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後無消息,時隔三個月後該公司忽然給出了offer,該去嗎?你怎麼看?

邢小燕


求職人員面試後,如果公司認為求職者合適,給出offer的時間長短不一,短的有當天就給出offer,長的有幾個月的。offer給出的時間長短不一有很多原因,但作為一個職場人,給出單一的答案都不太理智。我們不能憑自己的感覺做出評判。對於三個月公司才發出offer的問題,我們來分析一下整個過程的場景,再談是否應該答應這份offer。

第一,公司錄用的流程冗長。

不得不承認,有些公司對於員工的錄用有著嚴密的流程,尤其是一些大型、超大型公司。這些公司對於應聘者面試後的每個細節都要進行研究,有些還有錄像,錄用流程繁雜,從簡歷的重新審視,到面試過程中應聘者的行為細節表現,到一些測評的數據,再到對應聘者的背景調查,最後再一級一級提報審核,直到最後一個權限人的批准,都包含在錄用的流程中。注意:這裡不是對一個應聘者進行這樣的流程,而是對若干個候選人走這樣的流程。加上錄用流程裡的一些責任人出國、出差、開會、忙碌,陰差陽錯,所以。流程需要的時間非常長。我無法判定這是一種嚴謹的態度,還是一種官僚的做法,但這樣的錄用流程確實降低了錄用的效率。

第二,這個公司輪流錄用了幾個人。

面試結束後,三個月才給出offer,還有有一種原因,就是這個公司面對幾個候選人猶豫不決,最後確定了一個人選。這個人選入職後,或許公司覺得不合適,或者該人員覺得公司不合適,於是入職沒多久就提出了離職;公司又錄用了一個備選人員,結果與前者相同......如此往復,時間過了三個月,公司向題主發出了offer。公司有公司做事的道理和邏輯,我們不好妄加評論其是好還是壞。只能說,這種情況讓題主遇到了。

第三,答應的理由和拒絕的理由。

三個月後收到offer,題主是否應該答應公司入職,完全要看幾個方面的問題。在決定之前,建議題主先向該公司的人力資源部諮詢一下三個月才給出offer的原因。然後根據以下的具體情況做出判斷:

1. 這家公司是否屬於第一種情況:這是一家大公司,錄用的流程長。儘管過去了三個月,公司又是一家大公司,而且題主對這個公司也很在意,很嚮往,倒是可以大膽答應這家公司的offer,選擇入職。

2. 如果這家公司屬於第二種情況:公司不大,猶豫不決,最後錄用的幾個人輪番進出,推測這家公司在整個工作氛圍、待遇、員工關係等管理上存在問題。如果題主去的意願並不強烈,完全可以拒絕,繼續現在的工作。

3. 現在題主還是待業狀態:如果題主三個月內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公司,還在待業狀態,生活維持有困難,不妨可以答應公司的offer,未嘗不可。畢竟,先別讓自己的生活拮据是第一要務。尤其是自己的年齡比較大的情況下,更應該如此。或許這家公司真的適合你呢?

4. 如果現在已經在職,則可以把給出offer的公司和當前工作的公司做一下對比,看看哪家公司更加適合自己,對比的要素包括公司行業、規模、前景、薪酬等。

小結:一般來講,面試三個月才給出offer的公司一般存在於兩個極端,要麼就是極好的公司,要不就是極爛的公司。具體的選擇,題主可以根據自己獲取的信息做判斷。如果是第一種,建議不要猶豫,答應offer就是;如果是第二種,慎重考慮為妙。


耕然夫


你好,我建議你不要去。我也是搞招聘工作的,很清楚面試單位的那點小九九,我給你分析一下為什麼當時面試的時候沒消息,隔了三個月後面試單位突然跟你聯繫又要錄用你。

三個月前你去面試,因為當時面試公司覺得有更優秀的候選人,所以錄用了別人,沒有錄用你,因此你面試後就沒有任何消息了。可是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新入職的人就走了,現在招不到更合適的人,所以HR想起了你,然後突然給你打電話,說要給你發offer。基本上就這個情節,我勸你不要去是有原因的。

在我看來,這樣的公司一般在管理上和待遇上都是比較差勁的,留不住優秀的人才,你去了可能也幹不長,也不會受到特別的重視。都過去三個月了,現在才想起你來,是因為實在招不到更合適的人了,才試著跟你聯繫,碰碰運氣而已。如果這個崗位好招人,待遇可以的話,是不缺人的,該面試單位還會想到你嗎?顯然不可能。所以我說最好不要去。

還有,你試著想一想,如果三個月了,該公司一直都沒有招到合適的人,現在不得已才打算錄用你給你發offer,可見待遇一定不怎麼樣。如果這三個月期間,招了來,來了又走,走了又招,最後實在招不到人了,才想起你,然後突然跟你聯繫想要錄用你,那麼可見這個崗位和這個公司存在一些問題。不管是哪種情況,試問你還想去嗎?

雖然說有的公司建立了後備人才庫,以備不時之需。但實際上,公司在招聘的時候都是現招的,都喜歡招用“新鮮”的人才,過了幾個月還能想起你來的,往往都是實在招不到人了,被逼無奈才想要你的。而且,公司的後備人才庫不止你一個人,招聘官肯定會對所有跟你一樣的備用人才挨個的聯繫,為什麼偏偏只能用你呢?答案不言自明!

因此,面試都已經過了三個月了,現在才想起你來,才想給你發offer,還有什麼好去的呢?我只想告訴你,不要去。


Sir聊HR


說說我朋友的故事吧,去年她面試了一家國企,主要做新零售相關的工作。很遺憾,當時沒有面試上,但加了HR的微信。

她平常喜歡在朋友圈分享讀書心得,HR覺得她非常正能量,當這家公司成立新部門招人的時候,HR直接問我朋友對該崗位有沒有興趣,可以直接入職。

朋友覺得這份工作很有挑戰性,也與自己的職業規劃相符,就辭掉了當前工作,加入了這家公司,一直幹到現在。

所以,我覺得世界上沒有掉餡餅的事兒,不會無緣無故給你Offer,肯定是有什麼打動了該公司HR。

或許,題主的表現相當的亮眼,但某方面敗於最終入職的人,導致與該工作失之交臂。

但這三個月,入職的人不能適應公司的節奏,離職後職位空缺出來,HR自然想到第二順位的你,直接發offer邀請你入職。

還有一種可能,是該崗位擴招,需要更多人手,HR就從以前面試的候選人中,挑選合適的人直接發Offer,邀請入職。

無論哪種情況,題主應該考慮清楚,值不值得。

一、該offer是否與目前的工作更有發展前景?

三個月,不知題主是否找到了新工作,如果目前的工作性質、薪資待遇、同事氛圍等都比較滿意,那我覺得還是留在目前的崗位。

畢竟,發offer的公司有很多不確定性,你不知道上一個人辭職的原因?也不知道該崗位是不是擴招?不知道公司氛圍怎樣?不知道加班嚴不嚴重?......

在未知面前做決定,不是明智之舉?很容易做出讓人後悔的事兒,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學習梁寧《增長思維30講》裡的持續做出正確決定的方法——發散與收斂,決而能行。

首先要廣泛收集該公司的相關信息,可以百度、行業網站、職場論壇、行業朋友同事尋找蒐集。只有充分了解,才能逐步收斂信息,做出決定。

二、該offer是否更有利於職業發展?

工作,不僅僅是目前的狀態,更是未來的鋪墊。如果這份工作是自己期待的,對於職業發展有很大益處,那我覺得可以去試試。

只要考慮清楚,自己將什麼放在第一位,很容易做出抉擇。

想要高工資,如果新offer給得起,那也可以去。想要不加班,新offer剛好是這種情況,也可以去。

但答主更傾向於將職業發展放在第一位,薪資什麼的都可以讓步,因為當你成為行業前20%的人,錢的事兒都不是事兒。

以上,希望對題主有幫助。看完了?點個贊,再走吧。


海格進階


我才是碰到過最奇葩的這種事情。

以前在廣東工作時,投過一次簡歷,老闆也面試完過,說3天內答覆,我知道這是敷衍的話,根本就不管了,繼續其他面試。在另一公司上班半年後,那個公司打電話來說:之前您來面試過,非常符合公司要求,因為什麼什麼原因,進了公司優秀人才備用庫,現在正式通知您被公司錄用了,可以來上班…………。

我當時覺得這做法,很好笑的一個公司。說:不好意思,我已經上班半年多了。

對方還在吧啦吧啦,開始畫餅,公司前途,公司氛圍好…………

“不用了,謝謝”。然後我就掛了,本不想這麼讓他難堪,非要自己找不快。


不要看用戶名


前同事,面試了某行的一個職位,屬於是四大國有銀行。她的面試經歷了幾輪,拖了大半年,中間她也懷疑事情黃了,但是最後給了她offer。最後她去了銀行,曬的午餐真的是豐盛,不忙的時候,中午羽毛球可以打半下午,年終獎更是讓人眼紅。

這種國字頭待遇好的單位,這些HR更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怠慢招聘的人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想想後面的甜頭,暫時的低一下頭有什麼關係,誰出來不是混口飯吃,進去了就不用再受HR怠慢了。

幾年前,與一個新進入公司的同事聊天,瞭解到她進公司也是有一番波折。本來已經獲得offer了,但是突然總部叫停招聘,所有部門招聘凍結。她很鬱悶那邊都提離職了。一個月後,招聘進程解凍,HR重新給她發offer,她考量之後,還是選擇了接受。當時的我覺得公司不是涮人玩嗎?幹嘛還要接受。

到了現在漸漸明白,其實不意氣用事是一個很好的品質。人生的十字路口都是做選擇,在當時情況下選擇比較好的那個。如果意氣用事,為了骨氣而放棄給家人提供更好生活的機會,其實是不太負責任的行為。

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清茗


面試完以後,面試官讓回去等消息,三個月後給出的offer,我接到過,對,我說的就是華為。

當年我在外企,金融危機的時候被裁員,公司給我們三個月的時間找工作,面試的第一家就是華為。

這個面試說多了都是淚,早上7點起來,坐上公交,一路搖晃到了坂田華為總部,開始了一天的面試。

上午是兩個技術面試,一個筆試,一個面談,然後是一個HR談話,這樣整個上午就過去了,中午華為的秘書給我們打了盒飯,這個值得點贊,雖然飯盒的飯難吃。

中午體會了華為的休息文化,吃完飯後,看到員工拿出行軍床,把燈關了,開始午休,我們也坐在位置上趴著睡覺。

下午有兩點面試,一個是無領導小組面試,大家圍著一圈,開始面試,這輪淘汰1/3,接下來可以看到跟我們一起面試的人越來越少。另一個是領導面試,也過了面試。

最後還有這個大的領導面試,這個領導下午沒有空,我一直等到下午7點才輪到我,面試的時候,那個疲憊啊,領導看著也挺累的,這一輪就是隨便聊,現在知道了,其實就是企業文化相關的面試,問的是怎麼看待加班啊?你的職業規劃啊?你瞭解華為巴拉巴拉的。

最後到8點才面試完,到10點才到家,整整15個小時。

回來以後,HR有打電話來溝通薪水的情況,剛開始還覺得肯定穩了,可是一直等啊等,都沒有消息。

後來我去了一家外企,有一天在路上接到華為HR電話,要我的郵箱,準備給我發Offer,我問他怎麼那麼久,他告訴我:“批准offer的老大一直沒有批,一直在走流程。”

於是我跟他開始溝通offer相關事情,把offer先接了,我需要跟我現在公司做個比較。

有關offer的比較,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1)行業

行業代表職業發展空間,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發展空間,而且需要聚焦行業,培養自己的領域專業性,以便獲得更多的快速發展機會。

2)公司

企業是使個人職業能力得以拓展,才華得以展現的舞臺, 發展迅速的企業對於人才態度更加積極,提供大量機會, 如新部門,增加新項目,開拓新市場。

一家優秀的企業讓人發展能力,獲得成長和鍛鍊,增強信心,反之,一個缺乏活力,平庸的平臺,則讓人自大,慢慢落後。最終喪失職業競爭力。

3)崗位

崗位是具體的職業方向,如市場,營銷,研發,IT,財務,行政,管理等,儘量進入企業主戰場, 傳統上,銷售業務部,技術研發部,大客戶事業部。 隨著企業擴大,財務部,人力資源部,IT信息部都可以列入主戰場。

主戰場有最優質的資源,最多的升遷機會,公司的高層大多來自主戰場部門。 如果在輔助部門,則職業得不到長足的發展。裁員的時候,最先涉及的往往是非核心的邊緣部門,所以主戰場還能抗風險。 同一個崗位,不同的規模公司的成長性也差別很大。例如會計專業。


4)薪水

一個公司給與你的薪水多少是一個很大的決定因素,但是在工作頭一兩年,主要來發展機會,而且計較一點點的薪水差距,當然超過50%另說。

5)企業文化

還有就是企業文化,比如說加不加班,這個也是一個很大問題。

通過這五個方面的比較,我當時的公司是外企,金融公司,給的薪水和華為得差不多,但是不加班,所以我就留下了,沒有去華為。

所以說,留不留下來,不是看是不是備胎職位,而應該是根據對方給出的offer,跟你目前做個對比,如果可以就去,如果不行就不去。

歡迎關注【阿布的分享】,跨界理工男,每天分享職場乾貨,HR知識,認知成長。

阿布的分享


扎心了老鐵,就在上個月我碰見了我自認為和這種行為性質一樣的事情,我是個設計師,上個月有個公司讓我去做設計顧問,去談了之後我發現一個問題,她讓我一週只用去一次,可以網絡指導,整個公司設計部還剩一個人在崗,在這個年關在即的時間,大家都在坐等年終獎的時間段,是什麼迫使這個公司人員流失那麼嚴重,甚至總監、主創都走了呢。所以我沒有答應這個工作。事後就在圈子裡得知,原來這家公司在管理上出現了很大問題,導致員工不要年終獎就離開。



和您這個問題的相似度在於,一般面試我們會在三天內得到相關的確認,上班或者淘汰,您這個公司三個月後才給你答覆,在我看來有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他不夠果決,“他”在面試和取捨上一直猶豫不決,那麼今後的工作上可能也會出現拖泥帶水的現象。

第二:“他”是否把您當做了“備胎”他在等他的第一選擇的消息,然後所以也一直沒給你消息?若是這樣,可能存在的問題在於,今後工作,“他”對你的責任心會不會有點弱。

第三:三個月後給您打電話上班,“他”是否思考考慮過事過三個月您是否已經找到新的工作?這樣再來打擾是否合適?或是說“他”也遇到了什麼問題?

希望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也祝各位能夠工作順利。


啃圖姐


我就遇到過這種情況,去年9月份面試感覺還挺好,覺得成功率很高,結果一直沒來電話,過了三個月到12月份突然來電話說讓我去二面,一般要你去二面基本就錄取了嘛,結果我回絕了,我當時感覺太不尊重人了,肯定是把我當備胎了,一面完的時候都和我說過幾天來電話讓我去二面,那你有更好的選擇麼至少HR和我說一下是吧,不然讓人乾等著啊,12月份電話來時也沒有任何說辭,對於那麼長時間不聯繫我後又來找我、至少給個說法吧,沒有的,感覺太垃圾了,我工作的單位也是500強,他們那也是500強,我又不是沒地方可去,或者說從比他們差的公司跳過去,那你搞強勢一點我也認了,差不多的公司,你這種態度誰理你啊,現在想想一點都不後悔,不然就算去了工資也被壓低、也不會得到重視


無敵的憂桑11


青梅的觀點:是否接受Offer,本質上取決於你的個人能力,以及該公司平臺的機會,和時間長短沒有太大關係。

一、該公司在業界口碑好,平臺機會多,自己也很心儀貴司,對個人能力提升有非常大的幫助,即便是龍潭虎穴,也會去


我有個同學小霞,剛畢業的時候很希望進入一家外企上班,但由於資歷尚淺,面試太緊張,口語面試的時候表現不是特別好,在HR說等通知後,被告知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再會另行通知。


小霞知道和這家心儀的公司失之交臂了,後來去了一家小公司工作。但我同學內心依然想去外企上班,所以痛定思痛後,她還專門去報了一個口語班,強化學習,偶爾會在朋友圈打卡。在小公司,同學偶爾也會去參加展會,接待外國客戶,幾個月過去,小霞的進步很快,和客戶溝通暢通無阻。更意外的是,小霞收到了外企給的Offer。


小霞比較果斷,沒有糾結太多,歡喜的去了外企,後來還發展得不錯,可以獨立帶領20人左右的團隊。對小霞來說,外企的工作機會多,平臺規模更大,資源也更豐富,沒有什麼理由拒絕它。當自己實力不是特別強的時候,需要藉助公司和平臺給自己的履歷加持光環。


二、個人實力特別強,但公司在3個月後才發Offer,需謹慎思考

我的前同事在上家公司已經管理職位,面試了一家奇葩的公司,面試的方式是群面,每個人都來問同事崗位職責方面的問題,其實就是這個公司的業務部門在某些問題上,不知道怎麼解決的時候,就打著招聘的名義,然後找人來公司面試,趁機諮詢業務問題的解決辦法。


這個公司當時也沒有給同事發offer,好笑得也是在3個月後給同事發了offer通知。我同事當然拒絕了,在面試的時候就沒感覺到誠意,再經行業內的熟人朋友瞭解,原來業務部門的主管辭職了,並且還帶走了兩個下屬,可想而知,公司的管理方面肯定存在其問題。


當遇到這個問題,就需要思考:

1、貴司是在誠意招聘嗎?可以根據面試情況做一個基礎的判斷。

(有的公司是未雨綢繆,在招備選,有的公司打著招聘的名義,瞭解同類型公司資源及藉助應聘人的工作能力解決業務問題)

2、你的能力匹配這個崗位,是不是公司還有更好的候選人在篩選?後來出現意外了,也沒有招到合適的人,才通知了你。

3、你的薪資福利還跟之前面試的一樣嗎?


總得來說,一般應聘,正規公司的HR都會給面試者一個明確的答覆,除非是自己本省能力欠缺,後來在發現你的優勢後,又重新應聘了你,也就是第一種情況除外。其它情況,我是不會選擇去的,因為妥協的選擇對大家都不好,勉強來的工作怎麼做得開心呢?


青梅一歌


面試後無消息,時隔3個月後忽然給Offer,到底要不要去?關於這個問題,我這裡有3點思考,和題主共同探討。


一、面試後如果非常渴望這個Offer,請保持溝通。

看題主的意思,應該是面試後就坐等企業通知了。其實這裡還可以有更優化的做法,也許結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講一個我同事的例子:

他和另外一個人同一階段面試我公司的運營總監,另一個表現要比他略好,本來要擇其一錄取。面試過後,這個同事就主動找HR溝通,表達了他對這個崗位有多渴望,瞭解了一下目前崗位的競爭程度,想辦法從HR那裡獲知領導對他的評價,事後還發來了他的一些作品。雖然領導有些偏向另一個人,但對他也不是完全沒有興趣,因為他的期望薪資略低一些,而他的誠懇態度竟然把領導打動了,公司要新建一個部門,正好需要人,就把他們倆個同時招進來了。更為戲劇化的是,他的競爭對手在幹了一個月之後離職了,他就兼任起了兩個部門的負責人,仕途一片光明。

這個事情並非告訴你要多積極主動,只是在提醒和HR的溝通有多重要,展示自己的誠意有多重要。

面試後1-2天,可以主動詢問HR面試官對你的評估,具體到哪個階段,對你有多大把握等。企業能在三個月之後想起你,說明你當時是有“備胎”的資格,這不是個貶義詞,面試中能被當做備胎沒什麼不好,至少有希望被錄用。

誠懇表達你的期望,瞭解企業對你的評估,明確面試的流程和階段,也許你的offer就不是三個月後接到,有可能就是當下或者一週以後的事情。


但是人生沒有那麼多如果,我們來解決題主的困惑。

如果現在是這樣一種情況:你正在找工作,還是這個公司給了你offer,不存在時隔三個月問題,你會如何做選擇?所以有必要搞清楚我們決策是否去一家公司可以看哪些因素。

二、決策去一家公司的主要影響因素


1.崗位匹配度

這個不僅僅是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候選人更應該把這個因素作為重中之重考慮。通過面談,瞭解了崗位的訴求,結合自己的過往經歷、優劣勢、發展規劃來判定能否勝任這份工作。因為有些人深諳面試技巧,面試表現會非常突出,但是平心而論,還是要對自我做一個準確的評估。崗位和自身能力匹配度足夠,個人認為60%以上為宜,才是你接受這份工作的首要前提。

我早些年還沒接觸運營工作的時候,帶著數據分析和市場分析的功底去面試一個運營經理的崗位,可能是和麵試官聊的比較投機,面試官當場拍板就決定錄用了。
我回去仔細評估了一番,其實對於運營這個崗,我是0經驗,何況直接上來就是運營經理,還要帶團隊,勝任力不是很夠。但是還是年輕氣盛,加上虛榮心以及被各種雞湯灌的七葷八素,接受了這個Offer。
上任之後,發現和我想象中差距太大。帶領運營團隊自己多少是要有一些運營基礎的,我雖然有團隊管理經驗,但是專業知識方面有欠缺,工作略顯吃力,也沒有如我想象中通過自己不斷努力很快勝任。一個月的時間,辭職了。後續通過不斷地學習實踐才有了運營方面的積累。

所以,接受Offer之前先評估自身能力和崗位的匹配度,匹配度足夠,再考慮其他因素。


2.和領導的契合度

很多人說我們無法預料我們會遇到怎樣的領導,只能調整自己去適應領導,這話沒錯,但不代表我們有選擇的時候不去選擇。當我們通過面試能夠了解到一個領導和自己的契合度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這個作為我們篩選offer的影響因素之一。面試的時候總會碰到直接領導,而日後的工作中我們和直接領導的交集比和家人的交集也許都多,所以能否和這個領導打好配合,合作好,直接決定了我們的工作質量和效率,一定程度上這個因素比什麼企業文化、創始人、公司發展前景還要來得重要。

把握幾條標準:

  • 領導和你對待工作的理念一致:比如務實,不抱怨,結果導向等;

  • 領導知道你的優勢和短處,鼓勵你揚長避短:優秀的領導不是招一個完美的人,而是招一個合適的人,即長處發揮到極致又能避開劣勢的人;

  • 領導有一定的野心:領導想著往上爬,領導的位置才有空缺,你才有機會。

這些面試的時候通過領導問你的問題、接待你的態度、面試過程中的好多小細節都能有初步判斷,請留心。找到和自己契合度高的領導,未來的工作中才能事半功倍,並且在和領導相處上也能更加順暢。


3.公司所處生命週期。

這聽起來又是一個比較抽象難判斷的問題。先來普及一下基本概念。

這好比一個人的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階段。最有拼勁和潛力的是青年和中年階段,類比到企業中就是成長期和成熟期。

  • 成長期的企業能倒逼我們快速輸入,提升自己,伴隨著企業成長個人也會快速成長;

  • 成熟期的企業各項制度、流程都非常完善,一個人能在這樣的環境中養成好的職業習慣和思維模式,為以後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 創業期並非不好,只是風險過高,隨時有倒閉的風險,工作無保障;

  • 衰退期的企業開始走下坡路,那個人的事業發展可想而知。

因此面試一個企業,多對企業進行關注和研究,獲取企業的動態和相關數據,公司成立年限是一個重要指標,還有業界口碑,年報數據,非上市公司主要關注企業的一些動態新聞、尤其是負面信息,還有併購信息等,包括和麵試官的面談都是一個獲得信息的途徑。

儘可能全面的獲取企業的相關資料,判斷企業所處生命週期,衰退期可以直接PASS,其餘三個階段的企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規劃和個人喜好靈活做出選擇。


4.其他個人的一些因素。

列舉幾個:比如距離、薪資、加班強度、薪資和加班強度的相關關係、行業、企業性質等。這就需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做出選擇了,沒有標準答案,關鍵看你更看重哪些。


考慮了以上因素以後,我們來看題主提出的這個新增變量:三個月前沒有給的offer,三個月後給了,這當中可能多了一個為什麼的問題。

可能由於當時招到更合適的人,結果那人幹了三個月或者更短的時間離職,然後公司要麼一直招不到合適的人,要麼崗位流動性大,或者也沒有考慮別人,直接給你打了電話。

這些原因也許能說明這個崗位流動性大,但是於你而言,有什麼不一樣?你依然可以依據我上述提的四點決策因素來考慮這個Offer值不值得你接受。記住:崗位匹配度、領導契合度、企業生命週期、個人看重因素。

當然這裡要強調一點的是個人因素裡也許你非常看重崗位流動性,就是為什麼這個崗位總是招人總是走人,基於這一點你可以和HR溝通,如果觸到你的雷區,那也許就是讓你決策拒絕的因素。如果這一點對你影響不大,其他決策因素也可以按照我上述說的邏輯來思考,而非單考慮三個月後才給Offer這個因素。

仔細思考後,你肯定會有適合你的完美答案。


三、職場即生活,在做其他決策時,學會化繁為簡,再考慮主次矛盾。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陷入糾結的原因在於我們總是會被一些突如其來的意外打亂陣腳,而影響我們真正的思考。

如上述題主的困惑,化繁為簡後,這其實就是一個企業給你offer,你要不要接受的問題。三個月後給的Offer到底在你決策的時候起怎樣的作用,需要你把問題簡化過後加入這個變量再做思考,而非一開始就想當然地把這個當做主要矛盾來抓。

實際的生活和工作中亦如此,學會把問題簡化。正如找句子結構,把句子精煉到最簡單的樣式後,主謂賓還是主系表,然後再去看那些形容詞、助詞、語氣詞的作用會豁然開朗。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會一目瞭然。


我是流沙,更多職場成長建議,歡迎關注並私信我,我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