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父母心”面對兩個發燒兒童 四川內江醫生是這樣做的

“醫者父母心”面對兩個發燒兒童 四川內江醫生是這樣做的

羅進檢查影像結果

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1月25日中午,四川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羅進接到一通電話,資中縣一例患者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急需專家組前往資中縣協助診治。掛掉電話,來不及回家準備行李,和家人打招呼,羅進就跟著呼吸科主任李先華等一行4人來到了資中縣某醫院。一去就是5天,在資中,他充分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協助醫院對疑似病人進行篩選,對確診病人進行診治。

1月31日上午8點,記者見到羅進時,他已經返回內江市一院,正在科室參加晨會。之所以回到科室,羅進解釋說,呼吸內科冬天是最忙的時候,很多慢性病容易在冬季發作,科室幾乎天天爆滿,目前住院病人有107人,科室人手不夠,所以把他調了回來。

趁著工作的間隙,羅進向記者說起了在資中的工作經歷,醫院發熱門診收到可疑病人,羅進就需要去會診,結合病人症狀以及流行病史調查,再根據血常規、CT等檢查結果,判斷是否將病人列為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將送往隔離病房,隔離期間再採集核酸,看是否確診。

“医者父母心”面对两个发烧儿童 四川内江医生是这样做的

羅進與家屬溝通

診斷篩查雖然主要靠數據說話,但有時也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資中期間,有一對夫婦帶著兩個孩子前來看病,兩個小朋友分別1歲10個月、2歲,他們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發燒、咳嗽等症狀。初步瞭解他們在跟隨父母從外地返回內江時,經過了湖北,這些跡象都表明小朋友有可能被感染。

見此情景,羅進陷入了糾結。小朋友那麼小,如果確定為疑似病例,就需要單獨隔離,這對小朋友來說是多大的恐懼。於是他再三追問病史,在那些地方逗留,接觸過什麼人,最終考慮到小朋友疫區接觸史不太典型,結合查血和CT結果,專家組暫時將小朋友列為輕度疑似病例,留在醫院治療,但父母可以在院照顧。

1月31日,羅進通過電話再次確認,兩個小朋友已經沒有發燒症狀,基本排除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可能,但還需要進一步檢查。羅進有些慶幸自己當初的判斷,一個決定避免了將小朋友放到高度疑似病房,有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