饋是:沒有團隊精神。

1年換5份工作都被辭退,我發現了背後隱藏的致命危機

話外音就是,她只做自己編輯分內的工作,對於課程PPT、電商運營、商務洽談不聞不問。不知道不要緊,問題是她從來都沒興趣,也不打算學。

但凡跟別人一起合作項目,她都是一問三不知,別人從頭講,心很累。在全民創業的新媒體時代,真的沒人喜歡這樣的人。

放眼望去,職場新人分為兩種,一種很講究契約精神,工作範圍之外的工作不屑一顧,你支付我的工資,是來做這個工種的,至於別的,應該由別的專人去做;另一種是“多面手”,他可能不是專家,但是卻是通才,無論去哪個崗位暫時頂替都能派上用場。

能夠快速晉升的,往往是後者。過度講究“契約精神”,對員工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

成為多面手,是每個人的職場必修課

要不要當多面手,不只是能力上的問題,更多的是心態上的問題,這是每個職場人的必修課程。

1年換5份工作都被辭退,我發現了背後隱藏的致命危機

前陣子,朋友一家去瑞典旅遊,對那裡上班族的工作態度深有感觸。

他們在網上預訂了一家旅店,進了店後看到一個清潔工正在打掃前廳。

朋友沒多想,就直接問他老闆在不在,誰知道根本不需要老闆出面,這位清潔工馬上用布擦乾淨手,跑去前臺給他們登記,帶他們去房間。後來,朋友才知道,這位清潔工其實就相當於店長。

他的經歷也是十分傳奇,最初只是一名臨時清潔工,也並不需要負責前臺的工作,但是他主動攬下了採購和前臺的活計,幫了店長不少忙。店長很高興也很放心,批准他獨立運營這家分店。

從清潔工到全才的代理店長,他只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

現在有很多聲音,給年輕職場人很多負能量:

給多少工資,我就幹多少活;

不能學的多,學的多就意味著要做更多;

如果公司是我自家的,我也能什麼都幹。

我不相信那些敲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員工,到了真的給自己打工的時候,能夠從得過且過迅速變得奮發圖強、樣樣精通。

1年換5份工作都被辭退,我發現了背後隱藏的致命危機


其實,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職場人接觸的知識和能力都差不多,但多面手更有機會脫穎而出。不是說你去搶別人的活幹,也不是證明你有多少專業之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活力和熱情,這在企業裡是非常難得的。

領英創始人裡德·霍夫曼曾經說過:“我們的人生,經常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幹什麼的,也未必清楚自己的優勢以及市場到底需要什麼。”

在這樣的條件,更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才能擁抱更多的機會。

有一種能者多勞,叫比較優勢

前不久發表的《大西洋月刊》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一名叫JERRY USEEM的研究者,登上了美國海軍的瀕海戰鬥艦。他發現,一位叫Butler的船員很厲害,不僅在甲板上做瞭望員,也負責在廚房烤蒜蓉麵包。

而這樣的船員,艦隊裡有很多。他們不一定是某一個行業的專家,但可以身兼多職。

JERRY USEEM專家發現,未來的職場也許更青睞適應性強的通才,而不是有知識厚度的專才。

對於企業來說,只有更大程度地挑選和訓練通才而不是專才,才能實現最優人力配置,更長久地存活下去。

前兩天志高空調被爆大量裁員,再往前數,甲骨文大規模裁撤。2018年的裁員風波尚未平息,2019年的裁員危機愈演愈烈。

經濟向好的時候,一件小事都可以花錢找人幹。經濟下行時,裁員減招才是活下去的救命稻草。公司漸漸意識到,花兩倍的價錢僱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其實比同樣價錢請兩個人的效率要高。

很多人都說不要做多面手,因為多面手意味著雜而不精。其實這非但不是多面手的劣勢,而是他們的比較優勢。

《奇葩說》的詹青雲之前剛進律所入職的時候,有一個疑問:大家經常忙到半夜,律所怎麼就不能多請點人呢?

同樣一個專業畢業的人,為什麼有的人忙到生活中只剩了工作,有的人始終沒找到工作。

其實,社會之所以如此兩極分化,不是因為它合理,而是因為它划算。

1年換5份工作都被辭退,我發現了背後隱藏的致命危機


大公司們算了一筆賬:請一個人,給他1.5倍的工資,讓他幹兩個人的活,要遠遠划算過,請兩個人,給他們合理的工資,讓他們幹合理的工作。不僅是由於高效,更是由於人才的全面培養。

能者多勞的真正用意,不是完成的工作量大,而是懂得的門路多,這才是多面手們的比較優勢。

經濟學告訴我們,利用比較優勢,可以進行更大的價值交換。

我有一個同學,他是醫科大學本科畢業,家裡經濟不夠好,沒有條件繼續讀碩士或者博士。但是他也沒放棄自己,在三甲醫院急診科規培3年之後,馬上接到offer去了深圳一家社區醫院做全科醫生。

雖然他不能在某一個類別做到專家級別,但是把診治範圍擴大做全科醫生,也不失為一條好出路。

專家憑藉的是深度,多面手擅長的是廣度,靠的都是“比較優勢”。

努力成為高價值的T型人才

得多脫不花曾經說過:T型人才能集萬千寵愛與一身,原因在於社會網絡越複雜、創新的壓力越大,那些跨界型、連接型的人,就越有價值,在人際交往和工作選擇上越吃香。

所以,一方面我們需要精進自己的主業,以儘量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力求在這個領域能培養出非常高的才能;另一方面,對於其他事物也要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用相對少量的時間廣泛涉獵,以捕捉和發展未曾預料的資源和機會,從而實現個人才能的最大化。

想成為職場多面手,必須具有以下3種能力:

1)跨界整合能力。整合兩個或多個領域,在交叉地帶創造全新事物;

2)快速學習的能力。勇於嘗試並能夠專注於新領域;

3)適應力。在一個特定情景中轉變為任何你需要成為的角色的能力

真正牛逼的人,從來不怕失業。



作者:五塊錢,領英專欄作者,多平臺簽約作者。每天給你一點有料乾貨,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