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如何發放?

用戶93011913146


養老金實際上是由養老保險基金每月按時發放。

養老保險基金來源於在職職工每月按照法律規定繳納給養老保險基金的養老保險費。

養老金的發放

順帶一提,就是我們的養老金是每月當月發放。不跟企業的工資一樣,是由提供了勞動之後的次月發放。有的地方是15日發放,有的地方是25日發放,全國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反正都會是當月發放當月的。

養老金會每年調整

養老金每年會進行調整,主要是由於大家在職職工的工資增加了和社會的物價也變更,2019年養老金的增長幅度是5%左右,由3月20日國家統一發布調整的通知。不過低收入人群增加幅度會高一些。這也是國家為了保護低收入群體做出的一些傾斜性政策。


養老金的計算

對於養老金的計算,目前養老保險繳費都是形成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待遇。一些地方還有過渡性養老金待遇,主要是指當地建立個人賬戶養老金之前參加工作的老人,一種缺少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補充。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全國統一,希望有關養老金的問題跟大家多交流一下。


小李看理財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和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到達退休年齡後,按規定審批併發給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一)1996年1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職工或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累計繳費最低達到15年的,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都可以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於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的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二)1995年12月31日前參加工作的職工或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2006年1月1日以後退休且繳費年限累計繳費滿15年的,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

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丶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調節金四部分組成。

月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ⅹ1%;

月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內養老金儲存額÷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指數化視同繳費基數x視同繳費年限x1.4%。

(三)為使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計發辦法與城鎮職工養老金的計發辦法實現平穩過渡,並釆取了10年的過渡期,過渡期內,即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期間退休人員的工資實行新老兩種計算辦法進行對比,然後限高保低,低的向高處看起,高出部分用過渡調節比例逐年遞增。

(四)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不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係。以個人身份參加養老保險的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滿15年的,個人全部繳費及利息一次性支付給本人,終止養老保險關係。但如果本人自願,可以一次性補齊或繼續按月繳費,直到繳費年限達到最低15實年,再辦理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手續。


葉公來幫忙


養老金如何發放?這個題目看小不小,看大不大,是可以而且能夠從幾個方面回答的一個實際問題。現具體分析與簡述如下:

1.養老金如何具體發放。是採用社保卡發放,還是用存摺等方式發放。這是對養老金如何發放的一個常識理解或普遍認知;

2.養老金如何實行社會化發放。這是變過去由企業發放,為社會化方式發放。過往企業發放時經常因資金不到位,造成拖欠養老金問題時有發生,為改變這一現狀,則大力推行社會化發放。社保資金實行兩條線管理與運作,由社保經辦部門通過一定方式,直接把養老金髮放到退休者本人手中;

3.也可以理解為養老金如何計算核定到人頭,這也是養老金如何發放的題中應有之義。這涉及改革以前,是按退休者退前工資作基數,按工齡長短確定計發比例進行發放。在改革以後,則依據個人繳費情況,也就是與本人的繳費參數相掛鉤,即按照統一的養老金計發公式,計算核定後再發放到退休者本人手中。

很顯然,上述幾種認知與做法,都可以解釋得通,都沒有完全脫題脫靶。可見,本文開頭的看小不小、看大不大,並非戲言呀!


劉正民


單純養老金髮放說起來很簡單,但是整體基金運行模式就非常麻煩了。

我們退休人員每月享受養老金待遇,養老金一般是當月發放到退休老人綁定的銀行卡、存摺中的。

兩種養老保險制度

實際上我們國家有兩種養老保險制度,第1種,叫做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第2種,叫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

退休養老金領取的基本條件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養老金領取的基本條件只有兩個:第一,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滿15年以上;第二,到達法定退休年齡。

超過15年,養老金待遇會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到達退休年齡繳費不足15年,那麼只能延遲退休、繼續繳費。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養老金領取的條件也有兩個,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滿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問題在於職工養老保險的法定退休年齡,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並不相同。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女工人是50歲,女幹部和靈活就業人員是55歲,男職工男幹部是60歲退休。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退休年齡,全部都是60歲退休。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樣是交的越多養老金待遇越高。如果到達法定退休年齡,交費不滿15年,國家規定可以一次性補齊到15年,然後辦理退休手續。

養老金是從哪裡來?

我們的養老金實際上源於我們繳納的養老保險費。但是兩種養老保險是分為兩種不同的籌資途徑。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它是由職工、企業和國家共同構建起來的,待遇高。

職工本人繳納的部分全部進入個人賬戶,形成個人賬戶養老金。這一部分的待遇是恆定的。

企業繳納部分,用於支付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每年養老金調增部分、退休人員喪葬費和撫卹金以及其他待遇等等。

國家承擔視同繳費年限的社保費用,以及養老保險基金入不敷出時的兜底作用。2016年財政補貼養老保險基金8004億元。



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主要待遇有參保人和政府補貼籌集。因為覆蓋面涉及的非常廣,繳費檔次也設計的非常靈活。從100元到幾千元不等,各地可以靈活自己設定繳費檔次。比如青島市是從100元到12,000元。

很多人並不積極,多數是按照最低檔次繳費。實際上,國家鼓勵個人積極按年繳費,如果按最低檔次繳費,國家一般補貼30元,按較高檔次繳費國家的補貼會更高。比如寧夏3000元檔次繳費,國家補貼320元;河南5000元檔次繳費,國家補貼340元。

失地農民還有一定的集體補助。

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國家補貼,全部進入個人賬戶。

在養老金待遇方面,個人賬戶中的個人繳費部分、集體補助部分、國家補貼部分和給予的相應利息,在退休的時候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養老金計發月數(60歲是139個月),就是每月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

除了個人賬戶養老金之外,國家還補貼基礎養老金。目前,國家的最低基礎養老金標準是88元每月,中西部地區中央財政全額補貼,東部地區中央財政補貼一半。各地可以在國家標準之上進行額外補貼。北京市已經達到了710元,上海市是930元,這是2018年的標準,2019年預計還有所提升。


綜上所述

職工養老保險的養老金來源於個人繳費、企業繳費和國家補貼;居民養老保險的養老金來源於政府補貼、集體補助和個人繳費。總體來看都會實施當月發放養老金待遇。

《社會保險法》規定,當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收支困難時,政府會予以補貼,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的。


暖心人社


我們國家養老金分成二大類,第一種,就是我們常見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職工養老保險的養老金來源於個人繳費、企業繳費和國家補貼;第二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養老金的來源於政府補貼和個人繳費。通常,養老金按月發放到退休老人綁定的銀行卡、存摺中。

領取養老金的基本條件都是,養老保險要繳費滿15年,要到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同樣也是秉承“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稍微有所不同的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退休年齡標準是,女職工50歲,女幹部55歲,男職工、男幹部是60歲。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都是60歲才可以退休,享受養老金待遇。

與此同時,不管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也好,還是職工養老保險,如果你到達退休年齡,但繳費沒有達到15年的,社保基金都可以允許你一次性補齊到15年,然後再辦理退休手續 ,唯一的區別是,這兩種養老保金的差額部分,都由自己來付費,國家本來給你補貼的這一塊就沒有了。

特別要注意的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由職工、企業和國家共同構建起來的,所以,待遇比較高,只要繳費滿15年以上,通常退休後每月都能有二三千元收入。如果你是事業單位職工,一進單位從年輕幹到退休,工齡有幾十年,當中從未斷交養老保險,而且單位還給你頂格交納養老保險金,那麼,你的養老金完全可以拿到四五千元以上,甚至更多一些。

而城鄉居民保險制度就沒那麼優越了,主要是參保人員和政府補貼來籌集,可以覆蓋更多的群體,比如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等群體。繳費檔次也設計得很靈活,從100元到幾千元不等。而對於城鄉居民保險,由於真正到退休後,養老金拿得並不多,很多人交費並不積極,都喜歡按照最低檔次的繳,但實際上,你繳得越多,就可以獲得國家補貼越多,如果都按最低標準繳費,國家一般只補貼30元。如河南以5000元檔次繳費,國家就補貼你340元。

現在很多年輕人對養老保險的顧慮主要是,將來養老保險收支發生困難時怎麼辦?但是按照《社會保險法》規定,不管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還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只要收支出現困難時,政府會給予補貼,以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即使幾十年後,養老保險出現鉅虧之時,國家也會通過出售部分國有資產、抽取壟斷國企紅利等方式來彌補養老金漏洞的。


不執著財經


中人都該以退休時省社平工資和退休時的個人工資為基數工資,因為14年9月以前工資增長幅度小,十月大調資後14年15年底前退的中人都參加了,不是隻有16年及以後的參加了,如果前者這兩項工資往前推一年或兩年,就錯過了大調資這個節點,後者又算上這個節點,顯然對14,15兩年退的極不公平。再有每後退一年增加百分之十顯然太高,按照漲工資的規律每晚退一年增加百分之一就比較合理了,因為每年調資退休人員只有在職三分之一的增加額度,再有越往後基數工資越大。如果14年的中人從退休時的工資總額百分之九十一起,15年底前退的按百分之九十二算,16年的按百分之九十三算,類推到2024年達到百分之百,既有差距又不是很大,老人中人企業人員都能接受。

再加上薪級這個參數來計算,因為薪級也有工齡的因素。


青山韻水


人社部:7062億元養老金已到賬投資,網友卻這樣說…

7月25日,人社部在2019年第二季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基金投資運營和監督管理工作進一步推進。截至6月底,18個委託省(區、市)簽署的8630億元委託投資合同中已有7062億元到賬投資運營。


截至6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9.47億人、2億人、2.45億人,比上年底分別增加443萬人、328萬人、650萬人;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2.87萬億元,同比增長8.6 %,總支出2.47萬億元,同比增長15%。


網友們對此褒貶不一,讓我們看看網友們都有哪些看法。

網友一:有一個故事,祖傳三代庸醫,第一代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雖然去不了病根兒,但起碼能減輕症狀,讓你自以為治好了。 第二代是頭痛醫臉,腳痛也醫臉,因為對他們來說,醫好醫不好 不要緊,面子最重要。 第三代更邪乎,頭痛堵嘴,腳痛也堵嘴。只要不喊出來,病就算是醫好了

網友二:80後,90後等等之後,首先想的問題是能不能活到老???

網友三:只生一個好,政府來養老,數字迷惑我的雙眼,咱也不敢問

網友四:社保基金還是有一部分在投資高風險標的的,但整體來看還是十分穩健的,畢竟有通脹率在後面趕,太穩健也會虧。

網友五:當然是子孫後代交社保養8090,不過現在8090不愛生孩子,以後養老金缺口肯定很大,準備幹到七老八十退休了。8090不生孩子其實最後還是坑了自己,年輕時輕鬆自由,老了就苦了


對此,你怎麼看?



湖北中公事業部


我國的養老金髮放基本上是以省級為統籌的。也就是說是每個省和每個省之間獨立發放!在我們國家,有些省區。已經出現入不敷出的現象。這種情況,中央社保基金會有一定的補貼。

養老金的發放,主要是這兩個方面。一個是個人賬戶當中的錢。基本上這個個人賬戶當中的錢退休12年左右。就會領完的就會領完的,也就是說在退休前12年是會領個人賬戶當中的錢。12年以後就要領統籌賬戶當中的錢。

統籌賬戶當中的錢,其實就來源於現在在職職工繳納的這個養老保險。說白了,實際上就是在職職工去養,已經退休的員工。然後一個循環,當現在的在職職工,退休以後就有下一代的在職職工,在養這一代的人群!


社保小達人


其實,最近我也通過信函向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諮詢了類似的問題,但是得到的答覆不能認可。

社保政策,各個省份多少有差別。至於發放,根據網上查閱,是這樣的。

首先是發放金額:養老金待遇分兩部分,一是基礎養老金待遇,是政府發的福利,人人一樣。二是個人賬號,包括個人繳的保費、政府補貼、銀行利息等的總額÷139,這部分體現多繳多得。

其次是領取的條件:法定領取年齡是60週歲,申請登記後次月就會發放養老金待遇。一是實施時年滿60歲的,不用繳費,按月領取。這裡有個前提,就是工作人員應該在政策執行的起始時間前做好通知和登記工作,若是晚申請登記,補充政策規定前面的時間是不能補發的。二是政策實施時未滿60週歲的,就需要參保,分兩種情況。1.到60週歲時參保不滿15年的,從實施時起繳(一年內的折算按月數),工作人員應提前告知申請登記後發放。2.到60週歲時,不止15年的要連續逐年繳費,中斷的要補繳,補繳的年份政府不予財政補貼,不補繳,就不能領基礎養老金,只能領個人賬號的。

政策是有強制性的,尤其是有國家福利,不能像保險公司那樣按協議操作。保險公司帶有盈利性質,社會保險不僅關係個人,還有國家福利,是國家擔當的表現,是利國利民的。


修枝剪葉1


一是提高調劑比例。要進一步加大調劑力度,將調劑比例提高到3.5%,預計全年中央調劑基金規模將達到6000億元左右,進一步緩解個別省份基金收支壓力。

二是加大補助力度。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擬安排中央財政基本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7392億元,同比增長10.9%,重點向基金收支矛盾較為突出的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傾斜。

三是彌補收支缺口。對於通過中央調劑和中央財政補助後基金仍存在滾存缺口的省份,將按照中央和地方共同負擔的原則,彌補基金收支缺口。

四是加快規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