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職工退休審核時如何判定檔案裡的是幹部身份還是工人身份?你怎麼看?

寧靜致遠2464814938752


退休就是等著發退休金。

和你是不是幹部沒關係。

和你在職時交納的保證金有關係。

交的多,退休就領的多。

如果退休發的退休金和是不是幹部有關係,

那會造成很壞的結果。

就是企業單位突擊提拔幹部,

一看誰要退休了,

處級提局級,局級提部級,

部級提國級。

那國家還不亂套了。

這等於套取國家財政。

是犯罪行為。

所以退休金不能和是不是幹部相關聯。

這關係到國家的穩定。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無論你是工人還是幹部,在檔案裡邊都應該有正常的登記表的。

假如你參加工作的時候,是正規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分配的,那麼你的檔案裡面就應該有高校畢業生派遣通知書,這個是省人事廳發的,這個是證明幹部身份的主要證明。趕上一個時期還會填寫正常的幹部登記表,如果這個表都填了之後,你基本上就有明確的幹部身份了。如果你參加工作時間比較早,參加工作的時候不是正常畢業生,但是你在2000年之前趕上有轉幹、錄用幹部的機會,你也會填寫到省人事廳下發的錄用幹部通知書,轉幹通知書的話,你也具有幹部身份。還有你的幹部檔案裡邊的所有工資也應該是體現出幹部的工資。

如果你不是什麼大中專畢業生,也沒有參加過錄幹轉幹的考試,你只是以一個工人的身份參加工作的時候,那麼你的檔案裡面,只有招工通知書,還有工資也都是工人的工資,沒有任何體現出幹部的登記表之類的東西,填寫的都是工人登記表。

綜上所述,幹部檔案和工人檔案還是很好區分的,主要看裡邊有沒有幹部登記表?有沒有大中專畢業生派遣證?有沒有工人登記表?還有工資也能區分幹部工資和工人工資。

(以下是幹部檔案和工人檔案裡的部分材料,可以分出幹部和工人的檔案)










人生一局棋I


企業職工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齡,不分幹部、工人身份。也不按職務、職稱,(中人)只按工作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核算養老金,(新人)只按實際繳費年限核算養老金。

至於如何識別企業職工與幹部身份,檔案裡記載的非常清楚:

一、大、中專畢業生,有學生檔案和人事局的派遣證;

二、“以工代幹”的領導和在管理崗位的普通工作人員,檔案內裝有轉幹審批表;

三、單位的黨、政一把手,有上級任命文件和組織部門工作調令;

其實,在我們建築行業,職工身份管理分的特別清楚。由於企業屬於國有中一型建築施工企業,單位的法人代表,是由市長聘用的,享受副縣級待遇,其他中層幹部也隸屬住建局及本企業雙重領導及任用。所以,工人和幹部檔案也分別由兩級管理:既,工人身份的檔案由企業人力資源部管理,幹部身份的檔案有上級組織部門管理。

現在,企業為職工辦理退休非常簡單,只要達到:(1)正常退休,符合法定退休年齡、特殊工種連續十年的。(2)繳納養老保險滿15年的,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人員就可以將他們的檔案提交到人社局,為他們申請退休就可以了。

在企業退休,幹部身份和職工身份都是按一個計算公式,沒有任何特殊。



天老大11


作為一個國企的人事工作人員,辦理退休是一項基本工作,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職工退休身份的判別問題!

檔案是退休認定的唯一材料

重點在於“唯一”

所以,在國有企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在職人員辦理退休,必須依據檔案來進行叛別。

現階段叛變檔案記載身份的主要材料有5種!

  • 1.參加高考,考取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檔案中應具備派遣證及相關學歷材料;

  • 2.參加統一考試,考取公務員的,檔案中應具備公務員招錄相關手續;
  • 3.軍轉幹部,檔案中應具備部隊時提拔、任職的文書材料;
  • 4.民辦教師轉公的,檔案中應具備轉公的相應手續和審核審批材料;
  • 5.特殊時期認定或者通過特定製度“轉幹”的,檔案中應具備轉幹登記表、審批手續或同等效力的其他手續材料,並具備當年認定的制度規定。

檔案中不具備上述5種資料的,不能認定為幹部身份,只能定義為工人身份!

幹部身份與工人身份的差別

二者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晉升和退休。

  • 關於晉升

幹部身份可以走行政職級晉升路線,通俗一點來說就是“升官”,職級提升的同時薪酬待遇和手中權力也隨之提升,具有一定的管理只能。

工人身份只能按照相應制度聘任相應的技術職級,可以通過各種考核、考試來提升自己的等級,薪酬待遇也隨之水漲船高,但是無論走多高手中沒有權利。

  • 關於退休

幹部退休年齡:男性幹部年滿60週歲,女性幹部年滿55週歲(部分處級幹部60歲);

工人退休年齡:男性工人年滿60週歲,女性工人年滿50週歲,且連續工齡滿10年。


綜上,退休時審核檔案身份的意義在於確定退休年齡,所以重點在女性幹部和工人身份上有所差別,還有一些效益比較好的企業會通過退休前的職級給予一定的退休補助金。


辦公室錦囊


企業幹部和工人身份對女職工辦理退休很有用處,女幹部55歲、女工人50歲辦理退休,現在人社局仍然按此規定執行,你如果是94年(社會統籌)以前的大中專畢業生必須等到55歲才能辦理退休,因為檔案裡的調配證明不是一個部門出具的,大中專畢業生和軍隊轉業幹部由人事局開安排證明,技校(高中)以下和軍隊復員士兵由勞動局安排,也就是人事局管幹部、勞動局管工人,大概在90年代末期國家才將勞動部門和人士部門合併成立了國家勞動人事(部)局,現在叫人社局。如果以前企業的以工代幹人員想要選擇按工人退休,但檔案裡不能有辦理工人轉幹部的材料證明,那個時候轉變身份需要由同級主管部門的組織或人事部門批准的,不是像現在由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下一個任命就可以了,還有檔案裡一切證明你是企業管理人員的材料必須都要拿出去,如果你是企業自己任命的女性管理人員而且還想要年滿50週歲辦理退休手續,必須按我上面講的去做,否則拿到人社局審檔案的時候是通不過的,只有人社局檔案材料審核通過並加蓋公章後才能將檔案轉到社保局辦理具體的退休手續,當然企業任命的女幹部要想55歲退休就不用這麼麻煩了,直接等到55歲就好了。


關東漢子6


在過去,企業工作人員的身份很重要。關係到相應的工資待遇,也關係著相應的工作崗位安排。比如按照1978年《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規定,企業工作的女工人的退休年齡是50週歲,女幹部的退休年齡則是55週歲,男工人幹部都是60週歲。

身份的確認一般以職工檔案中的轉正定級表為確認手段,大專及本科以上學歷都是幹部身份,然後會影響我們一生。

實際上,現在一些地區對於企業退休的審核,已經取消了所謂的幹部身份和工人身份。判斷退休年齡的依據是以實際工作崗位為準。比如山東省規定,距離退休前5年在工人崗位上工作的女幹部,可以按照50歲退休。

廣東省女幹部和女工人的認定條件是:管理技術崗位工作的退休年齡是55歲,以勞動合同中確認的崗位為準。只要在現工作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以現崗位認定其身份。女幹部失業、下崗後,與失業下崗工人享受同等待遇,“現崗位”按照工人來認定。



所以,各地認定條件還是各不相同的。如果牽扯到認定問題,建議還是首先諮詢當地的社保部門,一般都能找到滿意的答案和依據。


暖心人社


男同志幹部工人毫無區別,都是60歲退休,除非你是廳級以上幹部,本人幾十年前就是幹部身份,還具有副高級職稱,企業改制全都變成全民合同工,退休時屁用都沒有,上班時工令工資被封頂到40年為止,每年3元,合計每月工令工資120元,實際本人工令44年,退休後每年養老金調整都是按44年計發,每年工令增資88元,不知我們企業是怎麼想的,實際上侵犯了我們的切身利益。


豫人78


退休審核的時候,到底應該怎麼樣區分是工人身份還是幹部身份?

要想準確知道該人是幹部身份還是工人身份,最權威的就是本人的檔案。按照管理權限,如果個人是一般幹部或者工人身份,人事檔案是在同級人社局;如果是黨委幹部或者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人事檔案是在組織部。人事檔案中,明確記載著個人的身份和經歷。如果第一學歷是大專以上畢業,個人身份是幹部無疑。如果第一學歷是中專或者高中以下,個人身份是工人。同時,招工的文件裡面,還準確記載了全民工或者集體工。如果是退役軍人安置,還會有安置卡,同樣也是工人身份。即使是走上了領導崗位,也會有以工代幹、轉幹、聘乾的文件,但這些都改變不了原來的工人身份。

當然,隨著事業單位改革,事業人員實行聘用制管理,則是以崗定酬,以崗位定身份。如果是試行了聘用制管理的事業單位,個人參加工作時的身份,也只是一種人生經歷,或者是履歷。要想知道其退休時是工人還是幹部,就非常簡單,只需要看他退休時的崗位就行了。如果是管理崗位或者是專業技術崗位,那就是幹部,如果是工勤崗位,那就是工人。


職言管語


個人檔案和退休金、退休工齡的關係是十分複雜的。主要可以分為這麼幾項:

第一,沒有個人檔案也可以辦理退休,領取退休金。

可是這種情況僅限於靈活就業人員,自己交納社保的情況。

沒有職工檔案會吃虧。

最重要的是有視同繳費年限的職工。

有視同交費年限職工主要是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之前的國有企業固定工,上山下鄉知青務農時間,國家安置工作的復退軍人。

這些檔案一旦丟失,很難補辦,需要查找相應的證明材料證明有效才可以,非常麻煩。第二,個人檔案要跟退休工齡相符起來。一般情況下還是需要勞動合同、招用工手續和解聘手續的紙質檔案材料。社保裡的繳費年限必須跟職工檔案組合起來。相應的招用工手續如果丟失,如果是繳納社保之後的繳費年限,一般可以通過查找原先招用工信息、手續等方式補辦。

第三,退休工齡越長,退休金越高。退休工齡實際上就是指我們的繳費年限,根據我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待遇越高。不過除了交費年限之外,也有交費指數等因素會造成各人之間的養老金差異。總體而言,養老金計算公式還是非常複雜的。相對於職工檔案,提以下建議:

(一)職工檔案一定要委託到當地的公共就業機構和人才交流機構管理。不要經過個人轉遞,檔案管理機構可以拒收。可以有效防止丟失的風險。

(二)要將本人的職工檔案一定要從就業開始理順好,做到所有檔案材料都不缺。否則退休時來回奔波非常麻煩。而且有的情況會因為檔案缺失,導致繳費年限少認,自己會吃虧的。甚至會出現丟失職工檔案無法退休的情況。

所以,一定要妥善保管好本人的檔案。

個人檔案和退休金、退休工齡有直接關係麼?

1、退休金,現在應稱為養老金。養老金的多寡,直接影響我們退休生活的質量,是每人都關心的問題。

那麼養老金的多少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六個方面。其中影響最大的有退休時所在地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社保繳費年限、歷年繳費基數等。

在社保繳費年限中,包括兩類。一類是實際繳費年限,也就是你掏了多少年真金白銀。還有一類是視同繳費年限,就是說雖然你沒交錢,但認定視同你交了。

2、即然你沒交錢,那麼憑什麼認定你交錢了呢?這時檔案的作用就顯現了。

對企業職工而言,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前(1992.10-1995.12,各地時間不同)之前參加工作的;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而言,在2014.10之前參加工作的。

根據檔案來判定是否能確定你有視同保險繳費年限(又稱視同工齡)。如有,應該有多少年視同保險繳費年限,甚至你參加工作時間、應該何時退休都由檔案中的資料來確定。

換句話說,對於前面時間節點之前參加工作的人來說,檔案非常重要,也你的養老金的多少直接相關。

3、從另一個角度說,在前面時間節點之後的參加工作的人,由於沒有視同工齡的問題,所以檔案和你的養老金關聯度不大。

但也並不是沒有一毛錢關係。例如:如果有高級職稱或有高級技師的人員,多數省份規定遇養老金上調不得低於當地的平均養老金標準。要看檔案。

再比如:退休後享受獨生子女補貼時,有些地區要求由檔案管理部門出證明。等等。

退休金是有三部分組成,工齡、當地上年平均收入水平、個人上繳餘額。

假如沒有檔案資料,就無法證明你幹了多少年,不能證明你幹了多少年,就無法核定你的工齡,無法核定你的工齡,就無法給你辦退休手續。

檔案雖然只是一種記錄,但它承載的是事實依據。

人社部門辦理退休手續,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條款為準繩。

你想辦理退休手續,必須事實清楚,證據確鑿。

如果檔案丟失,你必須先要找回檔案,或者用其它材料有效證明你曾經的足跡,你才能走進正常辦理退休手續的流程。

檔案對於很多社會成員來講,是僅次於死亡的大事。檔案不全,長遠的利益得失就混亂了,所以,大夥在現實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視,要注意保管和跟蹤,對它的存在方位和內容,要時刻做到心中有數,不然的話,會有一個後悔莫及在退休的路口等著你。

最後說一句,今天怪別人,不如當初怪自己,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多操心。

你的問題要分兩種人:

一種是新人即社保實施並實際繳費以後參保的群體,這類人從繳費參保開始就憑身份證登記,社保卡或繳費手冊有詳細的繳費記錄,法定退休年齡時繳足15年養老保險憑社保卡和身份證就能辦理退休手續領取養老金。

另一種是中人即實際繳費前就參加工作,其實際繳費前在國企的工齡可算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一樣計發養老金,但視同繳費年限必須以個人檔案中的招工報到作起始時間,提前退休的特殊工種人員也以檔案中記錄為準,退休年齡是身份證年齡與檔案中年齡不符時以檔案中年齡為準,所以個人檔案對於這類人員來說是絕對重要,沒有檔案或補不齊檔案,你的養老金只能按社保卡中實際繳費計發,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參加養老金的計發。


小黑魚天氣不好


問題是:退休審核時到底怎麼區分工人身份、幹部身份?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全員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機關、事業、企業單位退休養老金計發辦法並軌,退休時身份已沒有什麼實質意義。

退休時工人、幹部身份審核,主要是涉及企事業單位女性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員工,按照女幹部退休年齡執行,與女性工人退休年齡可相差5~10年。

一、幹部身份,早已已經成為歷史,不復存在!

可以這樣說吧,過去的幹部身份,現在演變成:

黨政機關稱為國家公務員;

企事業單位稱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員工。

(一)1993年10月1日,《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實施後,國家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幹部身份廢除,稱為國家公務員;

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實施後,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幹部身份廢止,稱為國家公務員;至此,黨政機關幹部身份退出歷史舞臺。

(二)1992年,企業推行“全員勞動合同制”管理後,企業勞動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幹部、工人身份不再存在,代之而來視同幹部身份的是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員工,工人身份轉為工人崗位員工。

2009年,事業單位進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全員勞動合同聘用制”,人事管理也完成“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幹部身份轉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員工,工人身份轉為工勤崗位員工。

同時,企事業單位設立轉崗工作制度,根據工作需要及任職資格條件,員工可以在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人崗位之間轉換崗位工作。

至此,黨政機關、包括群團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身份全部成為歷史,不復存在!

但是,人們仍習慣稱呼黨政機關國家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員工為幹部,“習慣成自然”而使然。



二、企事業單位女性員工退休時怎樣認定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人崗位,涉及提前或延遲5~10年退休。

(一)國家制定的退休政策,主要有兩項條件:

1、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以上;

2、年齡,男60歲,女幹部55歲,女工人50歲。

企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女性員工按照女幹部退休年齡執行。

3、2015年,國家出臺新政策規定,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女性員工,副處級以上女幹部,延遲至60歲退休;本人自願申請,仍可以55歲退休。

也就是說,上列人員較女工人退休年齡相差5~10年。

(二)那麼,隨之而來的問題是,企事業單位女性員工退休時怎麼認定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人崗位呢?

1、國家政策

員工的崗位如何確定,國家政策原則上規定:

以用人單位與員工簽訂的勞動合同記載崗位為準。

這樣規定,對於始終在同樣崗位工作的女員工沒問題,問題是對在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與工人崗位之間變動過的女員工,退休時如何確定女員工的崗位,國家也是原則上規定:

以員工到齡退休時的勞動合同記載現崗位為準。

2、地方政策

各地對員工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人崗位的認定,有些地方政策性的補充規定:

多是設置一些崗位變動向勞動保障部門備案制;

崗位變動後需達到規定年限認定限制等,不盡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