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痰盂、小竹炮、小鋼炮哪個拍人像效果比較好?有什麼區別?能具體分析一下麼?

柳侍墨


這個問題就有點滑稽了……簡單說一下:

1、“小痰盂”是佳能EF50mm f/1.8II這枚鏡頭的“綽號”,如果沒記錯的話,這個粗鄙的綽號還是10多年前CN大戰,尼康攝友給佳能鏡頭起的外號。意在諷刺佳能50mm f/1.8鏡頭做工粗劣。而尼康自家的AF50mm f/1.8D也有一個外號,它叫“人精”。(人類光學的精華)顯然,題主把佳能的鏡頭綽號張冠李戴的用到尼康鏡頭上去了。

2、尼康“小鋼炮”是尼康第三代中長焦變焦鏡頭(大三元之一)。對應的鏡頭型號是AF 80-200mm f/2.8D。這枚鏡頭不帶鏡頭馬達,需要通過相機機身馬達傳動才能實現對焦,是一枚比較“古老”的鏡頭。(1996年發佈)

3、尼康“小竹炮”則是尼康的第五代f/2.8光圈的中長變焦。因為造型如同“竹節蟲”一度被攝友吐槽,所以起了個“小竹炮”的綽號。它的鏡頭正式型號是:AF-S 70-200mm f/2.8 G VR。

由於它問世的時代,尼康剛剛處於膠片向數碼傳感器過渡的階段,而當年尼康完全依賴索尼的CCD供應,感覺全畫幅此生無望。便開始了一輪宣傳攻勢,吹噓數碼時代APS-C畫幅更好,截畫幅賺長焦什麼的……後面的故事大家當然都知道,2007年尼康就推出D3自個兒打臉了。而“小竹炮”在D3、D700上,邊緣畫質太差的問題也暴露出來,還不如第四代的“大鋼炮”給力。所以“小竹炮”後面又被“大竹炮”淘汰,而“大竹炮”有焦段縮水,掉渣的問題,又被最新的“電磁炮”取代。

回到本問題,這種提問沒啥結果的:

1、“人精”是50mm定焦,逆光、暗光拍攝方面自然會有一定的優勢。而尼康後面推出的AF-S 50mm f/1.8G鏡頭,由於採用了非球面鏡片矯正像差,成像更出色。


2、“人精”與“小鋼炮”都是老式的AF鏡頭,只有帶機身馬達的機型才能使用它們。


3、“小鋼炮”與“小竹炮”是前後代的關係,理論上講,應該是“小竹炮”的畫質更好。不過由於“小鋼炮”的價格便宜,所以尼康的80-200、70-200鏡頭裡面,唯有它這款第三代的老產品依然在產。(官網沒有除名),而第一、二、四、五、六這些前輩、後代反而是停產了。從某種角度上講,“小鋼炮”也算是尼康鏡頭裡的傳奇了。我一個表哥就擁有這枚鏡頭,據他的經驗,“小鋼炮”搭配D3、D700、D4這類低像素密度的機身效果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