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鄉村小學在發獎狀的時候每個同學都有獎狀,這樣的獎狀還有激勵意義嗎?

嚴紅軍


實話,真的沒任何意義,她們也沒有學習動力,考試永遠都是書本內容,沒有任何的思維邏輯題,只要掌握書本內容,考試總是滿分,這樣的成績沒有任何的意義,遇到思維邏輯題束手無策。

不但如此,沒基礎,也打不好基礎,每次都拿獎狀的話,覺得自己很厲害,不用學習就無敵了,久而久之沒基礎,三年級以後考的差,就不肯學習了,加上基礎不好,三年級以後轉折的時候,成績會落下很大一截,加上學不會,久而久之就不肯學習也沒動力了,所以說一二年級不怕基礎差,就怕成績太好,過於驕傲,三年級轉折的時候學習費勁,不愛學習,慢慢就廢了。

我這裡低年級考試再好都沒獎狀,三年級以後才有,一二年級成績也不是那麼重要,有沒有獎狀也無所謂,反正我家的每次都是第一,但是因為沒有滿分的成績,加上考題太難,全是超越書本內容的邏輯思維題,總體來說還好,她前期投入的多,識字量大,基礎也可以,後面會繼續把基礎鞏固好,爭取三年級以後學習不費勁就行。

我小侄兒在縣直小學,我家的在另外一所學校,他們考試就是題很簡單,一二年級成績太好,加上每次都得獎狀太驕傲,現在三年級,成績落後一大截,而且基礎也不好,好多字都不會寫,考試總是用拼音代替,每次都因為拼音代替的字被扣好多分,我家的一年級,我前期給她投入的多,識字量大,邏輯思維還可以,邏輯狗玩的很6,所以每次考試都是第一,但是每次都沒獎狀,低年級不會發,由於沒有滿分的成績,所以這個學校出來的孩子都不驕傲,一個比一個基礎好,最起碼我家的字都會寫,我小侄兒的字好多不會寫,寫作文或者日記還得我家的幫他寫,那天還說再考試讓我家的去替他,肯定得滿分,特無語😒


諸葛筱蝶


每次發獎狀的時候每個同學都有獎狀,這種獎勵機制最早出現在城市。我女兒小的時候就是在市裡上的學,每到大型考試開家長會時,老師先讓大家傳看一下成績,記下自己家小孩子的成績,但是不排名也不算總分,大家走馬觀花的看一遍。然後老師總結考試的經驗教訓,並給孩子們發獎狀。

獎狀名目眾多,分別有“三好學生”6個、“優秀班幹部”6個、“學習小能手”6個、“數學之星”“語文之星”“英語之星”“進步之星”又各6名,這樣發一圈下來,班上80%以上的學生都有了獎狀,有的同學還不只一張。看著孩子們歡天喜地,家長們滿足欣慰的樣子,我真為鄉村小學的學生而感到羨慕。因為大多數鄉村小學的每逢大型考試獎狀也就發給前五名的學生,最多發前十名的學生,其他學生雖然和前幾名的學生分數相差不了幾分,但卻得不到獎狀。看著沒有得到獎狀的孩子那一雙雙羨慕難過的眼神,真的很讓人心疼。

因此,小徐老師是很贊成給孩子們每人發一張獎狀的,因為獎狀的作用是鼓勵學生熱愛學習,是對學生一段時間內學習成果的激勵,如果獎狀僅發給少數人,那麼就無法推動後進生的學習動力,那麼獎狀就失去了它能夠發揮的正能量了。

有人認為,如果獎狀發得太多,已經達到了全班每個同學人手一份的程度,那麼是不是失去了應有的激勵和對學優者的肯定了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也曾向校長建議過,那就是可以給學優者多發幾張獎狀,給後進者少發獎狀,獎狀就是一張老師對學生在校表現的總結書,有的學生學生雖然不好,但是團結同學、熱愛班集體,我們就發給他“行為榜樣”的獎狀,有些同學學習好,學習態度端正,我們就發他“學習榜樣”的獎狀,有的同學雖然學習不怎麼好,但是學習刻苦認真,我們就發給他“勤奮之星”的獎狀,有的同學數學不好,但是語文很好,我們就發他“語文之星”的獎狀,有的同學組織能力強,為班上做了很多好事,我們就發給他“優秀班幹部”的稱號。

這樣一來,在學期之末,每個同學的優點都可以得到肯定和鼓勵,雖然有的同學可以得到幾張獎狀,而有的同學只能得到一張,但是每個同學得到的獎狀都能切中他這學期在學校的表現。通過獎狀的方式讓孩子發現自己身上獨特的閃光點,讓自己成人別人學習的榜樣,同時也看到別的孩子身上的優點並暗地去學習他,這樣我們的校風才會端正,學生之間的正能量才會更容易被喚醒。

我們現在的教育做得最失敗的地方就是“唯分數論”,很多學習一時跟不上的孩子被埋沒了光芒,在學習中得不到肯定和樂趣,因此,如果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多多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並在期末考試後以獎狀的形式對每個孩子加以獨特的肯定,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在學習在得到樂趣和動力,家長也會感到欣慰。這樣的教育才更接近教育的真諦,是智慧、行為、知識、能力各個方面的喚醒和激勵,才能跳出“唯分數論”的弊端,讓教育煥發新的生機。所以每個同學都有獎狀,而且每個同學都可以獎得其所,那真是教育的一大進步,意義非凡。

不知大家是否支持我的提議?歡迎大家交流補充。


指尖教育帝國


不管是鄉村小學還是城鎮小學,獎狀發的多了就失去了激勵意義。

我們總是在強調鼓勵教育。但是鼓勵的過分了就失去了鼓勵的意義。全班40名孩子,每一位孩子發一個獎狀,每個人就都沒了優越感。正因為自己有獎狀,別人沒有才能產生榮譽感。

發獎的目的在於激勵,對錶現好的學生髮獎是激勵。對錶現不好的學生不發獎,實際上也是一種激勵。

曾經遇到過一個這樣的孩子,孩子學習成績一般。那年期末考試,班級裡有十幾個人發了獎狀。但是這個孩子沒有發獎,我看到他在那裡悶悶不樂。於是就想過去安慰孩子幾句,但是孩子反應讓我吃驚。孩子說:老師,你不用安慰我,明年我一定要爭取發獎,我覺得我不應該比他們差。

從此以後,這個孩子勤奮學習,第二年果然獲得了獎狀。

凡是給全班學生髮獎的老師,都是這樣的思維:每個孩子都需要鼓勵,有的孩子雖然學習不好,但是為了讓孩子其他方面素質得到發展,就去鼓勵他。於是就發了三好學生、體育明星、道德標兵、守紀星、勞動之星等等。

實際上在現在升學第一任務的壓力下,每個孩子,每個家長更在乎的是孩子在班裡的成績名次。你若給學生髮了一個勞動之星,孩子回去以後,家長是不滿意的。

所以說學校不能亂髮獎狀。不管哪種獎項,加起來應該不能超過人數的1/3。再多就失去了獎勵的意義了。





談學習聊教育


這是一種培養“自信”的教育方式!

我表姐家的孩子特別淘,屬於上房揭瓦、打狗攆雞的那種,但是上幼兒園和小學的時候每年都拿到獎狀。

剛開始我還以為是表現好,但是後來越來越不對勁,這讓我這個幼兒園沒得過大紅花,小學就得過一次獎狀的好學生很困惑,後來表姐告訴我了真相,原來班級每個小朋友都會得到獎狀。


後來,當了老師才發現這種教育挺好的,符合教育規律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第一:小學生心理發展的八個階段

精神分析學派的後繼者埃裡克森(Erikson)把兒童心理發展劃分為八個階段:
(1歲之前)信賴—不信賴母親信賴,樂觀。(2歲)自律—懷疑父母自控感,適當感。(2~5歲)主動—內疚家庭目的和方向,能發動自己的行為。(6~11歲)勤奮—自卑鄰里學校理智、社會和身體。(12~18歲)同一性—混亂同伴群體和外群體領導榜樣作為個人的完整自我形象。(19~30歲)親密—孤獨友誼和伴侶、競爭和合作建立親密持久的關係,有工作責任感。(中壯年)生產—自我關注分工和分擔家務關心家庭、社會和時代。(晚年)完善—絕望人情關係對自己一生的滿足感、準備走向死亡。

所以小學生屬於“6~11歲 勤奮-自卑”階段,所以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傾向最關鍵。學校通過給每個學生一個獎狀,無疑是對小學生的肯定!



第二:發展小學生優點,培養特長

對小學生應該多元化評價,因為不一定學習好才能成才。比如韓寒等人,還有畫家、體育健將等!

發獎狀的時候可以寫不同的評語,比如三好學生、優秀現畫家、體育特長生…


正如郭德綱經常說的:你不知道那片雲彩有雨…

小學生學習好壞不能影響未來的成就,但小學生性格培養對未來影響較大!


教育界的小仙女



今年,我們全班孩子都發了獎狀。

那天傍晚,每個孩子都揚著手裡的獎狀,興奮地撲向家人的懷抱;每個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獎狀,也都是喜笑顏開。

自從領導下達了每個孩子都必須有獎狀,我就開始思考每個孩子該用什麼來概括他的優點,仔細觀察那些很少注意的孩子,努力尋找那些讓人頭痛的孩子的優點……

有一個孩子,先天有些缺陷,經常上課發出奇怪的聲音,有時竟立在凳子上,課上好好的氣氛常被他搞亂了,課都講不下去了。這樣的孩子讓人頭疼,以前從未想過他會有優點。但是,只要戴上尋找優點的眼睛,美就會被發現。

有一天,我們學了課文《小烏龜》,他一直在那兒自言自語,我的頭又大了。走近,我仔細聽,原來他在背課文……竟然一字不差!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只要我們善於發現。

於是,我們班有了“數學之星”“語文之星”“勤奮之星”“進步之星”……也有了“記憶小王子”“朗讀小能手”“小畫王”等等。

鼓勵和表揚是需要的,我們也要指出孩子的錯誤或缺點。就像一株小苗要長成參天大樹不僅需要陽光普照和肥料滋養,還需要風雨的洗禮和電閃雷鳴。


努麗


每個同學都發獎狀在幼兒園和小學低段還是有很大的激勵意義的。

小孩子剛開始上學,如能及時對他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將會激發他的學習興趣。

剛上學的孩子,對學校還充滿了好奇,他們在生活、體育、音樂、美術、語文、數學等方面的興趣還在一步步的培養當中,如能對他們的閃光點處給予表揚,會使他們更有信心,做得更好。我女兒的幼兒園就是這麼做的,她獲得過“生活自理能力”二等獎(見下圖)後,做什麼事都喜歡獨立完成,三年級的她能疊被子、洗襪子、拖地、做飯,比同齡人強一大截,這與老師的鼓勵就有很大關係。

她還獲得過“運動小明星”。



獲得過“優秀寶貝”



這種根據每個小朋友的優點發的獎狀,使孩子們都很高興,也使對他們優點的肯定。

濫發獎狀的方法並不適合高年級學生

隨著孩子長大,見過的世面越來越多,此時他們更看重獎狀的含金量。這時如果還是每個人都發獎狀,不但起不到激勵作用,還會使孩子覺的無論好與差都有獎狀,使獎狀就失去應有價值。

總之,年齡不同對獎狀的理解也不同,如幼兒園發一個獎狀,小孩子就很高興,而大學生及成人,則更多考慮的是獎狀的實際用途和獎金。所以對幼兒園和小學低段,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發獎狀還是有很大意義的。


教育黃金眼


沒有實在意義。也會令孩子驕傲。我們這剛成立新學校頭一年,學校也發了很多獎,語,數,英單科獎,還有滿分獎,總分獎又分特等獎等……太無聊了。家訪時校主任到我家我就提議要少發獎。現在就減了好多,只發總分優秀獎!


一杯白開水84803


我兒子的幼兒園每個月底都會發全勤寶寶獎狀,這是獎勵給那些每天堅持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另外的是一個明星寶寶獎狀,基本每個小朋友都有,具體意義我也沒明白。可能是幼兒園的原因,我親眼看到沒有得全勤寶寶的小朋友傷心的大哭。至於有沒有激勵作用,我覺得是有的,尤其對那些在某一方面沒得到的小朋友,家長再適當引導和激勵,可以讓孩子進步的。第二,獎狀雖然每個人都有,但是得獎的原因卻可以不一樣,有的人是因為學習好,有的人是因為進步大,這樣對那些學習不好,但付出努力的人來說,就是一種激勵,這樣也可以促進孩子多方面發展,而不是一味追求學習成績。

我的感想就這麼多,希望對大家有用處,謝謝


棟棟媽玲玲


我就說一個我有一次參加一次培訓班的事吧,那次真的很特別,是我參加過看到過聽到過最好的培訓班了。

首先我那次是極不情願去的,因為那個時間是從臘月二十到臘月二十九,我初中的時候寧願在外面天天玩擦炮也不願去上課。教我們的是兩個個大學畢業生,學的是全科,而且排班很緊,從早上八點到十一點,下午從兩點到五點,地點由於是農村,是附近幾個同學一起的,同齡人。說句實話,當年這個可沒有什麼正規營業執照之類的東西。

我來說說那次他們給我灌輸幾個觀點:

不要靠著補習幾天就指望提高成績,這不是特效藥。這次他們能做的就是梳理一下整個知識結構,教授大量學習方法。
方法習慣比知識重要,但是並不意味著知識不重要。
不要陷入 我覺得難→學習畏難→不去學習→考試成績不好→沒信心和激情去學習的循環。

整個流程基本就是帶著我們做閱讀,從閱讀中做單詞語法記憶,用的是真題和大量的簡單英文故事,做逐字逐句翻譯。

其他的基本上就是做總結和梳理。

期間學到的就是,錯題思想,思維導圖,還有一個什麼康什麼筆記法。到現在,還在用的就是思維導圖。那兩個哥們也是也是有意思,總是想到或者說搞到很多有意思小故事,小遊戲。我有印象的一個就是那時候的木頭人:

遊戲規則就是,和平時玩得一樣,說遊戲開始時候保持不動直到遊戲結束。要我們挨個重複遊戲規則,之後就是各種引誘,比如誰的爸媽來了之類,最有意思就是說了一堆總結,然後說,好了,開始上課,大家把書打開到,結果所有人都以為完事了,被那個哥哥質問:我說遊戲結束了嗎?😂差點被耍得吐血。

說說那次體會哈。學到的方法比內容多,可以說是授人以漁。對我後來中考複習乃至整個高中都大有裨益。可惜時間比較短,後來也沒見他們再弄過了。

東扯西扯分割線↑(據說聰明的人看不見這條線)

幾天結束之後,參加輔導所有同學都收到了一份獎狀和一本書。

我依稀還記得幾張獎狀名頭:

進步最大獎,單詞記得最佳獎,回答問題最積極獎,我拿的好像是最有創意獎(做頭腦風暴時候主意最古怪)。沒有什麼學習優秀之類的。收到了他們親筆寫的祝福以及我自身應該改變的地方,書是那個如何閱讀一本書,高效能人事七個習慣還有一本忘了,三選一。

我的感覺,這就是一個標籤,我不在乎那個紙,在乎的是一個正面肯定標籤,口頭表揚有時候能讓人高興幾天,何況是書面的大眾認可。

但是三好學生,優秀團員之類榮譽證書,由於限額和要求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有,每個人卻有優點。這時獎狀起到的就是讚美肯定作用。

當然激勵作用的東西要有,但也可以淡化。


樹木也要樹人


當然是有意義的。

孩子的世界真的是單純的,會因為一個小小的獎狀欣喜雀躍,會因為一份小小的榮譽就開心好幾天,可能還會因為一張小小的獎狀,變得更加努力。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的優點,有的勤奮、有些上進、有的成績好,有的人緣好,有的聰明、有的誠實,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孩子的優點才能無限放大。

很欣賞老師的做法,給每個孩子一份鼓勵,孩子會因為這份鼓勵,更加積極。

我小時候就有滿滿一牆的獎狀,雖然有很多獎狀都沒什麼價值,但是每當有客人來家裡時,都會誇我,我就偷偷的很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