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單是未來主流的方向嗎?為什麼?

貓叔紀實攝影


微單是否會成為主流?

首先,我要先明確一個觀點:微單,並不是最好的稱謂,因為會給你誤導。無反,才是微單最好的名稱(為方便描述,下文中將無反與微單等同)。


更全面準確的稱呼,應該叫做 35mm畫幅無反相機,與之對應的是35mm單反相機。我個人認為無反(微單)取代單反,是大勢所趨,是未來的主流,這基本已被市場驗證,不以我們的好惡來轉移。以下我就這個問題從幾個方面來說明一下:


一、先來了解一下單反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

在單反出現之前,流行的是雙鏡頭取景、旁軸取景等。這兩種取景方式,都是為了取景器另外安置了一套取景鏡頭。雖然說此鏡頭與拍攝使用的鏡頭位置較近,但還是存在角度差,特別是在拍較近的物體時。

單鏡頭反光相機的出現,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

它開創性地使用反光板與五稜鏡,通過拍照用主鏡頭進行取景,取景效果與成像效果不存在視差。

而單反的單,即是指單鏡頭,反,即反光板。取景時,反光板落下,反射光線至五稜鏡經摺射後獲得正像傳遞給光學取景器,而拍照時,則反光板彈起,光線進入傳感器感光成像。

好了,我們從上面的情況知道,單反的出現,主要是通過了一套反光板+五稜鏡的光學取景系統來解決取景問題。取景非常方便直觀,但也由此帶來的一些副作用:

1、機身大。五稜鏡的存在,讓單反都有一個很明顯的軍艦頂這裡是五稜鏡的安身之處。由於反光板的存在,鏡頭的後部與成像單元之間的距離,即法蘭距,不能設計的太短。

2、反光板的噪音與震動。反光板的開合,會讓相機產生震動和噪聲。同時,當反光板抬起的一瞬間,取景器裡是沒有圖像的。玩長曝和微距的人都知道,這種震動是很影響畫質的,都需要採用反光鏡預升的方式來避免。

3、一般都採用全開光圈的方式取景,取景效果取決於鏡頭的最大光圈。光圈大取景畫面明亮,光圈小則畫面暗。

4、反光板開合有時限,要取得高速連拍,對於反光板的反應速度與可靠性提出很高要求。

5、對焦系統獨立存在,由反光板分出光線來進行對焦,理論上存在跑焦現象。

二、再來看看無反是什麼,它的出現,解決了什麼問題。

首先,無反,並沒有再回到老路上,再增加一套平行的光學取景系統,而是在單反的基礎上,取消了反光板與五稜取景器。

別小看這一個改變,它引起的是一個連鎖反應:

1、機身可以更小更輕

這也是微單所謂的“微”的由來,但我們後面會說到,這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2、光線直接進入成像單元進行取景

同樣沒有視差,且通過電子取景的方式,可以將實際的曝光效果進行電子模擬,從而在取景器上顯示出來,特別的象索尼,可以模擬景深,更可謂是所見即所得。這讓拍照更方便更容易。

3、對焦單元與成像單元合二為一

這裡有兩種做法,一種象佳能,全像素雙核,所有像素都可參與對焦,一種是將對焦點埋入成像單元中,這些點不參與成像。

這樣的做法從理論上解決了跑焦問題,同時,對焦的範圍增大,不再侷限於幾個或幾十個對焦點,而是對焦範圍覆蓋80-90%的成像視野。

4、由於去除了反光板,法蘭距變小

其一,可以設計更好的光學效果的鏡頭,如把後鏡組增大,使得像場處理更容易。

其二,可以轉接單反鏡頭,更具可玩性。

5、由於機械結構簡化,讓開發迭代快速

我們知道索尼的A7系列,至今已是第四代,從2013年第一代A7出現到現在,基本上一年半更新一代機型,且每代機型又分m r s三種子系統。再看佳能的EOS M系列,更新的也很勤快,還有佳能EOS R是2018年下半年上市的,不出意外,應該在2020年上半年會出下一代機型,也就是兩年更新一代。而反觀5D系列,基本上四年一更。

這裡面應該與研發的難度有關。比如,要提升連拍速度,這裡面就得花很多功夫,而無反沒有反光板的限制,理論上取決於快門簾幕的開合速度,而採用電子快門的話,更加是理論上的速度了。機械結構的改進每一點都比較困難,而電子系統受摩爾定律支持,更新速度更快速。

6、電子化程度高

由於多數功能通過電子化的方式解決,並不依賴於硬件,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固件升級這個詞。比如EOS R通過最近的1.4版固件,對其對焦性能做了大幅度的更新,讓眼部追焦更加的可用。

7、無反給了落後者一個改進錯誤的機會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索尼是微單(無反)的領先者,最開始進入、全力研發、機型最全、鏡頭配套最全。但索尼進入的早,也留下一個問題,就是卡口較小,而且當時全幅為兼容半幅,卡口沒有變化。

而佳能和尼康,在全幅無反推出時,都全新推出了新的卡口系統。

特別是尼康,其卡口之大、法蘭距之短,都是業界領先。當然我先不說卡口本身的優缺點,至少為優秀鏡頭的研發,留下充足的空間。所以,此次佳能和尼康在全新卡口的推出及後續鏡頭的研發上,必然傾注全力,以求與索尼一爭高下。

三、我們再從市場來印證一下

1、索尼已經在幾年前就停了單反線,現在全力推無反。

2、佳能在R系列之後,全力研發RF鏡頭,在90D和1DX3之後會否還有單反機型推出尚未可知,但R系列的更新一定會穩定且快速。

3、尼康在Z6 Z7推出後,也制定了Z卡口鏡頭的研發時間線,同時推出Z50,反攻原來半幅無反市場。尼康的市場策略相對保守,有消息說還會再推出一些中端單反。但單反基本上處於次要地位了。

四、無反目前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還是會限制其應用

1、EVF的效果

還是有很多人不習慣EVF的效果,比如我自己使用EOS R,如果在白天,我會覺得EVF出來的圖像很假,而到晚上光線暗的時候,又會出現很多噪點。

2、取景時延問題

這與圖像處理器的處理能力有關吧,我相信這不是什麼問題,只要不是要求太高的體育攝影領域,還是可以的。

3、耗電問題

無反的電子化程度高,換句話說,耗電也高。且成像單元一開機就在工作,一是對成像單元壽命是一個考驗,另外對於耗電也是一個考驗。

4、穩定性問題

微單由於對電子系統的依賴高,穩定性自然會成一個問題,比如死機或不兼容的情況,會大大增加,我就在EOS R上碰到過由於不兼容原來老一些的副廠鏡頭,導致機器死機的現象。

五、一些人對無反的誤解或遲疑

1、微單並不一定微

微單這詞會讓人覺得無反一定是比較小的,且機身強度不夠。其實這就是美麗的誤解。先不說EOS R比單反小不了多少,我們看松下的S1,其體積、重量甚至超過了5D4,而三防能力更是突出。

2、微單是單反的簡化版

我們對比5D4和EOS R就能看出來,EOS R除了機身小,重量輕之外,功能一點沒拉下,且視頻更強勁,還增加了眼控對焦、新的靈活優先模式等,可以說功能是比5D4還要增加不少的。

無反的最大優點,其實並不在於身材上的微,而在於我們說到的上述許多的特性。

3、出於習慣與觀念,很多人不願接受潮流的變化

比如,用慣了單反,用慣了ovf,用慣了機械快門,接受不了無反的evf和快門聲,或者連電子快門的無聲無息都接受不了,對吧。他們並不是看不到潮流,只是不願意改變。


綜上,其實不管我們自己願不願意,從市場接受度和廠商的研發方向,都已朝無反全速行進,一如之前從膠片時代往數碼的進化一般。我們必須認清這種方向,順應這種潮流,並將自己的設備升級規劃提早做出考慮。


野馬攝影


不才老朽以為,目前乃至技術發展近五年,微單根本無法取代單反:

1、微單興起發展才不足10年,技木和品控有待發掘提振。都覺得不是吃飯幹活的料。

2、受電子取景限制,續航疲軟,不利用大顯身手。

3、機體嬌嫩,難於風雪雨暴運行,不小心就掛了!

4、適配鏡頭少且昂貴,沒成熟就張大手耍錢,吐槽搶線!


yK老山佳


在專業攝影領域,單反是主流。自拍輕便隨身攜帶,手機是主流。微單適合旅遊家庭生活照,隨著手機攝影功能的日益強大,微單的用武之地會被擠壓的越來越小,畢竟位置尷尬,專業夠不著;功能單一,無法像手機一樣,時刻在身邊,隨時準備著。


懟挑刺


微單不可能成為未來的主流方向,第一從專業角度來說還是單反好,第二從配件上講鏡頭與單反鏡頭一樣的重,只是人們從心理上認為機身小巧、輕便。第三從消費者角度考慮微單可以作為消費級。


福哥zsf


我感覺肯定不是,微單電子取景那是相當費電,續航能力不行,鏡頭太貴,5G時代已經到來,功能到底有多強大還沒人知道!將來的主流應該是集眾多功能於一身的更小巧更便捷的一個什麼東西,能代替很多電子設備的設備


君子之風3


不是,機身小鏡頭大,跟單反同重,手機會一統天下。


用戶1458885803589


大勢所趨!


運昇69772923


可以這麼說,電子信息網絡時代,給人帶來了便利不出門就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小海vlog創作者


不是,現在是5G網絡了,未來怎麼樣不可思議。


小周的北漂生活


微單鏡頭不微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