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一上初二就不太想寫作業,想玩,整天一個人也感覺很累?

faith方行


俗話說“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初二是整個初中階段最關鍵的時期,這不但是指初二的知識很重要,同時,初二正是孩子青春期的高峰期。初二階段很多問題的出現和青春期有很大關係。

一、初二知識難度增大。

如果這個時候自制力比較長,上課不認真聽講,課上的知識沒有學會,做起作業肯定有難度,那當然就越來越不想寫作業了。

二、青春期的影響。

一方面,青春期情緒波動大,做事情隨意性也大,喜歡學就學點,不喜歡學就不學;想做作業就,不想做就不做。另一方面,到初二了,感覺自己對學校的各個方面和老師都很熟悉、很瞭解了,和初一的比,自己是“老大哥”了,很多方面都想所謂的“出人頭地”,心思開始不在學習上了,當然就不想做作業了啊。

三、受其他同學的影響。

有些成績不好的同學,到了初二,隨著知識難度的增大,對自己的成績越來越看不到希望,就自暴自棄了。如果和這些同學整天在一起,肯定影響學習的積極性的,學習上不思進取了,作業也就不想做了。


擺渡人渡己渡人


我總覺得這和學習無計劃、學習效率低下以及不會自學有關。眾所周知,初二課程有所增加,數學有了深度和廣度,物理又是新增加的。那種在小學和初一靠時間和韌勁取勝的學習方法,顯然越來越不適應初中的課程了。為此,我建議家長和學生不妨從以下三方面入手改變。

第一,根據各科知識特點,考分比重,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平時,該上什麼課就上什麼課,力爭認真聽講,作好筆記(這點很重要),疑難點務必弄懂弄通,最好靠自己思考鑽研,得出正確答案。學習成績的差別主要在課外,所謂“功夫在課外”,早讀幹什麼,自習課幹什麼,晚自習幹什麼,要制定出詳細計劃,認真執行,雷打不功。在星期六日兩天,大致也要按在校的課表進行學可,但可以靈活掌握,查缺補漏,適當傾斜重點學科。

第二,計劃定了以後,還要講究學習效率,切忌生鑽硬學。實在攻不下來的難關,可以先放一放,出去活動一下,轉換一下思路,或許就會迎刃而解了。據我的經驗,家長可幫助學生,在早晚自習重點背誦各科需要背的知識點,千萬不要只背一兩門。上午聽好課,記好筆記,攻克重點難點,午休以後,思維又會出現一個高峰,應盡力解決複雜的學習問題。

第三,改變過分依賴老師的習慣,要自學,靠自己學。課前預習是鍛鍊自學的最佳方式。要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當你只借助個人能力解決了學習中的問題,那種喜悅之情是油然而生的,你將會越來越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樣久而久之,成功會向你招手,考上重點大學,指日可待。


曲河堰


初二是整個初中階段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大,又處於青春期的逆反時期,很容易出現學習倦怠,個人感覺學習太累的現象。我分析學生一上初二就不想寫作,感覺太累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1、個人自身因素。

由於初一所學內容比較簡單,學生遇到的學習上的困難並不多,即使有一些困難,通過問同學或老師,多數可以解決,因此,整個初一階段學生學習壓力並不大,學習上相對是比較快樂的。到了初二,課程增加一門物理,有些同學理科本來就弱,學習困難多了許多,壓力開始變大,出現了作業完不成任務,成績明顯下滑的情況。當這些情況出現時,學生個人焦慮、恐懼,再加上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更強,面對學習困難、家長和老師的斥責,非常容易產生對學習的倦怠情緒,於是,就出現不想學習,也不好好學習的情況。

2、來自家長、學校的外部因素。

學生學習壓力,少部分來自個人,大部分來自家長和老師。這就是人們常感覺中小學生學習不是給自己學的,而是給家長和老師學的。家長明白初二這一關鍵時期的重要性,對子女的要求更嚴,學習上抓得更緊,而學生來自家長的壓力也明顯增大。學校在學生一上初二就開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初三中招的準備工作,學生學習的內容、學習時間都會有所調整,學生需要做的作業量增加了,考試次數多了,評比多了。一句話,學校給初二學生的壓力大了。

總之,我們可以從學生自身及家長、老師身上看到學生一上初二就不想學的壓力源,通過心理調適,讓初二學生迅速適應新的生活,以最佳狀態投入學習之中。





中學政治教師


1. 每天帶孩子到戶外去走一走,實在麻煩的話,一來可以減少孩子接觸電腦的時間,同時也可以讓家長與孩子多交流,建立信任。

2.最好和孩子商量好,比如“星期六吃完晚飯可以玩到8點半,之後必須下線,如果上週作業沒寫完的話只能玩1個小時”。這樣孩子不容易在其他時段還想著跑去玩電腦。

3. 如果孩子的成績不好,很容易作業不會做,這樣你再怎麼要求他按時完成作業也是沒用的。家長最好和孩子共同尋找學習、或者是做作業的高效方法。

4. 最重要的一定要有耐心和關愛。孩子到了十四五歲時都是愛玩的,這並不是他的錯誤,作為長輩的必須耐心地引導、有時候甚至要等待。


小小思維家


初二,恰好青春期。這個階段孩子的身心都會有所變化,因此更多可能因此造成的。注意觀察,多渠道瞭解,即可知道其中緣由。

不要心太急,要給孩子變化的時間和空間,否則反而容易適得其反。



教育攻略


你知道TA們在學校裡,需要學的東西,從初中開始,就又加量了,一天的時間,基本上除了吃飯,可以休息一會兒,都是學習,加作業,而且中午,學校遠的話,依然是在學校,在學校呢?那麼就需要規矩?很累的!父母,如果有條件,可以幫助TA學習吧,鼓勵什麼的,制定獎勵機制,也儘量給他一點放鬆的時間,或者週末,有什麼,出去一起看看風景嘛,找他感興趣的課業,帶動他的學習興趣!


君玖渦


初二的孩子一般來說正是出於青春叛逆期的,這個時候出現了問題,如果你直接去指責埋怨孩子,那麼只能是適得其反,逼著孩子往更加叛逆的方向走。我覺得這樣首先要做的是去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具體情況。


01、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厭學的原因。

孩子厭學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

  1. 一個是基礎跟不上,學習沒有了興趣,徹底放棄自己。如果是基礎跟不上導致的厭學,那麼我們家長就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的情況為孩子進行輔導和補課,補回基礎的知識,使得孩子儘快地跟上老師的節奏。

  2. 一個是覺得學習的壓力太大導致厭學。

如果是由於學習壓力的問題導致的厭學,我們就要根據壓力的來源進行分析和緩解孩子的壓力。初中孩子的壓力主要是來源於學習的壓力和家庭的壓力。如果來自於學習的壓力,我們就要引導孩子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習的效率。如果是來自於家庭方面的壓力。一般都是父母的高期望與孩子的實際的能力有一定的差距使得孩子感受到了壓力。對於來自於家庭方面的壓力導致的厭學,家長就要理智地看清自己的孩子的實際能力,不能把期望定得過高,使得孩子即使努力起跳也是不能達到的目的。


3、再一個就是缺乏了學習的目標。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想法越來越多,現在外界的誘惑以及讀書無用論的錯誤引導使得孩子缺乏了學習的目標,逐漸地覺得讀書無用,導致了不喜歡上學。那麼這個情況下最關鍵是讓孩子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真實情況,讓孩子徹底感受讀書時最輕鬆的事情。記得張雪峰老師曾經講過段話,我深有感受。

考研掌門人張雪峰老師曾在衡水中學演講時說:如果您的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四個地方,第一個是汽車客運站,第二個是火車站,第三是高鐵站,第四是飛機場。你在長途汽車站看看擠大巴車的人穿什麼衣服,說什麼話,抽什麼煙,是什麼素質。然後再到火車站看看,到高鐵站看看,到機場看看。然後就想想,自己未來想成為哪一類人。

02、多給與孩子肯定。

當我們發現孩子處於這樣的情況下,通過分析我們可以找出孩子的原因。可是孩子最不喜歡的就是大人說教式的溝通或者劈頭蓋臉的臭罵。其實這樣的方式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可以肯定孩子最近的情況,讓孩子知道我們大人能夠感受孩子的無助和需求,拉近了心理的距離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03、經常跟孩子進行溝通。

我的老爸是地道的農民。我們兄弟幾個都遇到讀書或者工作的苦惱。每次遇到問題,老爸總會跟我們聊聊天。聊以前的農村農民以及農業的事情或者他自己的輝煌過去。老爸其實並不一定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我們也不是期待老爸幫我們解決問題。這是這個聊天的過程可以給我們一種無形的力量,舒緩我們的壓力。孩子也是一樣的,家長經常跟孩子聊天,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種巨大的力量的源泉。


教育孩子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家長付出極大的耐心,而不僅僅是簡單粗暴的方法就可以的,簡單粗暴短時間內快捷有效,可是卻隱藏著更大的問題。一旦問題徹底爆發也將是無可挽回了。


正壹兒童數學


我想第一點:首先你要先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因為學生上了初中以後,由於科目比較多,有可能由原來小學的好成績現在變成了差生,所以建議您先和學校的老師進行了解,如果是因為學生成績差的話,我們要先看看它是由哪幾個科目學得不夠好,這樣子的話,我們就可以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一些學習上的指導,或者是找相應的老師進行補課,這樣學生成績提高了,他才會有信心讀書。 第二點:如果不是因為學生成績的問題的話,要向老師瞭解學生的思想情況,比如說跟老師瞭解這段時間,他和什麼樣的同學相處?平時上課的一些情況也需要了解,因為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穩定,有可能會受到外界的干擾,比如說身邊的同學如果不好好學習的話,他也會受到影響,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學生都會出現厭學的情況,很多的學生主要受到手機的影響?所以很多學生的,他也是隨著大潮,看到別人不學我也不想學。 第三點就是,瞭解完孩子在校的學習和思想情況以後,根據你自己孩子的情況和孩子好好的溝通,徵求小孩的意見,看是否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才適合他,這個時候,我們作為家長,千萬不要太著急,畢竟現在才是初二,不管是因為學習成績還是思想方面的問題都還來得及糾正。孩子也有他自己的獨立的思想,所以在和孩子溝通以後以後我們配合學校老師一起把孩子的問題解決好,,作為家長,我們要抱著一種平凡的心來對待孩子的成績,如果孩子的孩子的成績好,那麼我們就就給孩子訂高一點的計劃,如果孩子的成績實在是提高不了,那麼也不用太過於糾結,因為現在這個社會,我們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不管孩子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以後做什麼都會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