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今的80後、90後基本不會農業種植,那麼將來農業農村怎麼辦?

公平正義2018


大家好,我是鹿鄉一姐,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該問題本人也是深有感觸,因為作為80後的我對種地真的是沒什麼概念,只是懂一些皮毛,這點技術對於種地根本就是不值一提。那麼將來農村農業該何去何從呢?我想這個是大家一直在憂慮的問題,更何況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如果農業上面荒廢了,對國對民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政府部門一定已經有了解決的方案,目前農村無論是在外求學的,還是在外務工的人都時越來越多,空巢老人也是越來越多,如果這批空巢老人不在了,這個地到底給誰來種?

關於這一點我們沒有必要擔心,因為大家現在都知道農村種地現在基本都時靠機械化,而且大部分土地已經做了流轉,還有一部分土地已經承包出去了,所以農村的土地無論如何都會有人來種,如果農村人都不在種地了,這個地我個人認為會有一批專業的人員來種,說不定那個時候我們每一年都會是個豐收年呢?

以上就是為大家分享的關於農村土地種植的問題,如果你有其他觀點和意見,可以寫在評論區的下方,歡迎隨時探討。


鹿鄉一姐


我的家鄉地處丘陵地區,2000年前,我們地方上打穀子完全憑藉的是體力,用的工具叫半桶,完全靠人力將稻穗在半桶內壁反覆擊打,使得稻穀藉助慣性而脫落;2000年後,我們開始藉助打穀機,屬於半自動機械,需要專門的人將稻穗塞進進料口使其脫粒;現在我們地上,採用的是全新一代的打穀機,人們只需要將稻穗扔進進料口,便會脫粒,更為方便的是秸稈通過機械內部處理將其粉碎直接換田了,再也不用稻穀收割完再整理秸稈了。

以我家那1.6畝的稻田為例,2000年前收割完畢需要10個人一天時間,2000年後,藉助兩臺打穀機8個人,半天時間就搞定,而現在,兩臺新型的打穀機,更為方便,還不用處理秸稈問題。這僅僅是在我們這樣的深丘地區,而地勢較為平坦的淺丘和平壩區域,聯合收割機兩個小時便能將你家的水稻全部收割。

綜上所述,我認為將來的農業必將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而轉為機械化生產,機械化帶來的作用便是省時省工,用更少的人養活更多的人,這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機械化生產為我們帶來的極大的便利,我們不用手拿鐮刀、面朝黃土背朝天,也不會存在80、90不願意去幹農活,因為他們僅僅需要坐在駕駛室駕駛機械就可以成一年的收割。

再者說,80、90這兩代人也並非不會做農活,而是不願意做農活,不僅辛苦不說,還掙不到錢,這樣的虧本買賣有多少人願意做呢。農村裡面的80、90後從小基本都是幹農活長大的,打穀子、栽包穀這些都是小時候生活的一部分,因此題主的說法是不客觀的。


Power泡兒


很高興回答,我就是八零後,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在家務農也有十幾來年了。

我是河南的,我們那裡做的糧食作物是小麥和玉米,早幾年小麥和玉米的價格都在一塊錢以上,種十幾畝地,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加起來一年的收成還可以。

自03年以來,我們國家出臺了政策,農民現在不用交農業稅,每年種地還有補貼。現在國家還大力扶持三農,未來會更好。

80後也到了中年了,我們那裡還是有很多年輕人來種地的,現在農業智能化,還是需要有技術,有熱情,有文化的年輕人來操作的。未來我們八零後九零後將是農民的主力軍,發展現代農業,我們一直都在。



童年好消息


作為一名農村90後我來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

上小學的時候那個年代農業機械化還沒有普及,很多農活都要靠人工,我是河南的,那邊主要的農作物就是玉米和小麥,作為農村人小時候肯定都去地裡幹過活,夏天收麥秋天收玉米,平時沒事兒還要去拔個草打個藥什麼的,從小就知道了種地的辛苦。

雖然種地辛苦但是卻賺不了錢,由於糧食價格過低,很多農民辛辛苦苦幹一年還不如在外打工一個月的工資,所以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就都不願意在家種地了,很多00後估計都從來沒去過地裡。

那麼年輕人都不願意種地,以後誰種地呢?

其實這個問題不用擔心,隨著農村土地的改革,目前農村地區很多農民都把土地流轉出去集中到某個人手裡統一管理,農場化運作,這也是國家一直鼓勵的,散戶把地流轉出去拿租金,大戶把地集中到一起,通過機械化管理,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收益,可以說是兩全其美了!未來的農村可能都是這種模式了,新式農民,使得農民真正成為一個職業!你同意這種說法麼?


小董live日記


有人說如今的80後、90後基本不會農業種植,那麼將來農業農村怎麼辦?這又是一個值得全民思考的問題。

小編也是80後,從小編所在的鄉村來說,己經沒有了80、90後種田了,就連70後也是廖廖無幾。究其深層原因,還是因為種地沒錢賺,不夠養家餬口,對於這種又髒又累,辛苦又不划算的工作,不得不放棄。那麼將來的農業農村該怎麼辦?我們的糧食安全誰來保證?相信楸著大部分人的心。我認為今後的農業會出現以下變化。



一、土地集中流轉,種植大戶或農業公司進場,對農業實行現代化、規模化的農業管理,提高農業的效率。

二、生態農業的出現,健康、綠色、生態的農產品,應該是將來發展的主流。

三、農業寡頭將會出現,比如現在的碧桂園、京東等等許多大型企業,都在開始積極佈局農村了,肯定也是希望在未來的農業發展中分一杯羹。

四、國家政策方面,應該還會大量向農業傾斜,用各種惠農政策,補貼政策來吸引和留住年輕人。



總之,糧食是一個國家穩定的基石,國家不可能任由現在這種情況持續發展下去,肯定還會加大對農業的持續投入。能不能在未來中國農業中分一杯羹,就看個人的看法及眼光了。


壞男人說小龍蝦


的確,現在的80後,90後基本不會去考慮從事種植的事情了。

我們村就是一個傳統的蔬菜種植村。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的種菜傳統。那時候,很多小夫妻,30來歲的,也都有開始種菜。但是,現在,在種菜的。還是那麼一幫人,已經沒有年輕人來種菜了。如果說年輕人去種菜。可能大家都會議論他們,雖然說種菜辛苦,但是收入不錯。

但是我覺得,農業種植,還是會有人去做的,

歸根結底,現在年輕人不願意從事農業種植,主要是感覺種植社會地位低,效益低,但是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經濟價值也不斷的在提高,當有利益,而又輕鬆的時候,就會有年輕人進來到這個行業裡來了。

還有,我們的土地性質都是分包到戶的。但是隨著流轉政策的出臺。為以後大規模承包農地提供了諸多便利,這樣也為機械化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說,以後農業,肯定也還會是有人去做的。但是,農村呢,可能更多的往小城鎮方向發展,也為大規模流轉土地做基礎。這樣一片一片的平整土地。將是農業農村振興發展的堅實基礎。


農特曼


將來我國農業肯定是要朝著專業化、集約化發展。也就是更少的人去從事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靠高度的規模化、機械化來完成。然後會出現大的農場主,之前農村勞動力轉變成操作農用機械或者農場管理的角色。

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判斷依據有這些:

1、這些年來一直在做的農產品合作社就是規模化農業的起步,目前已經很多農村人將自己的自留地承包出去,自己進城務工了,沒有承包出去的也都種上了樹苗,現在大家有機會可以看看農村越來越多的地種上了樹。自己種植幾畝地實在是沒辦法養活自己,掙不到錢,而規模化種植會大幅降低成本,從而使農業有競爭優勢。這也是領導層也在考慮的。

2、國家對三農領域的不斷扶持,和城鎮化的加速。導致現在農村人口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吃上了“商品糧”,而且現在不再允許城鎮戶口轉農業戶口,因此農民大規模返鄉那是不可能的。國家鼓勵年輕人返鄉創業,也僅僅是很小部分,這部分人將會成為最早一代的農場主。

3、發達國家已經給了我們樣板,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國人口一定會進入負增長的局面,也就是說以後不會再有這麼多人,而農村人口下降肯定更快。以後的農村將是小鎮化,鄉鎮行政村合併,大片的農田圍繞在小鎮周圍。


優覓食光


在當今這個文憑之上的社會,如果說你是種地的,那估計你周邊的親戚朋友都會認為你混得不好,不求上進,而且你的父母估計從小就會教育你,好好學習,將來考一個好的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如果不好好學習的話,你就回家種地等等的話,所以這種社會現象就會讓80後,90後,00後認為種地是一種沒有出息的工作,而且現在糧食和農作物的種植大部分都集中在農村,年輕人接觸不到,別說農業種植了,恐怕就是連有的基本的農作物就是連名字都叫不出來,作為一個90後的我就是這個樣子的,別說種植了,很多名字都叫不上來。雖然現在人們不會再為糧食的事情發愁,但是如果按照這個樣子發展下去,人都去看書上班,沒有人去田地裡耕種,那麼有一天我們還會面臨糧食缺乏的危機,當農村的人都走出農村,走向城市,那麼田地裡的莊稼也會沒有人去管理,到時候問題就會顯現出來,農業這個行業也會漸漸的無人問津,想要解決這種現象,我有一些觀點,第一就是把農民改成公務員一樣的職業,像警察,醫生,教師這樣的職業,需要去學習,考試才能上崗,通過考試,再崗位上工作的農民也像醫生,警察這樣可以得到福利和工資,這樣的話就會讓農民成為一種高尚的職業,為年輕人種地提供動力和保障。第二就是種地的話也要科技化,用機械設備去代替人力勞動,對於年輕人來說操作設備比在農田裡揮灑汗水來說更容易接受,第三是政策上對大學生下鄉務農要有一定的鼓勵和支持,要讓社會的中流砥柱去從事這個行業,發展這個行業,如果做好以上三點的話,我想農業農村就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了!


新佃公社


那麼將來那個農業農村會有這些方面的趨勢,也不用擔心沒有人來從事農業。

第一點,現在就是農業集團和農業寡頭的經濟,會慢慢的在出現。

厄現在比如說恆大,像碧桂園啊,這些集團哈,他們現在有專門的農業部門,在從事農業綜合體的前瞻研究和前瞻性的實踐。他們要通過全產業鏈的打造,優化全產業鏈的各種資源,最後來實現一種叫做農業綜合體的項目,來實現農業農村農民的多贏局面。

第二點,新農村建設能催生的是農業互聯網項目,也在不斷的發展。

嗯,現在新農村的建設,將有很多的互聯網啊,物聯網高科技的行業和高科技的企業在不斷的進行這種投入啊,這些介入或者這種跨界的活動。他們攜帶了大量的資本,人力資源,信息優勢,資本的優勢。那麼農村更多的資源,把它轉化為一種叫做貨幣的形式,或者是經濟的形式。這種情況下,將催生更專業的農業操盤手,來進軍農業的實操。

第三點,就是我們說的,副產品深加工的這些創業項目。

現在中國農村碰到很多農副產品在於豐收的時候,就碰到了嚴重的滯銷,或者是沒人購買的這種囧情。

那當這些農副產品深加工的這些創業項目,在不斷的進行深化和優化的同時。能整合的同時。這或許就是農村不斷髮展的大好局面。不要擔心沒有人來做農業,只不過的是將來有更專業的農業科技人才,在進行農業的深度發展個耕耘。

所以綜合上述三點一個趨勢就不要太擔心,90後80後他不會在農業搞種植項目。將有更專業的人更更。更多資本的人,更強的這種整合能力的人在農業。大顯身手。

本文原創於《三農創業坑》,三農創業活下去,是第一位,活不下去,別談夢想和情懷了,

小故事,大教訓,少走彎路,不掉進坑裡,是我們的初衷。

親愛的三農回鄉創業的朋友們,是否能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如果能給你一些幫助,給一個點贊吧,

如果覺得能夠幫助到身邊的朋友,就轉發給他哦,這也就是《三農創業坑》的最初出發點,本文章原創,請監督版權,謝謝!


饅想你


我也是80後,對於從小生活在鄉村來說,己經沒有了80、90後種田了,就連70後也是廖廖無幾。究其深層原因,還是因為種地沒錢賺,不夠養家餬口,對於這種又髒又累,辛苦又不划算的工作,不得不放棄。那麼將來的農業農村該怎麼辦?我們的糧食安全誰來保證?相信楸著大部分人的心。我認為今後的農業會出現以下變化。

這個問題不用擔心,隨著農村土地的改革,目前農村地區很多農民都把土地流轉出去集中到某個人手裡統一管理,農場化運作,這也是國家一直鼓勵的,散戶把地流轉出去拿租金,大戶把地集中到一起,通過機械化管理,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收益,可以說是兩全其美了!未來的農村可能都是這種模式了,新式農民,使得農民真正成為一個職業!你同意這種說法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