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知道陳洪的為人為什麼還重用他?

納蘭明珠12


這就是帝王之術!

一、

陳洪在嚴黨沒有倒臺之前,在司禮監頂多排二號人物,他前面是呂芳,後面是黃錦。之所以會被嘉靖帝重用,完全用的是他的狠,這一點上,不僅嘉靖帝清楚,呂芳也清楚,陳洪同樣清楚。

嘉靖帝的運氣確實爆棚,在十二歲時老爹嗝屁,自己接管了興王府。又過了兩年,明武宗突然嗝屁了,由於沒有子嗣,眾臣向太后請懿旨後,皇冠“咣噹”一下砸在了還在王府“玩蛐蛐”的朱厚熜頭上。

別看他繼承皇位的時候只有十四歲,其心智和手段就已經展露無遺,接到旨意的他剛到北京,就給楊廷和等人來了個下馬威,不肯從東華門以太子身份進城:

“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雙方互不讓步的情況下,朱厚熜最終從郊外接受群臣建議即位,並從象徵帝王身份的大明門進去,在奉天殿即位。

隨後便是長達三年多的“大禮議”之爭,在《大明王朝1566》劇中,嘉靖帝跟黃錦觀看陳洪鞭打百官時,也講過:

“三十五年前,和朕鬧的人比這多多了,朕一個人對付二三百人,有的還是大學士,把他們全殺下去了。”

嘉靖帝專門強調了是一個人對付二三百人,所以,在他的心中,只有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是自己的,誰答應的都不算,這一點在後面他騙自己的孫子時也講過。

二、

毫無疑問,整個追尋權力頂峰的過程中,嘉靖帝是孤獨的。而十幾年後的壬寅宮變,無疑更加把嘉靖帝往孤獨的巔峰推進。

在這個過程中,嘉靖帝一直是冷冰冰的皇權象徵,唯一能跟他親熱一下,能知道他也知冷暖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呂芳,一個是黃錦。

而嘉靖帝這種冬天穿單衣,夏天穿長袍的人,冷暖不一定要知,但帝王之術必須拿捏的牢固。在他固有的認知中,沒了呂芳和黃錦知冷暖,他熱不死也凍不死,但是沒了帝王之術,他皇位都不保。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他為什麼會在呂芳私見徐階和嚴嵩後,把他罰去修吉壤。為什麼黃錦在替海瑞說話時,被他打入大牢,硬是被陳洪敲斷了腿。

所以,跟嘉靖帝講感情,講功勞,那就是不自量力,不知輕重!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理解,在嘉靖帝眼中,所有人,不過是他手中的一顆棋子罷了,雖然某一顆他或許很喜歡,但是當老帥被將軍時,誰都可以捨棄。

在嚴黨尚未倒臺之際,嚴嵩就是那一把快刀,凡是跟嘉靖帝過不去,首先就得過嚴嵩這一關。而監督嚴嵩的便是呂芳,監督呂芳的又是陳洪,陳洪再往下,還藏著個黃錦。

所以,註定這些人不能做朋友,一旦出現和諧的端倪,嘉靖帝必然大怒並予以阻止。

背黑鍋的嚴嵩倒臺了,徐階和呂芳又都是老狐狸,嘉靖帝一下子就暴露在了世人面前,不得已,他必須啟用陳洪。為了讓陳洪發揮最大的作用,不至於被掣肘,不惜忍痛發配了呂芳。

就這樣,陳洪憑藉自己的“狠”上了位,也註定了自身命運的悲劇。

三、

陳洪之所以能從數以萬計的太監中脫穎而出,憑藉的也是那股子狠勁,不然呂芳不會提拔他,嘉靖帝也不會重用他。

而陳洪越狠,得罪的人就越多,越多他就越慌,為了自保,他就需要更大的權力,自然他爬的也就越快,越快得罪的人就越多。這會讓他陷入一種死循環,得罪的人只會越來越多,但權力,終有一天會達頂端。

陳洪能做到司禮監掌印太監,必然也不是傻子,他要想掌握權力,“狠”是他的武器,武器可以殺人,當然也會自傷。他何曾不想跟呂芳一樣全身而退,不要覺得只有呂芳懂“三思”,陳洪必然也懂,但是“思退”談何容易,關鍵是往哪退,誰幫你退?

呂芳之所以能退,是因為嚴黨倒臺了,嘉靖帝不再需要他了,是願意讓他退。馮保之所以能退,是因為他有一個好乾爹,冒著風險幫他設計了一條退路。可是陳洪,孤家寡人,往哪退,誰讓他退,他退了,馮保以後拿誰來練手?

所以,陳洪唯一的辦法就是自保,或者把希望壓到下一任皇帝身上。

只是他太后知後覺了,所有人都在瞞著他,包括嘉靖帝,直到海瑞上諫之後,直到嘉靖帝病入膏肓了,直到嘉靖帝通過他給裕王送“好雨明月”四個字時,他才恍然大悟。

原來黃錦這小子一直瞞著自己給嘉靖帝吃藥,原來嘉靖帝並沒有修煉成仙體,原來嘉靖帝想要傳位了,原來自己已經無路可退:

“走了個呂芳,來了個人又想學呂芳,陳洪,你這點德行要學呂芳,連影都沒有!”

四、

彷彿一下子被扒光在了眾人面前,陳洪的心裡面只剩下了悲涼,和不甘。

前面我們也講過,這次海瑞上疏,嘉靖帝並不想殺他,他也不想末了了,還留下個罵名。不殺海瑞,就得放海瑞,但是由誰來提出放海瑞呢?

沒有,一個人都沒有,每個人都喊著海瑞辱罵君父,是大不敬,但是殺不殺,不說話,放不放,也不說話。這一點上,徐階這個老狐狸,不知道比高拱、張居正、趙貞吉高了多少,他不表態,就只剩下裕王能表態。

其實嘉靖帝需要的是一個臺階,一個放海瑞的臺階,陳洪第一次去見裕王,裕王就說了:

“作為列祖列宗的子孫,我若能繼承大統,必重用此人!”

楊角風可以明確的告訴各位,嘉靖帝等的就是裕王這句話,只是不幸,這句話被陳洪隱瞞了。

等到陳洪第二次去見裕王,並傳達了嘉靖帝想殺海瑞的意思之後,裕王等人選擇了明哲保身,給海瑞判了秋後處決,陳洪以為嘉靖帝很滿意,其實不然:

“你何不乾脆說好人都讓你們去做,惡人讓朕來做!”

很多人不理解嘉靖帝為什麼會冒出這麼一句,現在估計懂了吧,判了海瑞秋後處決,就等於把這個皮球再次踢給了嘉靖帝,到時候他是勾決呢,還是不勾決?

五、

而陳洪,卻暴露了馬腳,不要以為錦衣衛歸他管,就沒人監視他了,嘉靖帝的眼線遍佈全國,裕王府發生的一切,他豈會不知?

陳洪選擇了做刀,那就只能做一把沒有思想的刀,如果刀不受主人控制了,那還算是刀嗎?

這把刀得罪了太多的人,司禮監呂芳那一夥人怎麼得罪的自不必說,包括楊金水、黃錦、芸娘等;當初奉旨去裕王府帶馮保去朝天觀,算是徹底得罪了裕王妃、馮保、世子,尤其世子,咬著牙要殺他;奉旨去錦衣衛“除草”,徹底得罪了朱七、齊大柱等人,算是把自己的基本盤給毀了;末了又在西苑鞭打百官,一下子把滿朝文武全給得罪了……

他也不是後知後覺,代理掌印太監的時候,他就已經向徐階示好,只不過碰了一鼻子灰罷了,他這點道行,怎麼跟徐階比?

內閣首輔是巴結不上了,他開始往裕王身上湊,從送馮保回去那裡開始,一步步步了呂芳後塵。但是要明白,他不是呂芳,他想做好人,兩頭討好,但嘉靖帝不同意:

“呂芳臨走了心裡始終明白,不管多少人叫他老祖宗,他永遠是個奴才,你以為你是誰?”

這句話意味深長,其實就是告訴陳洪,做奴才只管完成主子交代的事就行,你能做什麼主?

“裕王府李妃才是我朱家的媳婦,她瞞瞞朕倒也罷了,憑你也想做我朱家的媳婦?”

所以,很多時候,嘉靖帝不是被欺瞞,而是自己給自己找了臺階下而已。當初張三丰的“血經”如此,現在的判海瑞有罪的摺子同樣如此。

嘉靖帝沒有得到自己滿意的答覆,還是下不了臺,拿起了硃筆打了一個叉,並對陳洪講:

“他們不是會猜嗎,讓他們猜去!”

而陳洪,既然選擇了做刀,也就必然有被扔掉的那一天。不僅陳洪,海瑞也是一把刀,一把留給裕王的刀,如果他即位後真的能用好,這對大明朝也是極好的,當然這是後話,這裡不表。

陳洪,從他選擇上位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會滅亡!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1566》,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嘉靖為什麼知道陳洪的為人,還要重用陳洪。其中的原因,嘉靖在萬壽宮的樓上對黃錦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他用陳洪就是用一個狠字。那個時候黃錦正陪著嘉靖去看萬壽宮,陳洪的貼身太監正在找馮保的茬,侮辱鞭打馮保。黃錦為此想去主持一下正義,嘉靖為了保護蠢直的黃錦,勸阻了他。嘉靖是這麼告誡黃錦的:

“你鬥不過他。往後你不要太直,也不要當面和陳洪頂嘴。”
“朕這是為你好。”
“今後能殺陳洪的,大約便是此人。”

從這裡可以看出兩點,一是嘉靖是知道陳洪的為人的,所以才會這樣告誡黃錦,不要與陳洪作對;二是嘉靖還提防了陳洪,未來的馮保能夠除掉陳洪。

之後,百官以對內閣這兩年做的事情非常不滿為理由,趁著宮觀馬上要剪裁竣工,跑到萬壽宮前來進諫。徐階、高拱、趙貞吉等人苦苦勸阻,仍然無效。於是陳洪在沒有聖旨的命令下,私自下令毆打了百官。此時的嘉靖終於說出自己重用陳洪的原因:

朕用陳洪,就用在一個狠字上面。
要是現在連陳洪都沒有,我大明朝立刻就會翻了天。
“朕不得不這樣做。 ”
“你現在應該明白,朕為什麼要呂芳到南京去”
“這樣的事,呂芳不會幹。朕也不想讓他幹。”

嘉靖當初是用嚴黨來對付那些對自己不利的官員。反過來,嘉靖又用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些清流來敲打嚴嵩父子。自己從中用只需用呂芳來維持平衡即可。這便是二十多年的司禮監-嚴黨-清流權力體系。嚴嵩父子倒臺以後,原來的模式被打破,徐階等人不願意像嚴嵩那樣替嘉靖得罪百官。這個時候嘉靖便只能用司禮監的人來對付那些不聽話的人。

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呂芳非常懂得為人處世,自然明白做這種事情沒有退路,所以他是不會願意做的。不過嘉靖貴為皇帝,若是逼著呂芳去鞭打百官,呂芳還是得做。好在嘉靖這個人還是非常念舊的,還是念及呂芳多年伺候自己的情義,所以他也不願意呂芳做這種事情。最後,嘉靖把呂芳放到南京去,提拔了陳洪上臺。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我很喜歡《大明王朝1566》,劇中嘉靖是很聰明的皇帝,善於把握人心,玩弄權術,同時深知每個大臣的長處與短處,也可以說,知人善用。作為皇帝,嘉靖有很大忍耐力及包容心,同時也殺伐果斷。

陳洪、黃錦、楊金水是呂方(呂公公)最得意的三個門生,黃錦忠厚老實,認真負責,知恩圖報,善良敦厚,不適合政治謀略;楊金水忠心不二,善於權謀,處理事情心狠手辣,但勝在忠心不二,尚存有悲憫之心。陳洪是三人中的小人,喜歡權力,毫無人性,飛揚跋扈,為了得到權力可以背叛所有人,並痛下殺手。

嘉靖啟用陳洪是因為當時嚴黨被廢,嘉靖要做很多大臣不同意的事情,比如在國庫虧空時期修建宮殿等,他深知朝臣肯定會反對,以往這種棘手事件嚴嵩可以輕鬆處理,但現在的徐階是應付不了的。處理這種局面,必須心狠手辣,也就是說陳洪是嘉靖的一顆死棋,處理這些問題,肯定會得罪所有的朝臣士紳,到處樹敵,結果肯定會很慘烈。嘉靖並不喜歡陳洪的為人,卻需要用他的能力,需要他去當這個惡人,而黃錦是處理不了這些問題的,嘉靖也不想讓他樹敵,嘉靖打心眼裡是愛護黃錦的,也對黃錦說過,“不要得罪陳洪,你鬥不過他,今後能殺陳洪的,大約便是此人(馮保)”。

綜上,政治鬥爭及權謀之術是很殘酷的,有時候善良的人明哲保身,很多問題處理不了,就必須得用一些不怕得罪人,品德令人詬病的人才能解決問題。


Shirley西蘭花


其他人寫的很好

我就不引經據典了

在我看來嘉靖用陳洪就一個原因

那會兒的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處境

並且已經知道知道很多地方做錯了

但是作為皇帝的面子不能丟

認錯是不可能認錯的

他不需要更多的海瑞來罵他

不需要更多的呂芳來告訴他應該怎麼辦

他也不關心天下臣民怎麼樣

他就想繼續做他的得道神仙、無為皇帝

所以

他需要一條很聽話的狗

而陳洪正是這樣一條狗

而且是很兇殘的一條狗

嘉靖讓他咬人

他不啃下一塊肉絕對不鬆口

這就是我個人認為的嘉靖為什麼要用陳洪

不是因為陳洪厲害

只是因為他是嘉靖需要的那條幫他咬人的狗

我是小書,我想把我心中最美的世界分享給你。我覺得我值得你點一下關注,要不你試試?


書海拾貝丶


自古帝王用人就不看什麼人品節操,只看對自己有沒有用,或者用了這個人是不是利大於弊!嘉靖帝用陳洪就是這樣的。

比如歷史上有名的陳平,跟自己的嫂子私通,在軍隊裡又敲詐下級士兵的錢財,壞名聲傳的劉邦陣營裡的大將們都知道了,都反對劉邦重用陳平。

可是劉邦還是重用了陳平,因為他知道陳平對自己有用,自己用的是陳平的才幹,而不是陳平的品行。

再比如,雍正重用李衛,這個李衛本來不學無術,也沒有科舉功名,只是花錢捐了個官。但是雍正地就是要用他,用他敢做敢幹,李衛的大膽對雍正的改革大有幫助。

再比如,年羹堯和嶽鍾琪,都不是真的滿人,他們兩個,一個祖宗是包衣,一個是純正的漢人。滿人都覺得他們靠不住,可是雍正還是讓他們在西北帶領大軍。

特別是年羹堯,飛揚跋扈,桀驁不馴,但是雍正卻曾經說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給了年羹堯了這類話。雍正用人,不管你是滿人漢人,對他有用的人就會用。

回過頭來看陳洪,嘉靖明知道陳洪品行不端,狡詐狠辣,為什麼還要用他呢?

陳洪對呂芳落井下石,對楊金水落井下石,這些事嘉靖都看在眼裡。但是,他還是要用陳洪。因為陳洪的很辣正是此時他急需的。

嘉靖帝在朝廷裡,佈置了代表自己的司禮監,在內閣裡分化了以嚴嵩嚴世藩為首的嚴黨,和以徐階高拱張居正為首的倒嚴黨,清流黨。使朝廷在正常運轉的情況下,保持一定的權力平衡。

可是,嚴黨倒臺了,平衡打破了,夾在百官和嘉靖之間的內閣成了徐階這位清流領袖。

這就相當於,百官直接面對皇帝本人了。以前在嘉靖帝前面“遮風擋雨”的嚴嵩退休了,嘉靖帝失去了對百官的緩衝帶。

這時候,必須有人站出來替嘉靖帝遮擋。徐階是清流領袖,他也沒嚴嵩那麼狠,所以內閣是沒法替他遮擋了。

只能祭出司禮監了。這是嘉靖帝對百官的最後一道屏障。可是,司禮監的頭子呂芳這個人,太和氣,不夠很辣,成天只想當和事佬。嚴黨和倒嚴黨斗的最激烈的時候,他還私自拿著嘉靖的酒去拉架,要徐階和嚴嵩不要再鬥了。被嘉靖狠狠地批評了。

所以,呂芳不能再當司禮監的老大了,剩下的幾個,黃錦,孟公公,石公公,威信不夠,很辣更不夠,這時候,只有很辣的陳洪可用了。

嘉靖帝就是需要陳洪的狠。只有狠人,才能給他遮擋百官隨後帶來的衝擊。

就像大禮議時期,嘉靖一口氣廷杖140多位官員,杖斃16位,就像嚴嵩嚴世藩父子整死沈煉等人,就像馮保杖斃周雲逸。

如果看人品用人,黃錦人品好,又忠心,他能擋得住百官對嘉靖的衝擊嗎?

嘉靖當時一門心思蓋新宮殿,百官不斷上諫,接著百官先是因為俸祿問題,後來又因為喬遷問題,再後來又因為海瑞的問題,又不斷向嘉靖帝發起攻擊,發起衝鋒。

這已經不是小太監之間的爾虞我詐了,這是明槍暗箭、短兵相接的權力交鋒,這些事讓黃錦上他行嗎?他有二營長的意大利炮嗎?

還得是陳洪,他狠,敢毒打百官,敢跟百官對著幹,能遮得住,擋得了。這才是嘉靖帝需要的,對嘉靖帝有用的。他就是嘉靖帝此時的意大利炮!

後來,冒出來一個海瑞,比陳洪更狠,連陳洪都降不住了,還得嘉靖帝拖著病,親自跟海瑞過招。

還是那句話,自古帝王用人就不看什麼人品節操,只看對自己有沒有用,或者用了這個人是不是利大於弊!


西堤君


其實這歸根結底,不過是嘉靖皇帝重塑政治格局並且保護作為自己最真心的老奴呂芳的手段而已。

嘉靖在位40多年,一直秉承政治格局就是文官分派鬥,司禮監做裁判代表自己,在重要決策中出力。這時候司禮監呂芳就是嘉靖代言人,他的作用就是傳達嘉靖意思。可在嚴黨倒臺後,文官集團變鐵板一塊了,這政治格局就沒法玩下去了。

原來的嘉靖朝政治格局就是三角關係而已。

嚴嵩一黨,清流一黨,他們二個互相制衡,然後司禮監作為傳遞皇帝命令的使者出現。

嘉靖政治思想其實和道家很相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嘉靖痴迷道教,當然深諳此道,只有一肯定是沒得斗的,這個一成為自己對立面,自己說話就不算數了。二同樣如此,在勢均力敵情況下他們會水火不容,三才是權衡和政治鬥爭開始。三國爭霸就如此這才是帝王術根本。

消滅不是根本目的,制衡才是,可嚴嵩一黨全部雨打風吹去,那麼誰可以代替嚴嵩?這就是嘉靖最要考慮問題。不僅如此,嘉靖還擔心自己的老僕人,呂芳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會晚節不保。原因很簡單,嘉靖知道自己估計是不行了,老了。雖然每天修仙,他那會不明白自己離死不遠?

這個時候他也要給身邊人想退路,同樣想退路的還有呂芳。

如果說在大明王朝1566中,誰的政治智慧最高,其實呂芳絕對可以排的上號。而呂芳對馮寶說的為官三思就是她智慧的體現,這件事上他也是這樣做的。

為官三思:“思危,思變,思退”我們看看呂芳如何做的。

因為思危:才有電視劇中這一段出現。

嘉靖皇帝每次修道都是呂芳伺候,早有水上漂功夫,行走不帶動靜,可他卻在想辭職時候三番四次犯錯。

嘉靖修道時,呂芳合爐蓋發出“當”一聲!

嘉靖道:“這一月你已是第三次擾朕清修。你在害怕什麼?”

呂芳低頭:“回主子,奴才在主子身邊會害怕什麼?

然後又意味深長的說:……回主子話,主子不要生氣,奴才也老了。”

那麼這句話什麼意思?請注意那個,奴才也老了。這就是呂芳要表達的意思。陛下你老了啊,我也老了。你什麼都不怕你是皇帝,可是我怕啊?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就是呂芳三思中第二思帶來的。這第二思就是“思變”。

因為思變:才有呂芳請辭之舉。

而變化就是朝局變化,隨嚴嵩倒臺,呂芳位置很尷尬。因此呂芳要為自己找退路,而這退路就是未來的皇帝,可這個事情他不能做,他不是裕王人,而是嘉靖的人,按他的想法自己和裕王陣營越走越近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但這事他明白不能做。

原因很簡單,呂芳-嚴嵩-徐階現在只有二個勢力還在,嘉靖怎麼可能允許司禮監、內閣和裕王一體無間,拿走全部權力。那麼他往哪裡放?

也因此他開始對呂芳行動表示猜忌和懷疑,同樣受這種待遇的還有首輔徐階,而嘉靖內心想的肯定是“你們二個跟我悠著點,別一個鼻孔出氣。”

不僅如此,他還用行動表達自己態度,那就是提拔徐階的兒子徐璠接替嚴世蕃任工部侍郎目的是什麼?

不過是告訴徐階,老嚴嚴嵩走了,現在你要代替他的位置,我需要一個“遮風擋雨”的內閣首輔,我給你好處你要聽話。同樣他也在敲打呂芳,還有儲君裕王,你們二個別太親密無間了。你老子我還在,現在想接班,太早了。這也是他拿掉呂芳在裕王家裡的親信馮保的原因。

面對這樣狀況,呂芳尷尬啊,他內心是想靠攏裕王,目的不過是給自己找退路,但這個事情她不能做,如果全面迎合徐階整頓朝局,他就要被打倒,與其如此不如思退。

因為思退:才有陳洪的上位。

面對變化的朝局,呂芳完全無法在不得罪裕王情況下,找到自己退路,唯一辦法只有請辭,這就是呂芳思危之後的應對,也是他和嘉靖說自己老了的原因。呂芳退了,嘉靖就尷尬啊,你說你掌控司禮監二十多年,突然撂挑子不幹了。嘉靖也鬱悶,可是一想,又覺得自己這個奴才聰明。這樣的情況下,辭職卻是是最好的選擇。

可司禮監事情不能沒人做,只能選拔新人,於是行事果斷,狠辣,又和徐階還有裕王都沒有什麼瓜葛的陳洪就成必然選擇。

陳洪也是老資格大太監,深得嘉靖寵信,再加上和新生政治勢力沒瓜葛,做事就有狠勁。那麼他代替呂芳做自己的刀就再合適不過了。於是嘉靖就順理成章的批准了呂芳的請辭要求,最後還深情的對呂芳說:“你走了就在沒有一個貼心人了。”

這就是做皇帝的無奈,誰說嘉靖無情,只不過他有他的無奈

他的無奈就是必須保證政治格局的制衡,而這一切制衡的背後,都是他必須掌握最高權力的訴求造成的。但是他又不想自己忠誠的奴才為自己而死。

嚴嵩是一個,雖被打倒但他還是給嚴嵩生路,呂芳是一個,他讓呂芳退出,避開危險。最後自己在扶持新人,重新構築帝國三角政治格局,維持至高無上的權力。在這個新格局下,徐階要代替嚴嵩作用,陳洪要代替呂芳作用,直到他死之前,這個格局都不能被打破!

那麼嘉靖無情嗎,不過是政治鬥爭太殘酷而已。


阿斗不傻


這就是昏君的智慧。

這部電視劇神在不僅寫嘉靖一朝,而且把後朝也給寫了。伏筆在於高拱屢次對徐階出言不遜;裕王府閉門時只有張居正一人能進出,張表示了特殊的態度並不與高拱合作;優先登場的馮保和最後嘉靖表示取代陳洪必為馮保。

(《大明1566》之陳洪)

實際上已經暗示了從嘉靖死到萬曆時期的發展。

《大明王朝1566》中宦官們的爭鬥可以說是相當的精彩。自上而下的“祖宗”“乾爹”的階級讓人感到封建階級無處不在。最可愛的形象就是秉筆大太監黃錦了,他沒參與設計劣跡事件中,頂多是模模糊糊的去執行,安守本分沒什麼非分之想。他和陳洪比起來就更顯善良。劇中最後,嘉靖告訴黃錦,不要與陳洪鬥,滅陳洪者必馮保。事實上,馮保和張居正的確在萬曆帝期間“精誠合作”,看出嘉靖之眼光。

(《大明1566》三宦官)

陳洪是裡面非常可恨的角色,或者說是最可恨的角色,應該說一無是處。但是他卻被嘉靖皇帝所器重了。那是因為嘉靖不會用人?

嘉靖是個聰明人,懂得甚至是精通制衡屬下的道理。耳目廣泛,不聽一家所言。他對呂芳最後的冷漠實際上也是為了保全後者。

(劇中嘉靖帝)

所以嘉靖用陳洪就有他的用意。陳洪是嘉靖和群臣之間的緩衝地帶。嘉靖想幹而不能幹的就要陳洪來做。為什麼嚴嵩能掌權那麼久,多少也有點這個意味。上樑不正下樑歪,嘉靖也就用用這樣的人讓他的王朝苟延殘喘了。病入膏肓的明朝沒有佞臣亡的更快,佞臣對於皇帝個人是好的,但是無疑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和苦難。

陳洪是個十足的白眼狼,自尊心極強,報復心也很強。嘉靖用他來獨擋正義之聲以維持他所謂的平衡。這個平衡越來越微弱也越來越畸形。這就是昏君的智慧。


泊圖泊途


關於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帝知道陳洪的為人為什麼還要重用他,說到底還是帝王的馭人之術。自古帝王沒有道德底線,只有政治需要。謙謙君子要用,卑鄙小人同樣要用,只要他們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電視機《大明王朝1566》中的陳洪是一個典型的小人,表面上對上司呂芳恭恭敬敬,以乾爹相稱,背地裡小動作不斷,巴不得立即取呂芳而代之。對外,則如同瘋狗一般,只要嘉靖帝想處置的人,逼置之死地而後快,絕不留情,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這就是他和呂芳最大的區別,呂芳為人圓滑,對於嘉靖帝一味逢迎,對於文官集團也做人留一線,什麼事情都留有轉圜的餘地。因此,呂芳主持司禮監期間左右逢源,與嘉靖帝和內閣的關係都比較融洽,既起到了牽制文官集團的作用,又起到了皇帝與文官集團之間潤滑劑的作用。



嘉靖帝重用陳洪發生在嚴嵩倒臺之後,文官集團失去了“嚴閣老”的壓制,清流們紛紛跳出來“表現”。明朝的清流們雖然幹不了什麼正事兒,不怕死卻是出了名的。他們鬧起來,夠嘉靖帝好好喝一壺的。呂芳見狀,想置身事外,加之嘉靖帝深知呂芳的性格,不會徹底拉下臉來。於是呂芳故意犯錯,被嘉靖帝接機解除職務,正式“退休”。那麼,誰能處理這些事情呢?黃錦雖然最受嘉靖帝信任,關係也最鐵,但是性格過於溫和,甚至比呂芳還要溫和,自然是不行的。其他人,地位不夠,壓不住場面。



這時候,陳洪的作用出來了,他可是什麼臉都能撕破,什麼事都幹得出的主兒。於是,嘉靖的換上了陳洪。陳洪不是蓋的,上來就是一頓鞭子,打得出頭的清流們哭爹喊娘,不老實都不行。接下來,“太子”裕王出場了,慰問受害人、收買人心,讓清流們覺得,皇帝還是關心他們的,都是陳洪在作祟。於是乎,嘉靖帝既平息了事端,還沒有失去人心。壞人只有一個,那就是陳洪。劇中嘉靖帝自己也說,如果是呂芳,他做不出這樣的事情,自己也不願意呂芳當這個惡人。說到底,陳洪就是嘉靖帝的一枚棋子、一條咬人的把門惡犬而已。



實際上,嘉靖帝從內心來說根本看不上他,至少對他的印象比對呂芳差得多。之所以重用他,用的就是他的惡。只有這樣的惡人才能儘快平息事端,同樣只有這樣的惡人才能留給自己和兒子做好人、收買人心的機會。而這一點,呂芳做不到。同時,嘉靖帝並沒有打算長期留著陳洪,僅僅是用一用而已。從劇中嘉靖帝看到馮保後說將來能夠收拾陳洪的大概就是此人也能看得出,嘉靖帝已經預見了陳洪的結局,從內心裡早已將這條惡犬拋棄了。



史籍中關於陳洪的記載並不多,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的劇情自然也是杜撰的。但是,真實歷史上的陳洪大體也就是這麼一個惡人,評價並不高。


農民工歪說歷史




嘉靖皇帝是一個極其聰明又極其自私的人,他把身邊和內閣中的人都當成木偶,任其戲弄和玩耍,利用完了厭倦了就殺掉。

嘉靖20多年不上朝,卻依然把朝中大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人不夠精明,大局觀不清晰,根本就做不到這一點。

對於陳洪,作為宮中的四大太監,嘉靖對他知之甚深。他是一個有野心的人,願意為皇帝去背鍋,甚至不擇手段的人。

用嘉靖自己的話說:朕用陳洪,就用在他這個狠字。要是連個陳洪都沒有,我大明朝立刻就要翻天了。



嘉靖之所以用陳洪,就是因為呂芳和黃錦兩個人都不夠狠,他要用一個酷吏,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宮中的太監原本手中沒有權力,但因為是皇帝的一群狗。常常要替皇帝去辦很多事,皇帝就會授予他們很多權利。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陳洪早就想坐上老祖宗的位置,他將嘉靖的心思揣摩到了極處。

以前嚴嵩在的時候,由嚴嵩去對付那些企圖君臣共治的理學名臣。接替嚴嵩的徐階是一個老滑頭,呂芳也是兩面敷衍。



當群臣和中央起了爭執,嘉靖就不得不衝在第一線和大臣們做鬥爭。像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嘉靖從來都不屑於做。

嘉靖需要一條惡狗,替他來咬人。於是他就選中了陳洪。平心而論,他不喜歡這個人。但在這樣的情勢下,又不得不用。

唐朝的時候,武則天也任用過一批酷吏,武則天也知道這些人都不是什麼好人,但有些髒事總要找人來幹。這種人利用完後,往往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嘉靖曾經對黃錦說:馮保將來肯定就是那個殺掉陳洪的人。在《大明王朝1566》一開頭,馮寶就有了討好嘉靖的野心,受到陳洪的擠兌排斥。



在嘉靖皇帝臨死前,他曾經召見了自己的兒子和皇孫。因為嘉靖知道自己來日不多,自己的兒子有懦弱無能,因此就把自己的駕馭人的手段傳給了他。

嘉靖打了個比方:天下群臣就像長江與黃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但這兩條河都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同時這兩條河如果氾濫成災,不加管制,就會淹掉兩岸的良田。



忠臣和姦臣都是有用處的,就好比長江與黃河。不能因為奸臣奸就不用,那樣就會讓忠臣蹬鼻子上臉,一定要讓他們互相牽制,最終為皇帝所用。

歷史上的國家都是皇帝一個人的,就是要以天下之力供奉一人。但凡是反對皇帝的人、不利於皇帝的人,都不能手下留情。不管他們是忠臣還是奸臣,用與不用的原則,只看對皇帝有沒有好處,能不能被皇帝控制。


新知傳習閣


在《大明王朝1566》中,處處都提現了嘉靖皇帝的帝王權術,處處提現了嘉靖的用人藝術。就如他最後說過的話“長江水清灌溉了兩岸數省的田地,黃河水雖然濁也一樣灌溉農田”嘉靖用陳洪,甚至是重用嚴黨也是運用了這個原理。

嘉靖皇帝一生都沉迷於修煉,都沉迷於道法,幾十年不上朝,但是整個朝廷還是在井井有條地運作著,這個朝廷運作的井井有條的重要原因就是他會用人。這個朝廷裡分為三股力量,一股是以高拱,徐階和張居正為代表的清流一派,一股是以嚴嵩嚴世藩的嚴黨一派,還有一股就是以嘉靖皇帝馬首是瞻的司禮監等,這三股力量相互平衡共同運作整個朝廷。而在這個內閣系統中嚴黨和清流總是鬧得不可開交,總是想著要弄垮對方,既然是斗的這麼嚴重,嘉靖皇帝這個也是知道的,所以就專門有個機構來平衡,這個機構就是司禮監,他的直接目的就是為皇帝服務,無條件地效忠於嘉靖皇帝,另一個目的就是平衡嚴黨和清流的爭鬥,作為一個相互制衡的作用。

在嚴黨和清流爭鬥的時候,這個時候司禮監的大太監是呂芳,呂芳這個人雖然頗有城府,但是卻心地善良,在嘉靖身邊伺候了幾十年,十分懂得嘉靖皇帝的心思,而對於嚴黨和清流的爭鬥也是在和稀泥,誰也不向著誰,誰也不得罪,一心一意都為皇帝著想,嘉靖這幾十年以來也一直把呂芳當做自己最為親近的人來看待。但是自從鄭泌昌和何茂才完蛋之後,這必然會牽扯到嚴氏父子,嘉靖也知道嚴黨終有倒臺的那一天,到嚴黨倒臺之後,嘉靖皇帝所要面對的就是清流了,清流這一幫人自視清高,相比嚴黨來說更加不好對付,而能夠幫助嘉靖處理這幫清流的是司禮監,但是呂芳這個人太善良,就怕對這些清流沒有辦法,所以他只能用心狠手辣的陳洪了。

陳洪這個人心裡就沒那麼善良了,並且他盯著呂芳這個職位很久了,早就想取而代之,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就趁著嚴黨將要倒臺的時候,呂芳去守陵,嘉靖身邊正好缺人,嘉靖也知道這個陳洪是個心狠手辣的人,而這個時候嘉靖需要的正是一個狠角色來幫他對付平衡這幫迂腐的所謂的清流,對他們來說道理是肯定說不過他們的,只能使用武力了。但是黃錦這個人也像呂芳一樣心地善良,也沒有陳洪有心機,他只能用陳洪,來對付這幫人,陳洪對他們使用武力之後,在過去安撫一下,他們就會對皇帝感激不盡。

而嘉靖也似乎預見了陳洪的未來,皇帝終究也是會生老病死的,他死後肯定是裕王繼位的,裕王繼位之後陳洪肯定就不會再這樣囂張跋扈了,因為他之前結下了太多的仇,其中一個就是馮保,因為這個馮保是呂芳的人,是呂芳比較信任的人,他將馮保貶到別處幹粗活,陳洪的人處處為難,嘉靖皇帝也知道未來置陳洪於死地的人就是這個馮保。

陳洪雖然心狠手辣,但是對嘉靖皇帝來說也算是忠心耿耿,但是嘉靖對陳洪卻沒有像呂芳那樣的感情,呂芳對他來說是一種親情,而陳洪對他來說只是一條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