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銀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銀行卻能達到5.45%?

奇葩財經說


3.75%的存款利率與5.45%的存款利率相比,雖然只有1.7%的差距,如果存款的金額比較小,差距就看不出來,比如存款1萬塊錢就只差170塊錢左右,但是如果存款金額比較大,那差距就很明顯的看出來。比如存款100萬,兩者的相差就達到了1.7萬。

為什麼不同銀行存款利率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我認為主要有4個主要原因。

第1個原因是不同的銀行存款政策不一樣

題目中所提到的兩個利率,其中3.75%的這個利率應該屬於一些國有大銀行或者是股份制銀行。這些銀行一般都是全國性的,銀行網點多規模大,所以為了方便統一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率,這些銀行都會在內部實行一個FTP(內部資金轉移定價),而各個支行的利潤主要靠的是實際吸收存款的利率跟FTP之間的差價。比如某個大銀行三年期的FTP是4.5%,那支行在實際吸收存款的時候就不能超過這個利率,實際給到客戶的利率必須控制在4.5%以內,否則就沒有利潤。也正是因為這個FTP的限制,所以很多銀行都不敢上浮更高的利率。

而那些小銀行特別是一些農商行,農村信用社以及民營銀行他們規模比較小,沒有這個所謂的FTP,所吸收的存款都可以直接轉化為貸款,他們可以根據實際的市場需求對存款做出調整,存款的定價更加靈活,所以能給到更高的利率。

第2個原因,不同的銀行資產端的收益不一樣。

存款的收益說白了,主要是來自於資產端的收益,目前大部分銀行的存款都主要轉為貸款,因此貸款的利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存款的利率高低。

目前很多大銀行的貸款端客戶都是一些大型企業,這些大型企業比較優質,可以選擇的空間比較大,所以銀行在給他們放貸的時候,貸款利率都相對比較低,而為了保持一定的息差,所以存款利率也會跟著降低。

但是一些小銀行則不一樣,目前很多小銀行針對的是一些小微企業客戶以及個人客戶,這些客戶資質相對比較差,可以選擇的空間比較小,他們對利率的敏感度相對比較低,所以能夠承受較高的利息,這就給銀行高存款利率提供了基礎。

第3個原因,利率同盟的約束。

雖然從2015年開始,我國已經逐漸放開存款利率的限制,但從那之後銀行存款利率並沒有太大的波動,目前大部分銀行的存款利率上浮範圍基本上都是控制在55%之內。而之所以有這個限制,是因為目前市場上有一個銀行業利率工作自律公約,這個公約為了規範成員的競爭,會對成員的的利率做限制。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上規模的銀行都是利率自律公約成員,所以當會受到這個利率上限的限制。

而相對來說,目前有一些小銀行就不是這個利率公約的成員,他們沒有受到這個公約的限制,所以定價的自主權更高,能夠上浮更高的利率。

第4個原因,吸收存款難度不同。

對於那些大銀行來說,他們網點多,品牌好,而且成立的時間相對比較久,更容易吸收客戶存款。

而相對來說,那些小銀行網點少,品牌相對比較差,有的銀行甚至成立時間只有幾年,很多客戶對這些小銀行都不放心,所以這些小銀行吸收存款的難度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這些小銀行實行的利率還跟大銀行一樣,那基本上就吸收不到存款。

所以為了能夠跟大銀行競爭存款,很多小銀行吸收存款的利器就是比大銀行上浮更高的利率,比如目前有些民營銀行5年期的存款利率就達到了5.45%,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貸款教授


銀行存款利率3.75%和5.45%,二者差了1.7個百分點。

通過利息計算,1萬元一年的利息一個是375元,一個是545元,如果是你,選哪個?

先看各家銀行存款利率

3.75%的年利率,主要是大型銀行三年期或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基準利率上浮比例不足40%;

5.45%的年利率,多以中小微及民營銀行五年期儲蓄存款利率為主,原本比較常見的比如億聯銀行、藍海銀行在三方金融平臺上銷售的5年期定期儲蓄存款,但如今也都有所下降。但在其官方手機銀行app上,仍然有5.45%的存款利率,不過也已經限購。

利率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以國有銀行為例,其5年期存款利率多在3.75%左右,有的甚至無法達到這麼高。他們有底氣將存款利率定價低,主要還是因為他們作為老牌國有銀行,資產規模大,群眾基礎好,大眾信任度高,而且不需要太高的利率水平,因為其豐富的業務品種,足以吸引非常多的儲戶到自己銀行存款。再者說,他們本身內部經營成本較高,有著龐大員工群體,需要支出的各項費用也是不菲。因此,存款利率太高,對他們來說無利可圖,也就沒有提高太多的必要行。

相對的,對於中小微及民營銀行來說,本身他們網點覆蓋範圍較低,資產規模小,吸收存款再發放貸款他們帶來非常高的利潤。

為了提高攬儲優勢,增強百姓認可度,他們多會提高存款利率,來吸收更多的存款。並且因為他們網點少,經營成本和營銷成本也可以儘可能壓縮,讓銀行有足夠的資本充足率來提升存款利率,使其存貸款業務進入良性循環,並得以快速擴張發展。


奇葩財經說


如果你是個保守投資者,那麼並不建議存5.45%利率的銀行。

銀行利率能達到3.75%嗎?

同一條件下,存款期限越長存款利率越高。然而,三年以下期限銀行存款利率不能達到3.75%,只有三年及以上期限存款利率才可高達3.75%。

雖然目前銀行存款利率開始市場化,但是仍然受央行窗口指導和行業規範限制,即仍存在利率管制。而目前的存款利率水平最高可基於基準利率上浮55%左右(普通存款為50%,大額存單可達55%),即三年期存款最高可達2.75%*155%=4.2625%。

如果題文的存款利率3.75%是三年及以上期限,在4.2625%之下,那麼銀行存款利率自然可以達到3.75%。但是,如果是三年以下期限,那麼存款不可能高達3.75%。

銀行利率能達到5.45%嗎?

一般情況下,官網公佈的掛牌利率不可能高達5.45%,因為仍然受利率管制。但是,自2014年11月調整基準利率以後,央行不再提供5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即不存在參照標準,由商業銀行自主定價;或者遵循最後一次調整5年期基準利率4.75%,那麼利率達到5.45%也是在上浮比例之內。

因此,如果是5年期定期存款,那麼商業銀行存款利率是可以高達5.45%的,但那幾乎也是極限了,只有在小型商業銀行中出現,比如民營銀行、小型城商銀行和信用社等。

為什麼不建議存5年期5.45%利率的存款?

首先五年期期限較長,流動性風險較大;其次提供該產品的通常為小型商業銀行,例如民營銀行、小型城商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其註冊資本通常只有二三十億,信用風險較大;最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利率是不斷下行的,而利率一旦繼續下行,對提供高利率的商業銀行來說負擔較大(期限較長),存在較大的運營風險,特別是商業銀行需要上交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上交存款準備金的部分資金本身就為折損資金,增加運營風險,即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

當然,如果資金控制在50萬以內,那麼即使是保守投資者也可適當存入該類銀行,畢竟《存款保險條例》中規定最高可賠付本息50萬。但是,到時賠付可能並不如人意,比如等待時間較長、手續複雜等情況。

最近銀行的風險屢屢暴露,比如日前包商銀行因為信用風險被央行和銀保監會接管,昨日濟南農商行員工舉報銀行資產損失30億等,小型商業銀行存款的安全性不言而喻。

如果你有買股票,類同康美藥業這樣的藍籌股都可瞬時間st,那麼還有什麼不可能的事呢?銀行也可能存在做假賬,特別是民營銀行,資本過度集中,相互牽制性較小。

注意智能存款!

智能存款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存款,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流動風險可能高於貨幣基金,畢竟收益高於貨幣基金。智能存款實際名稱為創新型現金管理類產品,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存款產品,這一點需要注意,有點類同於結構性存款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存款。

智能存款的運營模式是將用戶的資金存入三年或五年定期存款,而隨時支取的資金來源於該產品設置的資金池。如果發生過度擠兌,那麼用戶可能變現不了或利率跳水(該類產品利率不斷變化),給用戶帶來一定的損失。

本金不受損失並不代表無風險,對於智能存款很多人拿《存款保險條例》說事兒,其實這不關乎《存款保險條例》事兒。這就好如貨幣基金它的主要投資對象也為存款,人家拿《存款保險條例》說事兒了嗎?何況人家還主要持有信用風險更小的國債和央行票據等貨幣工具。

貨幣基金和智能存款的較大區別在於流動性的大小,畢竟貨幣基金投資標的平均期限在120天以內,而智能存款投資標的期限長達三年或五年,收益較高並不為過。


三人聚眾


之所以各個銀行的利率會不一樣,原因是比較複雜的。不過,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越是規模小、存款端壓力較大的銀行,其同期存款的利率往往會比較高!

銀行存款利率的高低

我們一般將銀行按規模大小分為以下幾類:

  1. 國有六大行,工農中建交+郵儲,由於規模大、品牌知名度高、網點多、客戶資源廣泛,攬儲的壓力比較小,其存款利率一般是最低的。
  2. 全國股份制銀行,規模上略小一點,但業務覆蓋面極廣,且每家銀行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招行紮根於個人消費業務、私人銀行管投能力也比較強,攬儲壓力雖有,但並不大,其存款利率只比國有六大行略高一點而已!
  3. 中、小銀行,這一類銀行數量最多,各地農商行、城商行、信用社、村鎮銀行等,都屬於這一類。其業務只限於某一區域,品牌知名度並不算高,其攬儲壓力比較大,存款利率可基準上浮40%~50%,三年定存利率達到4.125%、甚至更高也是有可能的!
  4. 民營銀行,相比於其他幾類銀行,民營銀行的攬儲壓力最高、自然存款利率應該是最高的!

為何部分民營銀行存款利率會高達5.45%

試想一下,如果民營銀行與國有六大行的存款利率一致,還會有人選擇網點少、支取不方便、且規模較小、抵禦風險能力較弱的民營銀行呢!這樣一來,沒有存款、自然也就無法放貸,沒有利率“剪刀差”收益,難道真的讓民營銀行去喝“西北風”麼!

因此,利率市場化步伐的加快,使得銀行間存在良性競爭,存款利率自然會出現差異,而

攬儲壓力較大的民營銀行,利率肯定是要比其他銀行高出一大截的!

總之,各個銀行攬儲難易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存款利率差別的主要原因之一!小銀行、只有靠高息,才能獲得資金;而大銀行,無需擔心存款的問題,自然利率也會比較低!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5.45%的年利率只有民營銀行五年期存款才能達到的高利率。至於3.75%的存款利率,則是傳統銀行當下五年期存款利率水平。


央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基準利率都是2.75%,大額存單最高上浮55%,年利率能夠達到4.2625%,但是普通定期存款往往只能上浮30%,往往只能達到3.6%左右,一些銀行5萬元以上的三年期大額存款年利率能達到4.125%。


之所以民營銀行存款利率較傳統銀行存款利率高,有如下原因:


1、民營銀行知名度低,攬儲困難,只能以高利率吸引存款

越是品牌認知度高的銀行越容易吸引到更多存款,相應的,這些銀行往往會給出更低的存款利率。從某個角度講,這也是給了其他銀行一條活路。畢竟如果國有大行都以高利率攬儲的話,其他銀行的生存空間就會被大幅壓縮,很難吸引到大量資金,發展都會成為問題,這並不利於金融市場穩定和發展。

民營銀行本身受到限制,只能一行一店,只有在總行所在地有一個營業部,其他省市沒有營業網點。僅從這一點來講,消費者就會對存款心存疑慮,因為存款只能通過互聯網操作,而每年都有那麼多存款丟失的新聞。萬一選擇了千里之外的異地民營銀行,存款有問題的話維權成本將會非常高,這大大增加了民營銀行的攬儲難度。

為了吸引到更多存款,民營銀行拿出明顯高於其他銀行的利率就順理成章了。


2、民營銀行沒有線下網點,運營成本較低

2019年的咖啡很火,很多創業者都選擇了銷售咖啡。以實體店的咖啡為例,店鋪租金成本就佔到了一杯咖啡的40%。房價上漲使得店鋪租金不斷上漲,這已經成為實體店的最大成本支出。

銀行也是同樣的道理,在不同的城市設立網點,需要租用空間,需要安排員工,各種設備及裝修下來,每個網點都要投入不小的資金才能運轉,這是傳統銀行不能避免的發展模式。

民營銀行通過網絡發展客戶,就沒有上面的顧慮,運營成本非常低,自然就有了更大的利率空間。


3、民營銀行業務構成有差別,平均貸款利率更高

傳統銀行房貸業務是重要組成,基準利率4.90%,上浮後往往也不會超過5.70%,如果存款給出過高的利率,銀行就會出現虧損。至於給一些大型國有企業貸款,利率更是低至4%左右。

民營銀行為了獲得利潤,會選擇利率較高的貸款業務,比如消費貸,比如中小企業貸款,利率遠高於基準利率。


財智成功


銀行的存款利率和兩方面的因素有關,一個是和銀行有關,一個是和存款金額的多少有關。但是就我所知中農工建交國有五大行,利率是沒有超過5%的,而且其他的地方性銀行,即便是私營銀行利率超過5%的也沒有。能有5.45%年化收益的是銀行存款嗎?這點你要搞清楚,不要把存款變成了保險,或者買成了基金什麼的。

銀行存款的利率不同和銀行本身有關。

我國多數的銀行都是國有銀行,有直屬中央的,也有隸屬地方性政府的,更有公私合營的。由於銀行的知名度,規模不同對顧客的吸引力也就不同,安全係數也會有所不同。像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的存款利率普遍較低,因為他們是直屬中央的國有企業,安全係數高,規模大,影響力也大因此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而地方性銀行和一些私營銀行相對來說只會在一個或者數個地區有一定的規模,在擴張業務的時候機會拿高額收益來吸引儲戶,這是銀行招攬儲戶慣用的手段。正是因為如此才會導致不同的銀行會有不同的存款收益,國有銀行利息最低,地方性銀行次之,公私合營,私營性質銀行的利息會相對較高。

銀行之間的利率是有差異,但是5.45%的利率基本不可能。

如圖所示這是今年我國各大銀行的存款利率,存款利率的高低除了和銀行有關外還和你的存款金額,存款時間有關。不管就我所知不管是銀行的長期存款,大額存款,定期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都沒有超過5%的。要知道銀行的貸款利率也就4.9%而已,只有貸款利率高於存款利息的情況下銀行才會有收益,你認為精明的銀行回去做賠本的買賣嗎?當然銀行也有高息貸款,比如消費貸,抵押貸,信用卡等都會有較高的利息,但是這畢竟是少數。因此5.45%的銀行存款利息你要看清楚這是否真的是銀行存款利息,這又是那家銀行給的這麼高的利息。


投資觀


銀行的利率已經市場化了,放開了,各大銀行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存款利率的高低以此來攬儲。


一般而言,國有大銀行的存款利率普遍不高,因為他們有著雄厚的資金、風控、人才隊伍、良好的信譽和社會認可度,所以不愁拉不到存款。而對於腹地狹小、居民認可度較低的城商行以及農村信用合作社來說,在互聯網金融的異軍突起下,存款已經被嚴重分流,要是不願意拿出足夠高的存款利率和誠意,基本沒有儲戶願意去存款,迫於無奈他們才會提高利率,在大銀行的的夾縫中謀求生存。



從上圖 2019 年部分銀行的存款利率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一個普遍適用性的規律:國有五大行的存款利率一般最低,普通商業銀行略微高一點,而城商行的利率一般來說是最高的


其實我們的利率市場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經歷了很多漸進的過程和一步步的試點,最終才有了今天這樣的結果。早在 1996 年央行放開銀行間拆借利率開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就開始起步了,這個過程整整持續了十七年之久,才最終迎來了存貸款利率的全面放開。



利率市場化有助於促進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使得市場資源的流動更高效、更合理,減少人為的干預也能使得市場的發展能夠更加健康、穩定,並且有助於盤活市場的人氣。


不同銀行之間利率的差異化,也能提供給投資者更多的選擇權利和機會,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不同類型的銀行進行相應的存款業務。


為什麼需要提及「風險偏好」?因為剛性兌付已經被打破,銀行存款也不再是保本保息的了,當然50萬以內會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但是超過 50 萬的部分就需要我們用戶自己去評估潛在的風險,並且自己去作出相應的選擇了。


不僅僅是利率市場化,未來金融市場、保險市場乃至於油氣資源的市場都將逐步放開,貿易自由化、金融開放化會是未來的主旋律。


浮雲財經觀


近幾年央行基準利率並未作出調整,仍舊是延續了2015年10月份之後的標準,定期存款利率一年期為1.5%、二年期為2.1%、三年期為2.75%。當然了,各個銀行間以央行基準利率為標準,有所上浮,一般在15%-35%之間。題主所說的銀行存款利率達到3.75%的水平,應當是三年期定期存款的上限標準。

為什麼有的銀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銀行卻能達到5.45%呢?

1、銀行的不同,年化利率也就有所不同。

不同的銀行年化收益率也是不同,比如大型銀行同期的年化收益率要低於普通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的年化收益率低於城鎮銀行、民營銀行。不僅僅如此,每一個地區的銀行之間,也有著年化收益率的不同。銀行的性質、渠道,對資金的需求關係,都能左右著銀行的存款利率。

所以,銀行間不同的情況,也就造成了一些銀行的年化收益率為3.75%,一些銀行的年化收益率達到5.45%。當然,這麼高的年化收益率,並非是一年期的年化收益率,而是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化收益率。現在,一年期定期存款收益率尚達不到3.75%這麼高的水平,也達不到5.45%的水平。

2、產品的不同,銀行存款利率也是不同。

銀行定期存款年化利率的上浮區間在15%-35%,但,有一些民營銀行、城鎮銀行會提高上浮的標準,可能上浮水平更高,也就達到了5.45%之高。銀行有一個款產品叫做“大額存單”,這款產品是有門檻的,個人門檻在20萬、30萬。“大額存單”的存款利率相對較高,很多銀行三年期大額存單的年化收益率能達到4%以上,5%以上的雖然不常見,但也不少。

要說達到5.45%水平的普通定期存款,還是少見的。這一點就需要注意了,一則可能是“大額存單”,二則可能是銀行理財產品。要是銀行理財產品,就需要注意風險性,看一看是否為代銷產品還是本行推出的產品,再就是看一看風險等級,超過中等風險等級就有著本金損失的風險性。


厚金說


這個是比較正常的,因為央行規定有40%的浮動標準。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有些銀行在20萬以上是可以議息的,只是大多非專業的人士不懂罷了。普通的人去了銀行資金再多也是由櫃員按利率給你存進去。

有的銀行達到10萬就能進行議息;各銀行的內部規定不一吧,資金再大一點的可能內部給你的利率會更加的好一些。就拿我最近去工行的一筆20萬存款來說吧。如果你不強調一下他們是會按正常給你存,你強調後櫃員就會申請一下,基本上是馬上同意比原定的息要高的。如果你200萬去存的話,會直接請進VIP貴賓室,當然這裡大多是以向你推薦各種的基金,債券,理財產品為主。建議如果你沒有接觸過可以直接拒絕,因為這裡面有風險級別的,有的是保本浮動利率,有的是不保本的,所以你直接說出要契定期,要一個比較滿意的利息,否則你就說去別行看看。為了拉攏儲戶,大多會達到你的滿意。因為現在引入了城商行,銀行業也並非原來的四大行天下了。


外來銀行與城商行層出不窮,所以現在銀行也逐漸的活了起來。否則如何發展業務呢?


閃電黑馬


國內銀行的分類

目前我國境內銀行主要有四大類:

1.國有銀行。指我們熟知的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

2.境外銀行。比如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

3.股份制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等,還有各城市農商行也屬於股份制銀行。

4.民營銀行。浙商銀行、微眾銀行、蘇寧銀行、藍海銀行等近20家。


不同銀行之間,存款利率為什麼有懸殊?

1.銀行背景和安全性

作為我們普通老百姓儲戶,選擇哪家銀行存款第一考慮的肯定是安全性。如果一家銀行連你的本金安全都保障不了,又怎能吸引儲戶呢?作為具有國有背景的四大行,有國家信譽做後盾自然吸引了眾多儲戶,哪怕利率低一點,至少本金安全性極高。所以四大行吸引儲戶的不是高利率而是安全性。

2.存款用途不同

作為國有四大行,具有配合國家政策性投資的責任和義務。所以四大行的儲蓄存款很大一部分用於國家政策性投資,這部分業務的利潤很低,所以存款利率相對較低。

3.銀行成熟度不同

國有四大行經歷幾十年的發展,相對成熟,業務全面而又多樣化。而新興民營銀行近十年才嶄露頭角,業務單一、知名度低,所以靠高利率搶佔客戶群也是民營銀行擴張發展和提高知名度的手段。

4.運營成本不同

像微眾銀行、浙商銀行、蘇寧銀行等這些新興銀行,很少有網點,所有的業務都可以通過APP或者網頁辦理,這極大的降低了銀行運營成本,省下了大量的人員工資成本和網點租賃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