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喜歡教人做人?

O-O你們都是萬惡的源泉


教人做人是很難的事情。只有學會傾聽的人,只有樂於奉獻的人,只有願意接受別人的抱怨的人才能真正做到。

是處於關愛,多位是長者對孩子的教訓,想告訴他人自己的經驗,應該是給人教育的目的是肯定的。所以自我應該領悟。





悠悠綠野


狂妄自大的人都這樣。以為自己很吊,啥都懂,動不動就對你指手畫腳,讓你聽他的,其實他自己啥都不是。真正厲害的人只會引導你做人。

像我姑姑就是,覺得你這個不對那個不對,說我沒教養,不是人,我再不是人,我媽住院我全程伺候,你爸媽住院下病危你連面都不露,還有比你不是人得人麼?

遇到這種人趕緊遠離,人要離垃圾遠一點!


大鈺兒兒


這世界多的是好為人師的失敗者。

男友和她說分手,她幾乎摔壞了男友家裡所有的電器和可以摔壞的鍋碗瓢盆等東西。

南昌溫度最近是38以上,我和她的交情也是限於兩個活動上的碰面,但她說氣的難受一定要約我見面求安慰,未等我喝口水開口的第一句話是“是因為我條件不夠好嗎,可我都看了那麼多書知道那麼多道理怎麼還會失敗呢?我不用他養自己什麼都能買他不該緊張我才對嗎?”

言下之意,前男友找了她應該感恩戴德才是,怎麼還說分手就分手呢?

我知道她不是來求安慰,只是不甘心男友說分手了需要絮叨一番。她滔滔不絕的說一大段,大意就是一句話我這麼好什麼都有他還要和我分手太讓我失望了。

我都不確定她真瞭解是什麼是愛嗎?也不知道這麼好強的性格從何而來?

因為她條件好,男人就應該緊張她視若珍寶?

以同為女性客觀的眼光看??她除了家境較好是優勢,作為一個姑娘既不夠溫柔也算不上很好看,那這一份自信大概就是建立在“經濟好”的基礎上吧?

但如果動心,男人愛情其實是建立在經濟條件之外的。當一個男人見到姑娘想的是“我想和她在一起”,而不是她條件不錯“可以交往“,才算是對一個姑娘的情有獨鍾了。

其實很多稍微有點獨立意識的姑娘都會要求一段好的戀愛和婚姻,是必須先要有一份獨立的經濟收入來源。

可見,有部分姑娘扭曲了這句話的意思,以為“獨立”是一種武器,將自己的自尊看的比情誼更重要,更將工作裡的強勢派頭延伸到男女交往裡。

比如習慣當上司的女人容易對男友指手畫腳,比如家境的好的姑娘總覺得誰找她都是高攀,比如這個姑娘一直就在語態中覺得男友經濟沒自己好自己就有權挑剔,人家煮碗麵給她當夜宵她說不好吃,人家送個小禮物,她說自己買的起……那都覺得人家是高攀了你,分手又何苦這麼不甘心呢?

大概各種雞湯喝多了,但她們的愛情卻沒有按著網上書上教給的套路來走??所以當愛情有了變數她們就慌了神,沒有自己的判斷了!

這樣的姑娘看似獨立,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但往往給男人的感覺是不可理喻不可愛,交往一久簡直一肚子欲言又止的忍讓,到最後離分手也就不遠了。

可以說,這些姑娘都是讓某些“箴言雞湯”害死的人。

涉世未深,自以為看了很多書知道很多道理,就生搬硬套自己的人生。她們殊不知這世上多的是好為人師的失敗者,你以為他能為你指點迷津,給你一條通往愛情或事業的捷徑,其實他送給你的是看起來很美的死路一條。

他明明自己創業虧的一身債卻告訴你:??我一個月已經掙了六位七位數。

她明明靠男人收穫的第一桶金卻告訴你??我忙都沒有時間來啪啪啪。

他明明自己都單身狗幾年了卻告訴你??女人不可以窮,對待愛情,越懶越好。你懶得搭理人,別人就會主動來找你。你懶得伺候人,別人就會伺候你。。。。。

為什麼你有車有房還是沒有找到真愛?

不是曾經有人說乾的好就能嫁的的好嗎?

不要和我在說女明星中年逆襲或郭晶晶的例子,十四億人裡十萬分之一的概率其實較真也算不上是具有普世價值的案例。

事實情況是,當年輕姑娘們像被洗腦一般,齊刷刷地恍然大悟以為“自己有錢”就可以獲得愛情,以自信的名義給對方自以為是的優越感綁架時,已經遠離了愛情的本質。

但真正聰明的姑娘從來不是這麼硬邦邦的和人去交往。

正確例子是徐帆,金星曾經採訪問她:你是喜歡別人叫你徐老師,還是叫你馮小剛老婆?

徐帆回答:馮小剛老婆。但我想沒有女人不明白徐帆老師是個獨立的閃光的青衣演員吧?

徐帆的高明之處就是因為她明白相愛不是施捨。

是給予。

是際遇。

更是珍惜。

而這些,不是光聽大師熬一壺雞湯就能白頭到老坐享其成的。

所以美國女演員海瑟?洛克萊爾在離婚兩次後才醒悟的調侃自己:“你不可以左右男人,你可以左右的是你的口號”。

這世界太擁擠,好為人師者卻不一定都有資格能為人師。

至少你應該明白??這世界多的是好為人師的失敗者,他們多的是雞湯和套路,讓你看上去收穫了一堆經驗真理,最後卻用打臉的方式毀了你正常的生活。



我不喜歡這種人,動不動就指責別人這裡不行,那兒有錯。我母親大字不識幾個,培養五個子女,都受過高等教,個個有出息,個個都是社會有用的人。

母親去世十多年了,回憶她給我們的愛,也沒見她教導我們什麼,雖然她沒有那個能力。但她默默地支持你幹這幹那,總是起早貪黑給你準備好什麼,省吃儉用盡量滿足你什麼。你的成長,她的稍瘦一直陪伴著你,促使你認真做事,誠信做人,一直走正道,不讓她傷心流淚,一輩子忘不了她。


劉承澤3


你看我不爽,我看你彆扭,道不同不相為謀嘛;你稀罕我,我喜歡你,惺惺相惜唄。世界本來就這樣,每個人的經歷、儲備的知識、修養等各方面的不同,那麼大家的三觀肯定有差異,我們也深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強中自有強中手,但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人生不需要別人過多的指手畫腳,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教的東西應該點到為止。

愛說教的人不一定無知,分情況分對象,我們經常被老師、父母、領導、長輩苦口婆心的說教,你能說他們無知嗎?他們甚至很多都是社會的精英,因此我們應該試著去分析分析一個人愛說教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愛說教的人,天生可能就是控制慾很強的人。出於本能,一個控制慾過強的人會希望外界的一切都按照他的意志來運轉,如果沒有符合他需要的意志,他就會強制你改變,認為你必須符合他的意志和要求,於是你和他待在一塊,不管你是對的還是錯的,他總是在你面前一本正經的逼逼叨,叨叨逼,像一隻欠拍的蚊子,自己卻渾然不知,要不是大家素質高,這種人早被扔垃圾桶了,而且是不可再生的那種。

2.愛說教的人,是個才能只有“半瓶醋”的人。自己學的知識只是一知半解卻好在人前賣弄的人,過於想要表現自己,用現在流行的話講,就是不作死就不會死。碰到比他弱的人,他可能就一發不可收拾,引經據典,言之鑿鑿,洋洋得意,奧斯卡欠他一千座小金人,可謂風頭出盡;可遇到強者時,那自然就尷尬至極,關公面前耍大刀,一句話就可以懟得他啞口無言,渾身難受,可就是即便如此,你也不指望他下次能收斂,他這種人臉皮的厚實程度為特厚,特點就像金剛狼的體質,永生!

3.愛說教的人,對你是真愛,他們都是可愛的人。媽媽的嘮叨、父親的叮嚀、恩師的諄諄教導、師傅的言傳身教、領導的苦口婆心等都是一片真心,過程可能很難被接受,甚至我們總是嗤之以鼻,不以為然,或許只有我們成長了,我們才會懷念,這是多麼一件幸福的事,世上最難的事就是沒有後悔藥,希望我們今後都能慧眼識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不讓期待我們的人寒心,也不讓傷害我們的人得逞。


自慮更生


有人喜歡教人是很好事,就怕整個社會沒有一個人願意站出來教人。人不是從孃胎生來有頭有手有腳便是人,人類雖然是星球上高級動物,可是不象其它動一出生就學會自己找吃,而是需要一個人來服事三年,才開始學會。但,並還是沒有長成人,還在需要父母養到十多歲,現在有的孩子甚至養到20多30歲,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沒有人喜歡教人,才造成這樣的結果。

人類如果沒有教育,還有沒有人自己懂得做人呢?答案是有的,但比例相當低。靠天生懂事孩子應該是5%,其餘有50%是靠接受教育出來,另外還有10%的人是在成長過程醒悟,剩下35%的人裡有一半懂一半不懂,有的人連一點基本做人的道理也不懂。如果人類沒有教育,就沒有文明道德的社會,更沒有和平的生活。

有人喜歡教人是好事,沒有人喜歡教人是壞事。在50一60年代,當時的老年人並沒有讀過書,但是他們每個都懂得基本道理。就是因為那時有許多人喜歡教人做人,比如有一個小男孩他到別屯去,在那裡遭到其他孩子欺負,只要有被年長人見到,不管是誰家孩子他都會來管教一番。還有老人路過發現小孩野蠻沒禮貌,便責問孩子;比如問:你爸爸叫什麼名字、媽媽叫什麼名字,你的爸爸媽媽他們沒有教你學做人嗎?你什麼一點禮貌都不懂。現在叔叔來教你,以後見到怎樣的人應該怎樣去稱呼……

過去正因為總有人喜歡教人,所以在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沒有機會讀書,但是他們普遍人都很懂禮貌。更不象現在有許多年青人他們讀過很多書,但連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如果現在再沒有人願意站出來管教,那將來想找一個懂道德的人就困難了。


李程志


我特別理解人一旦有了閱歷,就會忍不住地想要分享自己的寶貴經驗,以及看到別人趟自己走過的路就嘴角微揚搖搖頭”年輕人啊~”的那種滿足感。

善良的前輩單純希望能讓年輕人們避免磕磕絆絆,而不夠善良的呢,多多少少為了彰顯自己的閱盡千帆。

所以啊,無論是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嫌棄的中年人,還是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人生真諦妄圖改變他人的準中年人和年輕人,都應該時刻警惕和那層油水保持界限。

首先,你得牢牢剋制住自己“教人做人”的想法。

就算你多麼有道理,那也是你的道理,沒體會和經歷過的人真理解不了。該懂的道理每個人自然到某個階段都會懂,我們過來人,閉嘴看著就好了,生死關頭拉一把,其他時候板下臉,閉上嘴,才是年輕人眼裡的體面前輩。

再說了,時代在變,很多原先的道理也早就不再適用,有時候拿出來也驚覺自己丟人現眼了。

剋制住了,很多麻煩就根本不存在了。

其次呢,別假裝好人。

不是說不能幫助後輩,也不是說要見死不救。只是你得分清自己的目的究竟是為了幫助他人還是滿足自己的成就感。有些人啊不過是自己被迫被這個社會改變,於是為了多一個年輕人來陪自己而努力改變他人罷了,坦然承認這一點,別假裝好人也算是正視自己,也才能在關鍵時刻收得住自己。

而那些表面上是幫人實際上是拉人下水的做法,被拉扯的人哪怕此刻不是心知肚明,也終有一刻恍然大悟。

最後呢,盡力去做個好人,做個體面的成年人。

想要做一個受尊重的體面的成年人,最重要的都是別教人做人,也別拉人下水。

即使受過傷害,也不要忘記人間基本的善,你可以不傳遞這些善意,但起碼不要利用他人的熱血、夢想、天真,去欺騙他們,恐嚇他們,驅使他們。

揮著手在懸崖下面喊著“來啊來啊”的人,多半一輩子都會在山腳的黑暗裡,油膩、腫脹、直到腐爛,散發惡臭。


青梅煮酒之水煮沉浮


我的回答是:這個問題是人的劣根性決定這個問題存在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

每個人檢視自己的時間少,盯著別人的時間多。在自己身上發現不了問題,但在別人身上一眼就能看到問題的存在。

人們都沒有真正做到人與人之間是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而總有些人拿學識、經驗來指導別人的人生。覺得要怎麼怎麼樣才是正確的,要怎麼怎麼樣才是符合常規,要怎麼怎麼樣才是符合規則的。

有一個領導,一天找他的下屬談話,在談話的過程中,領導一口否定了職工一年的工作,並說:“我只要結果,你的結果不好”。下屬回覆說:“過程也很重要,雖然結果不滿意,但在這個過程中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領導說:“我不贊同,你不懂得這種單位的規則,你該成熟一點”。

於是,後來,這位職工被邊緣化了,領導教他做人,他不聽,領導有的是方法讓你受教育。

這也是為什麼總有人喜歡充當學富五車的文學泰斗,為什麼有人喜歡充當行業大佬,為什麼還有人喜歡充當什麼都懂的老師,不教育一下,不指導一下、不糾正一下,怎麼能彰顯他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呢?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呢?

如果大家都能好好讀讀孔子的《論語》就好了,世界上就少了很多的“假”老師指手畫腳教育人了!


五妹寫文


高人指路,為人師表、為人師德、言教不如身教、身教重於言教、榜樣力量是無窮,教人者首先是先導、導向者,要成為火炬或蠟蠋,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給別人定位、導航,教別人做人,先要把自己人做好,否則自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為何總喜歡教人做人,因老師德高望重、受人受社會尊重,寧肯當雞頭不喜歡當鳳尾,高人一籌壓人三分、龍頭怎麼舞龍尾就怎麼搖。議。



姚華興


因為他情商低,所以他感覺不出來別人討厭他,感覺不到他做人失敗,自以為是個成功人士,於是乎對不符合他想法的總要給與指正,心裡面想的是:老子這麼成功,不要羨慕我,我看在咱們關係還不錯的情況下勉為其難地指點你一下吧,免得你誤入歧途!哼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