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樹是種密點好,還是稀點好?為什麼?

農村人小肖


辣椒樹是種密點好,還是稀點好?為什麼?

辣椒種植的密度是由辣椒的品種、後期整枝打杈的方法、土壤狀況以及管理水平來決定。


一、辣椒的品種。辣椒的植株矮小可以種植密點,辣椒的植株較大,植株繁茂就應該種植稀點。如朝天椒、線辣椒、二荊條等這類辣椒,果實或細或小,就應該種植密點。如甜椒、牛角椒果實較大,主要用來鮮食,這類辣椒就應該種植稀點。

早熟品種要種密點,行距控制在45CM左右,株距控制在28CM左右。晚熟品種要種植稀點,行距控制在65CM左右,株距控制在50CM左右。


二、土壤狀況。在土壤排灌水良好、土壤肥沃、土層厚的土壤可以種植密點,這類土壤可以為辣椒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在土壤土層較薄、土壤肥力差的土壤可以種植稀點。

三、辣椒整枝打杈的方法。採用三主枝或四主枝整枝打杈發可以把辣椒種植密點,採用多主枝整枝打杈發或者不規則整枝打杈方法可以把辣椒種植得稀點。

要注意的是辣椒種植得過密在陰雨天氣很容易患病,如果自己的管理水平不是非常高儘量種植稀點。如果採用大棚種植辣椒,無論種植得密還是稀,在陰雨天氣一定要多注意通風。辣椒種植的稀,有利於通分透光,葉片光合作用強,但是土地的利用率就不高。

總之,辣椒不能種植得過密,也不能種植得過稀,得有一個平衡點,我們才能種出高產、高質的辣椒。對於辣椒種植得密點好、還是稀點好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下方留言。


鄉村小水


辣椒的種植最好稀一點,我們這裡主要種植的是朝天椒和線椒。具體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在2018年的時候種植朝天椒的經歷吧!

由於連續好幾年朝天椒的價格行情不是太好,所以我們當地的老百姓對於朝天椒種植的熱情不再高漲,我也是由於育苗床做的大了,所以就想著把辣椒苗都移栽了吧,本身種植朝天椒就是二壠套的模式,株距一般都在20釐米左右,可是為了能夠把多餘的辣椒苗給種完把株距給降到了12-15釐米。老覺得把辣椒苗扔了可惜。(主要當時沒有人要辣椒苗,俗話說得好種子有價,青苗無價)

在辣椒開花坐果的時候問題出現了,本來留的寬趟就比較窄,早早的就罩嚴地了。辣椒苗長勢喜人,但是由於通風效果不好,以及無法受到陽光照射,就出現了光開花不結果的情況。白白的長了辣椒棵。雖然說辣椒苗長勢比較好但是產量缺沒有同樣畝數的高。

主要是辣椒的分枝發叉能力強,特別是朝天椒80%以上的辣椒果都是在側枝上結的。所以對於朝天椒的種植應該儘量選擇種植的稀一點比較好。既能夠節約了種子錢又能夠取得比較高的產量。


豫東小農


辣椒是大家都喜歡的蔬菜,調味很好,能增加人的食慾。因此,很多家庭都種植辣椒,辣椒是菜園子裡的必備蔬菜。那麼,種植辣椒過程中,是適合密植還是稀植呢?為什麼?從實踐經驗看,密植好!



這個問題對於種植人員來說,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只要經常種植辣椒的人都知道,辣椒是適合密植的,為什麼呢?因為:第一、辣椒植株是緊湊型的,適合密植,植株之間相互不影響。第二、辣椒植株短小,不是高杆作物,不存在遮陽現象。第三、當然這個是比較關鍵的,因為前兩個因素所決定,辣椒密植能增加單位面積的產量呢!基於這三大因素,辣椒當然是密植好!



那麼,辣椒該如何密植呢?這要根據辣椒品種不同,是有區別的。有的辣椒不僅適合行距、株距密植,還適合行距株距密植的同時,植株之間也密植。比如大家都喜歡的朝天椒,它就是,不僅適合行距、株距密植,而且還可以每穴植兩株,對生產發育沒有影響,對產量沒有影響,並且產量還會增大。當然,一穴植兩株就足夠了,植三株的話就多了,過密了。一般而言,朝天椒的種植密度是一穴兩株,每畝地6500~7000株。而線椒、尖椒等辣椒的種植密度是一穴一株,每畝地4000~5000株。



辣椒適合密植,定植後需要馬上澆水,促進根系復活。定植7天后,需要及時澆水、施肥進行緩苗、提苗、壯苗,這兩步可同時進行。根據情況,還可進行葉面肥的噴施,促進莖葉的繁茂生長。辣椒因為植株短小、結構緊湊,不怕密植,並且是提倡密植的。


種植天地


辣椒樹是種密點好還是稀點好,這要根據辣椒的品種,播種季節,栽種辣椒的地區和當地的土壤環境來決定。合理種植,精心管理,來提高辣椒的品質和產量。



辣椒早春地膜覆蓋栽培,建議株行距:早熟品種40釐米X50釐米,可以栽雙株;中熟品種50釐米X60釐米;晚熟品種50釐米X60釐米。每平方米施腐熟堆肥4000克、餅肥150克。地膜覆蓋栽培基肥要在此基礎上增加近一倍。


辣椒夏秋露地栽種,採用大小行種植,大行距70~80釐米,小行距50釐米,穴距33~40釐米,每穴一株。夏秋種植,上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滅茬施肥,每平方米施優質農家肥6000~7500克,耕翻整地,起壟或者是做成小高畦。

稀和密取決於辣椒的品種,有的樹形大,有的樹形小,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合理密植,通風透光,有利於辣椒的生長的發育。


黃曉紅果果


辣椒苗移栽到大田的時候,都是需要給辣椒進行定株距和行距的。辣椒苗在慢慢生長的時候,會不斷生長出側枝側芽,如果不加管理的話,辣椒苗就像一棵小樹一樣,枝葉茂盛。自然就會佔據了一定的空間。如果辣椒苗定植的時候,比較近的話,辣椒後期生長到旺盛的時候,苗之間的枝葉會出現交叉在一起的情況。

特別是到了辣椒開花結果期的時候,植株相互距離的太近以後,導致整個辣椒地裡面的小氣候有一個變化,出現高溫高溼的情況。這樣是非常不利於開花授粉以及坐果的。並且這樣的小氣候,也很容易導致病害的發生。過密的植株,也不利於辣椒苗的光合作用,也不利於紅辣椒的著色。

所以到了辣椒生長的後期,有時候,為了提高辣椒苗之間的通風采光,我們還會進行推株管理,將雙行種植的辣椒,在行中間將辣椒苗相互推開一點點,提高通風。

如果辣椒苗移栽的太稀疏的話,整塊土地的利用率會大大下降。因為辣椒是自花授粉的作物,採用雙行種植有利於花朵授粉的提高,栽種比較稀疏的話,會影響授粉效果。最重要的一點是,辣椒如果栽種的太稀疏的話。到了夏天以後,高溫對辣椒苗生長在土表的根系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而如果植株剛好封壟的話,就可以通過植株相互遮陰而避免高溫直射土壤,傷害到土表的根系。



辣椒移栽定植的行距和株距,就需要合理合適才行,不能出現過密過稀的情況。辣椒苗的定植也需要根據辣椒品種等情況,合理定植,不可能套用同一個行距和株距。一般來說如果是早熟的辣椒株距一般28-35㎝,行距40-50㎝,而晚熟品種株距50-60㎝,行距65-75㎝。對於大果型的辣椒,植株會大,行距株距就寬些,小果型植株不大,行距株距就窄一些。


著迷大鄉村


農作物的種植,大家都知道應該遵循土、肥、水、種、密、保、管、工這八字方針。題主問道:辣椒樹是種密點好,還是稀點好?為什麼?對這個問題梅花來為大家解析一番。



辣椒的種植,要根據辣椒品種的不同,還要根據土壤的土質不同,來確定辣椒的種植密度。

土壤的質量比較好的重的稀一點,土壤質量比較差可以種的密一點。土壤的土質比較好的,因為它能夠儲存水分和養分,辣椒的種植最好相對的疏一些,不管是株距還是行距,都要適當的減少5到10公分。土壤的土質比較差的,辣椒的株距和行距只有相對的大一些。這樣才能保證辣椒能充分的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



辣椒的品種不同,種植的密度就有差異。簇生椒,因為它長出的側枝不是很長很高,只是在每一個小側枝的頂部,長出一簇一簇的小辣椒,根據簇生椒的生長特點,這種辣椒的種植密度,相對要密集一些,株距和行距大約都在30到35釐米,這樣既適應了簇生椒的生長要求,又能提高辣椒的產量和質量。


而我們平時說甜辣椒,又叫菜椒,種的要稀點好。因為他所長出的側枝,枝條茂盛又長又高,每一株所佔的面積比其他辣椒品種的都較大。因此在種植甜辣椒時,株距一般在五十公分,而行距多在七十公分左右。這樣比簇生椒的密度為少三分之一左右。

還有一種辣椒叫長辣椒,我們通常把它叫做羊角椒 ,這種辣椒也應該種的稀一點。

這種羊角辣椒,生長的屬性和甜辣椒有點兒相似,只是它的側枝要比甜辣椒的還要長。因此種植時它的株距和行距,只要和甜辣椒的株距和行距差不多就行。這樣也能保證長辣椒生長的數量和質量。

當然辣椒的品種有很大的不同,各地土壤土質也有差異,因此辣椒的種植密度也是有差異的,一定要因地、因種子的品質而確定,但是有一點,寧多種一點,密度大一點,也不能讓它缺苗斷壟,影響產量,從而減少收入。


山村梅花


‘辣椒種植密度應根據土壤肥力、品種而綜合考慮,土壤肥沃一點的宜種稀一點,肥力差一點的就可種植密一點,總的來講,種植過密,影響肥水供給,通風透光,種植過稀,影響單位面積產量和效益,浪費土地資源,因地自宜,適地適種,合理密植。


用戶98892609440


辣椒種植密度,要根據 辣椒的品種和土地的肥沃程度來確定種植密度。

一般情況下,辣椒早熟品種,樹冠較小,種植密度要求密一些,而中,晚熟辣椒品種,樹冠較大,種植密度應該稀一點,還有一些辣椒品種樹冠雖小,但是容易落果,也要求種稀一點。

土地肥力不同,要求的種植密度也不同,一般土地貧瘠的地塊種植辣椒,密度應該大些,土地肥沃的地塊種植辣椒,應該稀一點,總之,要根據辣椒的品種和生長習性及土地的肥力情況,來確定種植密度。

如果辣椒樹過密,會影響通風和光合作用,容易造成落葉,落花,落果。還會多病蟲害發生,辣椒種植過密,會影響辣椒的品質和產量。

如果辣椒種植密度過稀,會浪費土地資源,不利於高產,但是能夠保證光照及通風條件,能夠減少病蟲害發生,有利於辣椒的生長,很少出現落花,落果現象。而且辣椒品質好,株產量高,所以我們種植辣椒,要根據多方面因素,加以分析,合理確定種植密度,過密或者是過稀,都會影響產量和經濟收入。

因此題主所問,是種密一些好,還是種稀一些好,我只能說,合理的種植密度最好,如果是便於管理,不考慮畝產量的話,還是稀一點的好。如果辣椒種植密,對種植者的技術要求較高,管理難度增加,且辣椒品質難以保證,如果是我選擇的話,我還是種稀一點為好。

比上是本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提供更好的觀點和意見。


龍形山生態


說說我的觀點,不論是小時候、還是現在,家裡的媽媽也都會種辣椒,主要就是小米椒、朝天椒和線辣椒,雲南的農村基本上家家都會種點辣椒,留著自家吃,也有人會出售。


那麼,辣椒的種植,怎麼樣才可以實現高產?以下幾個觀點:

1,辣椒的種子要選對,種過一次之後,如果當年品種比較好的,就可以進行留種,這樣來年的結果率也就能夠得到保證;

2,小苗開始長的時候,早晚要及時澆水,但不宜過多,保持土壤溼潤即可,如果是大棚種植,溫度24到26℃左右就可以;

3,管理期間如果發現有幼苗出現萎蔫,要及時移除並進行補種,保證最後的產量,而且也能防止病蟲病害傳染給別的幼苗,辣椒開花後,要把莖葉上的枯葉給摘除掉,可以促進它長出更多的側枝,這樣能保證營養的積累,促進它的座果率;

4,辣椒的後期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在它結果的關鍵時期,光照和溫度方面都要及時的跟上;

5,施肥,每採一次辣椒,辣椒樹就會逐漸衰老,為了能延長它的結果期,一定要保證水分充足,鉀肥跟上,但是不宜過多,水肥結合,有利於維持它的長勢。

至於辣椒長的密還是長的稀才會產量高,這個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具體來管理。


老百姓的轉折點


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農民種植辣椒成為增收的良好渠道,有好多農村地區發展規模化辣椒種植,辣椒產業成為當地農產品的重要品牌和經濟支柱。其實,我們都知道,在陝西“八怪”中,就有“辣椒一道菜”的說法,可見陝西人對辣椒的鐘情;而現在流行的菜餚體系中,辣椒可以說是湘菜和川菜的“靈魂”,人們所常說的無辣不成歡也就是這個道理了。

其實,我們要追溯辣椒種植的淵源,它並不是我國自有的蔬菜品種,而是原產於中南美的熱帶地區,是在明代時從國外傳入我國,並經過多少“辣椒人”不斷地進行品種改良,發展成繁多的辣椒品類。我們知道,因為辣椒含有維生素、辣椒素等營養元素,它對於人體起到禦寒行血、增強食慾、殺菌等多方面的良好作用,因此,辣椒的消費市場需求很大,也就成為農戶種植和發家致富的重要選擇。那麼,題主所問,辣椒種植是密植好,還是稀點好?對此,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應該這樣種植才好:

第一,辣椒種植要做到合理密植才好。

一般我們種植辣椒都是移苗栽植,採用大小壟地塊,施足底肥,避免重茬作業,大行距保持在60~70公分,小行距保持在40~50公分。栽植時,根系不宜深埋,最好三個植株型一塊栽植,植株間距保持在30公分左右,每畝栽種4000~4300株為宜,最低地溫達到15℃以上;苗栽後每天早晚於根部澆水,以便辣椒迅速經過緩苗期,這樣才是比較合理的。

第二,辣椒生長要保持水肥和光照充足。

我們發現,辣椒栽種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經過充足的光合作用,它生長的更加旺盛,產量也高,品相也好,反而植株密植,田間地塊通透性變差,結果適得其反;我們在大棚種植過程中總結出,辣椒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在30度左右,且要保持土壤溼潤即可,但不可過溼,否則易造成植株根系腐爛,這樣辣椒生長的果實肉厚汁多另外,辣椒追肥時,以鉀磷氮肥的施用為主,才能保證植株生長的正常需要。

第三,做好病蟲害防治。

我們在辣椒種植作業管理中發現,如果辣椒出現黃葉、枯枝等情況,就要開始進行噴施農藥管理,如果有植株死亡,及時拔除整個植株;當辣椒發生病蟲害的時,要及時進行防治,不同的病蟲害,要施用不同的藥劑;同時,還要做好噴灑消毒殺菌的農藥,避免細菌病害感染侵襲。

第四,辣椒植株生長週期管理。

在辣椒生長週期,我們一定要做好不同階段的管理,初期苗期,水肥充足,疏苗管理合理;成長期,防止雨澇對根系的腐蝕和危害;開花期,要控制澆水;坐果期,要適當追肥並結合澆水,這時主要是以鉀肥、磷肥和氮肥為主。主要預防辣椒病蟲害,及時噴施農藥。只有做好每個生長階段的管理,才能保證辣椒品相好,產量高。

總之,我們有農業生產發現,任何農作物都有自己的生長習性,只有我們掌握了它們的生長規律和習性,科學的進行田間管理,才是提高產量和品質。對於辣椒的生長管理也一樣,並不是密植,或者稀疏栽植,充分掌握生長規律,因地制宜,講究合理方法,才能提高辣椒的產量和品質。同時,我們看到,辣椒的市場需求量大,這是農戶增加收入的好產業,但一定要掌握好田間管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什麼意見,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