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會出現“小船扛大炮”這種軍艦,其威力怎麼樣呢?

歷史長流水


“小船扛大炮”顧名思義是指噸位較小的艦船安裝著口徑較大的火炮。在二戰時期,特指德國海軍的袖珍戰列艦。所謂袖珍戰列艦,是德國人的一大發明,也是20世紀30年代時期特有的產物。《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海軍只能保留1910年以前下水的老式軍艦,不允許建造新的戰列艦。如果老的軍艦不能服役了,替代艦也不能超過1萬噸。當時的戰列艦排水量在3萬噸左右,1萬噸左右的是重巡洋艦。



但是,《凡爾賽和約》並沒有規定德國的新軍艦所安裝大炮的口徑是多少,所以德國的軍艦設計師就在有限的排水量上,儘可能的提高軍艦的火力和防護,建造出一種“小船扛大炮”的軍艦。這種袖珍戰列艦雖然噸位不大,但是火力很猛,搞定老式戰列艦和巡洋艦沒有一點問題。雖然名字中帶有“袖珍”二字,其火力卻大大超過了一般的重巡洋艦,厚重的裝甲能抵擋住巨炮的轟擊。一旦交戰不利,又能開足馬力,溜之大吉,非常適合搞破襲戰。


在二戰初期的大西洋海戰中,以“施佩伯爵”號袖珍戰列艦最為出名,這艘德國海軍的掌上明珠,在海戰中有著不俗的表現,“施佩伯爵”號裝備有2×28釐米三聯炮塔,8×15釐米單聯炮塔,8×53.5釐米魚雷發射管;在裝甲防護方面,主炮塔有140毫米,水線裝甲帶有80毫米,甲板有45毫米。同時還配備有兩架AR196水上偵查艦載機,最高航速達28節。這樣的配置,比大多數英法軍艦要強。就是這樣一艘袖珍戰列艦,也是在同時面對英國三艘重巡洋艦群毆的情況下,仍戰鬥了近兩個小時才沉沒。同時施佩伯爵號把其中一艘重巡洋艦的主炮打爛了,使其不得不退出戰鬥,另外兩艘也受到了輕傷。


對於盟國來講,這種袖珍戰列艦簡直就像兇猛又靈活的“海上鱷魚”,神出鬼沒的襲擊著海上運輸線,給英國海軍造成了不少的麻煩。


戰略論


二戰德軍 “小船扛大炮”的艦種被英國稱為袖珍戰列艦(Pocket battleships),德國自己稱之為裝甲艦(Panzerschiffe)。

這種軍艦排水量一萬噸,主炮口徑280毫米,之所以如此設計是因為《凡爾賽合約》。德國一戰戰敗後簽訂的這一條約規定,德國海軍只能擁有6艘前無畏型戰艦,具體來說就是排水量不大於一萬噸,主炮口徑不大於280毫米。

德國人一共建造了三艘——“德意志”(後來改名為呂措)、“舍爾海軍上將”和“海軍上將施佩伯爵”,主炮口徑全部是280毫米,二戰前對外宣稱的排水量是一萬噸。《華盛頓海軍條約》中規定的重巡洋艦口徑是203毫米,袖珍戰列艦的口徑要大些,排水量看起來比重巡大一點而已,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能算是小船扛大炮。

德國海軍在設計建造袖珍戰列艦的時候也沒打算用她們來抗衡戰列艦,實際領導德國海軍達15年之久的埃裡希·雷德爾認為袖珍戰列艦適合用來實施“破交戰”,即破壞敵國的海上交通線。這種戰艦火力比重巡洋艦強,所以對重巡洋艦及以下級別的戰艦擁有性能優勢。如果遇到敵軍的戰列艦,則可以利用速度優勢來避免交戰。

與戰列艦的比較

袖珍戰列艦並不只比戰列艦小一點,同時代的戰列艦數據:

英國的喬治五世級戰列艦(1939年),排水量四萬二千噸,主炮是10門356毫米主炮,最高速度21節。

英國的納爾遜級戰列艦(1927年),排水量四萬一千噸,主炮是3座雙聯裝406毫米主炮,最高速度23節。

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級戰列艦(1937年),排水量四萬五千噸,主炮是9門406毫米主炮,最高速度28節。

袖珍戰列艦的實際排水量是14000-16000噸,遠不如戰列艦,280毫米的主炮也遠遜於戰列艦的主炮。

德意志/呂措號

主要性能

關於280毫米艦炮,有SK C/28和SK C/34兩個型號,在常見的主力艦隊對決距離2萬碼(約18千米)能擊穿291毫米的裝甲。可是當時的戰列艦的主裝甲厚度都在300毫米以上,也就是說袖珍戰列艦打不穿英美的戰列艦。而且,海面遼闊,和陸戰以及一些海戰遊戲不同,大型戰艦無法利用地形和複雜機動來拉近距離。

裝甲方面,袖珍戰列艦的主裝甲只有140毫米,能被戰列艦的大口徑艦炮輕易擊穿。

唯一能和部分戰列艦相比的優勢是速度,袖珍戰列艦的最高速度是26節,但是後來建造的一些戰列艦也達到了類似的速度。

處境尷尬

但是,到了20世紀30年代,各國的軍艦設計又發生了變化,某些級別的戰列艦如北卡羅來納州級戰列艦,速度不屬於袖珍戰列艦。更何況還有犧牲部分防護性能換取速度的戰列巡洋艦,以德國的老對頭英國為例,其“胡德”號排水量約47000噸,4座380毫米雙聯裝主炮塔,裝甲最厚處依然在300毫米以上。

舍爾海軍上將號

上述的情況讓袖珍戰列艦的處境顯得尷尬,畢竟是要和當時的海軍強國英國打破交戰。大型水面艦艇建造緩慢,耗資巨大。袖珍戰列艦的造價高達8200萬馬克,以當時的匯率換算,這種1.4-1.6萬噸的艦艇成本遠高於重巡洋艦,大約相當於一些戰列艦造價的三分之二,主炮威力和排水量卻遠遠不及。

三艘軍艦的實戰經歷分別是:

德意志/呂措號:在入侵挪威的作戰中嚴重受損,未能趕上攻擊PQ17船隊的行動,僅參加了攻擊JW 51B船隊的行動,大部分時間裡只能用艦炮掩護陸軍作戰。

1945年4月被英軍擊沉。

舍爾海軍上將號:

1940年在傑維斯灣攻擊盟國的一支船隊,擊沉了37艘船中的5艘。之後在南大西洋擊沉了共113223噸排水量的商船。

1942年參加攻擊PQ17船隊的行動。

之後大部分時間用於訓練,用艦炮掩護陸軍作戰。

1945年4月被英軍擊沉。

海軍上將施佩伯爵號:

1939年9月至12月共擊沉50089噸的商船,12月在拉普拉塔河口海戰中嚴重受損,12月20日被迫自沉。

這可能是雷德爾這樣的水面艦艇派在觀念上的侷限性,後來鄧尼茨一派使用潛艇進行海上封鎖的觀點更適合德國。

主力決戰?

再談談德國與英國進行海上主力艦隊決戰的可能性,這個可能性非常低,到英德開戰的時候,德國海軍的大型艦艇是:

4艘新式戰列艦(包括在建的),

3艘袖珍戰列艦,

5艘重巡洋艦(包括在建的),

10艘輕巡洋艦(包括在建的),

而雷德爾制定的Z計劃裡,能和英國海軍相匹敵的大型艦艇數量是:

10艘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4艘航母、15艘袖珍戰列艦、5艘重巡洋艦和13艘輕巡洋艦。

海軍上將施佩伯爵號

至於新生事物海軍航空兵,英國非常重視,到二戰結束時,英國海軍航空兵(皇家海軍艦載航空兵)的飛機高達3700架。

而德國海軍,還在和堅持“一切會飛的必須歸我管”的空軍司令戈林爭執,連齊柏林號航母的下水儀式都是戈林主持的。

所以,德國的大型水面艦艇根本沒機會進行大型艦隊決戰了,德國用袖珍戰列艦的設計建造來維持軍艦設計建造隊伍,積累經驗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其“錯位”設計,由於德國海軍的大型艦艇數量不足,根本沒有機會在艦隊決戰中表現,如果執行破交戰,則比不上潛艇。說到底,英國人沒有將裝甲艦歸類到戰列巡洋艦裡,而是用“袖珍”來描述她,確實反映了這一艦種不是近似於戰列艦,而是與戰列艦差距較大。


閱讀更多軍事內容,請關注 近衛步兵師


近衛步兵師


"小船扛大炮"就是指一艘噸位比較小的船安裝上口徑比較大的火炮,進而成了一種看起來不太協調的軍艦。二戰中,德國將這種戰艦稱為重巡洋艦,並且一口氣建造了三艘,但是在英國和美國海軍的眼裡,這種戰艦頂多算是袖珍戰列艦。

那麼德意志為什麼要建造這種看起來有點奇葩戰艦呢?

一戰結束後,德國簽署的凡爾賽和約中明確規定德軍不得擁有大型的無畏戰列艦,而且新艦必須在老艦下水20年以後方可動工建造。同時,軍艦的最大排水量被限制在了1萬噸以內,主炮的口徑也不允許超過280毫米。在這些條款的限制下,德國海軍的發展非常緩慢。1923年,德國最早的非無畏型戰列艦服役已經滿20年(1902年12月下水),於是德國就有了建造新型戰艦的機會。一方面為了符合條約的規定,另一方面又為了儘可能提升軍艦的性能,德國被迫造出了這種不倫不類的軍艦。

這種袖珍戰列艦的威力又如何呢?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戰艦的主舷側裝甲厚140毫米,在它的裡側另有40毫米厚的防雷裝甲;裝甲甲板的厚度為40-70毫米,水線為60毫米;主炮塔側面防護罩的厚度為105毫米,而前防護罩以及炮座的裝甲厚度已經達到了120毫米以上。在如此厚實的裝甲包裹下,這款戰艦完全可以抵禦203毫米炮彈的攻擊。

在動力方面,“袖珍戰列艦”配有8臺MAN柴油機驅動雙軸發動機,在滿載狀態下輸出功率達到54000馬時的設計航速為26節,而在輕裝試航狀態下,該艦可以達到28節的航速。艦載武器系統為兩座三聯裝炮塔,分別配置於戰艦的首部和尾部。主炮口徑為279.2毫米,可發射304千克炮彈,射程可達30000碼。另配有8門單管150毫米低仰角副炮,對稱佈置在左、右兩舷的中部;前兩艘下水的戰艦上只有3門88毫米高炮,第三艘的防空火炮數量卻增加到了14門,其中有6門是105毫米(3座雙聯裝)高炮。除了上述火力外,該級艦還配有8座雙聯裝37毫米以及20毫米近程高炮,並且在艦艉甲板上還裝有兩座4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從一系列數據可以知道,這種袖珍戰列艦的確是一個特殊存在。它不僅擁有著厚實的裝甲,還兼具著優良的機動性,其火力配置更是到了十分誇張的地步。在建造之初,德國就希望通過一種靈活的作戰方式,給予他國巡洋艦以致命一擊。在隨後爆發的二戰中,該級戰艦也確實沒有辜負德國人的期望,尤其以“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的表現最為活躍。

1939年9月底,“斯佩”號在累西腓海域撞見了英國貨船“克萊門特”號,一陣猛烈的炮火過後,“斯佩”取得了開門紅。隨後“施佩”號在大西洋上四處遊蕩,尋覓自己的獵物,於是一艘又一艘運輸船成為了它的炮下亡魂。隨著商船相繼消失,英國開始追查“兇手”,最終一個英軍艦隊發現了“斯佩”的蹤跡。雙方在拉普拉塔河口展開了激戰,"斯佩"號以一敵三,憑藉強大的火力和機動性,在煙幕的掩護下,給予了英軍艦隊有力的回擊。

一番激戰過後,英國艦隊中最強的戰艦被擊中,幾近喪失戰鬥力,而另外兩艘輕型巡洋艦也受了輕傷。但終究雙拳難敵四手,"斯佩"號被迫躲進了中立國烏拉圭的蒙特維迪亞港。在英國強大的外交和軍事壓力下,烏拉圭只允許"斯佩"號停留兩天的時間。為了避免戰艦落入英軍之手,艦長只得將其自沉於港口。

總的來講,德國袖珍戰列艦在設計上的確很奇葩,但在威力上它卻有著不俗的表現。依靠優良的機動性以及強大的火力系統,德國袖珍戰列艦給盟軍運輸線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不得不說,在凡爾賽條約的約束下,德國能有如此的突破,也著實令人驚歎。


瞭解更多軍事歷史,歡迎關注戰情解碼!

戰情解碼


二戰時期德國海軍裝備的“小船扛大炮”的軍艦,所說的應該是德國的“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共建造3艘,“德意志”“海軍上將舍爾”“海軍上將格拉夫斯佩”)。這種軍艦的體格只相當於當時的條約巡洋艦,而主炮口徑則超過了重巡洋艦,是標準的小艦、大炮,不過準確來說,這種軍艦實際上是在德國全面挑起歐陸戰爭之前就已經出現了,並不是在二次大戰全面爆發後的產物。

之所以這種怪里怪氣的重武備的小軍艦,根子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時簽訂的《凡爾賽條約》。《凡爾賽條約》除了要求德國割地賠款外,還用條文嚴格控制德國的武備力量程度,其中規定德國不得擁有排水量超過10000噸、口徑大於280毫米的無畏式戰艦。

而“德意志”級就是在遵守這一標準的情況下,由工程師“戴著鐐銬”起舞而努力設計出的軍艦。

按照設計要求,“德意志”級的武備儘量貼著《凡爾賽條約》隨規定的條件走,採用了2座3聯裝280毫米(實際為283毫米)口徑主炮,火力超過了各主要國家海軍的巡洋艦。

噸位方面,因為必須嚴格遵守10000噸的限制,因而做了大量文章,諸如用電焊來代替鉚接,用柴油發動機來代替鍋爐和蒸汽機的組合等等。

從威力而言,這種防禦較為薄弱,且主炮口徑僅有280毫米的軍艦,顯然無法和列強裝備16英寸巨炮的真正戰列艦交手。但是其航速較戰列艦快,火力較巡洋艦等軍艦猛烈,是用於實施海上破交的利器,而德國海軍的設計初衷也是如此,這級軍艦的續航力高達10000海里/20節,適於在缺乏補給點的地區長期進行破交偷襲作戰。。


海研會


其實一戰德國海軍受到然而賽合約的限制不允許建造大型水面艦艇,但是後來在建立防衛武裝和英國的大陸均勢的政策下修建了了德意志級裝甲巡洋艦,也被稱為袖珍戰列艦,之後又設計了沙恩霍斯特級和俾斯麥級戰列艦。而沙恩霍斯特和俾斯麥是德系典型的為了防禦而浪費排水量的代表,就是所謂的大船扛小炮,至於說能稱得上小船扛大炮的,估計應該是指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吧,但是實際上它並不算小船扛大炮。


德意志級裝甲巡洋艦(袖珍戰列艦)的排水量並不小,滿載排水量高達16280噸,裝備了2座SKC/28型三聯裝280毫米炮塔,單座炮塔全重600噸,2座三聯裝280炮塔+8座單聯裝150毫米炮(單炮重13.69噸)+3座雙聯裝105毫米高炮(單座炮重9.12噸)+8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火炮全重約1340噸。而戰艦體權重約約為8.23%。而日本高雄級重型巡洋艦的滿載排水量為14066噸,而艦上的火炮全重為1166.4噸,火炮佔全部重量的佔比約為8.3%。

所以再根據相關的數據對比之下,德意志級裝甲巡洋艦(袖珍戰列艦)並不屬於小船扛大炮,其火炮佔比在合理的範圍之內。至於威力嘛,280毫米的口徑就不用說了,世界上第一艘被戰列艦擊沉的航母光榮號就是倒在這SKC/28型的升級版SKC/34型280毫米艦炮下的,也就是沙恩霍斯特級裝備的280毫米炮,而德國海軍的海洋策略是破交戰,所以為破交戰280毫米口徑是非常厲害的,哪怕是重刑,也不一定能扛得住。


37毫米手拉雞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其原因來自於華盛頓海軍條約,華盛頓海軍條約對於各國使用的戰列艦或者戰見的口徑都有過明確的規定,但是對於德國人使用的戰艦的口徑並沒有規定,所以德國人儘可能的往自己的戰艦上面裝口徑更大的火炮。

其實呢,這些戰艦更多的只是側重於海上的掠奪,俗話說得好啊,打了就跑,老子不跟你在現場跟你你一炮我一炮的互擼,我就轟你兩炮以後直接就逃命。

這些戰艦說實話都是中級海盜船,就是海上面由官方親自研發出來用來劫掠的戰艦,不是用來打陣地戰的,所以你要說把這些戰艦放到真正艦隊型的作戰體系裡面,那這些戰艦發揮出來的威力,恐怕不如同等噸位的戰艦。

這已經有所體現了,胡德號重型巡洋艦,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側重於速度,輕視了防護,結果呢,被俾斯麥號直接一炮給幹成了,這些證件一旦和敵人正面遭遇,互相展開攻擊的話,在同等噸位下!很明顯,對方可以拿更多的噸位去做防禦,而自己卻要拿更多的噸位去儲存炮彈,或者是給自己的大口徑火炮騰出空間,此消彼長之間,這些小船扛大炮的戰艦很明顯,一個個都是一個薄皮大炸藥。

但是正是這種無賴一般的作戰思路,讓英國皇家海軍感到頭疼不已,一旦讓德國的這些戰艦跑起來,那英國皇家海軍不出都半個艦隊去追這些流竄在世界各地的德國的高速戰艦,海盜船,那完全就是毫無頭緒,或者是一籌莫展。

同時德國人,尤其是德國軍人在執行命令的堅決,以及在作戰時候的堅毅果敢機制,(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讓老對手英國人感到佩服不已,在一艘德國沉默的重型巡洋艦的現場,一位英國艦長曾經飽含深情地對自己的士兵說,如果有一天你們能夠在同等條件之下,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打這麼一場不對稱的戰爭,那你們這一生都是值得的。

德國人的裝備確實好,但是並不能構成大規模的體系,或者是大規模的應用於實戰,這就造成了德國的士兵必須要在同等條件之下,面對數倍或者是十幾倍規模的敵人,為何德國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消滅的軍隊人數最多,軍隊就是德國士兵的優秀性,他們勇敢,忠誠,戰鬥力報表是古往今來理想軍人的典範,但是正是這千千萬萬優秀的軍人,讓自己的國家拖入了一場無法自拔的戰爭漩渦裡面,他們是,典範,但與此同時也是悲劇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