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如果按照樑中書的方案去押送生辰綱,還會被劫嗎?

田獲三狐


按照梁中書的方式押送“生辰綱”,未必到不了東京汴梁太師蔡京手裡。這主要取決於楊志是否“硬剛得過一路上所有的劫匪,雖然這種幾率很小。

但是似乎沒有人考慮過為什麼梁中書在明知道前兩次“生辰綱”被劫的情況下,仍然要求大張旗鼓地押送“生辰綱”?而且還讓有著押送“花石綱”失敗經驗的楊志去押送。

更沒考慮到前兩次“生辰綱”被劫,和這一次楊志押送“生辰綱”被劫,性質完全不一樣。

梁中書要求光明正大地送,而且一定要把陣仗搞的非常大,讓所過州郡都知道好女婿梁中書給太師蔡京賀壽了,他似乎並不是太在意這“生辰綱”是否真的能押送到東京汴梁;

梁中書道:“著落大名府差十輛太平車子,帳前撥十個廂軍監押著車,每輛上各插一把黃旗,上寫著‘獻賀太師生辰綱”。每輛車子再使個軍健跟著。三日內便要起身去。”

但是楊志否定了這種做法,因為從北京大名府到東京汴梁,這一路都是強盜出沒的地方,而且前兩次的“生辰綱”都被截了。

生辰綱的押運路線:大名府——赤松林——野雲渡——白沙塢——黃泥岡——傘蓋山——桃花山——二龍山——紫金山——東京汴梁

客觀因素,這本來就是一條押送財貨的死路。除非派的不是10個廂軍,而是至少千人以上的正規部隊去押送,而且所過郡縣,要求聯保,官府派兵護送,這事方保無虞。

而實際情況卻並不容樂觀,“生辰綱”尚未押運,而自己的起程的路線、時間,押送財寶的內容,都已經被傳得沸沸揚揚,各路的“好漢們”早就開始磨刀霍霍做準備了。這說明了什麼?

梁中書還沒決定讓楊志押送生辰綱呢,公孫勝、劉唐等人就已經知道了押送內容以及路線了,當然有槓精會說公孫勝有法術會算,但是劉唐呢?所以即便不是梁中書自己的意思,那麼在押送的隊伍裡或者梁中書府裡,早就有人向路上的“好漢們”通風報信了。這也就是為什麼上兩次“生辰綱”毫無意外地被劫,而且梁中書也不著急的原因所在了。

對於梁中書而言,給岳父大人祝壽,北京大名府的人都看到,沿路州郡的人也都看到十大車真金實銀在官道上運走的,包括太師蔡京也知道乖女婿的孝心。但是被強盜劫了,這是個意外,這個責任並不在梁中書身上,梁中書該盡的義務盡到了。但前兩次被劫的“生辰綱”究竟去了哪裡?《水滸傳》並沒有交代,但是梁中書並沒有繼續追究此事。所以可以大膽想象一下會去了哪裡?

但是這一次楊志押送生辰綱,楊志決定“悄悄地送到東京汴梁”。實際上按照正常邏輯,楊志的做法是對的,畢竟靠“硬剛”過境,是不現實的。所以裝扮客商,“夜行曉宿”、悄悄過境,是行的通的。

對於楊志而言,他是用心的,因為這是他絕處翻盤的最後一次機會。對他而言,若押送成功,可能就能恢復自由身,恢復體制內的工作,從而還能受到梁中書乃至蔡京的賞識。但是他卻沒有意識到這是一趟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務,而且梁中書提拔他來押送“生辰綱”,顯然目的不單純。

因為前兩次都失敗了,蔡京雖說嘴上不怪,但是也難免懷疑梁中書是否耍了小聰明。而這次只有通過另一個“有分量的人的“押送失敗”,才能去證明“生辰綱”被劫,那是確確實實的非梁中書主觀因素造成的。

但是這一次,梁中書也意外了,因為楊志一路上裝扮客商,“夜行曉宿”。的確“安全

”過境了赤松林、野雲渡、白沙塢等地,當地的強人竟然一個也沒有“攔住他”,而讓楊志一行走到了“黃泥岡”。在這裡,晁蓋等野路子竟然用“蒙汗藥”麻翻了楊志等人。

因為晁蓋等人真的不在梁中書的計劃之內,晁蓋他們原本不是強盜。

晁蓋是石碣村的保正;而阮氏兄弟時候打漁的;吳用是教書的,公孫勝是道士,只有劉唐身份存疑,但是他此前也是單打獨鬥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一次老都管和兩個虞候報案後,官府真的就開始認認真真地查案,而且很快發現眉目的主要原因,因為這次是“真丟了

所以如果真的按照梁中書的方法押送“生辰綱”,這趟貨還真的未必就押送不到東京。

因為如果按照梁中書的方式,關鍵的一點是按照梁中書的方式,楊志就不會在太陽最毒的時候路過黃泥崗,從而去和晁蓋的蒙汗藥了,所以晁蓋想智取的可能性就會變得微乎其微了。而楊志一路上真正可能會碰到的打劫的就是那些事先“勾兌”好的強盜們。而楊志不明就裡,會真刀真槍地幹,那就完全取決於楊志的功夫是否能硬剛那些尚未成氣候的“好漢們”了。如果楊志真的一路“硬剛”過去,真的把“生辰綱”送到了蔡京手裡,梁中書也未必會滿意,所以結果如何,仍然充滿變數。




炒米視角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兩種方案。

當年,東京太師蔡京大壽。身在大名府任職的女婿梁中書搜刮了民脂民膏十萬貫金珠寶貝去為老丈人賀壽。

臨走之前,鑑於曾經有過兩次生辰綱被劫的教訓。這次打算重用武功比較高強的楊制使楊志來擔任。

楊志,渾號青面獸。曾在京師擔任過與林沖一樣的角色。後被誣陷獲罪被髮配大名府。因武藝高強受到梁i中書的重用。擔任制使一職。

話說梁中書將楊志叫到府中,說明原委。並說出了自己的打算:“著大名府派遣十輛車子,每輛車子再配健壯軍士一名。再打上慶賀太師大壽的旗子前往”。這個計劃受到楊志抵制,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即化裝成做買賣的商人悄無聲息的前往。

根據當時宋朝已經沒落腐敗,民間人怨沸騰,盜賊四起,治安混亂的實際情況。梁中書的計劃顯然根本不能實現,還會重蹈前兩次的覆轍。但結果不一定就是晁蓋他們七位豪傑的囊中之物了。不義之財,人人得而取之。天下多少英雄豪傑都覬覦著這筆財富。

這樣看來,楊志的計劃算是萬全之策。卻最終還是失敗呢?細細分析原文,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保密工作做得不好,導致計劃洩露。如果不被入雲龍公孫勝和赤發鬼劉唐打聽到內幕。這件事件根本不可能發生。

二、智多星的智慧確實很高。把事情的情況分析得很透徹,用人合理,計劃周密。如讓劉唐繼續打探消息,計劃起用白日鼠白勝假裝賣酒。這給智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僅管楊志武功很高,腦瓜子很管用,但他為人處事不行。上對老總管不尊,中對兩個虞候不敬,下對下屬不愛,造成了內部分裂的局面。威信掃地,人人憎恨,欲除之而不快。如果內部團結一致,人人對他言聽計從,不在黃泥岡打尖休息,或者不喝毒酒。就不會發生被智取的事情。縱然保不住生辰綱,也必然會經過一番打鬥才行。

縱上所述,並非楊志無能,也非梁中書計劃可行。而是天時,地利,人合,楊志沒有佔了一頭,而導致丟失生辰綱,亡命天涯,最後又投奔了梁山的命運。

以上所述,僅為一己之言。如有高論,請在評論區置評,不勝榮幸之至。

謝謝!


草田張


所謂生辰綱,說白了就是生日禮物,梁中書的老婆是蔡京的女兒,蔡京每年都要過生日,所以,作為女婿,梁中書每年都要送一份生辰綱到東京太師府。

上一年送生辰綱,被沿途的劫匪給劫了,因此梁中書才“不是了事”。這時候梁中書的夫人就推薦了楊志,因為梁中書整天給老婆吹牛,說楊志多厲害多厲害,武藝多麼高強。

梁中書一聽不錯,有楊志這個高手押送生辰綱,今年也許就能安全送到。

楊志也不是傻子,他早就聽說過去年的生辰綱被劫之事,因此,他沒敢一口答應,而是先問梁中書,怎麼個送法?

俗話說得好,吃一塹長一智,梁中書這個人比較傻,沒有這種覺悟,去年大搖大擺地送被劫了,今年還不變通,仍舊想大搖大擺地送這十萬貫生辰綱。

梁中書道:“著落大名府差十輛太平車子,帳前撥十個廂禁軍監押著車,每輛上各插一把黃旗,上寫著‘獻賀太師生辰綱”。每輛車子再使個軍健跟著。三日內便要起身去。”

楊志一聽就不幹了,直接要拒絕梁中書,因為照這個送法,仍舊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而且楊志還補充道,這樣送,別說二十個人押運,就是一萬人馬押運,也保不住這十車寶貝。為何?

因為沿途各經過的各山頭上,全都是“強人”。

楊志還挺實在,把沿途的山頭給梁中書歷數了一遍,計有:紫金山、二龍山、桃花山、傘蓋山、黃泥岡、白沙塢、野雲渡、赤松林。

這些山頭裡面,需要注意的是二龍山,桃花山。這兩處的草寇尤其多。

此時的二龍山,老大還不是魯智深武松楊志,而是金眼虎鄧龍,手底下有四五百人之多。桃花山呢?首領是周通李忠等人,手底下也有五七百人。

魯智深路過桃花山的時候,周通這幫人要給魯智深盤纏,然而這盤纏不是從山寨裡的庫存裡出,是周通等人聽說山下有“幾十個人”帶著“器械”押著貨物經過,周通要現劫現送:

那客人內有一個便捻著朴刀來鬥李忠,一來一往,一去一回,鬥了十餘合,不分勝負。周通大怒,趕向前來,喝一聲,眾小嘍囉一齊都上。那夥客人抵當不住,轉身便走,有那走得遲的,盡被搠死七八個。

看看,看看,幾十個帶著器械的好漢押送的貨物,被周通帶人幾分鐘給打散了,貨物也給搶劫過來了,如果是楊志帶著二十個人帶著生辰綱經過桃花山,能過得去嗎?

也許楊志武藝高強,李忠周通就很弱嗎?這李忠號稱打虎將,周通號稱小霸王,武藝都不低,李忠後來跟呼延灼大戰,在呼延灼手裡走了十幾招,就算比較牛的扈三娘,在呼延灼手底下也就走了十幾招。

周通李忠等大頭領能纏鬥楊志,拖住時間,楊志手下其他二十個人呢?早被打散了,貨物也早被運到山上去了。

此時就剩一個楊志孤零零的,跟被晁蓋吳用等人劫走生辰綱有什麼分別?

所以楊志預料梁中書的方案不可行,這麼大搖大擺地運生辰綱,還在車子上插一把黃旗,上寫著‘獻賀太師生辰綱”,這是害怕強人們不知道,擎等著“強人”們來搶劫呢?

因此楊志安排下自己的方案,如果梁中書同意,他才接這個差事。楊志的方案很簡單,裝成小商小販,沿途低調行事,一切小心為上,就是不讓賊人知道他們運的是生辰綱就是了。

不得不說,楊志這個方案,比梁中書那個要好得多,然而,天下沒有密不透風的牆,他們的保密工作做得還是不到位,被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阮氏三雄等人偵知,著了這七個賊人的道。

其實,我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案,不但能安全運送生辰綱到東京,還能把沿途各山頭的賊人一網打盡,這個方案就是——引蛇出洞+調虎離山。

什麼叫引蛇出洞呢?

賊人不是要打劫生辰綱嘛,好啊,就用梁中書那個方案,派二十個人押運,車上插上小黃旗,告訴大家,都來打劫。只是,我在梁中書的方案裡要加一層保險,派二百個人押送,目的是賊人來了,能拖時間,護住生辰綱暫時不被搶走。

然後,在生辰綱隊伍的後面,派大軍尾隨,不用太多,兩千人就足夠了,由斥候專門負責偵查和居中聯絡,一旦有賊人來打劫,前面兩百人護住生辰綱,爭取時間,後面大軍一擁而上,將賊人給包餃子。

什麼叫調虎離山呢?

賊人不是要下山打劫嘛,那麼他們山寨肯定會空虛,就算不空虛,防備也必然不如平時了因此再另外調派一隊人馬,直搗賊人的老巢,將賊人一窩端了。

這樣,使用引蛇出洞和調虎離山之計,梁中書既能給老丈人送了生日禮物,又能蕩平沿途的草寇,豈不是大功一件?

當然,沿途各州縣的軍馬調度,還需要蔡京和高俅一紙書信方可。


西堤君


按梁中書的方案,恐怕都到不了黃泥岡。

楊志和梁中書方案的區別,其實就是“偷偷過去”和“正面硬剛”的區別。要判斷梁中書方案是否可靠,就得對比一下雙方實力。

押運一方的預設實力如下:

十個推車的士兵,十個保衛的士兵,楊志。

老都管和虞侯可以忽略不計。

這點實力比起晁蓋一夥人如何,答:不夠打。

水滸傳裡,就算是地煞排名靠後的好漢,也能打二三十個人。

解珍道:“我有個姐姐,……叫做母大蟲顧大嫂,開張酒店,家裡又殺牛開賭。我那姐姐有三二十人近他不得,姐夫孫新這等本事,也輸與他。……”

上點檔次的:

朱富道:“大哥且不要慌。這李都頭(李雲)一身好本事,有三五十人近他不得。我和你只兩個同心合意,如何敢近傍他?……”

再高一點的:

第三個好漢姓馬,名麟,祖貫是南京建康人氏。原是小番子閒漢出身,吹得雙鐵笛,使得好大滾刀,百十人近他不得,因此人都喚他做鐵笛仙。

到魯智深這裡就比較誇張了:

智深道:“太公休慌。俺說與你,灑家不是別人,俺是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帳前提轄官,為因打死了人,出家做和尚。休道這兩個鳥人,便是一二千軍馬來,灑家也不怕他。你們眾人不信時,提俺禪杖看。”

劉唐也號稱不怕一二千人,不知道有沒有吹牛成分……

劉唐道:“……小弟不才,頗也學得本事,休道三五個漢子,便是一二千軍馬隊中,拿條槍,也不懼他。……”

總之,對於一般戰力的NPC,除去非戰鬥人員,天罡級別打個三位數的對手,地煞級別打個兩位數的對手,肯定是沒什麼問題的。

即便是公孫勝,也有10+的擊倒記錄:

又見一個莊客飛也似來,報道:“那先生(公孫勝)發怒,把十來個莊客都打倒了!”

所以區區二十個士兵,實在起不到什麼保衛作用。楊志雖然武藝高強,但架不住對方人多。

更何況這些士兵也未必能打:

楊志道:“恩相便差一萬人去也不濟事;這廝們一聲聽得強人來時,都是先走了的。”

楊志原先就搞過押運(花石綱),他說的這話,很可能是他的工作經驗,應該比較可靠。所以總而言之,梁中書這套陣容真要打起來,壓根就不能打。

所以並沒有什麼可行性。


北門猿


這就牽涉到,楊志為什麼要提出偷偷的押送生辰綱的問題。因為在北宋末年,社會動盪,北方大金國虎視眈眈,宋朝內部,貪官汙吏橫行,人民生活非常痛苦。因此各地人民起義軍風起雲湧,各個山頭強盜橫行。從孫二孃李立等開黑店殺人賣肉的情況來看,那時已經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了。

在此情況下,押送生辰綱之類的貴重物品便成了最危險的事情。以往梁中書也是採取用軍隊押送的辦法,但是效果很不好,沒有逃過被劫的命運。因為派少量的軍隊根本無法抵禦眾多災民不要命衝擊圍堵,和各路江湖豪傑的劫略。如果派大部隊去保護私人財富,恐怕驚動朝廷,驚動皇帝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基於如此複雜的外在因素,楊志才提出偷偷運送的辦法。這個辦法如果成功,保密是第一要素。很明顯,梁中書保密工作並沒有做好,運送生辰綱的時間路線都已洩露。楊志再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獲得成功。

在保密工作無法做好的情況下,楊志的辦法是最不好的辦法。但是其他辦法,也只是有可能獲得成功,把握一定不會太大。否則以楊志的勇猛和機智,也不會想到用偷偷摸摸運送這個,既艱難又非常危險的方法。




佔禮雜談


按梁中書的安排被劫的可能性更大。

北宋末年,朝廷軟弱,官吏腐敗,饑民窮苦人增多,很多人為生計加入綠林好漢隊伍,殺富濟貧。

按水滸傳書中所說梁中書前兩次為老丈人蔡京祝壽送禮已經被劫過,如今大張旗鼓地行事,必被江湖人士探聽虛實,在路途上設計想方設法奪走這不義之財。

沿途住店,吃飯、過河、走偏僻路段等等都容易被劫走生辰綱。楊志的方法悄悄地壓解是正確的,壞事壞在虞侯等人身上。

晁蓋等人聽從吳用巧妙用計,用蒙汗藥麻翻了楊志等人,輕輕鬆鬆智取生辰綱。






音悅茶香


如果按梁中書的方案,派遣押送車隊運一批石頭;再按楊志所說,化妝成行商與腳伕密送真正的生辰綱,成功的把握會更高。

李筌注《孫子兵法》:
善用兵者,以虛為實;善破敵者,以實為虛。

可惜梁中書和楊志都沒有考慮到這一層。


如果楊志按梁中書之前的方案押送生辰綱,一定會再次被劫。

楊志道:“恩相在上,小人也曾聽得上年已被賊人劫去了,至今未獲。今歲途中盜賊又多,此去東京,又無水路,都是旱路。經過的是紫金山、二龍山、桃花山、傘蓋山、黃泥岡、白沙塢、野雲渡、赤松林,這幾處都是強人出沒的去處。更兼單身客人亦不敢獨自經過,他知道是金銀寶物,如何不來搶劫?枉結果了性命。以此去不得。”

圖一:押送生辰綱,不亞於一場刺激的塔防遊戲

楊志身為“新參的提轄”,正是努力報效梁中書的知遇之恩的時候,但依然硬著頭皮說不,可見他久歷江湖,非常清楚這趟差事的危險程度。

同時,他對自己這一方面的戰鬥力也是非常清楚的。

梁中書道:“恁地時,多著軍校防護送去便了。”楊志道:“恩相便差五百人去,也不濟事。這廝們一聲聽得強人來時,都是先走了的。”

貪生怕死的豬隊友是指望不上了,靠自己一個人奮鬥,就算不被弄死,也得活活累死。更何況之前經歷過與林沖的一戰(楊志經過樑山東路林中,與急著納投名狀的林沖鬥了三十幾回合不分勝負),他應該清楚,這個江湖還是有藏龍臥虎的高手在。

但這是新領導的第一項任務,畢竟難以推辭

梁中書道:“你這般地說時,‘生辰綱’不要送去了?”楊志又稟道:“若依小人一件事,便敢送去。”

相信梁中書說這句話時,眉毛一定是立著的。楊志看出領導的不爽(估計他再回答一個“不”字,分分鐘內楊提轄就會變回賊配軍了),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提出自己的方案。

沒什麼想法的梁中書自然是欣然地同意了。

梁中書道:“我既委在你身上,如何不依你說。”楊志道:“若依小人說時,並不要車子,把禮物都裝做十餘條擔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貨。也點十個壯健的廂禁軍,卻裝做腳伕挑著。只消一個人和小人去,卻打扮做客人,悄悄連夜上東京交付,恁地時方好。”梁中書道:“你甚說的是。我寫書呈重重保你受道誥命回來。”楊志道:“深謝恩相抬舉。”

楊志有沒有可能想到使用我開頭所說的虛實結合的方案呢?

沒有想到的可能性很大,因為《水滸傳》中的楊志本不以智計見長;更何況這時的他生怕梁中書看輕自己,即使想到,也不敢說出口來(需要2撥人馬,成本是加倍的,即便押送成功,也會被人說是“大驚小怪”),乾脆用自己的法子賭一把便是。

反正自己已經衰到家了,不是麼?

贅語:為什麼說這一次的生辰綱肯定會像上年一樣,再次被劫?

因為梁中書的身邊,內鬼太多。

劉唐道:“小弟打聽得北京大名府梁中書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玩器等物,送上東京,與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去年也曾送十萬貫金珠寶貝,來到半路里,不知被誰人打劫了,至今也無捉處。今年又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早晚安排起程,要趕這六月十五日生辰。小弟想此一套是不義之財,取之何礙!便可商議個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為罪。聞知哥哥大名,是個真男子,武藝過人。小弟不才,頗也學得本事,休道三五個漢子,便是一二千軍馬隊中,拿條槍,也不懼他。倘蒙哥哥不棄時,獻此一套富貴,不知哥哥心內如何?”

劉唐是如何打聽到生辰綱的信息的?

吳用道:“保正夢見北斗七星墜在屋脊上,今日我等七人聚義舉事,豈不應天垂象!此一套富貴,唾手而取。前日所說央劉兄去探聽路程從那裡來,今日天晚,來早便請登程。”公孫勝道:“這一事不須去了。貧道已打聽,知他來的路數了,只是黃泥岡大路上來。”

公孫勝又是如何連路線都清楚地瞭解到的?

很有可能,《水滸傳》中的江湖裡,存在著一個情報傳遞、銷售的系統,其組織盤根錯節,眼線與釘子到處都有,比起宋江這樣嘯聚山林的綠林,或是像方臘這樣揭竿而起的起義者,這個組織關注的只有利益。

當然,只是戲言,供諸君一笑。


萬里長空夜未央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楊氏物流公司破產是必然的

話說梁中書要給老丈人送生辰綱,愁於選“物流”公司負責人,夫人言及楊志,中書大喜而用之。細思未必是夫人之見,中書一則一心要提拔楊志,增強自已的親隨勢力;二則楊志武力絕非一般,做事也盡心盡力;三則楊志與大名府官場沒有交往,其升官之夢唯有依賴梁中書,盡忠之心非其他武將能比;四則動用親隨、虞侯、廂禁軍是自已的權力範圍,動用禁軍將領是宋代軍制大忌。其實老梁也早知明的幹不行,試探罷了。奸人之心,精細啊。

但楊志繼梁中書失了兩次之後,又一次失了生辰綱,公司破產,究其原因一是首次“接單”就接了個大活,超出了公司的經營範圍;二則不按客戶梁某要求,不“明修棧道”卻“暗渡陳倉”;三則信息不通,對沿途路況不明,大明府到東京不順風直達,卻繞道山東,增加成本風險,經營能力有問題;而此時社會混混劉某、道士公孫某都知道了信息啊。四則主業十擔外別加“捎帶”一擔,本企業系統外三人,不好管理;五則管理形式簡單粗暴,上下分心。如此公司不敗才怪!

而敵人呢?早已組建黃泥岡“非常7+1”團隊了,且看這八人來頭,晁蓋是地主惡霸,劉唐是送信的,公孫是自找而來的,吳用是偶爾撞上的,三阮是請來的,白勝是僱傭跑龍套的,劉唐、三阮、白勝是準無產者,吳用是社會白領、公孫是宗教界人士、晁蓋是基層政權幹部,這出戏前後晁蓋因年長有錢仗義被尊為№1,吳用“導演”精彩奠定第一參謀長之位,野心家在實現野心的道路上組建了得力團隊。老楊的物流公司看來無論走那條路都不中啊。





一哥於一


智取生辰綱是水滸裡面的一出好戲,不管是被劫的楊志還是劫財的晁蓋,兩夥人看似都做了巧妙的設計和周全的準備,實際上兩方都是破綻百出。可以這樣說,楊志不管怎麼運這生辰綱都擺脫不了被劫的悲劇,而晁蓋能拿下生辰綱一大半靠運氣。

為什麼這麼說呢,先要看一下水滸裡面的整體環境,那就是盜匪橫生,已經到了無法想象的地步。一般說攔路搶劫,講究一點的強盜說劫富濟貧,不講究的強盜一視同仁,但一般來說劫財不要命。水滸裡不一樣,水滸裡的強盜是沒有底線的,見錢就搶,見人就殺,殺人還不夠,還要人盡其用,要麼做人肉包子,要麼做肉乾,要麼做燈油。就這麼個世道,可以說是個人遠行外出就很有可能被打劫失去性命。

楊志就是在這個世道下接下了生辰綱,而且書中有交代,前面生辰綱已經幾次有失了,可以說這是條不歸路。梁中書給出的意見很正統,就是大張旗鼓的押送生辰綱,弄個十架馬車,打著旗子每輛車安排好人馬,招搖過市。這樣看似高調,好像告訴天下人我在運輸金銀財寶,實際上就是依靠官府的威勢震懾那些強盜們,我厲害啊,你們可別來打我主意。所以梁中書建議看似不靠譜,實際上還是有作用的,起碼可以杜絕一些小團伙的打劫。



而楊志呢,他覺得這樣太招搖太惹人注目了,於是他建議讓人打扮成普通客旅,把生辰綱財物均分,每人挑一部分,這樣可以掩人耳目。梁中書一聽覺得有道理,就答應了。初看楊志意見似乎很有道理,但若放在水滸大環境下,這主意簡直糟透了,連梁中書主意都不如,為何呢。

前面就說了水滸裡面是遍地是強盜世界,恨不得乞丐都扒皮下來,這些人每個人都挑著擔子,哪怕不是金銀心軟,就是一些普通雜貨,搶來也是錢啊,就算沒有錢,人也可以做成肉餡吃啊。所以楊志這樣的方法一點用沒有,人家不會因為你身上錢少就饒過你。

實際上,楊志的方法弊端很大,除了沒有絲毫躲過強盜的搶劫之外,楊志的方法大大加大了押送人員的辛苦程度。這麼遠的路程單靠走路,就算什麼不帶都夠累的了,何況還一個個挑著生辰綱呢,而且剛好趕上三伏天。楊志自己甩手掌櫃的倒還好說,手下人可就苦了,早都疲憊不堪。楊志呢,一點都不體恤下士,對他們非打即罵,他們對楊志恨得要死。這時候如果遇到打劫的,他們就算想反抗也是沒力氣啊。所以比起梁中書駕著馬車大張旗鼓的押運,楊志的方法不但沒有作用,反而對押送人員是一種折磨,更加加大了被劫的風險。

不過作者為了成全晁蓋吳用他們,愣是給他們安排的一路上平安無事,這可真是奇了,一堆挑著貨物的旅客,居然沒有強盜打劫,這可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不過作者硬要如此安排,我們就暫且不提吧。反正路上遇上誰都一樣,楊志的手下都已經累的半死,能打的就他一個人,而沿途強盜動輒幾百人馬,楊志他們怎麼招都是要被打劫。就算晁蓋吳用不用計迷暈他們,直接殺過去,楊志也是招架不住。


看得出來,無論是按照楊志方法還是梁中書意見,生辰綱都是運不到,那難道就沒有辦法了嗎,我覺得還是有的,一共有兩個方法比較可行。

現在英國王室的至寶庫裡南鑽石的運送方式可以參考一下,當年在南非發現一顆巨大的鑽石原礦,有拳頭大小,當地總督準備把它獻給英國王室,可是這個消息早就傳的沸沸揚揚,那時候覬覦它的珠寶大盜也不少。英國王室也是大膽,他們大張旗鼓組織人馬押送一顆複製品,真品卻通過英國郵政的普通包裹直接郵寄了,用了一招瞞天過海,將鑽石順利送達英國王室。

當然了鑽石個頭很小,可以直接郵寄,而梁中書的生辰綱摺合十萬貫,他或許是為了排場體面,整理了一大堆財物,讓那麼多人肩挑手提的,不管怎麼都躲不開。如果他要真想保全,就應該把十萬貫的財物摺合成最珍貴的東西,然後打包成一個小包即可。然後可以派一隊人馬駕著馬車運著石頭做幌子,另外一方面派精幹手下快馬加鞭,連續跑驛站,換馬又換人,一直到送到蔡京手中。這樣可以把遇到強盜概率降到最低,如果這樣還被打劫,那就只能說老天都不要蔡京得到生辰綱了,再著急也沒法。

除了這個法子,還有一個跟梁中書開始說的一樣,不過需要再加派兩名跟楊志差不多水平的高手,比如索超等人,再集合大隊人馬,這樣的話就算碰到強盜,比如說桃花山、二龍山那樣的,也幹不過他們。由於馬車開路,補給充足,晁蓋一夥人也沒法算計他們,除非公孫勝用法術,否則也打不過。這樣生辰綱也是大概率不會被劫。

當然了,水滸裡面就是要讓楊志失了生辰綱,所以安排不可能那麼周全,楊志是作者要他丟失生辰綱,誰也救不了。


一覽眾河小


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如果楊志按梁中書的方案押運生辰綱的話,那麼生辰綱早被劫了,根本到不了黃泥崗,晁蓋等七人恐被別的強盜截胡了。你這樣大張旗鼓,招搖過市,豈不是等於告訴強盜,我這裡有大量的金銀財寶,趕快來取啊!去年的生辰綱不就是這樣被劫的麼?前車之鑑,歷歷在目,所以楊志才會否決梁中書的押運方案。



坦白來說,楊志的操作不可謂不靠譜,他幾乎做到天衣無縫了,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誰叫他的對手是“智多星”吳用呢,倒黴的一米。我們不妨先來看看生辰綱的押運路線:東京——紫金山——二龍山——桃花山——傘蓋山——黃泥岡——白沙塢——野雲渡——赤松林……此行全是旱路,沒有水路,再聽聽路經地名,都是險山惡林,強盜頻繁出沒的地方。

其中有幾處相信熟讀水滸的朋友不會陌生,桃花山是李忠和周通的地盤,二龍山由鄧龍佔山為王(後來被魯智深和楊志奪了),赤松林經常有綠林強盜出沒,史進就曾在這裡剪徑,湊巧碰到了魯智深,二人還大戰了一場。所以久經江湖的楊志心中非常明白,若想成功完成任務,必須慎之又慎。



如果按梁中書的方案押運生辰綱,其他地方姑且不說,桃花山的李忠、周通和二龍山的鄧龍會視而不見,放楊志一行輕輕鬆鬆的過去?要知道,每個山頭都有一個非常健全的消息探聽機構,如此大張旗鼓的押運,這些強盜會不知道?十萬貫金珠寶貝,多麼大的一塊肥肉,相信每個強盜頭子得知都會垂涎三尺,想入非非。

正是楊志為掩人耳目,低調行事,使各個山頭的強盜誤以為他們只是一夥普通的挑夫貨郎,沒什麼油水,才得以順利過關。晁蓋一夥之所以能夠成功劫取生辰綱,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提前獲悉了楊志的押運方案和路線,這是他們最大的優勢,因為其他山頭的強盜不知道,若是知道了早就捷足先登了。



有了這個優勢,吳用的妙計才派上了用場,再加上眾人的通力合作和楊志豬一般的隊友,才成就了“智取生辰綱”這樣的神來之筆。其實,生辰綱這塊肥肉,即使晁蓋吳用一夥失手,也遲早被劫,因為相信得到這個絕密情報的不只晁蓋一夥,說不準後面還有不少人守株待兔呢,只不過晁蓋吳用等先下手為強了。

西嶽頑石~“智取生辰綱”妙就妙在,在楊志一行人的眼皮子底下下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