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32對比F35優勢明顯,但為何最終還是落敗了?

用戶69331981


說X-32比X-35先進的人恐怕是受YF-23與YF-22的影響吧!諾思羅普與格魯曼公司在設計YF-23時確實出了不少心血,設計人員大膽創新了戰鬥機的氣動外形,賦予了YF-23一種未來武器的感覺,這也是今天的軍迷普遍喜歡它的原因。



(YF-22和YF-23)

但這不代表YF-23真的就比洛克希德的YF-22好,前者的很多超前技術即便是今天的科技也無法實現的,比如說對裸露發動機壓縮機的隱身處理技術、無水平尾翼的控制系統和變循環發動機技術等,因此美國軍方選擇穩妥的F-22是絕對正確的選擇。同樣的,美國選擇X-35也無可厚非。(X-32和X-35)

YF-23憑藉科幻外形和超前性能定位打動了軍迷,儘管它不可能被真正製造出來,但是X-32無論怎麼看都遠不如X-35,這款綽號大笑貓的輕型戰鬥機氣動外形相當違和,從它擊敗對手進入第二階段的競標後,外界對X-32醜陋外形的質疑聲從未間斷!我國軍事專家也說過,先進的武器一定是美觀的藝術品,因此X-32的外形影響了外界對它的評分是不爭的事實。(請注意X-32用於遮蔽發動機的唇片)

X-32的內部設計也過於自我,連美國軍方都一致看好的升力風扇設計,毫無疑問是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最佳選擇,升力風扇最早出現在1988年海軍陸戰隊提出的垂直起降戰鬥機項目,該計劃雖然夭折,但是麥道公司順勢開發出了升力風扇起降方案如下圖所示:它基本解決了AV-8B鷂式戰鬥機的所有缺陷,因而受到美國軍方甚至是AV-8B的發明者英國人的賞識,這是10幾年後X-35和X-32競標中大家普遍接受的設計。


(麥道的升力風扇設計)

但是波音的設計師偏偏我行我素,他們認為升力風扇會額外增加戰鬥機的重量,從而大幅降低戰機的其它性能,也不利於對成本的控制,因此波音做出了最終導致它失敗的選擇,放棄大家都喜歡的升力風扇,改為與AV-8B鷂式戰機類似的矢量噴管技術,這幾乎把AV-8B鷂的全部缺點都給搬了回來!因此在最後競標過程中,海軍陸戰隊第一個否決了X-32。(X-32的發動機與AV-8B鷂如出一轍)

其實,波音的考慮不是沒有道理,就連最早提出升力風扇的麥道公司也放棄了這個設計,不過並沒有挪用AV-8B鷂的中置發動機和矢量噴管設計,而是採用了類似蘇聯雅克-141的升級發動機設計,其實就是把升力風扇換成獨立的小型噴氣機,產生向下的動力。麥道的這個選擇比波音還要慘,它原本遙遙領先的設計方案大有希望奪冠,但卻被軍方拋棄甚至淪落到與波音合併的下場。

(麥道的方案類似蘇聯的雅克141)

但是,這種設計的缺點就是結構死重不利於降低造價,而且噴氣機向機身下方噴射的灼熱氣流對甲板的傷害極大,同時熱氣流的氧氣含量太少,被地面反射後再被髮動機吸入將大大降低發動機的功率,由此引發災難性的後果,對裝備安全和甲板後勤來說都是致命的!而堅決採用升力風扇的洛克希德X-35一路順風!儘管風扇的缺點也不少,迄今為止進度最慢的F-35就是垂直起降的B型,美國軍方甚至提出終止這個型號。



洛克希德的設計理念就是用戶就是上帝,根本不考慮任何可能的後果,F-35戰機完全就是按照軍方要求做出來的,而軍方未必能夠準確評估技術風險,垂直起降型的F-35B使用升力風扇後紙面數據確實讓人滿意,但是技術可靠性並不是很高,以至於成了F-35家族第一個墜機的型號。麥道認為:升力風扇是由發動機壓縮機轉軸驅動的,這就需要一根高轉速傳動軸,想要保證它能安全工作幾乎不可能,至少需要多年的技術攻關,而F-35採用的這種需要時間公關的技術還有很多,導致問題不斷一再延期,儘管它都是軍方欽定的。



(注意升力風扇的傳動軸)

洛克希德原計劃採用鴨翼佈局,但是借鑑到F-16設計師的名言:鴨翼最好還是裝在對手的戰力上,洛克希德果斷放棄,轉而採用大三角翼無平尾設計,看下圖就知道採用三角翼的X-35與波音的X-32很相似,但洛克希德經過分析又認為它難以滿足艦載機的需要,因為美軍唯一的大三角翼艦載機道格拉斯f-6僅僅服役了8年就退役了。因此洛克希德又變更設計,給X-35加裝水平尾翼幾乎成了F-22的簡化版本。


(F-35的演化過程)

而波音公司一直守著科幻的大三角翼不放,隨後海軍也提出了性能指標修正,一下子將波音的X-32推向萬劫不復,海軍要求艦載機的載油量從3.6噸提高到4噸,著艦速度也要進一步降低以滿足甲板降落的安全性需要。波音這下子慌了,它的大三角翼設計本身就有升力不足的問題還沒解決,為了裝填更多油料已經把機翼做的非常厚實,甚至導致無法摺疊!面對海軍對性能要求的進一步提高波音感到大難臨頭。

(做成原型機的X-32)

儘管波音提出了將三角翼改為大後掠翼,同時加裝水平尾翼的新設計,基本就是從科幻迴歸了正統,氣動外形與洛克希德X-35如出一轍,但是它的兩架原型機已經開始組裝了,新設計根本就來不及了。波音提出,試飛階段的X-32仍然採用原先的三角翼與平尾設計,到量產階段再採用類似X-35的常規佈局,儘管軍方沒說什麼,但美國議會和廣大軍迷都對它失望透頂了,最終落敗恐怕連波音自己都不覺得意外。

(重新設計的X-32進氣道和機翼都變了)

要說X-32比X-35的優勢,就只有波音為報YF-23一箭之仇的積極性,X-32的首飛比X-35早了將近一個多月,後續試飛更是領先對手6個月有餘,這都是波音急切奪冠的心情導致的。


正是因為原型機做的太快了,最終迴歸常規佈局的X-32來不及製造,而科幻版的X-32又不能滿足海軍的起降要求,波音為了抓住訂單幹脆又做了一架常規佈局版本的全尺寸模型,但最終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它還是沒能挽回敗局!下圖展示了X-32的外形變化過程:
(X-32的科幻與常規兩個版本)


兵器世界



這就是X-32,如果從頂部來看吧,基本上還過得去,很像一架現代戰機的線條。

倒也沒什麼不好看的地方如果從後側方看呢,也基本上還是不錯的。

看這大尾焰,這功率滿滿的。

可惜除了這兩個角度之外再看X-32就不對勁了。

嘢!偶要上天去搞笑!


試想如果一個蘇聯飛行員開著Su-27,看到天邊飛來一架這貨,非得笑出屎來。如果這玩意中標了,世界上得流傳一句話叫做“搞笑也是戰鬥力”。


美國人民在發現自己的國家在搞這架戰機的時候,也跟著一起搞了起來民間作品,在進氣道上簡單畫兩個小白色塊就是一個新興的拓普藝術啊:


好啦,玩樂時間結束。


如果說X-32的對標對象則應該說是X-35而不能直接說F-35。


X-35是洛克希德參與競爭美國JSF(聯合攻擊戰鬥機)計劃的原型。

當年就射擊了這麼一架小飛機來參加競標。直接看著是挺不出彩的的感覺。但相信經過了X-32的洗禮之後,看任何一架飛機都會覺得好上不少。


這架X-35一共生產了兩架,其實和F-22和F-23的競爭一樣,很多人都是在唏噓F-23如果勝利了會多好多好。只可惜要知道的事戰機的競標不僅僅是看原型機的狀態,還要看後期改型和生產等諸多方面。


這是X-35的座艙設備:

這個是F-35的座艙設備:

從上面兩張圖看到的改進,也可以直接說明了原型機只是研製一款成功的戰機的一小步。

在原型機測試中曾經出現了這樣的狀況,做垂直起降的試飛的時候X-35一飛沖天,而當年的X-32則起飛艱難。

波音額外的忙乎了幾個小時的時間才將這架飛機垂直起飛起來。


雖然X-32的概念更先進、外形更激進,但如果是國家採購的項目往往會向更加保守的方向去考慮。

一張圖就能告訴你X-32為啥不行,自己想下吧:

當然了還有一個說法就是X-32代表著更高價格更先進價格的飛機發展趨勢。但如果按照這條路走下去,美國將只有一架飛機,早上空軍使用、下午海軍使用、晚上海軍陸戰隊使用。


所以……


軍武數據庫


X32輸的一點懸念都沒有。

X32是美國波音公司為了競標JSF項目推出的方案,其競爭對手就是洛馬的X35。這次競標的結果大家也心知肚明,洛馬的X35方案勝出,就是如今的F35,目前已經生產超過400架,將成為生產數量最多、未來30年最有影響力的戰鬥機。

對於X-32這款飛機,相信大多數的軍迷對其第一印象就是:醜!筆者覺得這是有史以來最醜的一款戰鬥機。其肥胖的外形配以巨大的下頜進氣道,活脫脫一隻張著血盆大口的癩蛤蟆。

偉大的軍事評論家張局座曾經有言:漂亮的武器就有戰鬥力,X32下馬就是因為顏值太低。對此,嘴犟的X32首席設計師並不服氣,他說他反覆閱讀了JSF的招標說明書,裡面並沒有要求這款飛機一定要長的好看。

以上當然是玩笑,X32落敗並不是因為長得醜,而是因為幾乎在所有的方面都不如X35,X32可謂的是敗的一點懸念都沒有,就像沈飛的雪鵠方案在我國四代機選型中輸給成飛的殲20一樣徹底。

1、X32的垂直起降性能有較大缺陷。

對於JSF項目來說,垂直起降性能至關重要,X32的設計基本上就圍繞著這個性能展開。為了實現更好的垂直起降性能,X32採取了與“鷂”式相似的方案,也就是將發動機置於全機的重心位置,用矢量噴管獲得垂直方向的升力。

與X-35矢量發動機+升力風險的方案相比,X32由於不用升力風扇,使得死重小、效率高,而且結構相對簡單。但是,這種師承“鷂式”的垂直起降方案也繼承了“鷂式”的缺陷:在垂直起降階段從矢量噴管噴出的高溫氣體會造成發動機推力急劇下降,極易發生事故,“鷂式”因為這種缺陷損失了很多飛機。X-35雖然因為使用升力風扇而結構複雜、死重增加,但是升力風險排出的是低溫空氣,不會有這樣的風險。

2、X-32的機動性能不如X-35。

為了將就垂直起降性能,X-32採用了後掠角較小的大型三角翼,既沒有平尾也沒有鴨翼,而且為了滿足大航程要求,機翼面積大而且非常厚,根本談不上機動性,就是一個專職舔地的攻擊機。而X-35雖然機動性也不突出,但是好歹師承F-22的基本佈局,作為一款戰鬥機沒有明顯的缺陷。

X35勝出的一大原因就是採用了F22成熟的方案,在風險和性能方面取得了較好的平衡。

3、X32隱身性能有較大的不足。

由於採用類似於A-7那樣的下頜進氣道,X32無法將進氣道做成隱身性能更好的S型,發動機葉片直接暴露在正面,造成巨大的雷達反射信號,致使隱身能力有很大不足。蘇57由於也沒有使用S型進氣道,也存在隱身效果不佳的問題。

4、內置彈倉設置不合理,不利於掛載大尺寸彈藥。

作為聯合攻擊機,JSF需要較大的內部彈倉來攜帶大型對地彈藥。但是由於整體佈局不合理、尤其是採用下頜進氣道,X32無法在機腹設置主彈倉,只能在機身兩側設置內置彈倉,既無法將尺寸做的足夠大,也不利於大型彈藥的安全投放、分離,不如X-35設置的機腹大型彈倉合理。

5、X-32作為艦載機著艦性能不佳。

X32採用了大三角翼構型,既沒有平尾也沒有鴨翼,降落速度較高,著艦性能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波音後來對X32的氣動佈局做出了脫胎換骨的改進,主要是加了平尾,既提供了著艦性能,又增強了機動性。

在JSF競標的最後時刻,波音不得不對X32做出重大修改,效果如上,但是此時X35已經板上釘釘,X32已經沒有翻盤機會,典型的“孩子死了,奶來了”。

綜上,X32幾乎在所有的方面都被X35壓制,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機會,甚至波音內部從一開始就知道這個項目必死無疑。但是波音也不是一無所獲,為X32研發的先進航電系統部分用於超級大黃蜂系列的發展和改進,而超級大黃蜂將與F35C一起並肩服役至2040年。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X-35技術驗證機

X-35A/B/C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參加美國JSF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競標而研製,採用一臺惠普公司的F119-SE611發動機,並採用升力風扇系統來實現垂直飛行的。

機長15.67米,機高4.33米,翼展10.7米,引擎F135加力渦輪發動機,機翼面積42.7平方米,最大推力125千牛,加力推力191千牛。最大飛行速度1.6馬赫,最大航程2220公里。

X-35設計比較務實,採用了許多都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外形中規中矩,在試飛實驗中它成為第一架突破1馬赫垂直起降飛機。首飛2000年10月24日,洛克菲勒·馬丁公司聯合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和英國宇航公司一起研製X-35作為JSF的候選機。





X-32技術驗證機

是波音公司為了美國JSF聯合攻擊戰鬥機項目競標而研製的。

機長13.72米,機高5.28米,翼展10.97米,機翼面積54.8平方米,引擎惠普F135渦扇噴氣發動機,推力125千牛,開啟加力燃燒後191千牛,最大速度1.6馬赫,空軍版航程1574公里,海軍版航程1389公里,美海軍陸戰隊/皇家海軍版航程1112公里。

X-32外形設計有一個大的、翼身融合複合材料三角機翼,翼尖有一個附加段,在執行艦上任務時可以拆去。波音公司為了增加其機動性又增加了兩個尾翼。

X-32期望利用位於中機身的兩個可以偏轉的噴管使發動機的排氣轉向下方,從而獲得垂直起降的能力,這個技術與鷂式飛機的相似,也是一個成熟的技術了。

X-35為什麼能夠戰勝X-32呢?應該有以下幾點原因:

1)由於外型不討巧,X-32的鯊魚嘴式的進風口與中置發動機一直被廣大網友詬病。

2)由於X-32延用鷂式飛機相似的垂直升降方式,大的進風口阻力增大。

3)X-32應用了許多新技術,技術上的風險點較大,進展緩慢。

4)X-35比X-32的預測成本少了點。

5)X-32原先設計整體碳纖維主翼多次試製失敗,為了趕進度延用常規復合材料,重量增加。

6)X-32重量控制不到位,導致B型在垂直起降測試中必須要拆除一些部件減重。

7)X-32在垂直起降測試中,曾經出現過發動機吸入廢氣,著陸時發動機出現動力下降的情況,還出現過軟件故障和升力系統容易發生停車的情況。


獨行者老黃


X32和當年的X35最大區別在於垂直起飛方式,32用的是AV8B的老路子,用噴嘴,而35用的是離合器和風扇,驗證機階段做的短距起降展示35秒殺32,150米內迅速起飛並且馬上達到超音速,35因為使用離合器和風扇,起飛後發動機矢量噴嘴可以直接向後,過渡時間非常短。因為風扇能提供足夠的升力,加上機翼升力,這時候的35就是直升機加個向後的噴氣發動機,32就不行,必須讓噴嘴慢慢向後轉,短距起飛性能不如35,垂直起飛也存在轉換慢的問題,A和C型號體積太大靈活性和超音速性能也不如35的AC,加上全新的風扇加離合器方案,應用成熟後可以為以後的垂直起降戰鬥機鋪路,全球獨步的技術使得盟國沒有能力仿製,所以美軍幾乎沒有猶豫就選了35!性能上的弱勢,技術上的不確定,加上後續發展前景暗淡(若干年後研發下一代垂直起降戰鬥機還是用噴嘴?美國人認為噴嘴應該到頭了),再加上歐盟有能力造噴嘴,蛋糕會被分食,所以35不但有性能,有技術儲備,還能賺錢,X32可以說輸得一敗塗地!


黑山老妖37625003


這又是哪來的奇談怪論?前有YF22和YF23,這後又有X35和X32了?哦?敗者就是性能更先進的?還兩次都是?五角大樓有病啊?輸者輸掉競爭,就是因為它更差!YF23為什麼因為性能更差而輸掉競爭,我在之前的文章裡有詳細分析。這裡就說說波音大嘴怪。

X32在當年的測試中,只在兩個項目上優於X35,就是因為更“胖”的身體以及沒有龐大的升力風扇,所以X32的內部空間優於X35,因此其保留了側彈倉,且內油係數大大優於X35,航程可以達到一個驚人的程度。但在其它方面,X32的表現一塌糊塗。

首先,X32從隱身和減重考慮,採用了無尾三角翼的設計,但代價就是無尾飛機的通病即起降性能的下降。在驗證機項目啟動後,美國海軍提高了對JSF艦上起降性能的要求,以致波音發現原始設計無法達到海軍的標準,所以修改了設計,改為有尾常規結構。但X32驗證機已經開造,重新修改無法趕上進度,所以X32從一開始就面臨著當年YF23一樣的窘境,就是拿著一架和最終方案差距甚大的半成品驗證機去做對比測試,可謂出師不利,從一開始就給三方之一的海軍留下了個壞印象。

其次,X32採用了鷂式的“升力—巡航”發動機原理,但沒有采用鷂式的前置冷噴口的設計,而是採用了理論推力更好的前置熱噴口設計。但實機驗證表明,前置熱噴口由於需要很長的推力折轉管道,造成很大的推力損失,同時由於前噴口噴出的是燃氣,所以進氣道燃氣迴流問題比鷂式嚴重的多,更遠遠超過X35。從而導致X32的垂直起降測試非常不順利,據說在滿油狀態下,只有拆除笨重的進氣道活動唇口,才能完成垂直起降。這個結果讓海軍陸戰隊也非常不滿。

最後一個嚴重問題,就是那張超級大嘴,不僅嚴重影響顏值且對隱身不利,在空中加油測試中也暴露出嚴重的問題,大嘴造成的氣流乾擾,對空中加油的穩定性有明顯影響,使得X32完成加油的難度要高於X35。

當然最後採購平衡問題確實也不可忽視,當時除了生產已近尾聲的F22外,洛克希德手中還在生產的重要軍機項目只剩下F16這一個。而波音拋開現金奶牛的民機業務外,軍機也還手握著F15,FA18EF和新一代加油機這一堆業務,丟了JSF所受的影響比洛克希德小得多。

所以,別以為美國人傻,也別以為什麼都有政治黑幕,競標失敗的項目,可能有政治等原因的影響,但無論是X32還是YF23,他們之所以失敗的關鍵原因,還是因為不管理論上應該多牛,事實是他們在測試中表現得就是比對手差的多。不是看起來科幻感更強的飛機就是好飛機!記著這句話!


TDEBUG


美國空軍曾經採用了某一款戰機,該戰機大量採用了新技術,導致事故不斷,從此之後,美軍至少在戰機方面,更加青睞使用成熟技術的戰機,如果兩者戰力相差不太大的話。

除了空軍外,陸軍,海軍也有大量例子證明了新技術不成熟帶來的嚴重後果,所以也普遍證明了,武器裝備還是使用成熟技術外加少量新科技,再慢慢改進的路子才是正確。

當時JSF項目的波音方案,採用新技術太多是最重要的原因,此外,顏值,機頭太小等也是原因之一。


永寧江泮


其實X32與X35比談不上多先進。

X32比X35一個優點就是航電系統比較簡單

X32長相奇特,長的醜的飛機讓美國那些傲嬌的飛行員不願意飛,比方說A10疣豬,當年就因為太醜而沒有飛行員願意飛它。

醜不是拒絕它的理由,因為X32是腹下進氣,又要考慮隱身,所以不僅造成了醜,還導致主力挺大,甚至X32為了垂直起降還喪失了超音速飛行……雖然X35也沒有超音速巡航能力……

X35與X32比就比較有優勢了,雖然長相平平,但是與一般飛機比也是可以的。而且X35的垂直起降與超音速飛行方面都比X32好。而且X35的研發注重了對海對陸武器的掛載(雖然掛的也不怎麼多)。而且X35在改進方面比較寬鬆容易(現在的F35A/B/C)。最重要的是,X35比較便宜便宜便宜,而且還能再壓價😂😂😂

因此X35在競標中輕鬆勝過了X32



永煜中原


其實,主要問題在於X32設計思想稍微超前了些,美國當時天下無敵,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威脅到自身,所以更強大的X32輸了,X35最終以中規中矩而獲得競標勝利。

深層次的原因還有。

美國宇航軍工兩大巨頭,波音與洛馬當時在競爭JSF項目。美國高層認為,波音本身是民用航空與軍工巨頭,而洛馬在民用領域基本是為零,如波音獲勝,洛馬與波音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這對於美國宇航工業發展不利。所以決定扶持洛馬。反之,波音即便失去JSF項目也不會危及生存與發展。


四川達州


主要是醜。美軍武器要求外形威武美觀,象徵美國“民主人權的正義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