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有可能得抑鬱症嗎?為何?

欣竹_木小木幸福麼麼噠


老人有可能得抑鬱症嗎,為何

理論上講,誰都有可能得抑鬱症,目前有不少獨居老人,性格內向的老人,或者身體不好的老人,平時家人關心不夠,心情鬱結沒有得到有效的排解,也可能得抑鬱症。

其餘抑鬱是比較普遍的一個問題,只不過有的人明顯表現出來,有的人不是很明顯,遇到一定問題反映出來的階段性的抑鬱。抑鬱是誰也不想遇到的,但遇到了,也需要積極面對,尋找解決方法。

抑鬱症喜歡什麼樣的人群呢,對於那些心眼小、膽子小、內向,壓力大的、煩惱多的人或者是特定人群比如產婦都有可能。就拿我自己來說,我自認為自己偏向於理性思維,平時和人相處也能和睦相處,連我媽都說我這個人想得開,遇到事情也能恰當排解。但是,我也遭遇了抑鬱,是產後抑鬱。

看了一些資料, 知道自己是抑鬱了,就馬上開始調整。第一是調整心態,因為這個不是外來的問題,是思維角度的問題,把所有遇到的困境,都轉念思維。比如我遇到的問題,很多新手媽媽都遇到了。

一味的抱怨和愁悶,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自己的情緒很低落,進一步加重抑鬱。事實上,當升起感恩的心面對一切,換位思考,同理心對待他人,情緒就慢慢穩定了。

很慶幸當時自己的轉念,經歷過這一段,我的家人也沒有覺察到我當時有抑鬱的問題,因為我總是能及時調整情緒,即便是抑鬱,也是晚上自己呆在屋子裡,並不想讓她們覺察和擔心。

再就是我開始安排時間學習手診和營養知識,學習寫作,讓自己忙碌起來,沒有閒暇去憂傷,或者是抱怨,除了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一有時間就起早貪黑學習,確實有助於從抑鬱的情緒中解放出來。

對於老人來說,外在環境的改變,也確實有助於老人改善抑鬱,比如子女孫輩的關心照顧,多陪陪老人。飲食起居照顧好,讓老人沒有養老顧慮。平時多交一些有益的朋友們,多寄情于山水,也可以在繪畫、書法、音樂的等方面多花些心思,轉移老人的關注點,也會有助於老年人改善抑鬱甚至完全康復。


一路幸福的海子


老人會抑鬱,我最近就聽說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老闆的姑姑前年去世了,因為抑鬱症自殺去世的,才不到60歲,抑鬱症的年齡犯愁越來越大了,以前的社會是革命社會,需要體力完成,現在的社會是精神社會,精神支柱又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家庭的老人如果患有抑鬱症,那麼他/她一定是經歷了一些事情,這件事情讓他倍感壓力,放不下改變不了是常態,家人不理解,也沒有經過專業精神醫生的指導和引領,所以慢慢地心裡發生了變化!這個社會和以前的社會真的是不同了,現在的孩子都不能隨便打罵了,你打罵他就走,現在的教育家們都提倡和善而堅定的教育模式,這是正確的教育模式,因為這個社會是精神社會,又沒有很重的體力勞動了,孩子們也都缺乏一些陽剛之氣,只有從根本解決問題,才能避免抑鬱的發生,不少孩子也有抑鬱成疾的,甚至結束生命的,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對抑鬱的給予傾聽,耐心瞭解內心變化,心裡學家建議增加體能訓練,尤其抑鬱症患者,從早晨起來就去走路,中午吃個飯歇一會兒再去走,走到下班的點兒吃個飯回來,晚上肯定能睡好覺,睡眠對抑鬱的人很更重要,只有睡好了,機體的病才會慢慢地恢復!


ly小久久


如果孩子不夠關心,老人是會的抑鬱症的。像我媽媽,她是文盲,我爸爸在她壯年就去世,現在5個小孩都有自己的家庭,有時難免對她的關心不夠了,她老是覺得我們都不需要她了,覺得自己是多餘的。我們都怕她想不開了,只好能有時間就打電話給她了,在身邊的孩子就帶她出去走走了,看看花草,拜拜神,吃吃齋飯了。


紅蘋果媽媽


老年人是很有可能得抑鬱症的,老年抑鬱症也被稱為“銀髮族抑鬱症”,既有原發性抑鬱症(單獨患有抑鬱症),也有伴發性抑鬱症(更年期綜合症伴發),還有繼發性抑鬱症(其他原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各種癌症等而引起的抑鬱症)。

為什麼老年人有可能得抑鬱症?

人生到了老年,實際上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隨著人的年齡到達這一時期以後,由於生理、心理的變化本身就會對生活的適應能力減弱,尤其是在任何應急狀態下,都容易引起抑鬱等心理障礙。

按照世界各地研究老年人的各種精神疾病中,以抑鬱症的患病率為最高,基本上在26%左右,其次才是老年痴呆症,香港的一個老年人心理研究機構,通過調查60歲以上的老年患抑鬱症患者的發病率佔9.2%,在香港來說,這一佔比率是比較高的。

尤其是老年人對面臨突然出現的一些重大精神刺激,在一段時間內發生情緒抑鬱,仍然是正常現象,並非病態,這一點一定要區別開來,只有老年人出現持久的抑鬱症狀,並向嚴重程度發展的趨勢才可以診斷為抑鬱症。

再有就是女性的更年期綜合症的出現,也會伴發著抑鬱症狀的出現,尤其是一些抑鬱的症狀與更年期綜合症的症狀極為相似,甚至是相同,但採用的治療方案卻不盡相同,往往會根據更年期綜合症的症狀進行處理進行處理,而忽視了抑鬱症症狀的治療,使抑鬱症症狀逐漸的嚴重,讓患者在更年期綜合症的基礎上伴有抑鬱症症狀的出現,患者會更加的痛苦。

另外由於社會環境的改變,特別是退休以後,老年人離開了繁忙的工作,突然讓自己輕鬆下來,變得整日感覺無所事事,如果平時由於工作忙,又沒有其他業餘的愛好,退休了又不願意參加一些社區為老年人組織的活動,日子就會感到非常鬱悶,也就很容易抑鬱了。

家庭環境的改變也是一個因素,子女們都長大成人了,各自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曾經熱鬧的家庭,現在顯得冷清了,如果再遇到父母去世或自己喪偶,這些打擊基本都是突發的,老年人從情感上難以接受,更容易抑鬱成疾。

角色上的互換也讓老人內心承受一定的壓力,以前是照顧自己的父母和子女,現在自己年紀大了,倒需要別人照顧,而有些兒女並沒有像自己父母那樣照顧爺爺奶奶輩兒的老人,老年人自覺的就感覺到失落,由於子女的忽略,會讓老人感覺到,不孝順會覺得自己是個多餘的人,因此長時間的鬱鬱寡歡,自然會有心理障礙出現。

另外,對老人內心的一種打擊就是看到往日的同事或親朋好友都相繼去世了,想到自己在世的時間也不是很長了,抑鬱之情可能油然而生,情緒甚至會整日的鬱鬱寡歡,這種情緒的衝擊,對老人產生抑鬱傾向的發展,是有很大助力的。

老人原發性的疾病,比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一些慢性病,長期治療而不愈,在原病的基礎上,不僅給老年人身體上帶來了痛苦,而精神上同樣帶來一定的痛苦,這時候的老人很容易患上繼發性抑鬱症,這就會使老年人更加的痛苦,甚至是痛不欲生。

所以說老年人是很容易得上抑鬱症的,做子女的絕對不能忽視這一點,尤其看到老人的情緒變化,特別是近一段時間的脾氣變化是質為重要的,有時候你感覺老人的脾氣突然暴躁起來,以前並不是這個樣,這就有可能是抑鬱症的傾向前兆,或是已經患有抑鬱症了。

這就需要子女及時的觀察老人的身體和心理方面的變化,如有變化及時的就醫治療,以盡到子女的孝道之心,讓老年人也能感覺到子女的愛撫之意,從而可以緩解老年人的抑鬱情緒,減少或緩解老人心身上的痛苦。


5分鐘心理


抑鬱症是中老年人身上常見的一種心境障礙,可由各種原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因此及早發現抑鬱症發出的早期信號,及時治療,才能避免對身心造成更大傷害。

  美國精神病研究協會列出了八種判斷抑鬱症的信號,任何人只要具備其中的四種症狀,且症狀表現在連續兩週之內天天有發作,那就強烈地提示他患有抑鬱症,應該馬上去醫院診斷治療。這八種信號分別是:

(1)食慾差或體重明顯下降,也可能食慾變得特別好以及體重明顯增加。

(2)失眠,即睡眠中難以人睡或比平常醒來的時間提早兩小時以上。

(3)神經過敏、煩躁焦慮、嗜睡。

(4)對平常的任何活動都失去興趣,性慾明顯下降。

(5)渾身疲乏,感到缺乏,感到缺乏體能。

(6)有自責、自卑感,甚至感到自己一文不值。

(7)思維和注意力均難以集中。

(8)反覆想到死,有自殺企圖。

當出現以上症狀時,需及時到醫院診斷治療。家屬應配合醫生協助患者進行心理治療,應儘可能解除或減輕患者過重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幫助患者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及問題,提高患者應對能力,並積極為其創造良好的環境,以防復發。日常生活中家屬多鼓勵患者應積極參加群體活動,生日派對,朋友聚會,瑜伽鍛鍊等健身運動,有利於患者身心健康。平時也可以吃點今幸(Jinxing capsule)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強自身抗病能力,改善食慾胃口,失眠,乏力等亞健康狀態!



岡比先生


老人如果長期孤獨寂寞,很有可能得上抑鬱症。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可以保持心情愉快。開心是一種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如果你常常快樂,快樂就圍繞。快樂既健康,反之憂鬱既病魔。

我們在生活中,吃的可以差點,穿的可以簡陋點,住的地方也可以不奢華,但唯獨不可以不快樂。壞情緒對身體的傷害是巨大的,就健康而言,吃穿住的好與壞?相對情緒對健康的影響就微小許多了。

時刻保持你發自內心的微笑吧!愛自己,愛家人,愛朋友,博愛大眾,成就幸福,快樂人生。得了抑鬱症需要到正規醫院,請專業醫生來治療。需藥物和心裡疏導並用。配合治療可以治癒。投入一個行動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投入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投入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性格決定命運。

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徹底的瞭解自己。所以我們當時常與孤獨寂寞為伍,不斷反省,不斷的改正自身的錯誤,孔子的一日三省吾身是一句至理名言,我們不要看輕這句話!如果你常常快樂,那麼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如果你常常不快樂,那麼也會成為一種習慣。人這一輩子都是受著習慣支配,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不斷學習反省,多養成一些好習慣,及時去掉一些壞習慣。人最大的缺點,就是有許許多多的小毛病。


孫老蔫吧


可能,並且是最有可能的!

人一但上了年紀,大部分人性格多多少少會有點孤僻!這些家中有老人的應該有所瞭解!

有幾點原因:

1.可能是因為伴侶走了,自己真的很孤單。整天有可能就呆在家中,出門也沒有很多朋友!

2.可能跟孩子有關,孩子在外工作忙。想孩子,想親人,又害怕打擾到他們

3.就是時代變化,很多老人不喜歡接受新鮮事物。感覺自己被社會淘汰,就慢慢封閉自己!



大力小知識


這個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尤其是中國老人,更尤其是中國底層老人(包括城市、農村)。

究其原因核心是缺失信仰、理想和追求。無法承擔或享受孤獨,必須從他人的認同中獲得存在感和價值。

無法通過自我的修習獲得自我認同,則必然陷入老而無用的悲觀狀態,也就必然走向抑鬱。



安達煮酒


老年人由於退休後出現的心理落差、生活規律的變化、社交的萎縮、又不能及時有效的調整心態、情緒、生活習慣和規律,不能有效的釋放由於退休後出現的心理諸多變化,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問題。如:老年性疾病,更年期綜合徵。

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老年人、他們的生活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如不能有效的釋放各種壓力,必將造成情緒上的波動、出現煩躁不安、睡眠質量下降、都有可能發展成為抑鬱症。

作為老年人退休後要主動積極的參加社會各種文體活動,充實自己、做到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實現中國🇨🇳夢不遺餘力的再放光芒。


情緒與健康


老年人有可能得抑鬱症,特別是獨居生活中的老人,因為獨居生活中的老人,原本有兒女老伴、有自己的工作、親人和朋友,有自己的生活環境和規律,而這些因素一旦有所不同或者改變,或者沒有及時的、很好的調整自己的心態,缺少安全感和相應的關懷及溝通,老人就不可避免地出現抑鬱,症狀或輕或重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