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德蘇軍只有三十八萬兵力,卻為何被譽為蘇聯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崔硯澤


在20世紀的歐洲,尤其是英國人眼裡,蘇聯蘇維埃是比德國納粹還要可怕的政權,遏制紅色蘇聯比提防希特勒還要緊迫。

所以丘吉爾在戰前不願意跟斯大林結盟,才讓斯大林跟希特勒的手握在一起,簽下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開始了瓜分波蘭的交易。到了蘇德開戰,丘吉爾才不得不出於利益和蘇聯短暫結盟。


二戰結束之後,丘吉爾就迫不及待發表了那場著名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

可嘆德國在二戰之後被弄得支離破碎,成為東西方冷戰的前沿,東德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橋頭堡,西德則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前沿陣地。兩個陣營磨刀霍霍、劍拔弩張,隨時準備拼個你死我活,爭個輸贏勝負。而作為社會主義陣營——華約的老大,責無旁貸擔任起抗衡西方、保衛小兄弟的重任。

北約為了防止蘇聯的擴張和侵犯,數十萬大軍部署在西德,配備了最先進的武器,枕戈待旦、嚴陣以待。


而華約這邊也不敢怠慢,把看家的武器都部署在這裡,幾十萬軍隊也緊繃著神經,隨時打算投入戰鬥。

好多人對此大惑不解,蘇聯軍隊是保家衛國的,不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部署在莫斯科,卻來給東歐人看家護院,太不可思議了。

人們心裡有這樣的疑問很正常,因為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蘇聯在東德部署的蘇聯軍隊裡的精銳部隊,表面看的確不合常理。

可是要仔細分析,蘇聯人這樣做並不吃虧。


因為在二戰的時候,德國啟動了巴巴羅薩計劃,對蘇聯發動了閃電戰,蘇聯從此成為二戰的主戰場,不僅付出了2000萬人的犧牲,自己的工業設施和交通樞紐也被炸了個稀巴爛。吃一塹長一智,東西方爆發戰爭,決不能讓二戰的悲劇重演。

照這樣看來,在東德部署重兵,禦敵於國門之外,對蘇聯來說,是一場最划算的買賣,怎麼投入都值得。

那麼,蘇聯當時在東德的駐軍到底有多強悍?



駐紮在德國的這支蘇軍,都是蘇聯衛國戰爭中身經百戰、屢建奇功的王牌部隊。戰鬥經驗豐富,思想堅定,作風硬朗、意志堅強。而蘇軍的指揮官,也是蘇聯紅軍的精英,獲得過斯大林嘉獎,實戰經驗豐富,軍事才能出眾,能力挽狂瀾、獨當一面的英才。

蘇軍的部隊在1949年完成部署,這支部隊共有5個集團軍,24個整編師,還有一支航空集團軍,兵力在34萬人左右,分佈在東德全境,部署德268個戰略要地,駐紮在777處兵營,還有的部隊駐紮在各地的機場和大大小小的訓練場。

除此之外,東德還有來自蘇聯的情報人員、政工幹部、後勤人員、特別行動小組和隨軍家屬30萬人。


二戰中,德軍就是因為有機動性非常好的裝甲集群,才讓蘇聯處處被動挨打,屢戰屢敗,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吸取了二戰的教訓,斯大林部署在東德的都是機械化部隊。

這些部隊包括4250輛主戰坦克、8280輛裝甲車,10650輛機動車輛、690架戰鬥機、偵察機、運輸機/和80架直升飛機。這支部隊還包括-5個摩托化步兵團、兩個自行火炮團、兩個擔任防空任務的導彈團。



除此之外,東德蘇軍還配備有3660門各型火炮, 180架火箭炮及導彈系統。駐德蘇軍下設11個部門,其中包括2個指揮部,一個政治部、一個偵察部、一個通訊部、一個工程部、一個醫療部、一個後勤部和一個防空中心、一個裝備中心、一個防生化武器中心,各種配備非常完善。

可以說,東德蘇軍是蘇聯威脅西歐的一把利刃。從任何角度上看,東德蘇軍都強的令人髮指。從東德蘇軍成立以來,這支部隊就沒打算過打防禦戰,而是將重心始終放在進攻上。1981年的蘇聯“西方81軍演”讓北約明白,如果東德蘇軍真的突襲西歐的話,北約除了核武器外沒有任何辦法阻擋他們,因此這支部隊成為了最令西歐各國害怕的一支部隊。


小約翰


駐德蘇軍之所以被譽為蘇聯戰鬥力最強部隊因為它的確實力強勁。

1945年6月10日,蘇聯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野戰統帥機關為基礎組建了駐德佔領軍隊集群,當時整個集群實力空前強大,總兵力100餘萬人,擁有10個集團軍-近衛坦克第1-4集團軍,突擊第2、3、5集團軍,近衛第8集團軍和第47集團軍還有空軍第16集團軍,首任司令為朱可夫元帥。

不過如此強大的實力沒有保持多久,由於戰後的大裁減,到了1949年底,集群實際實力為7個集團軍。分別是近衛機械化第1-4集團軍(原坦克第1-4集團軍,不過3-4集團軍為師級別),突擊第3集團軍、近衛第8集團軍和空軍第16集團軍(4個航空兵軍)。

在50年代,一些部隊番號進行了調整,近衛機械化第1-2集團軍恢復原先的近衛坦克第1-2集團軍番號,近衛機械化第3和4集團軍改為近衛第18和第20集團軍,突擊第3集團軍改為第3集團軍。

1954年3月26日根據蘇軍總參謀部命令駐德佔領軍隊集群改為蘇軍駐德軍隊集群,此後在1956-1958年撤出了7.5萬人。而在1964年8月近衛第18集團軍脫離駐德蘇軍。

在1968年的入侵捷克行動中,駐德蘇軍集群做為主力參加,出動了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全部、近衛第8集團軍的1個摩托化步兵師、近衛第20集團軍的3個摩托化步兵師,空軍第16集團軍的4個航空兵師,一共投入了2000輛坦克和2000輛裝甲車。到了1980年,駐德蘇軍兵力53萬餘人,擁有坦克7900輛、火炮4400門

1989年6月1日駐德蘇軍集群更名為西集群,開始了裁軍。到了1990年底,整個集群總兵力還有33.78萬人,加上家屬和工程人員有54.26萬人,裝備4100輛坦克(3000輛新型T-80B坦克,當時整個蘇軍才裝備4000輛)、步兵戰車和裝甲車7500輛、3600門火炮、飛機和直升機1725架。

隨著德國的統一以及形勢變化,西集群開始撤軍,從1992年到1994年6月從德國撤回俄羅斯一起其他獨聯體國家有6個集團軍22師以及123629件軍事裝備-4288輛坦克、8208輛步兵戰車和裝甲車3664門火炮和迫擊炮、各類軍車105144輛、1374架飛機和直升機。1994年8月31日,西部集群宣佈解散,曾經蘇軍最強部隊不復存在!


榮華之武器堂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這是蘇聯陣營對抗敵人的第一線啊。

從1945年德國投降開始,蘇軍就在東德駐紮直到1991年,前後長達46年之久。

駐德集群的指揮部位於東德的措森。

這股蘇軍是本來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構成,正式成立於1945年7月9日。

如果蘇聯、華約同北約開戰,駐德蘇軍當然首當其衝,是作戰第一線。

所以,駐德蘇軍無論什麼時候,都是裝備最好,訓練最佳,最滿員的部隊。

在蘇聯大縱深理論下認為,一旦爆發戰爭,駐德蘇軍不能單純防禦捱打,而必須以攻為守,作為進攻的第一梯隊。

所以,駐德蘇軍配備大量攻擊性武器。

蘇軍駐德集群的單位參與了1968年針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行動。

1989年,作為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的一部分,蘇聯駐德集群轉變為防禦力量的部隊,坦克部隊於1989年撤出德國,並在1989年6月1日更名為西方集群。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軍接管西方集群並繼續駐紮在原東德地區,3年後全部撤出。

然而,德國的領土面積是有限的,大體相當於我國一個大省。而東德的面積更為有限,而東德人民軍已經有近20萬規模,所以駐德蘇軍是有限的,放置30多萬就是極限了。

然而,這30多萬蘇軍就像上面說的一樣非常精銳。

駐德蘇軍有十個坦克師,七個機械化步兵師, 兩個合成集團軍,一個航空軍,全員38萬人。

坦克總數高達7000多輛,近千架作戰飛機。

大家想想看,這對於一支38萬的軍隊是什麼概念?

坦克就有7000多輛,加上步兵戰車、裝甲車大約2萬多人,裝甲武器總數就有3萬多輛。而士兵才有30多萬,等於每一個士兵都可以進入裝甲車作戰,完全實現了機械化。

機械化程度如此之高,軍隊規模又如此之大,實在驚人。

大家要注意的是,同駐德蘇軍協同作戰的東德人民軍,也非常誇張。

他們常規軍力為17萬人,然而柏林牆倒塌前卻有2380輛坦克,7620倆裝甲車,2500門火炮;400架作戰飛機,90架直升機;191艘艦艇。

大家算算看,17萬人有1萬輛坦克裝甲車,也高度機械化。

同等規模東德人民軍的重武器數量,遠遠超過周邊其他北約國家。

東德人民軍配合駐德蘇軍,可以達到50多萬規模,是高度機械化的部隊。

面對這50多萬大軍的衝擊,任何國家包括北約也是笑不出來的。

如果這支部隊放在當年的中蘇邊境,對我國就會有極大的壓力。


薩沙


隨著二戰結束,德國也被分成分別由美國和蘇聯控制的西德和東德。但隨著美蘇冷戰的開始,東德和西德的形勢也越來越緊張。蘇聯派往東德地區的蘇軍也就是“駐德蘇軍”總共38萬人,力量龐大。據說,這個僅有38萬士兵的部隊被譽為蘇聯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這是為什麼呢?

蘇聯作為曾經的超級大國,在其鼎盛時擁有超強的軍事實力。當年的冷戰便充分體現出蘇聯超強的軍事實力,尤其是在與美國“戰鬥”的最前線——德國。

當時,美蘇將德國分為兩部分,兩國的軍備競爭也在此處最為激烈。當時,蘇聯在德國東部,建立駐德蘇軍,後陸續改名更換駐軍地點,他們可謂是蘇聯最精銳的部隊。在各國還在從二戰結束的“廢墟”中重建時,駐德蘇軍的坦克師、機械化步兵師與摩托化步兵師已經裝備齊全,蘇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也優先裝備到該軍隊上,T-64、T-80這些當時超強的坦克排列在軍隊之中。駐德蘇軍規模也是龐大,鼎盛時期,駐德蘇軍集盡萬輛坦克,近千架作戰飛機。更有十個坦克師,七個機械化步兵師, 兩個合成集團軍,一個航空軍,全員三十八萬人。

首先,他們戰功卓越,大部分都參加過二戰。比如第八集團軍,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功臣。其他軍團也有豐富的戰鬥經驗,立過大大小小的戰功。他們打過數不清的硬仗,大部分都獲得了特殊的榮譽稱號,比如“紅旗”“近衛”等等。在蘇聯部隊中,能獲得這種稱號的部隊,肯定都是上等功臣。此外,駐德蘇軍基本保持滿員狀態,人員和武器隨時可以調用。

另外就是駐德蘇軍的裝備十分精良。駐德蘇軍一坦克師擁有的坦克數量高達328輛,而當時蘇軍一坦克師的標配是288輛坦克,這說明了蘇聯給駐德蘇軍配備了十分多的武器。再駐德蘇軍擁有的總共7900輛坦克中半數都是T-64,還有2600輛是T-80。而駐西德的北約軍隊只有少數坦克能與之抗衡,如謝爾曼M1,豹2等。

駐德蘇軍之所以這麼強,離不開其雄厚國力的支持。當時的蘇聯正值鼎盛時期,勃列日涅夫當政,通過大量出口石油資源迅速發展了經濟。當時蘇聯的經濟僅次於美國,位列世界第二。蘇聯的經濟就是其戰爭潛力,它能夠持續為駐德蘇軍提供軍備,這使得美國很擔憂,不敢貿然與其發生衝突。總體來說,蘇聯在東德的駐軍顯示出它在美蘇冷戰中佔領上風,讓整個北約集團壓力很大。


鐵桿軍迷




“坦克控的軍迷”一定喜歡這張動圖,這張動圖當中的這些坦克裝甲車輛就是參加“西方–81”的蘇軍駐東德部隊的裝備,當時《紅星報》(地位相當於我們的《解放軍報》)的記者乘坐直升機低空航拍參演的蘇聯駐東德部隊的演習裝備,整整用了5分鐘時間...可見蘇聯駐東德部隊的龐大!

蘇聯駐東德部隊被稱作西部集群,又稱:西部集團軍。是由二戰期間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第二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這些參加“柏林戰役”當中的幾支王牌“紅旗近衛坦克軍”為根底組建的部隊,科涅夫、崔可夫…等蘇軍元帥都擔任過這支部隊的司令員。
蘇軍佔領東部德國之後,迅速的佔領了原來德軍的兵營,將礙眼的“納粹鷹”標誌移走,換上了“錘鐮標誌”,從此駐德蘇軍在東部德國駐紮了差不多50年的時間,直到兩德統一後才撤回到蘇聯境內。


那麼“西部集群”到底有多強大?做為冷戰的矛尖“西部集群”在1990年蘇聯官方公佈的數字是:員額363960人、5880輛坦克、9790輛步兵戰車和裝甲車、4624門各種口徑的火炮、625架固定翼飛機和698架直升機(這些都不是準確數字)…這些部隊和裝備使用了:兵營、機場、戰役儲備倉庫、訓練基地...等軍事設施合計1000座,足足佔據了東德10%的領土面積!
“西部集群”的軍旗,冷戰高峰期間的東德領土內軍隊數量超過了100萬人(蘇軍、東德人民軍和其他華約國家的軍隊),並且是裝備最好、士氣最高!根據兩德統一後,西方情報單位查看前東德人民軍的檔案內容發現:東西方對峙期間,多次出現一旦“冷戰”變成“熱戰”駐東德的“華約組織大軍”在核武器的支援下首先“閃擊西德”!並且是多路進攻要徹底的消滅西歐的“帝國主義的老巢”,當年的“西方–81演習”就是一次規模龐大的演練,這次演習正是蘇聯處於巔峰狀態時期,也確實讓西方國家瑟瑟發抖。


由於處於冷戰的最前沿,“西部集群”集群的裝備一直都是蘇聯時代除拱衛莫斯科的幾支衛戍部隊外最好的,T64/T72/T80坦克都是優先裝備,1980年代初剛剛研製出來的“米格–29A”前線戰鬥機也大量列裝。

蘇聯軍隊通過二戰期間的大規模機械化戰爭的洗禮,嚐到了在歐洲平原上進行“大縱深突破戰法”的勝果,戰後更加註重機械化兵團的建設,由於蘇聯軍隊的人數相對較少,所以蘇聯的坦克師和機械化師的裝備數量顯得很大,但即便是齊裝滿員在人數上也未見得增加多少,也就是說以當時蘇聯坦克師/機械化師的裝備標準,一個師應該是1.8萬~2萬人左右的“加強師”,但蘇軍並沒達到這個標準。


德國統一後,“西部集群”也沒有待在德國領土上的必要了,圖片上是剛剛才裝備的“通古斯卡”彈–炮
合一近程防空系統,這是北約國家沒有的裝備,又裝車運回蘇聯。
1990年代對於蘇聯人包括一般戰士來說,去東德是美差,當時的東德生活水平在東歐國家當中是最高的,到東德部隊住房條件最好、飯菜最香,還能看到異國風情...這都是讓人嚮往的事情,但是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西部集群”要撤回蘇聯,對蘇軍的中下級軍官、家屬、一般士兵來說很迷茫,因為今後的生活、工作都沒有著落...為此,統一後的德國政府為了“感激”蘇聯的撤軍拿出了近200億美元的資金,法國、意大利...等國也拿出了45億美元,給蘇聯撤軍的補償,給這是“無家可歸孩紙”們修建住房、進行社會需要技術培訓...等等事宜。
俄羅斯的坦克墳場,裡面肯定有不少裝備是“西部集群”的,冷戰結束了、蘇聯解體了,俄羅斯也供養不起近450萬的龐大軍隊數額,開始了大量裁軍工作,“西部集群”除了極個別的精銳部隊之外,絕大部分的編制和武器裝備都被裁撤掉了...冷戰的矛頭也成為了歷史。


皇家橡樹1972


從二戰結束後一開始蘇聯在德國部署的就是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全部都是在戰爭中功勳卓著的精銳部隊,非常典型的例證就是一開始部署在德國的9個蘇軍集團軍全部是近衛集團軍和突擊集團軍,相比於一般的野戰集團軍,近衛集團軍和突擊集團軍的編制更加龐大,擁有更多的技術兵器,具備強大的戰鬥力,擔負重要方向上的進攻和防禦作戰。而且駐徳蘇軍的統帥機關是以蘇軍原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司令部為基礎組建的,該方面軍曾經是蘇軍中戰鬥力最強的戰略集團,該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元帥也成為駐徳蘇軍的總指揮,朱可夫元帥是蘇軍中公認的第一元帥,蘇聯一開始在德國部署最強的指揮機關和作戰部隊足見對德國的重視,這裡是對抗西方國家的最前沿!

隨著歐洲形勢的時好時壞,蘇聯也一直在縮減或者增加駐徳蘇軍的兵力,雖然數量有所變化,但是仍舊部署著蘇軍最精銳的部隊,近衛部隊的數量超過一半。在蘇軍的裝備現代化更新中,駐徳蘇軍總是最先接受最先進、最現代化的裝備,包括核武器在內。80年代中期,駐徳蘇軍裝備了7700輛坦克,其中5700輛裝備在現役部隊中,還有2000輛在坦克儲備倉庫。除了擁有強大的裝甲部隊在,駐徳蘇軍還擁有強大的空軍和防空兵力,包括最強大的空軍第16集團軍和11個防空導彈旅和3個獨立防空導彈團,在所有蘇軍部隊中駐徳蘇軍的防空兵力和空軍比例是最高的。

1990年蘇聯解體前夕,駐徳蘇軍的總兵力達33.7萬人,裝備4100輛坦克,包括3000輛最新的T-80B型坦克,還有超過7500輛裝甲車、3.6萬門火炮系統、940架飛機、785架直升機,戰鬥力十分強大。而在80年代,駐徳蘇軍還要比這再多20萬人、3800輛坦克和800門火炮。

前蘇聯軍隊一直在準備打一場世界級的大戰,因而保留了一套規模龐大的動員體系,大部分蘇軍野戰師都是編制只有10-20%的基幹師和50%的縮編師,這些師無法在戰爭爆發後便立刻投入前線,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動員,而駐徳蘇軍全部是齊裝滿員的滿編師,無需任何動員便可以立刻投入戰爭,是蘇軍中戰備等級最高的部隊,所以稱之為蘇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也就完全不為過了。


和平精英桑曉靜


東德是平推歐洲的橋頭堡,是蘇聯海外軍事建設重心中的重心,蘇聯當然要把最強的軍力配置到這裡了。

駐德蘇軍叫做蘇軍駐德集群(Гру́ппа сове́тских войск в Герма́нии),為駐東德的蘇軍部隊在1949-1989年的名稱,1989-1994年稱為西方集群。巔峰時期其編制下屬陸軍6個集團軍和1個空軍集團軍。陸軍包含21個師,總兵力有50多萬人,而不是38萬人。其中坦克師11個,摩步師9個,炮兵師1個。空軍的前線航空兵第16集團軍下屬4個殲擊(或殲擊)航空兵師,1個轟炸航空兵師和6個獨立的航空兵團。兵種配置比例上,坦克師數量超過了摩步師,為的就是充當進攻歐洲的開路先鋒執行大縱深作戰,其攻擊性可見一斑。

蘇軍駐德集群的徽章


而蘇聯在歐洲的其他幾個集群——中央集群(駐紮在捷克斯洛伐克)、北方集群(駐紮在波蘭)、南方集群(駐紮在匈牙利),都只有寥寥幾個師,每個集群人數不超過10萬人,還要忙於牽制當地的華約國家,基本上是一種治安力量,與蘇軍德國集群/西方集群根本無法相比。


紙上的宣仔


從二戰結束後一開始蘇聯在德國部署的就是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全部都是在戰爭中功勳卓著的精銳部隊,非常典型的例證就是一開始部署在德國的9個蘇軍集團軍全部是近衛集團軍和突擊集團軍,相比於一般的野戰集團軍,近衛集團軍和突擊集團軍的編制更加龐大,擁有更多的技術兵器,具備強大的戰鬥力,擔負重要方向上的進攻和防禦作戰。而且駐徳蘇軍的統帥機關是以蘇軍原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司令部為基礎組建的,該方面軍曾經是蘇軍中戰鬥力最強的戰略集團,該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元帥也成為駐徳蘇軍的總指揮,朱可夫元帥是蘇軍中公認的第一元帥,蘇聯一開始在德國部署最強的指揮機關和作戰部隊足見對德國的重視,這裡是對抗西方國家的最前沿!


隨著歐洲形勢的時好時壞,蘇聯也一直在縮減或者增加駐徳蘇軍的兵力,雖然數量有所變化,但是仍舊部署著蘇軍最精銳的部隊,近衛部隊的數量超過一半。在蘇軍的裝備現代化更新中,駐徳蘇軍總是最先接受最先進、最現代化的裝備,包括核武器在內。80年代中期,駐徳蘇軍裝備了7700輛坦克,其中5700輛裝備在現役部隊中,還有2000輛在坦克儲備倉庫。除了擁有強大的裝甲部隊在,駐徳蘇軍還擁有強大的空軍和防空兵力,包括最強大的空軍第16集團軍和11個防空導彈旅和3個獨立防空導彈團,在所有蘇軍部隊中駐徳蘇軍的防空兵力和空軍比例是最高的。


1990年蘇聯解體前夕,駐徳蘇軍的總兵力達33.7萬人,裝備4100輛坦克,包括3000輛最新的T-80B型坦克,還有超過7500輛裝甲車、3.6萬門火炮系統、940架飛機、785架直升機,戰鬥力十分強大。而在80年代,駐徳蘇軍還要比這再多20萬人、3800輛坦克和800門火炮。

前蘇聯軍隊一直在準備打一場世界級的大戰,因而保留了一套規模龐大的動員體系,大部分蘇軍野戰師都是編制只有10-20%的基幹師和50%的縮編師,這些師無法在戰爭爆發後便立刻投入前線,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動員,而駐徳蘇軍全部是齊裝滿員的滿編師,無需任何動員便可以立刻投入戰爭,是蘇軍中戰備等級最高的部隊,所以稱之為蘇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也就完全不為過了。


戰略論


駐德蘇軍,是二次大戰後駐東德的軍事力量的統稱,又稱“蘇軍駐德集群”。在冷戰時期由於其強大的機械化能力一直是西方國家的噩夢。東西德做為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對峙的第一線,蘇軍在東德部署精銳部隊,也是當時的環境所決定的。

駐德部隊是大都是蘇軍的功勳部隊,其中是有941年組建的第七集團軍,後改為六十二集團軍,由於該部隊在斯大林格勒戰役表現突出在佔領德國後改為諸合成兵種的第八近衛集團軍,駐守東德(下轄四個師,加各一個近衛坦克團,兩個獨立直升機團,近衛炮兵旅,導彈旅,火箭團,反坦克團,工兵旅,舟橋團,地空導彈旅,空降營,特戰營,偵查營,器材保衛旅,)


第一近衛坦克集團軍下轄(兩個坦克師,一個摩步師,兩個獨立直升機團,一個獨立直升機中隊。炮兵旅,導彈旅,火箭團,工兵旅,舟橋團,地空導彈旅,空降營,特戰營,偵查營,器材保衛旅各一個)


第三諸兵種合成集團軍下轄(四個坦克師,一個獨立直升機團,一個獨立直升中隊,炮兵旅,導彈旅,工兵旅,火箭團,舟橋團,地空導彈旅,空降營,特戰營,偵查營,器材保衛旅各一個)


第二近衛紅旗坦克集團軍下轄(一個坦克師,三個摩步師,兩個直升機團,一個直升機中隊,一個炮兵旅,導彈旅,火箭團,工兵旅,舟橋團,地空導彈旅,空降營,特戰營,偵查營,獨立保衛營,器材保衛旅)

第二十近衛諸兵種合成集團軍下轄(三個坦克師,二個摩步師,兩個直升機團,一個獨立直升機中隊,炮兵旅,導彈旅,火箭團,工兵旅,舟橋團,地空導彈旅,空降營,特戰營,獨立坦克團,獨立反坦克團,偵查營各一)

另集群直屬:一個炮兵師,一個地對地火箭旅,三個導彈旅,四個地地導彈團,一個直升機團,兩個空降旅,一個工兵旅,五個地空導彈旅,三個地空導彈團,一個近衛特戰旅,兩個舟橋團,一個獨立火焰噴射器營。

駐德蘇軍空軍有16空軍集團軍:三個殲擊機師,兩個殲擊轟炸機師,兩個獨立偵查團,一個獨立混成團,兩個強擊機團。


以上全軍總兵力約38萬人,坦克近六千輛,裝甲車萬輛(9790左右),4624門火炮,625架作戰飛機,698架直升機(其中有不少是當時世界上先進的裝備)

這樣恐怖的數字只到今天有些實力還是沒有完全的透露。上世紀末蘇聯的解體可以說讓西方的大多數的國家鬆了一大口氣。


清茶小侃


在冷戰時期,由於德國是歐洲地區美蘇兩大集團的對峙前線,所以雙方都把一些精銳的部隊安插在這裡。美國還好,因為實力比較佔優,所以放的還不是那麼多,而蘇聯不同,蘇聯把最精銳的部隊放在這裡了。

蘇聯駐德國的軍隊有38萬,是由當時二戰時朱可夫統帥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為骨幹建立起來的,可謂是當時蘇聯最精銳的部隊。而且之後不久,因為冷戰開始了,如果兩大武裝集團真的爆發衝突的話,駐德蘇軍肯定是最先面對敵人的,如果要進攻的話,駐德蘇軍肯定也是接受最重要的攻堅任務,所以這支軍隊一直都是前蘇聯最精銳的軍隊。

在冷戰時期,由於駐德蘇軍的重要性,所以這支軍隊的編制一直是滿員的,一些最先進的武器也是這支軍隊首先開始裝備使用。本來當時東德面積比較小,大約也就相當於中國一個普通的省面積。在這那麼小塊的地方上放上38萬軍隊,可想而知對這個地方是多麼重視。駐德蘇軍裝備坦克就超過7000輛,加上其他裝甲車輛超過2萬輛,作戰飛機超過1000架。即使不懂軍事的人看到這些數字,也能想象這支軍隊的精銳。

除了駐德蘇軍之外,當時東德的軍隊也有將近20萬,所以東德的所有軍隊加起來有五六十萬之巨。如果戰爭剛真的開始了,這五六十萬軍隊肯定是作為先頭部隊向西方進攻。擁有這麼多先進裝備的軍隊,對西方來說一直是一個巨大的壓力。整個冷戰期間,包括西德在內的所有北約國家,對駐紮在東德的這支精銳集團軍都是心懷恐懼的。

後來前蘇聯解體,這支軍隊也被迫撤離德國回到了蘇聯。他們回到蘇聯的時候,蘇聯已經不存在了,而是叫俄羅斯。而這支軍隊回到國內的時候,由於俄羅斯混亂的狀態和經濟情況,很多軍官和士兵甚至連住房都沒有。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