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詩句不是一個人寫的,卻對仗工整?

木之榮榮


問題:有什麼詩句不是一個人寫的,卻對仗工整


前言

古人有一種詩詞創作方法,叫做集句。就是每一句都使用別人的成句,來組合成一首新的詩或詞。如果做的集句詩是格律詩的話,自然會產生很多對仗工整的詩句。

一、七律《舟入江陰集句》(宋·林震) 

疏疏蘆葦舊江天(鄭谷),何處風光最可憐(白居易)。
一帶樓臺擎曉月(夏竦),萬株楊柳拂晴煙(鄭文寶)。
身閒暫覺塵埃遠(李□),道在寧憂雨露偏(許渾)。
三頃湖田秋更熟(許渾),濁醪粗飯任吾年(杜甫)。

林震的一首七律,八句使用了八位詩人的句子。七律的中間二聯必須對仗,所以有兩個對仗工整的對聯。

一帶樓臺擎曉月(夏竦),萬株楊柳拂晴煙(鄭文寶)。
身閒暫覺塵埃遠(李覯),道在寧憂雨露偏(許渾)。

二、五律《中秋月集句 其一》(宋·葛次仲) 

玉露中秋夜(徐 放),亭亭月正圓(錢起)。
一霄當皎潔(朱慶餘),萬象共澄鮮(劉禹錫)。
送別高臺上(皇甫冉),添愁野帳前(崔備)。
無因駐清景(武元衡),歌舞入明年(司空圖)。

葛次仲的這首詩是一首五律,也是用了八個詩人的詩句。中間二聯對仗:

一霄當皎潔(朱慶餘),萬象共澄鮮(劉禹錫)。
送別高臺上(皇甫冉),添愁野帳前(崔備)。

三、七絕《集句贈王秀才》(宋·白玉蟾)

富貴必從勤苦得,名位豈肯卑微休。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七言絕句的後兩句也對仗:

勸君更盡一杯酒,《渭城曲》 王維 (唐)
與爾同銷萬古愁。《將進酒》 李白 (唐)

四、五絕《梅花集句》(宋·李龏)

孤燈然客夢,疏雪亂梅花。憶昨經過處,鄉心月滿沙 。

這首五言絕句的前兩句也對仗,來自於兩位詩人:

孤燈然客夢(唐·岑參)
疏雪亂梅花(宋·徐璣)

五、詞 《浣溪沙 集句》(宋·石孝友) 

宿醉離愁慢髻鬟。綠殘紅豆憶前歡。錦江春水寄書難。
紅袖時籠金鴨暖,小樓吹徹玉笙寒。為誰和淚倚闌干。

詞牌浣溪沙的第4、5句一般是對仗的,這首詞也不例外,兩句分別來自兩個詩人:

紅袖時籠金鴨暖,秦觀《木蘭花》
小樓吹徹玉笙寒。李璟《攤破浣溪沙》

結束語

很多詩詞愛好者作對聯時,也喜歡用古人成句來對仗,例如前幾天老街在微頭條的上聯,來自於杜牧:商女不知亡國恨。

有詩友用李煜的詞來做下聯相對:教坊猶奏離別歌。非常得工整。

商女不知亡國恨。杜牧
教坊猶奏別離歌。李煜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注意!還在中小學並且古詩文本來就沒背清楚的孩子請不要閱讀!容易混淆!

1、仰天大笑出門去,無人知是荔枝來。

(原句分別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和“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和“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3、人間四月芳菲盡,江城五月落梅花。

(原句分別是:“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和“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4、“離離原上草。”和“瑟瑟谷中風。”

(小編才疏學淺,只知道這幾句,歡迎各位補充~)


影零亂


有一種詩的體載,叫集句,有單集某一位詩人詩句的,也有集幾位詩人詩句的。你說的,應該正是後一種。

史料記載,這種體裁在宋朝開始風行,據說,著名詩人王安石是其開山鼻祖。宋以後,戲曲創作中引進了大量的集句詩,最多的如《牡丹亭》,總共五十五折戲,集句詩卻多達五十四首。

雖說集句有點文字遊戲的味道,而且又是集前人的詩句,只是一種詩句的再集合,但真弄出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同樣也要求講究格律,平仄,用韻,對仗。難度有時反而比“原創”更大一些,因為所摘取的,如果是集同一人的,不能是同一首詩;如果是集多人的,可想而知,沒有博讀強記,知識淵博,也難以做到精美。更何況,所集之詩,還得貼合題意,無縫對接,渾然一體,自成一詩。

古往今來,文人們再創作了大量的這類詩句,但由於我手頭可供查閱的資料有限,故就從網上略引幾首古代戲劇中的集句詩,以窺其貌:

驚夢《牡丹亭》

春望逍遙出畫堂,(張說)

閒梅遮柳不勝芳。(羅隱)

可知劉阮逢人處,(許渾)

回首東從一斷腸。(韋莊)

窺浴《長生殿》

花氣渾如百和香,(杜甫)

避風新出浴盆湯。(王建)

待兒扶起嬌無力,(白居易)

笑倚東窗白玉床。(李白)

私祭《長生殿》

南來今只一身存,(韓愈)

新換霓裳月色裙。(王建)

人世幾回傷往事,(劉禹錫)

落花時節又逢君。(白居易)

索元《牡丹亭》

殘鶯何事不知秋,(李後主)

日日悲看水獨流。(王昌齡)

便從巴峽穿巫峽,(杜甫)

錯把杭州作汴州。(林升)

尋夢《牡丹亭》

武陵何處訪仙郎,(皎然)

只怪遊人思易忘。(韋莊)

從此時時春夢裡,(白居易)

一生遺恨繫心腸。(張祜)

腐嘆《牡丹亭》

世間榮樂本逡巡,(李商隱)

誰睬髭鬚白似銀?(曹唐)

風流太守容閒坐,(朱慶餘)

便有無邊求福人。(韓愈)

…………

此外,還有一種集聯,也很有意思,與集句詩性質基本一致,只不過是楹聯的形式,對仗的要求似乎要更嚴格一些。因不在此題所問,這裡就不囉嗦和摘引了。


偶來三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