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代大詩人的藏頭詩嗎?藏頭詩在什麼時代,怎麼興起的?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藏頭詩?

蹉跎歲月辜負春光


藏頭詩,雙頭詩,對稱藏頭詩魅力無窮總結在頭條上做的藏頭詩 《春暖花開》《天高雲淡》 春秋雙頭詩 春風揚絮飛滿天, 暖江群燕試比高。 花動一山化浮雲, 開懷暢聞花香淡。 《春夏秋冬》藏頭詩

春顏一點紅, 夏色一點綠 。 秋容一點黃 , 冬貌一點白。 《才華橫溢》藏頭詩 才下枝頭花做泥, 華夢已逝隨流水。 橫波秋水多幽怨, 溢香閒落無情雨。 《郎才女貌》藏頭詩 郎攀菩提本無樹, 才知明鏡亦非臺。 女子佛性常清淨, 貌似凡間無塵埃。 《紅葉晚秋》藏頭詩

紅裙斜臥花弄影, 葉露枝垂蝶展翅。 晚風捲帶露凝脂, 秋波剪水暗香流。 《風華正茂》藏頭詩 風灑花雨香零落, 華婉秋娘千嬌面。 正芳華性柔閒豔, 茂盛春情心欲焚。 《在水一方》藏頭詩 在秋已暮霜滿樹, 水近無聲鳥不驚。 一雁高飛煙水寒, 方知輕寒可人天。 《中華詩詞》《萬古流芳》 雙頭詩 中華辭章千千萬, 華麗燦爛傳千古。 詩歌騷客弄春流, 詞賦絕代溢群芳。 《一枝獨秀》藏頭詩 一種閒愁兩相思, 枝杏牆外遙相顧。 獨自憑欄夜夜心, 秀色醉魂倆相悅。 《花好月圓》對稱藏頭詩 花香醉人醉香花, 好夢園月園夢好。 月弄梅花梅弄月, 園園月月月園園。 《春華秋拾》 藏頭詩 春山紅紫鬥芳菲, 花褪殘紅寒煙起, 秋風萬里黃雲高, 拾翠山中已遲暮。 《比翼雙飛》《孤燈獨影》 雙頭詩 比肩技藝難為孤, 翼薄蟬翅透青燈。 雙絕雕工一花獨, 飛溢才思伴清影。 《孤葉泛黃》《青山綠水》 雙頭詩 孤雲不動遠山青, 葉掩歸鳥鳴翠山。 泛灑飛花羅裙綠, 黃昏盡日隨流水。 《前世今生》《六道輪迴》 雙頭詩 前峰登級三百六, 世間滄桑漫漫道。 今昔何兮轉梵輪, 生色活香幾度回。 《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雙頭詩 風雨山竹不復還, 流洩廣東爭相看。 人定勝天現而今, 物化乾坤唯吾朝。 《開門見山》藏頭詩 開顏彈指弦明月, 門扉月影舞霓裳。 見得長河曉星沉, 山關千里夜夜心。 《花鳥魚蟲》《紅顏薄命》 雙頭詩 花開五月別樣紅, 鳥鳴驚心笑開顏。 魚躍激浪葦飄薄, 蟲之百足為立命。 《水木清華》藏頭詩 水漫秋堤彌雲煙, 木落西風雁南度。 清流繞溪花下浪, 華婉冷芳獨自涼。 《我喜歡你》藏頭詩 我待秋風獨自涼, 喜看秋雨摧葉紅。 歡聞秋聲雲邊雁, 你儂秋濃和我儂。 《浪漫七夕》藏頭詩 浪浪一回再浪浪, 漫漫情路夜漫漫。 七月流火弄金梭, 夕陽西下落花殘。 《美不勝收》藏頭詩 美人騷情騷人美, 不爭情人情爭不? 勝取小三小取勝, 收心男人男心收。


慧虛


有古代大詩人的的藏頭詩嗎?藏頭詩在什麼時代,怎麼興起的?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藏頭詩?

唐代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發展的高峰時期,整個文壇呈現了“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局面。各種風格流派異彩紛呈,初,盛,中,晚各期,都是名家輩出,群星燦爛。唐詩一開始走進社會,貼近現實。唐詩遠承先秦,近繼六朝。……詩到宋代達到了鼎盛時期,成為了宋代文學成就的標誌。多用俗語,反映了都市中下層人民的生活和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的苦悶。詞到蘇軾,有了更大的藝術創造性,它進一步衝破了晚唐五代以來的舊框框,擴大了詞的題材,開拓了詞的意境,多出新意,意境優美,人稱“詩中有畫”,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以詞寫情說理,弔古傷今,不拘聲律,自由奔放。因而受到了人們的喜歡。




錄藏頭詩如下:鄭莊好客。容我尊前先墮幘。落筆生風。籍籍聲名不負公。高山白早。瑩骨冰膚那解老。從此南徐。良夜清風月滿湖。


不忘初心136533244



我期待40606520


藏頭詩,又名"藏頭格",是雜體詩中的一種。它有三種形式,最常見的是第三種,每句的第一個字連起來讀,可以傳達某種特有的思想。藏頭詩興起於哪個朝代,這就無從考究了。《水滸傳》裡有藏頭詩,李白,白居易的詩裡都有"藏頭格"。明朝的大學問家徐渭就寫了一首"平湖秋月"的藏頭詩:

平湖一色萬頃秋,

湖光渺渺水長流。

秋月圓圓世間少,

月好四時最宜秋。

下面這是唐伯虎寫的"我愛秋香":

我畫藍江水悠悠,

愛晚亭上楓葉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

香菸嫋嫋繞經樓。

古代的藏頭詩還有很多,在此也就不一一介紹了,我本人也非常喜歡藏頭詩。因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簡單便捷,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主要是反映新生活,新思想,能表現出心靈所想和感受,所以受到現代人的追捧。











生活領域小感受


有古代大詩人的藏頭詩嗎?藏頭詩在什麼時代,怎麼興起的。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藏頭詩?

藏頭詩興於唐代,現在有文獻記載的有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離心藏頭詩《遊紫霄宮》。

水洗塵埃道未嘗

甘於名利兩相忘

心懷六洞丹霞客

口誦三清紫府章

十里採蓮歌達旦

一輪明月桂飄香

日高公子還相覓

見得山中好酒漿

其中,首句首字“水”,來自詩詩末最尾字漿之“水”部首,首句末字"嘗"字體之“甘”拆字部分,亦成為第二句句首;餘亦十天推之。大家可以看出“口”由“客來”,“十”由“章”得,“一”取“旦”下,“日”用“香”底,“見”為“覓”得。白居易此藏頭詩別出心裁,別人耳目一新,才得以傳世揚名。其它大詩人也有藏頭詩,只是沒有流傳下來罷了。可見藏頭詩在詩壇位置不是舉重若輕的,只是練練文字遊戲罷了。

藏頭詩屬於雜詩體,由於缺乏詩的意境,玩的就是規則遊戲,沒有什麼社會意義。所以用文字記載的詩很少,散見於民間,戲曲,小說中偶有所用。《水滸傳》中的軍師吳用,用一首策反藏頭詩“盧俊義反”四字,廣為傳播。結果,成了官府治罪的證據,終於把盧俊義“逼”上了梁山。

蘆花叢中一扁舟,俊傑俄從此地遊。義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難逃可無憂。

都是藏頭詩惹的禍。所以與人來往慎用藏頭詩。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但也應注意,藏頭詩寫不好,很容易滑入遊戲與實用的應用文範疇,這也就失去了詩特有的意境之美。

下面以“藏頭詩”為詩,談談個人所見。

藏頭詩

七言詩

藏頭詩裡有文章,

巧言妙語裡面藏。

位置靈活可變化。

風花雪月情意揚。

心有玄機可入嵌,

一點心語任你想。

詩有韻腳貴流暢,

意境更加詩味長。

詩貴言志不應忘,

直掛雲帆萬里航。











新浪陽春白雪


按明代徐師曾《詩體明辯》中的說法:“藏頭詩,每句頭字皆藏於每句尾字也。”最早寫藏頭詩的大家是唐朝的白居易,他有一首《遊紫霄宮》就是頭字藏於尾字中,原詩如下:

水洗塵埃道未甞,甘於名利兩相忘。

心懷六洞丹霞客,口誦三清紫府章。

十里採蓮歌達旦,一輪明月桂飄香。

日高公子還相覓,見得山中好酒漿。

認真分析字體,水藏於漿中,甘藏於甞中,依此類推。這種藏頭的方法是利用漢字合體字的特點,進行的一種文字遊戲,以增強詩歌的趣味性,屬於玩的性質,上不了正席。但這種藏頭詩需要漢字的功力,找字很費神。宋明以後,民間文學興起,出現一種簡化的藏頭詩,就是把想說的話藏於詩歌的第一個字,這種玩法《水滸傳》中,吳用拖盧俊義下水的那首詩就是。

蘆花叢中一扁舟,俊傑俄從此地遊,

義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難逃可無憂。

明眼人一看便知,不想上梁山的盧俊義就被這四句話坑得家破人亡。


梅里一了


哪個朝代有藏頭詩,樓上已回答得很清楚明瞭!我就不再重複了!

說來令人捧腹,我記得年輕時曾看到過一首詩,很搞笑,那時還不知道是什麼藏頭詩,只是感覺新奇,有趣,搞怪,現把它獻給大家,以供茶後飯餘一樂!😜😜

老山一樹松,

婆娑葉葉榕。

偷閒延歲月,

人在少年中!😜😜😜😰😰



雅蕾精品


藏頭詩起自何時,似乎不可考。見之最早的一首藏頭詩,就是白居易的《遊紫霄宮》,此外在古小說如《水滸》、《岳飛傳》裡也見到過,可見它也算得上是源遠流長了。藏頭詩的作用,一般是相關人員、江湖人士傳遞隱語或作某種暗示、預言等等,沒有什麼不可揣摩的深意。除藏頭詩外還有藏尾詩,因受平仄限制,創作難度比藏頭詩大許多。藏頭詩接近文字遊戲,創作難度不大,一些大詩人是不屑於玩此種遊戲的,白樂天的《遊紫霄宮》恐怕是絕無僅有。近來有很多網友常常要求其他網友用某某四字或八字作藏頭詩,可見有很多人喜愛這種遊戲。一種不怎麼有趣遊戲,玩得多了,就覺得沒意思,所以應者寥寥。反正本人覺得它不好玩,只應過一次,以後再沒參與了。


山民s


藏頭詩在什麼年代興起的,這個我真不知道,但我喜歡藏頭詩,有時候也試著寫寫,但卻寫不好,像這首古人的藏頭詩《千萬孤獨》——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這是柳宗元的《江雪》,千山不見一隻飛鳥,萬徑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葉孤舟伴著他在江雪中垂釣,看似寂到入骨,但孤獨中卻有那種身處世外的寧靜與悠閒,是不是寫盡了古今千萬孤獨呢?



下面這首《千萬孤獨》是未來的古人——暖心的習作——

千年痴夢一場空,

萬古相思與誰同,

孤影淒涼人不問,

獨望天涯念無窮。


暖心177226818


本人在九七年香港迴歸前曾寫一首藏頭詩《喜迎香港迴歸祖國》喜信傳開天下聞,迎來九七一新春。香飄華夏天和地,港系民心合不分。迴轉清庭屈辱史,歸還赤子自由身。祖宗基業豈能失?國土而今屬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