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個50定焦頭和一個24-70變焦頭,出門你最願意帶哪個?

蔭城影像館


出門逛街帶定焦還是變焦如果是我選我會兩個都帶著,這是為什麼?

首先是50定焦本身體積就很小攜帶起來比較方便而且也不是很重,我相信很多攝影師的包包裡都有一個50定吧。

變焦是因為它方便尤其是24-70這種廣角+中焦的鏡頭,對於逛街拍攝更是非常擅長,遇到好看的景色24基本可以搞定,雖然不算太廣但基本也夠了,建築、風光、24mm基本也夠了,畢竟不是純粹的拍攝風光。


其他焦段還有35、50、70這幾個焦段又可以人文又可以人像,還可以拍拍一些小品是非常實用的焦段,雖然光圈沒有那麼大這不是咱們還有50定焦做補充呢嗎。

所以針對這類拍攝如果是我上街逛逛我會選24-70掛機拍攝,遇到一些特殊場景真的需要大光圈在切換過來也不費事,還可以達到一個預期的效果。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折中的方案,如果你真的沒那麼多時間去考慮就想踏踏實實拍個照就帶一個鏡頭,我個人還是推薦變焦,畢竟在效率和拍攝的機動性上變焦絕對優於定焦。

定焦畫質再好拍不到你想要的也是白搭,所以拍得到和拍不到是完全兩回事,跟拍的好與不好都沒關係,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一些幫助,謝謝。


小魚大魚看世界


如果你有一個50定焦頭和一個24-70變焦頭,出門你最願意帶哪個?

要我出門的話,如果在這兩個鏡頭中二選一的話,肯定會帶24-70鏡頭的

雖說定焦鏡頭的成像銳利,畫質優秀,輕巧便攜,但是就因為它是定焦,所以使用起來略微不太方便,尤其題目中說是“外出”,那麼我們隨時會碰到一些特殊的場景或風光等,如果只帶50定焦的話,還是不太方便了。這個鏡頭拍攝人文、花草等不錯,但是拍攝風光還是有點廣角不足了的感覺。

人們常說,24-70是最佳掛機鏡頭,的確是的,它的焦段最為實用,從廣角到中焦都有覆蓋,可以說足以應付常規的一些攝影題材,從風光、人文、花草到人像等,它都是可以用來拍攝的,可謂是萬金油般的鏡頭,一鏡在手,啥也不愁。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點看法,歡迎各位朋友補充或評論!


劍舞影像


如果是我,別說是兩隻鏡頭,就是再多兩隻鏡頭,包括其它的一些附件,我都會一個都不能少的帶上,原因就是,出門在外,不定遇上什麼可拍的題材,如果遇上了反而因為自己的一時懶惰少帶了哪一隻鏡頭,可就有點後悔莫及了。

(上面三幅照片,是元旦前在海邊拍夕陽時拍的。第一張照片是用的14-24的廣焦拍的,這算超廣拍風光;而在我機位的左手邊正好有兩位老兄在釣魚,在夕陽下是非常美麗的,我毫不猶豫地在三角架上取下相機換上了24-70的鏡頭,這樣人物在畫面上才不會太小;最後我又換上題主所說的50定拍了最後一張,人物在畫面上的佔比也不光是視角,50的近攝距很小,你可以再靠近些,讓人物在畫面上更為豐滿些,這三張照片是不是有很大的視覺感受?!這就是鏡頭焦段的差別。)

如果非得選擇的話,就鏡頭來講,首先考慮的是焦段上的不可缺失,比如要有廣焦、中焦,甚至長焦,出門的時候,鏡頭多了,就要考慮焦段的覆蓋性,不能缺失了哪一個焦段。而這兩隻鏡頭,實際上在焦段上是有重複的,因為24-70在焦段上已經包含了50mm這個標準焦段,只是50定焦這種鏡頭在畫質有很大提高,而24-70在焦段上更為豐富,應用性上更為有保障。

24-70這隻鏡頭,很多人介意它的不長不短,不過反過來這也是它的優勢,24端雖不是太廣,但拍風光還是可以就會的;70端雖然不夠太長,拍人像時離近些,光圈開大些,也足以勝任。24-70的侷限性反而是它的全面性,凡事都是一分為二。
上圖是用80-400拍的,原因就是天上的丁達爾不是很明顯,離的又遠,用24-70或50定,拍出來估計沒什麼效果,但用長焦進行畫面的取捨,就容易的突出出來了。

上圖是14-24拍的,這裡的意思是,在這種受限的空間裡,50或24-70只能拍其局部了,畫面裡的放射狀線條的衝擊力也不會這麼強烈。
上圖是想說明三角架。三角架是很多人在出門的時候都不會帶的,但如果像上圖想給自己拍個照,沒有三角架就不可能實現了,請別人幫助可能自己還不會滿意,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三角架自拍


說了這麼多的意思就是,玩攝影別嫌麻煩,手上有的東西,能帶就帶上,何況那個50的鏡頭,隨便一個什麼地方都能放得下,我覺得就是帶上也不能算是累贅,何況它出色的畫質,也會讓你覺得帶上它是多麼明智的選擇!

你手上任何一隻鏡頭或者一個附件沒有一個是多餘的,也不能厚此薄彼,更應該讓其發揮自己的作用!


南方之南


您不能提供更多一點的選擇麼?

50定鏡頭屬於小標準鏡頭,我記得光學相機時代(86年的樣子),我的攝影老師劉宗佑先生曾經歸納過三種“常用外出鏡頭”的特點和優劣。

當時用的比較多的,是28、76和90三種定焦頭,其中28是廣角魚眼鏡頭,優點是“取景快、幾乎不用對焦、拍攝範圍廣,適合拍合影和抓拍”,缺點是“平視取景”,即拍出來的景物幾乎沒有景深,照片缺乏必要的層次感;76是標準鏡頭,優點是“景深適當,使用方便,適應範圍廣,什麼類型的照片拍好了都能看”,缺點是“對焦要準,要注意景深”,而且“焦點附近人物的鼻子會變大”(哈哈);90屬於所謂“小長焦”,優點是可以拍特寫,缺點一是取景狹窄、背景模糊,二是“手抖照片一定壞菜”,沒有十足把握最好用三腳架。這三種鏡頭是有一定攝影知識的普通旅行者最常用的便攜鏡頭,專業人士和發燒友我就不廢話了。

數碼時代除了“小長焦”貌似沒變過外,“大魚眼”基本上降到24,“定標”則降到50,甚至45,前者啥意思我至今沒弄懂,因為24和28其實效果差別不大,後者倒是好理解,50定比76定取景更方便快速,又好歹還有點景深。

24-70的變焦頭可以滿足跟團遊的大部分需要,但稍稍清晰一些的特寫就不能勝任,而50定則連大合影都拍不了。就我愚見,這兩種都不太適合諸如自駕遊一類的業餘攝影外出需要。有一些普及型數碼變焦相機,比如索尼的A系列,有兩個變焦頭,一個覆蓋廣角至標準,另一個覆蓋小長焦到大長焦,我覺得雖然沉一些,大體可以滿足這類業餘攝影愛好者的需要。

簡單說,我如果出門旅遊且打算認真拍幾張照片,魚眼、標準和小廣角這三種焦距的鏡頭是“標配”,不管用定焦頭或變焦頭,都至少要把“標配”備齊。


李厚何


肯定會選50定焦。

定焦鏡頭內部大多沒有複雜、會移動的部件,光線很容易便到達感光元件,因此相片相素一般也會比變焦鏡頭高,在擁有定焦鏡頭前也不太相信,但你親身試過後便會發現在相片銳利、清晰,甚至是顏色對比、飽和度也會有明顯的提升,定焦鏡一般可以做到很漂亮的散景 。

定焦鏡頭一般也擁有大光圈,f/1.8、f/1.4,甚至是f/1.2的也有,對比起變焦鏡頭大部份也是f/2.8起跳,甚至是浮動光圈的f/3.5-5.6更顯優勢。那麼大光圈有什麼用途呢?大光圈除了可以讓你拍出迷人專業的淺景深效果,更可以讓你於黑暗環境下“看”得更多,更可以讓你保持在低ISO之餘手持拍攝,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把光圈開大,便可以拍出動人的淺景深效果了。

焦距易用,鏡頭變形小

在全畫幅(Full-frame)格式下,50mm為標準焦距,得出來的效果最接近人眼看到的距離,因此你可以很容易便預計到利用50mm拍出來的相片包含什麼元素,而且定焦鏡頭成像變形小(不像廣角鏡頭般有誇張的效果),十分適合街拍、抓拍或紀實攝影。而且即使50mm不是廣角鏡頭,配合f/1.4或f/1.2的大光圈,也很容易拍出淺景深的效果。


羊逃YANGTAO


影友們好,這一類問題可以說是一個“經典的問題”,好回答也不好回答,好像是一個“坑”。我想首先應該理一下思路,你出去實拍那一類的題材,人像、風光、紀實、人文采風···?我們知道,每一種鏡頭在設計製造的時候都有它的“目標市場”,也就是最擅長的特點。所以如果是一個有經驗的攝影師他就一定是根據拍攝需要和鏡頭的特點來選取鏡頭的,不搞清楚拍攝題材說鏡頭選擇是無益的。

其次,從理論上講50mm的定焦頭的畫質好,銳度、畸變控制好,但是實際上現在科技十分發達,鏡頭製造技術可以說是突飛猛進,24-70mm的變焦鏡頭在畫質上已經非常好了,在這個焦段內無論你拍攝那一類題材都可以勝任。切不可用數十年前的理論觀念來衡量現在生產製造的鏡頭。這是一個認識問題,是一個觀念問題,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已經不是現在攝影實踐裡面的技術問題了。

所以我想盡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擁有的鏡頭實際情況任意選擇,不必擔心會影響照片畫質。僅供參考,謝謝。


行攝天下張路生




上湯老人


50mm鏡頭在實際視角上與人眼尤為接近,但是沒有2470變焦的便利性。

但可以靠自身移動來取景構圖,這樣更能親身體驗攝影,對於構圖的拿捏也更加準確,而且大光圈虛化,拍攝內容更加有美感。

50mm鏡頭成像更加清晰銳利,定焦的鏡頭的鏡片結構相對簡單,減少了光線在鏡頭中更多的折射,提供清晰的影像。所以我選擇50定焦頭



正經攝像師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如果出門旅行有一個50和一個24—70鏡頭帶那個,我覺得你還是出門想拍人像模式,還是人像和風景都要兼顧,如果我出門我會帶24—70,如果是全畫幅機身,24-70mm頭比較適合拍風光、人文景觀、生活、我個人喜歡這個鏡頭,以下就是呼倫貝爾大草原景色如果喜歡可以關注我謝謝了











呼倫貝爾駿馬包車谷哥


我會選24-70mm的鏡頭,因為它用途比50mm定焦頭用途多,無論拍攝新聞還是藝術類圖片,既可以拍攝人物特寫鏡頭也可以在24mm端拍攝大場景,24-70mm的變焦頭成像也不比50mm差到哪裡,尤其在新聞攝影中變焦鏡頭的使用和定焦鏡頭使用相比更靈活,可變性更大,拍攝更方便,拍攝效率和拍攝成功率也更高。所以我外出拍攝如只能帶一個鏡頭,我會選24-70mm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