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所有旅遊景區允許所有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遊覽,情況會怎樣?你怎麼看?

阿山的詩和遠方


大家尊老愛老是應該的,給老人一些景區免費也是應該的,但也對於我來說,我首先想到兩個顧慮。

第一、景區遊客增加,收入反而降低,成本增加,誰還做旅遊?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60以上老人數量已經很多,已達2.5億。這個數量已經超過了很多歐美一個國家,甚至幾個國家的人口數量。

如果2.5億人去免費旅遊,這對景區的收入影響很大。而且這個政策會觸動更多的老人出遊。景區的所有的安全、安保等措施都要提升一個檔次,醫療措施更需要提升。

如果說一方面是景區遊客的增加,一方面是收入減少,景區的成本還要增加。可能投資景區的一些企業和單位的積極性會降低。

第二、59歲現象,可能會重現江湖。

既然60歲出遊免費,我想很多人在59歲的時候就可能不會再出遊。就等著身份證日期一過60就開始接團旅遊,也挺有意思的。


景區門票,建議60歲半價或者四折,不要全部免費。

我是荷爾萌蒙,真心回答各位旅遊領域問題,但願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荷爾萌蒙


要想搞活旅遊這盤棋。不能六十歲的老人才免費。而是要全面降低門票價格。讓老百姓進得起。能接受。要靠大家一起玩轉旅遊這盤棋。


手機用戶5492999511常青樹


深圳特區已實施了,6O歲以上的老人包括大陸、港澳臺同胞都可以免費享愛當地的一切政府公共交通出行設施,可說旅遊景點辦不到嗎,有國必有家、有老必有少,耆老之年了我們還有多少個十年呢。


黃糖1


完全贊同60以上老人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全國景區免收門票。工作一輩子了,平時沒有時間旅行,現在有時間了應該給開綠燈,綠色通行。

作為旅遊景區,本是為人民服務的,為人民提供一個休閒娛樂的場所,它不應該是純屬為了經濟利益而修建的,而開發的,特別是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景區,本來就是先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而一些單位或個人,卻使用了“圈地運動”,成了他們的“搖錢樹”,不買門票禁止入內,把人民大眾拒之門外,實在太不應該了吧?

對於60歲以上老人來說,他們的確為社會奮鬥一輩子了,是應該好好的休息,休閒一下了,全國的旅遊景區免費為他們開放,無疑這是旅遊景區做了一件有益於人民的事,會給景區帶來非常大的人氣,只要管理到位,引導到位,會有利於景區繁榮發展的,人民群眾一定會熱烈擁護的!

強烈呼籲我國各個旅遊景區為60歲以上老人敞開大門吧!

朋友們!支持我的這一觀點嗎?



晨歌攝影


有些普遍性問題,應當國家統一,而且強調必須要執行!習慣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支持國家統一規定!


用戶54646554792


擁護!人人都有老的時候,現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是過去艱苦奮鬥的建設者,他們流血流汗奮鬥了一生,奉獻了一生,無機會去遠出走一走,看一看社會主義建設成果,老了理應去欣賞一下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願望又往往受經濟的侷限而受阻,如果政策資助想必老人們更加感激共產黨的恩情。


user2662605055773


假如這要是真的話,我會確定地說,那就是國家送給60歲以上老年人的一份大禮,並且改變60歲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讓更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門,去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帶來的後果將是老年人的健康身體、視野的開放、知識的增長,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在這個問題上我的體會尤深。我和老伴今年都是六十多歲的人,我們旅行到各地由於高價景點門票,我們只能在景點大門外留個影寄託我們的一份情思。退休後我和老伴兩個人的退休金每個月加起來不到6000元,開始考慮的節省著過日子,攢點錢留著養老用。可攢多少錢才夠養老呢?恐怕誰也給不了一個標準的答案,不如趁著現在身體還好,多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保持一個好心態有個好身體。看到身邊退休老人不少人總在旅遊,我們有點坐不住了,要旅行的心蠢蠢欲動。開始計劃跟著旅行社旅遊,這樣一來,一年也走不了幾回因為費用很高。我們就開始摸索自由行,通過一次次的總結終於找到了適合我們自己這點退休金旅行的路子來。

退休後,我和老伴近三年多時間自由行走了大小78座城市,在外旅遊354天、花費5萬多元、行程60000多公里、遊覽1921個景點。橫跨江蘇、浙江、湖北、安徽、福建、河南、河北、內蒙古、山西、陝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江西15個省市。走過1921個景點基本都是免費的景點。

下面舉一個我和老伴在濟南自由行中,當時的心情所寫的一點感想,供您參考。

旅行中最遺憾的就是到了一個城市的景點,看到60歲以上老年人也要買票的事。遇到這種情況,門票價低或者60歲以上可以半票還行,好不容易到了,買票就買票吧。遇到票價高的,只好站在景點門前留個影證明到此一遊。比如在西安玩了10天愣是不敢去兵馬俑博物館,聽人家說一張門票168元,65歲以上可以免票,連半價票都沒有(半價票只針對學生),我們老兩口剛好63歲卡在了前後夠不上的尷尬年齡段上。

其實每個城市都有著名的景點最能代表地方特色,但這些景點基本都是高票價。我們工薪階層的老年人拿著手裡有限的幾個活動錢,想趁著手腳還靈活多走幾個城市,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只好遠離這些要票的景點,走街串巷尋找那些依然有著地方特色,藏在小巷深處不要票的景點,去體會撫摸城市的文化,感受這個城市的歷史的脈搏,依然能找到我們的快樂。

三年間我們走過了54座大小城市,雖然要票的景點基本不進,我們一樣能瞭解這個城市的成長經歷。比如我們到了一個城市往往先參觀這個城市的博物館以及城市規劃展示館,這樣一來這個城市的前世今生基本在我們的腦海裡有了印象,然後再循著這個線路進行遊覽。

當我們來到濟南這個城市旅行時,沒想到一張身份證就讓我們沒花一分錢免費遊覽了這裡的景點。我們從心裡感謝這個城市政府給外地老年人的待遇,使得我們的旅行在這個城市沒有留下遺憾,我們走過54座大小城市,這是唯一 一座對60歲以上外地老人免票可以遊覽景點的城市。

山東省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成立於1954年,1956年對外開放,山東博物館佔地3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宏偉、典雅的建築群,體現了民族風格與現代藝術的結合,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濟南的一大景觀。

山東省美術館始建於1977年,是山東省承辦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的重要場館之一,山東省美術館是我國在建規模最大的現代美術館,該館為獨具特色、設施先進、品位高雅、功能完善的現代化美術館。

大明湖是由濟南眾多泉水匯流而成,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與趵突泉、千佛山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也是泉城濟南重要的風景名勝、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譽。

趵突泉是以泉為主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特色園林,國家首批重點公園。該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

趵突泉

泉城廣場是濟南市中心廣場,自1999年建成以來,泉城廣場多次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外友人以及全國各地代表團,也是舉辦的各類大型公益性活動和宣傳活動的首選之地,已成為濟南乃至山東省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2002年8月,泉城廣場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聯合國國際藝術廣場”稱號,泉城廣場成為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獲此榮譽的城市廣場。

解放閣是濟南市的著名景點及標誌性的建築之一,解放閣是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的濟南戰役中攻佔濟南而建立的,通高30米,面積620平方米,為二層樓閣式建築。臺基高10米,面積2150平方米,半腰處鑲嵌陳毅題“解放閣”3個大字。高臺全部用渾厚的石塊砌成,周圍四面砌石欄,臺西面左右均有石階可以攀登。1977年12月被定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評為泉城十大景觀之一。

這裡是著名的九女泉、瑪瑙泉和白石泉。此處泉水深約兩米,也是整條景觀帶中水質最好之處,它們相繼噴湧,形成了漣漪盪漾的水灣,十分美觀。不少市民在這裡裝上泉水回家直接飲用。

濟南府學文廟創建於宋熙寧(公元1068-1077年)年間,元末傾塌,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對文廟進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廟的規模和建築佈局。

曲水亭街一角

曲水亭街的記載可遠朔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就有記載。這便是“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小橋流水,泉城風韻的地方。曲水亭和曲水亭街曾是文人薈萃之處,文人們在此下棋、聊天、品茶的地方。

百花洲裡的民俗館

百花洲為濟南文化歷史街區,古時的百花洲,比現在大得多,現在百花洲東岸一帶的民居,原為水中小島,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著名文學家曾鞏調任齊州(今濟南)知州,在大明湖上築百花堤,小島也因之而名為百花臺。

在濟南眾多老街老巷中,起鳳橋街是最有情調和韻味的。置身於這小橋流水的美麗景色中,宛如到了江南水鄉。起鳳橋街東從西更道街起,西到芙蓉街,王府池子的泉水穿街向北流淌。

千佛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古稱歷山,因為古史稱舜在歷山耕田的緣故,又曾名舜山和舜耕山。隋開皇年間(581年一600年),因佛教盛行,隨山勢雕刻了數千佛像,故稱千佛山。


愛吃鋼絲面的老劉


多麼聰明的想法!看似門票收入少了,其他方面收入可是帶動了!好


一條小船69107438


我認為70歲以下不能免,因基本有退休金,沒退休金要不就出不來,出去玩要花錢,要不子女會給錢,無論是誰經營,都是有成本的,可給個優惠價,我現在坐公交車都給全票,60多了,好像很少去想這個問題,即能出去玩就不在乎了,只要開心就好。


踏雪隨緣4


我們擁護60歲的人以後全國各個景點免門票,憑身份證即可,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支持的請舉手贊成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