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間賽跑!打通物流、拓展貨源,海外學子馳援國內醫療物資

近日,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也牽動了一大批海外學子、華人的關注。“聽說不接受海外捐贈?醫療物資能否清關……”面對互聯網上的眾多疑問,他們身體力行地不斷尋找所在國的醫療物資資源,嘗試打通物流渠道,試圖以綿薄之力緩解國內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引發的醫療資源緊缺。

“這兩天,我們接到很多關於海外醫療物資如何運輸、如何通關、如何交接等等諮詢。”深圳巨航公司董事長鬍先生在電話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而為了幫助武漢快速獲得援助物資,緩解海關應對海量諮詢的壓力,包括深圳巨航公司在內的許多報關企業都決定免費提供通關服務。

就在第一財經記者發稿前,由武漢大學大紐約地區校友會組織募捐的首批物資(1122套防護服、582個護目鏡、480個N95口罩)已在29日下午由湖北省慈善總會指定分配,由校友組織全部配送到醫院。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上述物資從紐約起飛到送達醫院手中,從空運、清關、陸運、配送,在48小時內完成。

據悉,由該校友會組織募捐的第二批物資(共計約12萬件,包括3147個護目鏡、2425套防具服、39430只口罩、75000只醫用手套)已搭乘東航航班於當地時間1月30日下午從紐約起飛,物資預計2月1日抵達武漢。

“為了趕上倉庫入貨時間,武大的學姐等不及供貨商送貨,自己開著皮卡冒著雨從長島跨越整個紐約去費城取貨,單程就是三個多小時。這就是在和‘時間賽跑’。”武漢大學大紐約地區校友會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目前在美國,還活躍著由凱斯西儲大學中美醫療峰會發起、後由各大北美高校聯盟組織展開的“百萬口罩”北美救援小組的募集。此外,在俄羅斯、意大利、法國等世界多地,華人或者留學生團體都在加緊行動,籌措醫療物資。

打通物流渠道是關鍵

“我們主要是負責物流通關,協助海外捐贈貨物的快速落地,幫助捐贈品辦理免稅通關手續等。”胡先生說道,“從大年初一到現在,我們一直和各地海關、慈善總會、紅十字會等機構一起摸索,尋求快捷合規的物流通關方案。”

據胡先生介紹,針對海外捐贈醫護用品,巨航公司目前採取的通關模式是,各個省的慈善總會或者紅十字會等5A社團作為受贈人,然後在捐贈函裡註明實際捐贈的醫院名稱,以定向捐贈的模式通關。“貨物通關放行後,實際使用單位或代理人憑慈善總會等機構的文件提貨,這是定向捐贈,一般不會出現人們擔心的被截流、統籌安排等問題,捐贈人和實際收貨人無需擔心。”他建議按此模式操作,“畢竟這樣效率最高且方便管理。”

“目前,慈善總會蓋章、報關、提貨等均可當天完成,甚至閃放。海關都開放了綠色通道。緊急情況下,可先登記放行貨物,然後再補報關手續。”胡先生說道。

貨物清關後,包括中外運、郵政、順豐、菜鳥網絡(三通一達)等為代表的大型物流公司都有參與清關後的貨物運輸,發往武漢等地區。胡先生表示,“這些運輸基本都是免費。”

武漢大學大紐約地區校友會微信公眾號上的物流通道流程顯示,捐贈物資經過合規篩選寄送到位於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的倉庫;倉庫將打包好的物資交由東航,由東航負責將物資從紐約運往上海;在上海口岸入關以及完成清關後,由提單人-校友組織負責將物資從上海運往武漢。物資到達武漢後,校友組織根據物資捐贈清單對有特殊需求的訂單進行物資點對點配送,其餘的物資將由湖北省慈善總會/疫情指揮部/紅十字會指定分配,並由校友組織的渠道立刻送往一線。

武漢大學大紐約地區校友會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道,他們的貨倉就機場邊上,由菜鳥網絡進行物資打包和標示,然後運上東航班機,抵達上海後進行清關,所有清關文件都提前準備完畢。境內運輸都有校友企業組織安排,“所有方均為無償援助。”

武漢大學大紐約地區校友會微信公眾號上信息還表示,湖北省可以指定醫院進行點對點配送,覆蓋武漢及周邊縣市。現在湖北省內運輸通道切斷,能夠運輸的只有三家戰略性醫藥企業,其中包括為武大大紐約地區校友會配送的人福醫藥。後者擁有湖北省最大的指定醫療物資配送系統,長期負責湖北省內的醫療物資配送業務,與省內各大醫院均有配送渠道,可實現物資捐贈人定向捐贈的要求,以更高效的方式將醫療物資配送到最有需要的醫療工作者中。

李清越是俄亥俄州The College of Wooster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主席。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她們參與捐助的整個活動流程是,先和“百萬口罩”小組的聯絡人取得聯繫,將購買或即將購買的物資信息發給他們驗貨,以便確認物資的情況符合國內醫療標準。“如果不確定是否型號符合國內標準,他們也提供了一個有關物資型號和購買鏈接的表格,可以按照這個進行購買。”她說道。

她隨後介紹道,驗貨成功之後,物資就可以被運送到他們的儲存庫房,再由他們的工作人員統一打包,之後發到國內醫院的對接團隊,進行資源的分配。

而對於那些不是捐贈的海外醫療產品,比如企業從國外購買來給員工自用的口罩、個人海外購買自用的口罩等,胡先生強調,超出合理自用數量的話,只能按正常的貿易方式徵稅進口,“但海關方面也簡化手續,流程非常快捷。”

“目前海外進口的醫護產品綜合稅率在20%~30%左右。”胡先生介紹道,“口罩的話是6%的關稅;防護服的話是8%的關稅。”他建議那些貨值在1000元人民幣以下的、家庭自用的口罩等產品,採用國際快遞方式進來,不僅能直接運輸到家且無需交稅。

拓展海外貨源

除了為客戶解答疑問,協助辦理免稅通關、對接物流渠道渠道等,胡先生跟他的校友還在幫忙解決海外醫療物資貨源的問題。

胡先生還有一個身份,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物流校友會會長。“從年初一開始,我們就開始動員全球物流校友,尋找落實國外的工廠、藥店等資源,儘自己一點綿力幫助國家,共度時艱。目前國外資源也是非常緊缺的。”胡先生說道。

武大紐約校友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現在美國各大醫療物資廠商生產、備貨需要時間,也遇到了不少延期交貨的現象。“但我們仍然在緊張有序地進行物資購買和渠道拓展,也會根據國內一線醫院的需要,探索擴大采購類別。”上述負責人說道。此前,根據第一財經記者報道,即便在挪威靠北極圈附近的小城市也出現了口罩難求的現象。

武漢大學大紐約地區校友會相關人士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在當地採購物資是最大的困難,“現在美國境內的相關醫療物資也出現短缺。”

對於這一點,李清越也感同身受。“對於像我們這樣人數較少的文理學院,我們身邊沒有足夠的醫療資源,所得到的信息也十分混雜。所以最開始遇到的困難是辨別個大募捐渠道的準確性,合法性和時效性。”她說道,“在沒有得到最直接的有關海關能夠為海外醫療資源開啟綠色通道的消息之前,我們其實對任何募捐渠道都保留著懷疑態度,因為我們想為武漢出一份力的所有學生負責、想為身在武漢的醫護人員負責、想為在國內受到我們捐助的人負責。”

而一位在俄羅斯莫斯科籌集醫療口罩的華人小周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們也是採取定向捐贈的模式,但目前較為擔心國內的運輸渠道。

此外,胡先生還表示,隨著國際物流渠道越來越窄,也讓海外捐贈物資的運輸增加了許多變數。目前,美國、英國、印度等很多國家不少航空公司取消了部分前往中國大陸的航班。截至1月30日,德國漢莎、英國航空公司等都取消了往來中國大陸的航班。

“其實,海外捐贈的運輸主要還是利用客機貨倉,尤其是幾萬個以下口罩之類的小批量貨物。”胡先生說道,“所以當前救濟物資運輸還是依靠諸如南航、東航等國字號的航空公司作為主力。”

“這兩天,我們一直跟廣東省慈善總會、紅十字會、廣州海關等部門在線協同工作。這些部門的工作人員,雖然加班加點經辦這麼多捐贈物資進口,但自己反而沒有最基本的口罩保障。”胡先生說道。他也希望海外機構能關注廣東省的醫療資源緊缺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