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該玩還是改學?父母應該學會區分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講述一位正在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因為爸爸媽媽給她報各種興趣班而感覺壓力很大,躲到朋友家準備安排一場“離家出走”,最後父母找到孩子,告訴孩子他們也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著想,不想孩子與別人有太大差距,希望孩子能獲得好的人生。

這不禁引起我們反思,是啊,哪個父母不是為了孩子呢,但是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就到了被壓力逼迫的想要離開家庭的想法,在這個孩子心裡,他的童年又是怎樣的,學齡前孩子的父母又該怎樣教育,該玩還是該學呢?

學齡前兒童該玩還是改學?父母應該學會區分

現在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有優勢因此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進行高密度的理論學習,把知識像煮飯一樣一股腦得塞給孩子。

但是在孩子心智各方面還不夠成熟的時候,這樣的學習方式真的是最有用的嗎?把孩子送進補習班,進行地毯式的教育,那些知識孩子真的能夠很好的吸收嗎,又會給孩子的心理產生多大的負擔?

有的家長即使心裡知道給了孩子太大的壓力,但是面對社會上各種還沒上小學就百般武藝的孩子,他們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為跟別人有差距而感到壓力,那麼作為父母究竟應該如何權衡學齡前孩子的“玩與學”,如何兼顧孩子的心理健康又能夠讓孩子又不至於與別人家孩子有太大的差距呢,一起來看看吧。

學齡前兒童該玩還是改學?父母應該學會區分

學齡前兒童應該在玩中學

據調查顯示,對於學齡前兒童的心智成熟度而言,高密度的知識灌輸並不能是他們很好的學習技能。這個調查不禁讓很多家長感到迷茫,不能高密度學習,但又因為怕自己的孩子落後而焦慮,那究竟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那讓我們換個思路,既然孩子不適合高密度的學習,我們是否可以採取比較輕鬆容易吸收知識的方式,比如孩子愛玩,我們可以嘗試將知識融入在孩子玩的過程中,在玩遊戲中啟發孩子思考,鼓勵孩子去發現,教會孩子與別人溝通。

學齡前兒童的發育程度決定了他們的學是無法與玩相脫離的,我們何不選擇孩子更快樂的方式。幼兒園需要學數字,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教會孩子數字的基本概念,讓孩子在生活中觀察,運用。

幼兒園需要學習拼音,可以給孩子準備拼音遊戲,拼音歌謠,跟孩子一起查字典,家長與孩子更多溝通,瞭解孩子的弱勢也能及時幫孩子提高相關的能力,有利於孩子思維鍛鍊,又能每天快樂的汲取知識,家長們何樂而不為呢。

學齡前兒童該玩還是改學?父母應該學會區分

父母要停止孩子之間的不良比較

“你看看領居家小孩”、“同事家孩子從來都是第一名”,在我們很小的時候都或多或少的聽到過這樣的比較,但是被我們忽視的是父母從來都喜歡用自己孩子的弱勢去與別人的優勢相比較,這樣自然不會得到心理平衡,也難以對孩子滿意,父母這樣的行為也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學習產生障礙。

希望每位家長都能夠認識到不理智的比較給孩子帶來的不是學習的動力而是學習的壓力。面對學齡前的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巨大的影響。

1、 客觀障礙

客觀障礙指的是非孩子本身原因而是由於外在原因導致的給孩子學習帶來障礙的因素。其中父母的比較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而我們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很多,父母拿孩子進行比較,對孩子有著極高的要求,即使孩子自己已經有了相對於自己成績比較大的進步,家長也因為與別人比較而忽視了孩子的努力,不僅沒有給孩子帶來動力,反而使孩子認為自己的努力不被重視而得到相反的結果,更加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學齡前兒童該玩還是改學?父母應該學會區分

2、 主觀障礙

主觀障礙就是指孩子自己內在原因導致的學習障礙因素,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時候粗心大意,或者不善於反思等等,而面對這種問題,簡單粗暴的把孩子送到補習班是很難改變這些的,甚至可能被一直忽視。

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有相關的主觀問題,應該在將生活當做一個課堂,幫助孩子學會集中注意力,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對於學齡前兒童而言,補習班並不是孩子唯一的課堂,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應該做好老師的啟蒙老師。

​發掘興趣才能贏在起跑線上

1、 興趣是學習之母

相信我們都知道一句名言:興趣是學習之母。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有了學習的興趣與熱愛,將會使所有事情變得事半功倍。

如果做一件沒有興趣的事情都免不了三分鐘熱度,想反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學習的更加專注,還能夠學的持久,孩子也能在快樂中學習。

所以面對學齡前教育,家長應該注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從而更好的發揮自己的長處。

學齡前兒童該玩還是改學?父母應該學會區分

2、 興趣能使孩子更專注

學習任何東西都要專注,當我們在接觸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時,注意力會達到高度集中且不容易被分散,也往往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願意主動的去學習,在面臨問題時不容易退縮,能夠更主動的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3、 興趣有助於孩子實踐

在學前教育中,家長會選擇給孩子報很多技能班,游泳班、舞蹈班、鋼琴班…數不勝數,但是如果孩子沒有興趣,即使聽老師不斷的灌輸相關知識,孩子不樂意去實踐,也很難達到家長想要的效果,想反如果家長為孩子選擇了孩子喜歡的東西,孩子在學會後會非常主動的想要去實踐,希望自己有新的突破,並在不斷實踐之中獲得快感。

毋庸置疑,每位家長都是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希望家長在對孩子有期望的同時能夠理智的選擇教育的方式。

學齡前兒童該玩還是改學?父母應該學會區分

能讓孩子在快樂中度過童年而不是被壓力困在牢籠裡,用心去發現生活中教育的機會,教會孩子更多的“能力”,發掘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去學自己想學的東西,讓孩子在學習中用心去領域,去明白數字真的是非常有趣而神秘的,去了解拼音與文字的秘密,讓孩子用心的去探索,鋼琴的旋律,游泳的自由,讓孩子在喜歡的領域獲得小小的成就,父母也會因此而驕傲。

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生活。

我是姜媽,一名高級育兒師,是兩個寶寶的媽媽,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成長快樂多,幫你解決育兒小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