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為出兵收復新疆,為部下裝備毛瑟、雷明頓等一代名槍

左宗棠為出兵收復新疆,為部下裝備毛瑟、雷明頓等一代名槍

近代以來,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清軍中開始成建制裝備新式的洋槍洋炮。作為湘軍主要將領、洋務運動的倡導者,左宗棠一直非常重視西洋軍事技術,認為:“西人洋槍隊式,行列整齊,進止有度,遠勝中土。”

1875年5月,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負責收復被阿古柏匪幫佔據的新疆地區。當時,阿古柏所在的中亞浩罕汗國已經被沙俄吞併,大批淪為亡國奴的浩罕軍人逃往新疆,投奔了阿古柏,使其麾下兵力增加至5萬餘人,其中1/3是騎兵,全部裝備火槍、彎刀,剩下的步兵也大都配備了火槍。

左宗棠為出兵收復新疆,為部下裝備毛瑟、雷明頓等一代名槍

為了對付普遍裝備洋槍的阿古柏部隊,左宗棠也大量購置西洋槍炮改善自己部隊的裝備。當時的上海,有的是銷售軍火的洋行。左宗棠派“紅頂商人”胡雪巖來往其間,精心選擇,討價還價,“遇各國出有新式槍炮,隨時購解來甘”,其中就包括當時大名鼎鼎的德國毛瑟步槍“開山之作”M1781型槍及美國的一代名槍——“雷明頓一號”步槍,還有出自克虜伯兵工廠的新式後膛炮。

這些近代化的武器購買後,還存在極大的運輸難題,需要從採買地上海沿長江送到武漢,再換馬匹駝運至甘肅酒泉,從那裡還要用成隊的駱駝再送到新疆前線。考慮到單純從上海購買槍炮花費太大,運輸過程又太漫長,因此其於1873年創建蘭州製造局,就地進行仿製生產。

左宗棠為出兵收復新疆,為部下裝備毛瑟、雷明頓等一代名槍

蘭州製造局的規模不算大,無法與同時期的江南製造局、漢陽兵工廠相提並論,但製造局工匠多為“浙匠”和“粵匠”,也就是從浙江、廣東請來的技師。因此,技藝精湛,能夠製作火藥、劈山炮、廣東無殼抬槍等,後期甚至能夠仿製“意造二百斤重炮”、“德國後膛大炮”等武器。

此外,清廷還從京師等地向新疆前線調運軍械裝備。從1875年9月至1876年7月,先後4次諭令從神機營和工部調撥武器彈藥,其中僅向哈密地區就1次調撥洋槍200杆、七響後膛洋炮200尊及大批火藥、火繩等,這些都在後來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左宗棠為出兵收復新疆,為部下裝備毛瑟、雷明頓等一代名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