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都是“逢進必考”嗎?有哪些可以不考試直接入編的事業單位?

心情的屋頂1


近幾年,事業單位入編考試基本都是逢進必考,考編一度成為除了公務員及教師外的不二選擇。那麼,到底有沒有不用通過考試就能入編的呢?

我想說,當然有,這兩年這種情況還真不少!!!

哪些招聘不用考試呢?

這些年,各市區以及縣區頻繁出現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招聘公告,這些招聘一般都是有編制的崗位,但是對於招聘對象要求較為嚴格,一般要求碩士以上的方能報考。

這類招聘是報名就可以嗎?

人才引進類的招聘,一般碩士研究生不需要筆試,僅需面試就行;博士研究生直接免試!!!

近期洛陽各縣區正在開展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如何你符合條件,不要錯過機會哦!!!


洛陽中公教育


據我瞭解掌握的情況,根據國務院頒佈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規定,事業單位不應考試可以直接入編的有以下5種情況:

第一、轉業軍官。這是國家安置政策規定的,轉業到地方後,不必進行考試,可以直接安置並納編到事業單位。

第二、符合政府安置政策的轉業士官。這是國家安置政策規定的,轉業到地方後,不必進行考試,可以直接安置並納編事業單位。

第三、各地引進的優秀和高端人才。這個視各地的政策措施而定,像一線城市規定,凡是碩士研究生學歷以上、副高職稱以上的人才,招聘到本市可以不要考試,而且會在安家費、工資待遇等方面給予獎勵和補貼。

第四、就是志願到西部地區基層尤其是西藏、新疆、青海、甘肅等省區的大學以上文憑畢業生,可以不必考試,而進行對口安置到事業單位。同時,在安家落戶、工資待遇、社會保險等方面給予優惠和補貼。

第五、就是各級的保密單位和各級各部門的保密崗位人員,只要符合相關要求和條件(通常情況下必須是共產黨員),不需要進行考試,只需要進行面試和相關的政治審查,就可以直接進行安置。


潤友


我可能明確告訴你,不是所有事業單位都是逢進必考的。事業單位有別於公務員,進入事業單位後屬於事業編制,相對來說,事業單位考試內容比較簡單,公務員考的是行測,事業單位考的是綜合基礎知識,事業編制人員在政府部門,黨群部門都存在,包括教師、醫生都屬於事業編制。大部分事業編制人員都是統一招考的,是需要考試的,也有一部分情況是不需要考試,直接面試,或者直接轉為事業編人員。

一,直接轉為事業編制。我所知道的這種情況有兩種,一個是部隊轉業回來,部隊轉業的軍人,如果在部隊時候級別為正營(也有省份為正團),轉業回來為行政編制,其他的轉業為事業編制。在我福建省還有另一類情況可以直接轉為事業編,那就是三支一扶的,如果你村官服務期滿,期間也沒考上公務員,你可以選擇轉為事業編。

二,不用考試,但是需要面試。有一些事業單位在招考的時候,對於特殊崗位,特殊人才,會在招考時候說明,免筆試直接面試。經常能看到在招考醫生、緊缺專業人才時候會存在免筆試情況,具體看招考公告。





我是皇皇


事業單位肯定是逢進必考,除非引進博士人才等特殊情況,只要想進入事業單位就必須通過招聘考試。

現在的事業單位考錄製度已經很成熟了,之前的事業單位確實是存在隨意安排進人的情況的。一般情況下,領導簽字同意後,人事編制部門辦手續,就可以進入事業單位,佔用事業編制,列入財政開支。尤其是縣以下的事業單位,這種情況是很普遍的。如果領導想安排人進入事業單位的話,有常務副縣長簽字即可進入自收自支和差額類的事業單位,縣長簽字可以進入全額類的事業單位,並且進入自收自支或者差額事業單位以後還可以再調入全額事業單位。

但是從2014年之後國家發佈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條例規定:事業單位新聘用人員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公開招聘就包括考試環節,考試的形式可以由單位自行確定。現在事業單位考試已經很成熟了,一般都必須經過筆試和麵試,筆試考公共基礎知識和行政職業能力測試,面試和公務員面試差不多,大部分採取結構化面試。也就是說,事業單位進人必須得通過考試。除了引進人才、軍轉安置等特殊情況以外,都必須經過考試才能進入事業單位。

現在很多人說起事業單位考試,就感覺大家是走關係安排進入的,實際上我們大沒有必要這樣想。現在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的機會還是特別多的,如果有能力可以自己努力去試一試,一旦你考上了你就不會感覺不公平了。

總之,想進入事業單位,肯定得通過招聘考試。除那些引進人才或軍轉安置等特殊情況以外,必須得經過考試才能進入事業單位。

歡迎關注中省直遴選,有問題歡迎隨時交流。


中省直遴選


感謝您的提問,我來回答:

事業單位不是絕對的“逢進必考”,有下列幾種情況可以不用考試:

一、轉業軍官。

專業軍官有相應的安置政策,退伍轉業到地方後,不必進行考試,可以直接給與事業編安置,這體現出國家對軍人的重視和尊重。

二、特殊高端人才。

各地為了搶奪人才,有的地方針對985高校本科畢業生、普通高校全日制碩士畢業生及以上人才,實施人才引進戰略,引進這種人才不需要筆試,只需要面試。而且會在安家費、工資待遇等方面給予獎勵和補貼。

三、支邊人員。

像新疆、西藏等一些邊疆西部地區,為了引進專業急需人才,每年都會拿出一定事業名額用於招聘。像醫院、學校、專業院廠礦,只要符合條件,不但可以解決編制,為了吸引優秀大學畢業生支持當地建設,還會給不少安家費,並在住房、專項經費給予傾斜和支持。

四、特招人員。

有些特殊崗位因為涉及到保密或國家安全要求,不宜對外公開招考,只需要進行嚴格的面試和相關的政審後,就可以直接入編安置。

希望能滿意我的回答,我是公考諸葛,隨時分享公考方面知識,歡迎關注......


公務員感悟和知識分享


也不一定,看你是通過什麼方式和途徑進入事業單位。



1、參加考試


每年舉行的事業單位面向全國公開招考,所有考生“逢進必考”,需參加筆試和麵試,擇優錄用,辦理入編手續。


2、人才引進


可以關注自己省份、或所在地市公告,看看是否有人才引進。通過人才引進的人員,一般學歷最低在碩士研究生及以上,不用參加筆試,只面試,或軍轉安置等特殊情況,都有編制。


3、公費、定向免費師範生


大學畢業後,直接分配到中小學校工作,有編制;另外,定向免費醫學生也一樣,畢業後到指定的醫療機構工作,同樣有編制(注:事業單位改革,部分可能無編)。


4、服務基層項目人員


參加特崗教師、三支一扶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考試,被錄用後在當地服務一定年限;服務期滿後,自願繼續留在當地工作的,經考核合格,辦理正式上編手續。


如果有人說靠關係就能進入事業單位工作的,一般這類是合同工,也就是臨時工,無事業編制。



四川中公教育


目前來說,不需要考試直接入編的有:

一、人才引進計劃:

人才引進計劃主要針對當地緊缺的人才,研究生、博士學歷等人才直接採用特殊的引進政策,一些崗位特需人才可拓展到本科,直接免筆試安置到事業單位任職,並按學歷給予相應的職級、職稱待遇,縮短或者免去實習期直接入編,按正式職工對待。多地還在給予購房或者租房補貼,給予安家費,解決戶口等。


二、六大高校公費師範生、免費醫科生、特崗教師等:

教育、衛生行業人才在各地都屬於緊缺人才,尤其是縣鄉基層單位更是如此。為了解決人才需求,國家對中西部貧困地區出臺多項人才培養計劃,其中就包括公費師範生、免費醫科生、特崗教師等,全方位進行人才培養戰略,為基層補充新鮮血液。這些項目招錄的專業技術人才,都可以通過免試或者簡易程序,進入事業單位就業,服務期滿優先解決編制需求。(其中,公費師範生師範生相對應的學校主要指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六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面向師範專業本科生實行的,由中央財政承擔其在校期間學費、住宿費並給予生活費補助的培養管理制度。)


三、項目人員:

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零就業等政策性安置人員或項目人員,服務期滿後,多省都制訂了優先政策,有的不僅可以在事業單位入編任職,而且部分省份每年還專門拿出20%的公務員招考名額,從這些服務人員中招收,解決他們的個人待遇問題,擴大基層工作人員的發展前途,增強基層工作崗位的吸引力。


滇北黔南


根據相關條例規定,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一般都是“逢進必考”,不考試直接入編的有高級人才招引、軍官轉業安置、士兵退伍安置、事業單位領導由上級任命,經公開考核(沒有筆試、只有面試)招聘入編的有部分技術崗位、中職學校教師。

一、不考試直接入編

1.事業單位領導由上級任命。某地根據工作需要,引進高級人才到事業單位任職,在領導職數允許範圍內,直接任命為單位副職,這種情況不需要考試直接入編。

2. 高級人才招引。各地根據工作需要,招引學科領軍人、學科帶頭人,或具有高學歷(博士)、高級職稱(正高職稱)的人才,不僅不需要考試,還會有安家費甚至一次性補貼等優惠政策。近兩年,各大城市搶人才、搶年輕人(大學畢業即可落戶)的競爭趨於白熱化,高級人才更是香餑餑,不要說免考入編,真正的人才是請也難得請來的。

3.軍轉退伍類安置。在退役軍人事務管理部門成立後,安置工作更加規範有序,保障軍轉退伍人員權益,是政策性安置。對具體某單位來講,軍官轉業安置可以不佔當期編制名額,但佔當地整體編制數。如:某單位編制數30人,人員已滿編,安置1名軍轉人員後,在編人員為31人,超編運行,待人員調出、退休等自然消化後,在編人數恢復至30人或以下。

二、公開考核招聘入編(只需通過面試即可錄用)

通過面試後錄用上編的,一般針對技術崗位、中職學校教師等,對採取這種方式招聘的單位梳理如下。

1.部分公辦中等專業學校招聘教師。對達到設定的學歷、職稱條件和工作經歷條件的,採取面試(講課)的方式確定錄用人選。學歷一般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及以上,職稱一般要求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對有一定工作經歷的人員,在學歷方面可放寬至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

2.對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護理專業人員。某些醫院針對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護理專業人員,在要求兩到三年護理工作經驗基礎上,進行面試確定新進護士人選併入編。

3.部分專業性較強的事業單位招聘專技崗位工作人員。如市場監管系統所屬的檢驗檢測機構,對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學位)且專業對口的人員,採取專業技能操作(面試)評價的方式,選定錄用人員。

三、風險利弊簡析

不考試入編或通過面試錄用入編,除軍轉退伍安置外,總體上都屬於技術崗位,對專業技能、職稱、工作經歷(實操水平)要求較高。在2020年將展開的事業單位改革中,技術性較強的事業單位也許會實行人員分流逐步市場化。根據瞭解:原納入財政預算全額或差額的事業單位,不具有市場生存能力的單位,人員會分流到其他將保留的事業單位;具有市場生存能力的單位將來企業化後,往往還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畢竟多年在行政影響下已經壯大,有很強的市場佔有能力,將來從收入上或許還有提升。

--End--

『20年職場歷程原創呈現 分享職場乾貨 請關注


職覺視點


隨著事業單位招聘越來越規範,事業單位已經幾乎是逢進必考了,要說哪些事業單位還不用考試依我來看只有以下幾種了

1.各地為了搶奪人才,實施的人才引進戰略,這種人才引進以後都給事業編,不用筆試,只需要面試,但是這樣的人才引進要求比較高,大多要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或者是985學校的本科,普通本科根本就沒有機會參加。

2.新疆西藏等援助計劃或者招聘計劃,這樣的招聘也需要考試,一般本科以上學歷就可以,甚至有些地方專科起步,雖然需要考試,但是競爭壓力要比其他地方小的多的多,經常十幾個人競爭一個崗位,這樣的競爭比例只要稍微學一學就基本能進面試。

除此之外我真的想不到還有別的方式不考試進入事業單位正式編制的辦法了,最後勸題主一句打鐵還需自身硬,既然想進事業單位就要努力學習,不要總想著走捷徑,捷徑可能讓你早日到達終點,也可能前面是萬丈深淵。




搞笑大松鼠


凡進必考,已經成為體制內人員使用的一個固定性方式和門檻。公務員凡進必考,基層公務員要想到縣市省等更高級別的地區任職,除過晉升,也是通過考試、遴選;在職在編事業人員要想進入公務員序列,除過晉升,也要通過考試;事業單位納新,也要通過省考或者委託市級考試。發展到現在,甚至事業單位編外臨時人員招聘,也要通過考試,比如合同工、人事代理等。

逢進必考,好處主要有兩點:一是公平,通過正規的客觀考試和必要的程序,筆試、面試等,可以公平公正地招納人才,避免許多主觀因素的介入,造成人為干擾和腐敗行為的產生;二是針對性強,可以根據崗位需要,通過有側重點的專業考試,招錄急需人才,縮短了人才培養的時間,也為行業發展和崗位工作開展招納到專業人才。

凡進必考是原則,但相對於公務員考試的嚴謹和堅定性,事業人員納新方式更為寬泛。承擔基礎科研、教育、公共衛生等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更貼近民生,工作更為具體,服務範圍更為廣泛,人才需求更為緊迫,單靠招考,很難滿足崗位工作人員需求。尤其對於基層來講,事業單位人才匱乏,是一直以來困擾基層發展的難題。為了解決具體需要,各地都出臺了人才引進政策,包括急需高檔人才的引進,一般研究生以上的免試,並配套住房、戶口、補貼、編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適應各地競相開展的“搶人”大戰,並搶得先機。

事業單位可能不考試直接入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人才引進戰略:對當地緊缺的人才,研究生、博士學歷等人才直接採用特殊的引進政策,一些崗位特需人才可拓展到本科,直接免試安置到事業單位任職,並按學歷給予相應的職級、職稱待遇,縮短或者免去實習期直接入編,按正式職工對待。多地還在給予購房或者租房補貼,給予安家費,解決戶口等。

2、公費師範生、免費醫科生、特崗教師等:教育、衛生行業人才在各地都屬於緊缺人才,尤其是縣鄉基層單位更是如此。為了解決人才需求,國家對中西部貧困地區出臺多項人才培養計劃,其中就包括公費師範生、免費醫科生、特崗教師等,全方位進行人才培養戰略,為基層補充新鮮血液。這些項目招錄的專業技術人才,都可以通過免試或者簡易程序,進入事業單位就業,服務期滿優先解決編制需求。

3、項目人員: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零就業等政策性安置人員或項目人員,服務期滿後,多省都制訂了優先政策,有的不僅可以在事業單位入編任職,而且部分省份每年還專門拿出20%的公務員招考名額,從這些服務人員中招收,解決他們的個人待遇問題,擴大基層工作人員的發展前途,增強基層工作崗位的吸引力。

事業單位的“免試”名額和方式,主要針對的是各地急需的專業技術人員,尤其是教育、醫療衛生行業的人才需求,和急需、特殊人才引進。一些專業技術人員缺口較大的基層縣區,甚至在畢業季直接到師範或者醫學院當場籤合同,保證入編,並提供相應的優惠條件,就是為了解決基層人才需要。我國的人才培養,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還存在很大的問題,重本科輕專科,職專、職高形同虛設,人才斷層、過於追求高學歷等問題突出,專業人才培養不夠專業,這些現象都需要在教育體制改革中加以改變,不斷適應國家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