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同鼎:建館傳武,只為父親的心願

百師名片

石同鼎,男,回族,1961年生,河北泊頭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滄州武術代表性傳承人。他是六合拳第八代傳人,現任泊頭市武術協會副主席、滄州市武術協會會員、全國武術協會會員、世界武術研究會名譽會長。石同鼎所練六合拳具有招式舒展輕敏、手法連貫,穩中有動、動中有靜,步法清晰、剛柔並蓄,動靜分明、飄灑實用等特點,講究陰陽,要求起落動靜協調配合,心與意合、氣與力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除各門共有的武術基本功外,還有一些根基功夫和特殊技藝的練法,如功夫套路十三太保、五禽、仙天京、接拋沙袋、花樣抓罈子等。石同鼎自1985年任教練以來,所帶弟子新秀輩出,多次在全國各種武術比賽中獲獎。2002年,石同鼎創建了“六合武”,以場館為載體,以六合為傳媒,共同推動六合拳的發展。


百師®人物 | 石同鼎:建館傳武,只為父親的心願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滄州武術代表性傳承人——石同鼎



六合拳以圍、攔、截、卡對方外盤為進攻方式,招法以刁、捋、帶、挑、崩、架、靠、劈、砸、踢、蹬、摔、拿為主,技擊是以守為攻,以攻為守,前後左右攻守兼備,隨機應變,動作舒展大方,剛柔相濟,動靜分明,起伏升落,緊湊貫通。


百師®人物 | 石同鼎:建館傳武,只為父親的心願

石同鼎


人物故事:

父親遺囑,成立武校

石同鼎的父親石光起是六合拳第七代傳人。石同鼎和弟弟跟著父親刻苦練武,練成了一身高超的功夫。

石同鼎從小到大,都是在清真寺裡習武。2001年4月,父親突發疾病,臨終前囑咐石同鼎,一定要在清真寺外面找一處練武的場地,六合拳要打破民族界限,才能發揚光大。


百師®人物 | 石同鼎:建館傳武,只為父親的心願


石同鼎把老父親送走那年,正好趕上泊頭市清真街拆遷改造,他就在清真寺的對面申請購買了一塊地皮。2002年9月6日,六合武館正式開館招生了。


傳武授業,一絲不苟

武館剛剛開館,很多漢族孩子來學,看著回漢孩子一起練拳,石同鼎心裡非常高興。

石同鼎非常強調基本功訓練。他常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他指導學員們舉砘子,抓罈子,基本功練紮實了,才教套路。石同鼎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六合拳傳承人。對於他來說,這個沉甸甸的稱號更意味著責任和使命。


百師®人物 | 石同鼎:建館傳武,只為父親的心願

石同鼎


2010年,由石同鼎編排的六合拳套路走進學校,目前已成為泊頭市中、小學的必修課,全市已有6萬餘名學生習練六合功法。他希望六合拳能在更大範圍內得到傳承,並由孩子們發揚光大。

一舉奪冠,入選非遺

2009年,石同鼎在廣東珠海設立六合拳培訓基地,向珠三角一帶人群傳揚六合拳。為了讓孩子們更便捷地學習六合拳,石同鼎在六合拳原套路中精選整理了36個動作,並和兒子石增林定期到各學校進行指導。


百師®人物 | 石同鼎:建館傳武,只為父親的心願



授業傳武,不忘初心,石同鼎帶領團隊終於在2016年10月,在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大會上,5枚金牌、兩名銀牌的好成績。

談到六合拳的發展,石同鼎說:“作為六合拳傳承的泊頭,應該從孩子抓起。”石同鼎現在和兒子一同教授六合拳,所有的努力,都只為把六合拳傳承下去!

唄唄說:

石同鼎祖祖輩輩習練六合拳,到他這裡,已經是泊頭六合拳的第八代傳人了。在他這一代,建起了六合武館,成立了泊頭六合拳研究會,六合拳在全市中小學推廣普及。這門古老的拳術,又煥發了嶄新的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