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大唐神都,今天洛阳老城老街难掩辉煌,老建筑及生活气息浓郁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建城可溯至公元前1046年西周,至汉唐为鼎盛。北宋设河南府,金设金昌府。1948年洛阳解放前,老城的城区基本保留公元1217年金昌府时的建筑格局,“老城”即由此而来。据记载,宋初洛阳城尚是土城,后经金、元逐渐改建,明初洪武六年始筑砖城,并挖深壕。

前方鼓楼。洛阳老街在老城,今属历史文化街区。它西起丽景门,东到鼓楼,中心十字街,周边还有义勇街、集市街等。青石板路、青砖商铺、古城楼等建筑处处透着老味道。往年这儿还有“迎新年零点钟声”,今年由于疫情,各地节庆活动大都取消了,这里也不例外。

老城老街美食美景荟萃,大到巍峨丽景门、繁华十字街,小到汤汤水水、小吃点心,随手一拍都漂亮而惹眼,难怪出镜率极高,成为网红打卡“圣地”。此外,鼓楼、八角楼及附近洛邑古城也可游逛。这些建筑街道主要袭自明清。唐帝国东都洛阳那般辉煌的景致大抵都埋在地下,或灰飞烟灭了!


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作为洛阳八景之一,丽景门位于西关,是老城西大门,号称洛阳第一楼,由两重城门、瓮城、箭楼、城墙、丽景桥、护城河组成。第一个城门上建天后宫,第二个城门上建两层歇山顶九龙殿、贤良庙,另有五神殿和观音阁。丽景门墙高壁厚,威武壮丽,气势磅礴,是洛阳古城文化街起点,统领着古色古香的建筑和街道,处处流露着悠久洛阳城的韵味及魅力。

洛阳牡丹甲天下,丽景城楼世无双。丽景门早建于隋代,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东都皇城西面有两门,南曰丽景,北曰宣辉。这里又是隋唐南北大运河的交汇,当时天下舟船云集,常万余艘,填满河洛。明代此城墙规模很盛,墙高13米,壕深17米,阔10米,城门里面三市一百二十行,三四千座店肆。

进入秋冬季节,洛阳气温急剧下降。尤其腊月,寒气突变,凛冽而刺骨,头面及双耳首先感受到。穿上毛线裤,双腿能觉察针刺般的寒钻进来。所以,来这里喝热汤,是确定无疑的,也可小酌两杯,完了满肺腑热气窜络,全身热乎乎的。在这儿喝汤不仅尽兴,关键还滋补身体。


汤多任我行,从早到晚都喝汤,全天热热乎乎,丝毫不惧寒气袭人。老洛阳人讲究“早荤晚素”,早起可喝牛羊驴肉汤,晚则豆腐汤、丸子汤、不翻汤等。这里不乏百年传承的汤馆。所以,了解洛阳先从喝汤开始。在洛阳水席或本地汤菜中,出名的还有连汤肉片、洛阳熬货、牡丹燕菜、蜜汁红薯、山楂酪••••••一概舍得放料,加醋、胡椒、糖,这一桌酸酸甜甜下来,真就领略了洛阳水土风味,那是掏心窝般暖和。

以丽景门为起点,沿西大街往东,到十字街,进东大街,再至鼓楼,约摸2里,两边街店繁多,平日游客络绎不绝,货品盈门。当地的物产在这街上基本都有,唐三彩、牡丹饼、牡丹瓷、牡丹扇、水席、洛酒、梨膏糖、柿饼、宫灯、大鼓、剪纸、文房四宝、武术器械、老字号药店的各色膏药、跌打损伤丸散等,应有尽有,喜欢小吃美食、地方特产、传统方剂的,尽可以来这儿淘。

在老城历史文化古街,以十字街为界,将老街分为东西大街,青石路两旁,除了店铺,更有高低不等的旧居大院,门前或高悬招牌,大门敞开,或轻掩门户,门口放着日常用具,瓶瓶罐罐,花草鸟鱼,一派安详气息。春节前老街人家,还有不少写对联的。不巧今冬又逢特殊,街人游客不多。相信到了四月牡丹花开及盛夏,这里仍会人山人海。


鼓楼位于东大街中段,上面有一座两层城楼,不算雄伟却真实古朴,与老街另一端丽景门遥相呼应,齐齐守望老城居民。过去鼓楼白天报时,夜间报更,基础以条石、青砖砌成,高约十米,下有宽曰4米高约5米的门洞供行人来往;门洞外面两边修有登楼台阶;门洞之上,东镶石匾“就日”,西嵌“瞻云”。

鼓楼附近,都是些老旧民居院落、老店铺,多用长条石做基,老砖砌墙,表明有着上年头的故事。这座房叫“明古屋”,大意似为“明代老屋”,但从简单院门看出,后来经过了翻修。因传统民居建筑大门通常檐、瓦、木雕砖雕彩绘具足。另从窗户向外折凸也能看出其翻修。如此一来,好处在增大受光面积,室内更亮堂。

洛阳,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作为声名煊赫的“帝都”,汉唐以降留有众多历史遗迹。遗憾的是,今天我来到这里看到的更多是明清及近来修建的建筑、街道。过去,这里除了东大街东段为青石铺路,其他百十条大小街巷胡同,多是土路,用一句话叫“无风满街土,有雨一街泥”。今天显然很好了,生活气息也依然浓郁。


过去,这片小巷里弄、深宅大院,幽静秀美,古色古香;古寺道观,祠堂、石坊分布各处,点缀街巷,古朴典雅,充满古韵。街巷宽超7米,窄仅1米。丽景门自古大气,虽为新世纪重建,仍可作洛阳老城龙头。此外,文峰塔、妥灵宫、河南府文庙、四眼井、河南府城隍庙、鼓楼、董公祠、安国寺、潞泽会馆、山陕会馆、洛八办等,老院落如马家大院、董家大院、庄家大院等,都在记忆着它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