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會寶寶說“謝謝”?

如何教會寶寶說“謝謝”?

朋友家的女兒兩歲多了,別人給她吃的、玩的東西,都會被朋友教育說“謝謝”,孩子也就養成了這個習慣。

但是每次回到奶奶家的時候,奶奶給孩子好吃的或者幫孩子做些事的時候,孩子還是習慣性的說“謝謝”。


可是奶奶第一次聽到孩子說“謝謝”的時候,就懟孩子說“謝個屁”,朋友第一次沒有說什麼。

但是奶奶第二次懟孩子的時候,朋友就跟孩子奶奶說“說‘謝謝’是禮貌,媽你別這樣跟孩子說髒話”。

雖然孩子奶奶臉色不好看,但是朋友覺得自己也沒做錯什麼。


為什麼我們很少說“謝謝”?


朋友一家當初移民英國後,孩子在家附近上幼兒園。開學兩週後,老師找家長交流,孩子不太受小朋友歡迎,原因是——“she never said thank you!”

不說謝謝就成為不受歡迎的孩子?朋友覺得老師小題大做!老師說,懂得說謝謝的人,說明他不是一個自私、不友善的人。

因為懂得說謝謝的孩子,他一定是有禮而溫柔的。


老師的話句句在理,讓人十分羞愧。但!不會對身邊親密的人說謝謝,這在中國式家庭裡早已司空見慣!


“媽,幫我把書包拿來!”

“媽,我衣服髒了,幫我洗。”

“幫媽媽提一下東西。”

“幫爸爸倒一杯水。”


在中國式家庭裡,大部分的孩子和父母彼此都容易把相互的關愛當作理所當然,我們對陌生人太有禮貌,對親密的人又太過於隨意。


一句“謝謝”背後隱藏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也就帶出了“謝謝”的深刻含義——感恩。


為什麼要教會孩子說“謝謝”?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我們往往對陌生人很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卻總是很挑剔。


中國文化背景下,對陌生人說謝謝是司空見慣之事,對親人說謝謝,卻會覺得很生分,我們對親人的情感表達也較少表現在語言上,那麼,對於堅持父母與孩子之間說謝謝,究竟會帶來什麼效果呢?

如何教會寶寶說“謝謝”?

圖片來源新華網


如何給寶寶做榜樣?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想要有個懂禮貌的寶寶咱們自己也要先學會說“謝謝”。

如何教會寶寶說“謝謝”?

圖片來源微博@趙奶奶

如何你對同事、朋友、孩子或者幫助過你的人表達謝意不算困難,那再看看下面這三個挑戰:

挑戰一:給伴侶寫一封信,讚美對方的優點,不管事情是大是小, 不論付出或多或少,由衷的感謝對方,感恩這份親密關係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和成長,哪怕暫時你們關係沒有達到最佳狀態。感恩的心就是放下“小我”和不計較輸贏,感恩可以在關係中創造共贏。


挑戰升級版:堅持每一天都表達一次感謝和愛意,一個月後你收穫不一樣的親密關係。


挑戰二:關注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你有沒有感謝過爸媽對你的培養,讓你擁有了現在身上的這些優點?哪怕他們曾經有過讓你無法釋懷的心結,你能否放下對過去的執念,理解每個人身上都有的侷限性,讓他們知道你滿意並感謝他們的付出,使你成為了自己的你,擁有現在的生活。

挑戰升級版:時不時把你取得的成績歸功一部分給你的父母。

挑戰三:給公公婆婆或者岳父岳母送上一張感謝卡,感謝他們培育了你的另一半,感謝這份緣分讓大家成為親人。哪怕你們之間有過摩擦,哪怕某一方心裡還有芥蒂。暫且放下自己的驕傲,表達你的感謝,讓他們知道自己養大的孩子在你眼中是珍貴的。

挑戰升級版:在日常生活中也時不時表達這種心態,多誇誇他們孩子的好。

教孩子說謝謝,不是靠文章裡的話術,而是通過身體力行的感謝練習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從而影響孩子。這樣的踐行收穫不只是一個嘴甜的娃,而是一個更加美滿,更少遺憾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