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相機的防抖與不防抖的區別到底有多大?

黃益坦


防抖,分為三種,1,鏡頭的光學防抖。2,機身的防抖。3,電子算法的防抖。


對於長焦鏡頭來說,必須要購買有光學防抖功能的。千萬不要貪圖便宜,購買沒有光學防抖的長焦鏡頭。更不要因為你的機身有防抖功能,所以就買個沒有光學防抖的長焦鏡頭。

對於長焦鏡頭來說,機身防抖,沒啥用的了。


你的具體問題是,單反相機的防抖與不防抖的區別到底有多大?

我具體談談我的看法:


一、對於防抖來說,必須要有防抖的,是長焦鏡頭的光學防抖

1,機身防抖,對於長焦鏡頭的作用不大。

2,長焦鏡頭,如果沒有光學防抖,取景都會很不舒服的了。

3,長焦鏡頭,如果沒有光學防抖,就幾乎無法抓拍的了。


對於長焦鏡頭來說,千萬不可以貪圖便宜而購買沒有防抖的長焦鏡頭。


二、對於套頭和廣角鏡頭來說,其實防抖的作用不是很大

當然,有肯定是更好。

但是,沒有,也沒啥的了。

在購買的時候,完全可以貪圖便宜,購買沒有防抖的。


尤其是大光圈定焦鏡頭和超廣角鏡頭,有沒有防抖其實真的無所謂的了。


對於大光圈定焦鏡頭來說,有光學防抖固然是好事。但是,也並非必須。

我們完全可以貪圖便宜,購買沒有光學防抖的大光圈定焦鏡頭。

例如,佳能50mmF1.8STM,僅售700塊錢,雖然沒有光學防抖,但是依然非常值得推薦。

而且,對於佳能50mmF1.8STM,沒有光學防抖,實際上一點也不影響我的正常使用。


三、對於視頻攝像來說,電子防抖其實是非常實用的

說實話,光學防抖和機身防抖,對於視頻攝像的作用不大。

要想獲得較為穩定的畫面,相機穩定器是必須的。


凡是有客戶付費的拍攝,幾乎不可能不實用相機穩定器的了。


但是,如果沒有客戶付費的拍攝,比如說,自媒體短視頻,那麼,電子防抖確實是非常實用的一個功能。


只要你是自媒體短視頻,那麼,必須要求有電子防抖或者智慧防抖功能。


四、防抖和不防抖的區別,究竟有多大?


1,對於長焦鏡頭來說,如果沒有光學防抖,幾乎是不可能手持抓拍的了。很難使用的了。或者,動輒就必須使用ISO800-3200的高感的了。


2,對於50mm,85mm,35mm等大光圈定焦鏡頭來說,說實話,有沒有防抖,其實真的沒啥區別的了。


3,對於超廣角鏡頭來說,說白了,主要也是風光愛好者使用。拍攝風光,哪有不使用三腳架的呢?


4,對於視頻攝像來說,如果沒有電子防抖,手持拍攝的效果會很差的了。


綜上所述,防抖這個東西,有時候是必須的,有時候可以貪圖便宜而不需要防抖。

對於必須要有的防抖,那就咬咬牙必須要有,例如長焦鏡頭,多一個防抖,價格可能貴不少呢!


光線攝影學院


單反相機的防抖不防抖的區別有有多大,可以說非常的大,遠鏡頭長焦不防抖的相機,根本用不了,沒有辦法拍清楚,即便是使用三角架,也是比較差的,必須使用防抖的單反才可以的。這是一點兒小常識了,如果說是近距離的,不防抖的話,可以使用三角架,還是可以的,相差不大。

單反相反中,特殊是長焦鏡頭,必須是光學防抖的,這樣才能做為長焦來使用的。其實現在小夥伴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了,不光是遠景,即便是近景,現在拍照設備也都有了防抖功能,不過防抖是多種方式的,如光學防抖,一般是單反相反,可是旗艦手機上會使用,比較高端了,還有就是機身防抖,這個就是各種手持平臺的一種防抖了,再有就是電子算法的防抖,智能手機的防抖多為最後一種。

從效果就知道,相機不防抖,那就是一個沒有什麼作用的設備了,所以防不防抖相差很遠,從單反的鏡頭來看,他們的價格幾近相差一部了,對於智能手機來說,使用光學防抖的不太多,但是沒有防抖功能的,都不敢說自己是拍照手機了。


黑米桃


一句話,沒有機身防抖的相機,最好別買。像素過千萬,手端就很難了。原來50毫米鏡頭,1/50秒或者1/60秒能端住,像素上去以後,糊片率就大幅增加。對於4000多萬像素的相機,有沒有防抖,使用感受完全是兩個概念。


張四五六


相機的防抖功能作用

初次接觸數碼相機的人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惑,即拍攝出來的畫面不夠清晰,老是會發生重影或模糊的情況。究其原因,除了偶爾的失焦(即相機未能正常對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快門速度過低所致。

一般而言,在手持條件下,拍攝到清晰照片的快門速度應該達到焦距倒數甚至更高。舉個簡單例子:佳能A75的鏡頭等效焦距是35mm―105mm,那麼在廣角端,快門速度應該至少保持1/40秒才能保證拍攝的照片較為清晰,而在長焦端,快門速度應該要達到1/125秒才行。

而且如果現場的光線條件不能滿足這一要求,那麼拍攝出清晰的照片便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可想而知,對於那些10倍光學變焦的產品而言,防抖技術則是更加必要,因為這些產品的長焦端往往達到370MM以上,因此,快門速度必須要在1/400秒以上才算合格,否則就只能望遠興嘆了。

  其實在實際拍攝中拍攝者的手在膠片或是CCD/CMOS感光過程中的抖動是客觀存在的,防是防不住的,只能是靠特殊的機構來減小由於攝影者手的抖動帶來的影像模糊。

三大類型

光學防抖、電子防抖和感光器(CCD)防抖。

目前推出過具有光學防抖功能的數碼相機的廠家有:

佳能、尼康、奧林巴斯、柯尼卡美能達、松下和適馬。

  防抖的好處,在一定的快門以下,防抖技術可以非常好的解決手抖問題,小DC上的防抖對於新手來說尤其重要,使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清晰的照片。

但是,同時,防抖技術也會造成成像銳度的降低。畢竟鏡頭裡多了個浮動的鏡片。這對於要求較高的攝影愛好者來說,也是比較不好接受的,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所有的防抖系統都會有個開關,用戶可以選擇取消或打開防抖。

加上防抖系統是非常耗電的,所以一般不打開防抖開關,而是要用的時候才開。

  所以,不要完全迷信防抖,關鍵還是要儘量使用安全快門,或更快的快門,有條件的情況下,儘量使用好的三腳架。

  目前對於數碼相機“防抖”這個詞來說似乎增加了“勁敵”,高感光度和電子防抖的產品了豐富起來。

等效感光度的迅猛提升,電子影像穩定功能的應用也日益普及。有些用戶可能會把電子防抖和等效感光度提升混為一談。

確實,對於某些產品,在菜單中打開電子影像穩定功能就是提高等效感光度,使用戶可以用更高的快門速度抓取瞬間。但在另外一些產品中,我們確實發現了不同之處。


在家學攝影


如果你用廣角的,並且你手很穩,光線很好的情況下,區別不是很大,但是如果你放大看,還是有區別的,比如你去車展,帶單反和那些設備水,你會累,手抖是正常的,特別是拍攝夜景,區別最大,我有一次用我的佳能單反拍全黑的夜景,因為我的單反的鏡頭是有OSI防抖功能的,所以能拍出很清晰的照片,非常漂亮,而我看到人家用蘋果手機拍照,蘋果手機拍照都算是手機拍照中的頂尖水平了,如果不是也不用賣那麼貴,並且也一樣有防抖,但是和單反比,差距巨大,對焦都對焦不了,拍出來黑忽忽一片,我的能把晚上拍成白天都OK,哈哈哈。而且比如你去旅遊啊,車展,通常光線都不是很好,特別是人氣旺的超模,估計你能架三腳架都難,那個要捉拍的,所以對單反的防抖要求就很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