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暴晒下搞試驗,交大教授突破高鐵核心技術攻關,讓"中國速度"舉世矚目!

在中國高鐵事業飛速發展的背後,有這樣一群科學家——他們不捨晝夜,辛勤奮戰,攻克難關,不斷擦亮著中國高鐵這張"國家名片"。他們之中,就有

北京交通大學高亮教授的身影——這位曾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詹天佑鐵道科技成就獎、茅以升鐵道科技獎的鐵道科學家,帶領著一支年輕的團隊突破一項項核心技術,用初心與堅守當好高鐵"鋪路"人。

烈日暴曬下搞試驗,交大教授突破高鐵核心技術攻關,讓

人物介紹:

高亮,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卓越百人"第一層次人才,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北京"領軍人才等。高亮教授等主持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是北京交通大學第一次雙主持成果獲國家一等獎。個人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詹天佑鐵道科技成就獎、茅以升鐵道科技獎等。

作為學術帶頭人,高亮教授率領的高速鐵路線路工程安全服役創新團隊是首批進入"2011計劃""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的核心團隊,"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團隊,併成功入選國家創新推進計劃——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烈日暴曬下搞試驗,交大教授突破高鐵核心技術攻關,讓

哐當——哐當——曾經,火車車輪與鐵軌之間這一富有節奏的撞擊聲,承載了無數中國人的記憶;如今,高鐵不僅可以讓人們千里京滬一日還,更成為一張閃亮的"中國名片"。其背後,起著關鍵支撐作用的技術變革就是無縫鋼軌。

"與傳統鐵軌專門保留縫隙以應對熱脹冷縮不同的是,高鐵鋪設的是無縫軌道。"高亮教授介紹道,這是因為車輪運行時會對鋼軌產生衝擊,在高速行駛情況下如遇軌縫會有脫軌危險。"哪怕是幾毫米的縫隙,對高鐵來說都是非常可怕的。"

中國高鐵建設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中國高鐵建設面臨的是世界級難題。"高亮說,"從最冷到最熱,從岩石、沙漠到凍土,從隧道到橋樑……如何保證幾百甚至幾千公里無縫線路的強度、穩定性、平順性,是中國高鐵要獨自面對的挑戰。"

挑戰始於20世紀90年代,他們被稱為"京城地鐵守夜人"

實際上,對高亮來說,挑戰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

1990年,正在攻讀鐵道工程方向碩士研究生的高亮跟隨導師開展無縫線路研究。1999年,從北方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前身)博士後流動站出站後,他在該校土木建築工程學院軌道結構室留任,繼續相關研究,並組建了自己的團隊。2003年,他的團隊從秦沈客運專線開始從事高鐵軌道結構相關的研究工作。

"別人以為大學教授都是坐在實驗室電腦前、站在三尺講臺上,其實,我們的研究不僅需要想象、演算,還需要大量的現場實驗。"高亮說。

烈日暴曬下搞試驗,交大教授突破高鐵核心技術攻關,讓

曾經,在大部分人進入夢鄉的時候,高亮帶領著團隊趁北京地鐵晚間停運,開始了忙碌。他們帶著沉重的監測儀器走向地鐵隧道深處,安裝實驗設備,測試接收信號並進行數據分析,判斷軌道服役狀態,為設計更安全、更優化的軌道結構提供依據,直到清晨地鐵通電前才離開。

在京滬高鐵建設期間,為了研發更適應現場施工情況的無砟軌道新型梁端錨固裝置——端刺結構,高亮團隊在安徽滁州段進行現場大型原位試驗。當時,烈日暴曬下的鐵架溫度高達60℃,但為了趕試驗進度,在工人休息後,他們還要硬生生地把100多斤重的鋼板一塊一塊抬上去。

無法計量的是,高亮團隊到底有多少人、多少次在零點後出現在北京地鐵站臺,知道的人都稱他們為"京城地鐵守夜人";無法計量的還有,高亮團隊用腳步丈量過多少里程的祖國大地,他們甘願當"高鐵鋪路人"。

腳踏實地,他帶隊研發核心技術,助力中國高鐵 "走出去"

十幾年來,針對我國高鐵無縫線路發展中的實際問題,高亮帶領團隊自主創新,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實現了多項核心技術突破,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複雜環境下高鐵無縫線路關鍵技術與應用體系,創立了長大橋、高架站無縫線路設計理論和方法,創建了無砟軌道空間精細化——均衡設計方法,研發了Π型臺後錨固體系……為我國高鐵大規模建設、安全運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技術支撐。

這些成果作為我國高鐵的核心技術,幾乎在國內所有高鐵建設中得到了成功應用,還被廣泛地應用於土耳其、沙特、伊朗等國的鐵路建設,為我國高鐵"走出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高亮帶領團隊榮獲了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同時還培養了一大批軌道交通專業人才,他們成了各自單位的主力軍。學生們印象最深的,就是高老師身上的兩種精神:一是腳踏實地,來不得半點疏忽;二是知難而上,有勇氣去挑大樑。

烈日暴曬下搞試驗,交大教授突破高鐵核心技術攻關,讓

如今,高亮又投入一項新的研究——有砟道床劣化問題。"道床劣化是引起軌道不平順的關鍵因素,會顯著降低列車運行安全性與平穩性,增加養護維修工作量,影響有砟軌道的正常運營。"高亮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明確散體道床劣化機理的基礎上,對散體道床開展更為科學的設計、運營及養護維修工作,從而在保障列車的安全、平穩運行的前提下延長道床使用壽命,"這是我國有砟軌道技術進一步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是搞工程的,就應該不斷去創新。"高亮說,"要秉持工匠精神,就像人生走過的每一步都要算數一樣,一段段鋼軌焊接而成的無縫線路必須毫釐不差。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中國高鐵無縫前行。"

堅守著心中的夢想,腳踏著堅實的鐵軌,仰望著頭頂的星空,高亮和他的團隊仍在不斷努力與奮鬥,為祖國的鐵路事業繼續發揮著"光熱"。

關注"北京交通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