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開發區:“小喇叭+微信群+貼心人”成疫情防控“三大法寶”

怎麼讓社區、村屯居民對疫情防控工作“入腦入心”?怎麼讓相對分散的重點人群聯繫密切起來?怎麼提高疫情防控實地排查和宣傳的力度?內蒙古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做法“亮”了——有聲音、有圖像、還有貼心人。

聲聲入耳:小喇叭廣播起來

“請湖北武漢返抵通遼人員,主動到村、社區登記;做到勤洗手,外出戴口罩,每天測量兩次體溫;出現發熱、咳嗽症狀,第一時間帶好口罩到指定醫院發熱門診就診……”連日來,開發區各村(社區)村村響和“小喇叭”響了起來,播放內容為《致廣大居民的一封信》等內容,及時宣傳疫情防控相關文件部署,傳遞疫情應對舉措,成為開發區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開發區轄一個鎮、四個街道,50個村,29個社區,住宅小區106個,總人口近18萬人。目前,各行政村屯村村響和社區的小喇叭每天都進行播報,確保每名村民和居民每天都能聽到“疫情防控聲音”。

嗎力村是遼河鎮下轄的行政村之一,據村黨支部書記孫金福介紹,村內共有居民1164人,其每年外出務工流動人口有200多人。該村春節返鄉人數多,村民相對分散,再加上鄉村醫療衛生水平有限,防控意識需要加強,於是,村村響再度熱播起來。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村村響廣播這樣簡單的平臺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時下熱門的微信群成為小喇叭之外疫情防控的又一重要助力。

“2-4號樓603,家中5人,無發燒、無咳嗽。”“2-23號樓502,居住3人,無武漢返鄉人員。”像這樣的微信群回覆語,在開發區濱河街道碧桂園社區微信工作群中的居民每天都會報備一次。碧桂園社區主任張麗華說,除了前期的實地排查,為及時瞭解春節外出未在家人員情況,在微信群每天報備也成為轄區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常規性舉措。“我們也定期向群眾展示社區工作進度,讓大家瞭解到對於疫情社區正在積極開展各項防控措施。也希望居民們引起重視,做到自我防範。”張麗華說,這種方式既保證了疫情的及時報備,又能使防護信息及時宣傳,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認可和參與。

截至目前,濱河街道經過摸排確定有37位湖北省返鄉居民,其中有22人是直接從武漢返回的,目前均居家隔離。如何掌握這些居民的健康動態?微信群送來一記“助攻”。濱河街道黨工委書記李佔金介紹,為了應對疫情,他們專門建立了微信群,通過該群,街道每天都能及時瞭解隔離人員的身體狀況,方便了疫情防控的網格化、地毯式管理。目前,群裡的居民都積極按照要求去做,不傳謠、不信謠,早發現、早報告,構建起一道疫情防控的“安全網”。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群也成為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及各單位線上防疫調度的重要渠道。結合轄區實際,黨工委建立了“開發區聯防聯控”微信群,同時充分利用“學習強國”視頻會議功能,迅速佈置疫情防控工作,及時傳達上級精神,開展工作交流討論,降低聚集開會病毒傳播幾率,深受幹部群眾好評。

貼心交流:入戶談心效果好

在農村地區,很多人會選擇春節期間舉辦婚嫁喜宴、壽宴及喬遷宴等宴席,這樣的全民假期,能保證分散的親朋好友都赴宴。但在今年,不少轄區居民原定於春節期間舉辦的宴席被“叫停”推遲,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讓路”。

“各位親朋好友,原定正月初八舉行的岳父80大壽壽宴,因發生肺炎疫情,壽宴取消,後續舉辦時間待確定後告知大家……”面對嚴峻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在村幹部的入戶勸說下,遼河鎮腰街村村民李鳳友按下了微信朋友圈“發送”鍵,將岳父的祝壽宴延遲了。

據遼河鎮鎮長劉思洋介紹,各村原本有多戶村民準備在年初六至年十五期間陸續舉辦喜宴,但是在村幹部的談心交流下,紛紛取消或延遲舉辦,幹群連心,共同打贏疫情防疫站。

小喇叭傳聲、微信群合力和村幹部貼心,“三箭齊發”,成效顯著。當前,開發區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築牢了第一道防線,在抗擊疫情中叩問了初心、踐行了使命。(文:張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