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間作套種畝產增收上百公斤,為何沒有大面積推廣?

丨楠澤


我們這裡是四川的一個普通農村,村裡面現在主要的勞動力大軍基本上都是50歲以上的了。年輕人在外面打工每月給家裡老人拿固定的生活費,這樣一來好多的老人都不怎麼種地了或者只種少量的地,主要就是種點稻穀和油菜,一個是主糧一個可以用來榨油,這就是現在我們這裡農村實際情況!我們這裡的玉米種植的主要用途是用來餵豬和家禽,問題是現在村裡面養豬的戶數真的是缺指可數,沒有養豬就不會去栽玉米了,不栽玉米怎麼去實現玉米大豆間作套種了,那麼會說養的家禽怎麼辦了,一般都是用稻穀來喂家禽了或者去買玉米來喂。所以結合我們這裡的情況來講現在連玉米都不種植了怎麼去實現這個模式了!

實際上可能我們這裡情況只是一個個例,也不能代表其它地區也是這樣的,那麼為什麼其它地區種了玉米但卻沒有實行這種玉米大豆間作套種的模式了。首先玉米要比大豆早種植,玉米一般會長到1-2米高,因為是早種植等到種大豆的時候玉米都已經好高了,這樣肯定會影響到大豆的生長,大豆也是一種的比較喜陽的作物。其次大豆合玉米套種勢必會增加施肥的次數,兩種作物對養分的需求也是比較大的,兩者的結花期也不同,施肥的時節就會不同,這樣就增加了工作量增加了人工。本生我國就是人多地少,都是精耕細作的小規模種植,農民會覺得這樣種植麻煩。事實上這種玉米大豆的套種模式只適合於那些平原大壩地區,土地連片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區大規模種植的話才有經濟效益!加上現階段我國的大型飼料企業的大豆需求主要靠進口,國產大豆毫無競爭力。可能這樣就影響人們的積極性了!

所以綜上所述,這種玉米大豆間作套種的模式沒有受到大力推廣是受多方面影響的!


農村人平哥


玉米大豆間作套種畝產增收上百公斤,之所以沒有的到推廣,就是因不適宜大面積種植,我家種過大豆與玉米的,4壟夾一勾,與單獨種的大豆相比,是多收了玉米,但是在種植過程中,我發現有以下三方面問題:

第一方面,種植方式

大豆我家是僱的機械播種的,單子扣,一個苗眼就一個籽,一天播了4晌地的大豆,大豆完事就是往地裡種玉米,這時機械用不了,只能人工種,我們爺倆刨了一天的坑,才把一塊15畝地的,4壟夾一勾的玉米種完。

對於剛下地的我來說,那掄鎬是真累啊,幸虧就是這一塊試驗田,再多就得滿手大白水泡,套種種植太不方便。

第二點,田間管理

在套種期間,種玉米的那一壟勾,不能犁地,壟就淺,在澆地的時候,含水量就少,特別容易旱,在犁地封壟的時候,玉米那一趟就封不上。

無論怎麼長,大豆後期都是沒有玉米高,玉米附近的一根壟大豆,沒有其餘的好,玉米高了擋陰,大豆沒有吸收到足夠的光。

玉米與大豆的除草劑不一樣,由於玉米那根壟沒有犁,草就蓋不住,就需要人工或者除草劑清除,人工的價錢高於除草劑,一般都是噴除草劑,可是選除草劑,就要選不藥大豆也不藥玉米的,可選範圍非常小,得不償失。

玉米與大豆起的蟲子也不一樣,玉米起的是玉米螟,大豆起的是蛀莢蟲,不同的蟲子用不同的農藥,農藥選擇範圍也小。

我們這種玉米,在封壟的時候追最後一邊肥,不追肥玉米後期就脫肥,這壟封不上,肥也沒法追,要想追就得人工挖,太費工了。

第三點,秋收兩難

大豆與玉米套種,一般都是選擇收大豆,這樣玉米就剩下了,玉米的成熟期也晚,在地裡孤零零的,有勤勞的人會把它拿家去的,要不放牛羊的也容易去吃,就得天天看著,幹不好別的農活。

剩了點玉米,僱機械沒人給幹,只能自己去掰,掰回家還沒有人給打,又只能自己幹,這樣一算工太多,所有農民就都不套種了。

大豆收割完成後,豆茬很小,來年一翻,或者拖平,怎麼整都好整,有玉米茬就不行了,必須要把玉米茬拿出去,才能種地。

套種雖然看上去是增產了,但是沒有考慮到,農民大面積種植,這其中的工錢,與各種限制,小面積農戶還是可以嘗試的,增產是真的。

以上三方面,就是農民不願意套種的根本原因,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地方請您在下面留言,喜歡請關注田俊超白。


田俊超白


首先值得肯定的一點兒,就是間作套種是合理利用土地,提高作物總產量的有效途徑之一。大豆和玉米的套作有一個很突出的優點,就是大豆根系所固定的氮肥能被玉米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同時玉米間作套種也算是合理密植的一種形式,有利於單株接穗的最大生長。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一點兒,間作套種有其自身獨有的弊端。

麻煩您在閱讀前點擊右上角藍色字體“關注”,海棠每天為您提供最實用的三農知識,讓我們一起討論三農問題,助力三農發展。

玉米與大豆間作套種的時候,玉米基本上是兩行,大豆基本上是三行,玉米行距有效增大但株距縮小密植,通風透光有效減少病蟲害的干擾。但是一般的玉米生育期從70天—150天不等,大豆生長時間長度為90—120天,所以儘量選擇早熟大豆品種。而且要求大豆品種有一定的抵抗雨水充足或者乾旱的能力。

大豆和玉米間作套種之所以難以推廣,並不在於農民對增產增收不感興趣,農民一畝地為了能夠提高百十元的收入就願意鑽進玉米地給顯旱情的玉米澆水,之所以難以推廣最主要的原因是機械化收割難度很大,因為玉米和大豆成熟期有些不一致,需要先收割玉米在收割大豆,一次收割就要一次收割的成本,增產的錢不夠收割費。


海棠小醉


糧食的間作套種,在土地承包到戶開始的時候非常盛行過。主要是為了抓住農時。我們這邊的套種一般是麥田裡套種玉米,那時候種麥子六行麥子為一壠,壠之間間隙留的較寬,俗稱大溝麥子。在小麥尚未收割之時,壠間隙播種兩行玉米,由於人工鐮刀割麥子,不能等小麥熟透就要收割,此時玉米苗一般十幾公分高。

收完小麥,玉米間距離較大,適合播種大豆。如果天氣乾旱。套種玉米無法播種,收割完小麥會統一播種玉米,或者大豆。

玉米間作大豆,玉米的產量相差不大,減產不明顯。大豆相對產量就比較低了。但是同時收穫兩種作物。整體效益是提高很多的。

那時候化肥的作用剛剛發揮,產量增加很多。農民積級性空前高漲。我的父母全憑人工,最多時管理二十幾畝地,人們對農業技術站的建議比較信任,怎麼提高產量就怎麼勞作。從不惜力。

隨著機械化的漸漸盛行,間作套種的劣勢顯現出來。人工收割費時費力。大面積推廣就比較難了。


張力山


這兩種農作物套種,早先還有見過,這些年是沒見過了,原因不在乎這幾個:

一個是農業生產產值低,我們這好多人出門務工或者創業了,家裡的責任田每年只種一茬小麥,因為好收好種,不用操心太多,有的甚至土地鬥流轉給別人種了,更有甚者都拋荒了!所以產值相對更低,勞作比較麻煩日常食用更少的玉米就沒有人種植了,更別論本就不是主要農作物的大豆了!基本就沒人種植了!現在國家戰略層面上也都放棄了大豆的種植了!因為國外的產量比我們高,生產成本比我們低,價格比我們有優勢!!

第二個原因是套種增加了收貨時的難度,玉米和大豆,本就是兩種方式收貨,在以前農村勞力眾多時,依靠人群數量,麻煩歸麻煩一點,也就收回來了,現在的農村,只有老人和孩子,即就是農忙時有一些青壯年回來,也解決不了套種的收貨麻煩這一問題!況且,在外呆慣的青壯年,有幾個耐心再去幹既費力收成又低的農活呢!


靜陽堂閒語


不利於機械收割 浪費人工


散人97202


因為玉米和大豆收穫時間和方式不一樣,套種可以增加產量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也有不足之處,就是收穫時增加了農民勞動強度,給管理和收穫帶來不便,大面積種植不可取,因為現在農民種地播種和收穫都採用農業機械化操作,假如農作物套種農業機械化也就無法發揮它的特長,用人工費用更大,費時費力,所以有極少數的農田來進行套種。


豫周鄉村小王


玉米,大豆。間隔種植。對土地的傷害比較大,所以不能大面積種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