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繞著銀河系轉,太陽系又圍著什麼旋轉,為什麼?

汪府大院


題主應該想要問銀河系圍繞什麼旋轉吧?

在銀河系中,無論是太陽,還是比鄰星,或者織女星,這些恆星都會以各自的軌道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銀河系並非鐵板一塊,其中的恆星以不同的速度在星際空間中穿行。那麼,作為整體的銀河系,它是否處在更大的系統中,並且繞著某個中心旋轉?

宇宙中沒有絕對靜止的天體,不管是行星、恆星或者星系,它們都存在相應的運動,主宰這種運動的力就是引力。在太陽系這樣的系統中,太陽的質量佔據整個系統的絕大部分,使得整個系統的共同質心就在太陽那裡,太陽的引力會迫使行星繞其公轉。而在銀河系中,共同質心位於銀心,整個銀河系產生的引力會迫使恆星繞銀心公轉。

包含銀河系的更大一層宇宙結構是本星系群,其中的50多個星系也是被引力束縛在一起。不過,本星系群很大,共同質心不在某個星系中,而是位於本星系群中兩個最大星系——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之間。

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攜帶各自的衛星星系圍繞這個共同質心運動,但這兩個大型星系的軌道並非是橢圓形的,而是螺旋形的。在引力的作用下,這兩個星系最終會在大約40億年後相遇,逐漸合併成一個星系。經過漫長的時間後,那些衛星星系也會被合併進去。

包含本星系群的更大一層宇宙結構是本超星系團或稱室女座超星系團,其中包含大約4.7萬個星系。在本超星系團中,擁有超過1300個星系的室女座星系團是中心區域,位於外圍的本星系群會繞著那裡運動。

另外,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中,銀河系兩側的溫度存在輕微差異。天文學家認為,這是因為宇宙中有個強大的引力源在吸引銀河系,使之以631公里/秒的速度在星系際空間中運動。這個異常強大的引力源被稱為巨引源,它位於大約2億光年之外。


火星一號


太陽位於銀道面之北的獵戶座旋臂上,距離銀河系中心約30000光年,在銀道面以北約26光年,它一方面繞著銀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轉,週期大概是2.5億年,另一方面又相對於周圍恆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著織女星附近方向運動。太陽也在自轉,其週期在日面赤道帶約25天;兩極區約為35天。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最接近的一顆是紅矮星,被稱為比鄰星,距太陽大約4.2光年),太陽的質量在這些恆星中排在第四。太陽在距離銀河中心24000至26000光年的距離上繞著銀河公轉,從銀河北極鳥瞰,太陽沿順時針軌道運行,大約2億2500萬至2億5000萬年繞行一週。由於銀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以550公里/秒的速度朝向長蛇座的方向運動,這兩個速度合成之後,太陽相對於CMB的速度是370公里/秒,朝向巨爵座或獅子座的方向運動

太陽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繞銀河系中心公轉週期約2.5×10^8年。銀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圍佈滿了恆星,所以看上去象“銀盤”。這些恆星都繞“銀核”公轉。與地球公轉不同,這些恆星公轉每繞一週離“銀核”會更近。所以太陽環繞銀河系的中心旋轉就是因為銀河系中心有超大質量黑洞質量是太陽的約500萬倍太陽質量


科學幻想1


題主自己把自己繞暈了?太陽隨著銀河系第三旋臂繞銀河系中心旋轉,而銀河系繞本超星系團的巨引源旋轉。

宇宙的結構是多層次的,最基本的是恆星系。由中央的恆星和周圍的行星、星雲等。恆星的影響範圍與其質量有關。而恆星系又離不開星系,星系中的物質是恆星形成的原料,在星系的中央位置,物質分佈更密集,質量更大,引力作用範圍會很大,吸引周圍的恆星一起繞著它運行。星系也還不是宇宙終點,在星系之上還有星系團。

所謂的星系團是數十個或更多星系、衛星星系組成,比如銀河系周圍就有一些散在的較小的星系,它們會向著銀河系“墜落”,其實也還是引力的影響。而銀河系被認為繞著本超星系團的巨引源旋轉,最終的結局也可能是墜落入巨引源。本超星系團的影響範圍大約1~2光年,銀河系需要大約1000億年才能繞本超星系團一週。

再回到太陽系,太陽因引力作用,使得8大行星、無數小行星好彗星一起繞銀河系中心運行,範圍具體有多大人類目前還不清楚,被傳已經飛出太陽系的旅行者1號,實際上也還在太陽系內。


來看世界呀


問題太不嚴謹,竟然把自己繞暈了。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之上,中心是超大質量黑洞,聚集著數百萬倍太陽質量的物質,太陽系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正帶著整個太陽系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繞銀心狂奔,大約每2.5億年可繞銀心一週。自地球形成以來可能繞銀心大約20周,而銀河系又屬於本星系群,正在繞著本星系群的質量中心運動


我們知道整個宇宙的天體都在引力的維持下形成運動系統,並且是分級別的,衛星繞著行星轉,行星繞著恆星轉,恆星又組成了星系,而星系又組成了星系群,而星系群又組成星系團…銀河系就是由大約2000億顆恆星組成的螺旋星系,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大小麥哲倫星系共同組成本星系群。



而銀河系正在繞著本星系群的中心旋轉並且和仙女座星系不斷的旋轉接近,大約30億年後兩個星系會發生碰撞融合形成更大的橢圓星系。而本星系群和鄰近其他星系群又組成了室女座星系團,在往上還有室女座超星系團等等。



銀河系或者說本星系群所在的這一大片區域都在向著遙遠的宇宙深空運動,那個位置就是巨引源,我們不知道等在那裡的是什麼。


科學黑洞


第一小句話,準確的說,應該是太陽系相對於以銀河系中心為原點的座標系,是繞著公轉的,離開參考系談物體的運動都是耍流氓。



後面題主想問的應該是銀河系又繞什麼公轉?

銀河系直徑估計在10萬-18萬光年之間,至少有2000億顆恆星,整個銀河系的年齡為120億年左右,幾乎和宇宙同齡。

銀河系同它的幾個衛星系,以及其他50多個大小不一的星系成為本星系群,直徑大約1000萬光年。其中銀河系為第二大星系,第一大星系是距離我們250萬光年的仙女座星系。

本星系群並沒有比較集中的引力源,這是一個典型的疏散星系群,所以不存在誰繞著誰轉。

但本星系群還被更高一級的天體系統所容納,這就是本超星系團,又叫做室女座超星系團,直徑有1億光年。

整個室女座超星系團,絕大部分大質量就分佈在室女座星系團,上次發現的M8766億倍太陽質量黑洞,就屬於室女座星系團中的M87星系,這也是為什麼本超星系團又叫做室女座超星系團的原因。

自然地,本超星系團的引力源就是室女座星系團,其他包括本星系群的星系群都在圍繞著室女座星系團旋轉,銀河系作為本星系群的重要成員,自然也可以認為銀河系在圍繞室女座星系團公轉,速度為600公里/秒。


科學新視野


目前宇宙中,天體之間都是在不停地運動著,不存在有哪兩個天體是相對靜止的,在一個天體系統中,只有保持運動才能保持平衡。

在宇宙中,微粒受引力的作用,分別凝聚成了太陽、地球、月球等天體。同樣的也是受引力作用,月球圍繞地球公轉,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太陽系圍繞圍繞銀河系公轉……

每一個天體不是在公轉就是在自轉,沒有靜止的天體呢?(公轉是一個天體圍繞著另一個天體轉動,自轉是指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旋轉的地理現象。)

宇宙來源於一場大爆炸,爆炸產生了巨大的能量,在巨大能量的衝擊下,所有的行星和恆星系統從密集的星際雲層的崩塌中誕生。為了保持平衡,這個時候就出現了角動量(L = m * w * r給出,其中m是質量,w是以弧度/秒為單位的角速度,r是圓周運動的半徑)。

大多數旋轉都是角動量守恆,由動量守恆軌道半徑減小,角速度增加。所以行星的所有軌道運動都是由於角動量。

在自轉中,自轉產生離心加速度,那就必須有另一種力來平衡離心加速度,否則地球將會直接被甩出去。這另一種力只是重力,重力讓自身不斷的向中心靠近,這樣恰好和向心加速度產生的力平衡。在物體旋轉下,整體的旋轉速度就能夠保持穩定。

總結

宇宙的結構是多層次的,最基本的是恆星系,恆星系上有星系,星系上又有星系團。天體離不開運動,據科學家研究發現,星系會圍繞本超星系的中心公轉,具體是圍繞什麼還沒有定論。


星球上的科學


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曾經說過,如果用一句話概括人類科學,這句話肯定是“世界是由原子組成的”


而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描述宇宙,那麼這句話可能會是“宇宙是由轉動構成的”,從月球繞地球公轉再到地球自轉,再到地球繞太陽公轉,在引力主導的“宇宙格局”中所有天體和天體系統都在轉動。

常人無法理解天體自轉和公轉的“第一推動”來自那裡,物理學家告訴他們第一推動來自繼承的“角動量”,自轉的星雲坍塌成了自轉的恆星和自轉的行星,質量小的行星又受到質量大的恆星造成的時空扭曲而繞其公轉。


由於太陽系99.86%的質量都集中在太陽上,因此整個太陽系都在太陽的帶領下以250km/s的速度繞銀河系中心公轉,具體的公轉原因是由於銀心存在一個430萬倍太陽質量的特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而它周圍還存在其他小質量黑洞。


這些黑洞以及銀核區域密集的恆星一起構成了一個質量極大的引力源,這才使得銀河系內數千億顆恆星乖乖的繞它們公轉,而太陽系需要2.5億年才能完成一次公轉。

然而宇宙的宏大遠超所有人的想象,在我們看來龐大無比的銀河系也只是本星系群50多個星系中一個普普通通的棒旋星系而已,而分佈在1000萬光年範圍內的本星系群又只是室女座超星系團的一部分而已。

在範圍達到1.1億光年的室女座超星系團中,銀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只是一個“小嘍囉”,因此它也會在引力作用下繞著室女座超星系團的質量中心公轉,具體的公轉週期為1000億年,而宇宙誕生至今不過138.2億年。

在宇宙中永遠都是引力佔據主導位置,而引力又是靠質量扭曲時空產生的,所以一切公轉現象的背後都是因為天體或者天體系統彼此之間的質量差距


宇宙觀察記錄


《攤煎餅出宇宙理論》指出:以煎餅星系中心垂直星系為軸旋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