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眼下,電影《決戰中途島》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映,讓我們的思緒一下又回到了七十多年前那場蕩氣迴腸的戰爭中去。對於中途島戰役的過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今天我們將主要介紹這次戰役參戰雙方的主力:航空母艦及其艦載機。

中途島,一個面積只有4.7平方公里的小島,因為距離日本橫濱和美國舊金山都是2800海里,處於太平洋航線的中間點而得名,它於1859年被美國人首先發現,1867年成為美國領土。中途島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1942年6月初,成功偷襲珍珠港之後的日本海軍糾集了幾乎所有兵力,妄圖拿下中途島,打開通往夏威夷的門戶,進而威脅美國本土。

「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作為日軍襲擊中途島的核心力量,由南雲忠一中將指揮的第一航空艦隊轄有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四艘航空母艦。

赤城號

赤城號航母是天城級航母的二號艦,該級艦本來是戰列巡洋艦,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而改建成航空母艦。它於1920年底在廣島附近的吳市海軍造船廠開工,1925年4月22日下水,1927年8月1日服役。赤城號航母服役初期採用了三層飛行甲板,上層甲板全長190米,主要用於艦載機的回收。中下層甲板則與機庫相連,艦載機可以直接從機庫滑出起飛。不過經過實際使用發現,這一設計並不實用,尤其是位於甲板下方的艦橋使指揮非常不便,因而在1935年的改造中拆除了中下兩層甲板,並在左舷設島式上層建築。

「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改造後的赤城號全長260.67米,寬31.32米,吃水8.71米,標準排水量36500噸,滿載排水量42541噸,裝有8臺蒸汽輪機,四軸推進,最高航速30.2節,並能以16節航速續航8200海里。它的艦員編制共1630人,可攜帶60架艦載機。

「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加賀號

因為赤城號的姊妹艦天城號毀於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日本決定將加賀號戰列艦改裝為航空母艦代替天城號。加賀號於1920年7月在神戶的川崎造船廠開工,1928年3月31日加入日本帝國海軍。它的佈局與赤城號相似,採用了雙層機庫與3層飛行甲板。加賀號也在1934年進行了改造,改造後它的排水量增加到38200噸,最高航速28節,可以16節的巡航速度續航10000海里,標準狀態可攜帶90架載機。以相似的體量卻能承載多一半的艦載機,是因為加賀號簡化了隔艙設計,犧牲了損害管制能力,這也為它日後的覆沒埋下了伏筆。

「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蒼龍號、飛龍號

不同於赤城號和加賀號,同屬於蒼龍級的蒼龍號和飛龍號從設計之初就是專用的航空母艦,也是日本帝國海軍第一種專門建造的大型航母。有了赤城號和加賀號的建造和使用經驗,蒼龍級的設計成熟得多,擁有更高的性能。蒼龍級由於受到華盛頓海軍條約制約,所以排水量較小,但安裝了功率達15萬馬力的蒸汽輪機,最高航速可達34.9節。在排水量只有赤城號和加賀號大約一半的情況下,仍能配備了57架艦載機,並且首次採用了艦尾助降系統和阻攔索。

「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蒼龍號於1937年12月服役,而飛龍號則是在1939年的7月服役。相比首制艦,飛龍號進行了大量的改進:首先是為了提高結構強度而改變了艦體設計,裝甲防護也得到了加強,從而使排水量比蒼龍號增加了2000噸。而島式上層建築也從蒼龍號的位於右舷改到了左舷,以便在兩艘姊妹艦並行時防止各自載機互相干擾(艦載機起飛編隊或準備降落時向艦島的反方向盤旋)。

「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而美國海軍剛剛在珍珠港事件中損失了七艘主力艦,唯獨航空母艦得以保全。在破譯了日軍即將對中途島發起進攻後,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集結了三艘航空母艦和幾十艘護衛艦艇埋伏在中途島外圍,對日本艦隊進行阻擊。

「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約克城級

美軍的三艘航母約克城號、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同屬約克城級,這是一種既能攜帶大量飛機,又具有出色的速度和續航距離的航母。約克城級航母充分吸收了之前美國海軍改裝、設計、建造航空母艦的經驗,採用了開放式機庫,擁有3部升降機,飛行甲板前端裝有2具彈射器,另外在機庫也設置了2具彈射器,緊急情況下艦載機可以通過其從機庫中直接彈射起飛,但後來在戰前已發現其效率低下,遂取消了這項不實用的功能。

飛行甲板前後安裝了兩組攔阻索,飛機可以在飛行甲板的任一端降落,但艦艏的降落設施很少使用,後來也被拆除。木製飛行甲板沒有裝甲防護,艦橋、桅杆和煙囪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位於右舷。從約克城級開始,美國航空母艦的島式上層建築和煙囪連為一體,從而形成了現代航空母艦的基本形式。

「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約克城級航母長247米,寬33.4米,吃水7.9米,標準排水量20000噸,滿載排水量25500噸,採用4臺總功率12萬馬力的蒸汽輪機,最高航速可達33節,在15節巡航速度時可續航12000至12500海里。

三艘美國航母各自載有一個戰鬥機中隊、兩個轟炸機中隊和一個魚雷攻擊機中隊。

F4F“野貓”

美國航母戰鬥機中隊裝備的是F4F“野貓”戰鬥機,它由格魯門公司在1936年研製,1940年12月正式服役。它長8.76米,翼展11.58米,最大起飛重量3604千克。裝備一臺普拉特·惠特尼公司製造的R1830-36“雙黃蜂”14缸星形風冷發動機,排量30升,最大功率1200馬力,最大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512公里。

「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零式

F4F的對手是三菱重工於1937年開始研製的零式戰鬥機,這種臭名昭著的戰鬥機在二戰初期以其高度的靈活性、高速度與大航程讓美軍疲於應付,一度達到了與美軍戰鬥機1:6的交換比。零式戰鬥機生產型採用的是中島飛行機(富士重工前身)製造的榮-12型風冷發動機,其結構與“雙黃蜂”類似,但功率僅為950馬力。不過以堀越二郎為首的設計團隊獨闢蹊徑,選用了住友公司剛剛研製出的高強度鋁合金,並且大膽採用了多種手段,從而使飛機重量大大減輕。與“野貓相比”,零式的尺寸更大(長9.06米、翼展12米),但最大起飛重量僅為2674千克。

「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但是零式戰鬥機極端減重的設計思路限制了它進一步改進的空間。尤其是在1942年6月,美軍繳獲了一架完整的零式戰鬥機之後找出了它的缺陷,並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戰術,終於逐漸扭轉了面對它時的不利局面。

SBD無畏式

而戰爭初期零式戰鬥機的一大受害者就是美國航母上搭載的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這種艦載俯衝轟炸機由道格拉斯飛機公司開發,和另一種主力艦載機TBD破壞者式魚雷攻擊機相比,它採用了更為成熟的金屬機身蒙皮技術,並裝有穿孔式空氣剎車襟翼,在俯衝時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而可收回的起落架降低了風阻,使其極速更高。不過服役初期的SBD裝甲比較薄弱,讓它成了零式最好的目標。SBD長10.06米,翼展12.65米,最大起飛重量4318千克。它採用萊特公司的R1820系列發動機,後期型的最大功率達1350馬力。在中途島海戰中,美軍成功擊沉日本四艘航母,SBD居功至偉。

「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TBD破壞者

相比SBD的輝煌戰績,TBD“破壞者”式魚雷攻擊機在中途島可以說是灰頭土臉。它是美國海軍第一種全金屬機身、單翼結構的魚雷攻擊機,開始研製於1934年。TBD比SBD尺寸更大,翼展達到15.24米,長度為10.69米,與F4F採用同一系列但功率只有900馬力的“雙黃蜂”發動機,這使TBD的最高飛行速度只有每小時331公里。可以想像,掛載了沉重的魚雷之後,它的速度得有多慢。在零式的絞殺下,美軍三艘航母上起飛的41架TBD最終只有6架安全返航。

「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日本方面與SBD和TBD相當的機型分別是99式艦載轟炸機和97式艦載攻擊機。

99式

99式艦載轟炸機由愛知時計電機株式會社設計,是二戰中日本航母編隊的主要攻擊手。它的載彈量不大,但投彈精確,戰爭末期99式艦載轟炸機還充當了自殺飛機。它採用固定起落架,安全性好,非常適合新手駕駛。由於日軍無法大量培養合格的飛行員,所以99式在整個戰爭期間充當主力艦載俯衝轟炸機很長時間。

「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97式

97式艦載攻擊機則由中島飛行機在1935年研製,它應用了從歐美引進的先進技術,例如全金屬機翼、密閉式座艙、可回收液壓起落架以及摺疊機翼。它的長度為10.3米,翼展15.5米,最大起飛重量4100千克。它採用“榮”11型星型14汽缸發動機,最大功率1000馬力,最高飛行速度每小時377公里。在中途島戰役中,美軍被擊沉的約克城號航母被97式發射的魚雷命中了兩次。

「海陸空」燃燒太平洋,歷數中途島海戰中的航母和艦載機

從中途島戰役紙面上的對比來看,日軍在數量佔有絕對優勢,同時航母及其載機的質量也不落下風。但是戰爭絕不是雙方武器的簡單比較。日軍在珍珠港偷襲之後的極度膨脹造成的狂妄自大、落後的戰術觀念和糟糕的臨場指揮,美軍破解日方密碼提前獲得情報以及一些偶然因素,都是美軍最終以少勝多,進而扭轉了在太平洋戰爭中不利局面的原因。當然,以侵略為目的為害四方的軍國主義日本,其實早就註定了覆滅的命運。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阿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