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該怎麼站樁,這個說得最明白了?

鹹瑞柱


練太極該怎麼站樁:

1、調身

(1)抱球式。兩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頭部正直,似有線上提,似頂非頂;下頦微收;舌自然置放,不抵上顎;雙眼輕輕閉合;雙肩自然下垂,不可聳肩;雙手慢慢移至胸前,高與肩平,距離約30釐米手心向內呈抱球狀,手指分開而微曲,兩手約離兩三拳遠,腋下虛空,胸背自然垂直,心窩微收;伸腰沉跨,臀部略向後坐;雙膝微曲,不過足尖;足以自然涵虛,足趾似有抓地之意。以上這些要求不可刻意追求,應在自虛,足趾似有抓地之意。以上這些要求不可刻意追求,應在自然中逐步形成,最終達到全身舒展,微有挺拔之勢。

(2)扶按式。保持上述球式,而後兩手翻掌,手心向下,緩緩下降到與腰帶同高的位置,兩手間的距離與肩同寬,手掌似乎輕輕按在水中漂浮的木板上,重心稍偏前掌,身體略前傾。

(3)休息式。同抱球式,只是兩臂自然背於身後,兩手背腕關節置於腰髖部,雙手五指自然分開,如各握一小紙球狀。

2、調心

(1)抱球式。設想胸前懷抱一個極薄的紙球,若用力抱,紙球會癟;若無心抱,則紙球會飄去。要求似用力而非用力,紙球既不會癟,也不會抱掉。注意當以雙手臂和胸腹來感受這個球的存在,用意念而不用力。

(2)扶按式。設想雙手扶按漂浮在水中的木板,稍覺用力按時,身體略有向上伸拔之意,木板則下沉;雙臂放鬆不用力時,木板浮起,身體似略向下坐和回縮,隨手下的木板起浮,體會周身的伸縮吞吐之勢。注意這一切仍須用意念而不用力去做,不可露於外形。

(3)休息式。設想身處海邊,兩腳如踩在鬆軟的沙灘上,全身沐浴於溫暖的陽光下,微風吹拂,心曠神怡。雙手所抓的紙球既不緊也不松,抓之用意念不用力。

3、調息

無論取上述何種姿勢,均要求自然呼吸。既不提氣,也不沉氣。可以鼻呼鼻吸,也可以鼻吸口呼或口鼻同時呼吸。久而久之,呼吸自然達到深長柔細,也會自然形成腹式呼吸,此過程不可人為造作,要自然形成。

太極拳站樁分為無極樁、馬步樁、川字樁、踩腿法四種。站樁要站的時間根據練習者自己的身體情況來站。

站樁怎麼練、如何練站樁、

無極樁:

無極樁也就是太極拳的預備式。從外表看,它是極其自然地垂手站立著,兩腳左右平行分開,距離與肩寬相等;膝關節不要用力挺直,要放鬆微屈,兩膝堅實點、韌帶、肉、骨只是輕輕相會。對胯部要求尾閭自然中正,整個軀幹要自然放鬆,既不挺胸收腹,也不彎腰駝背。兩肩的堅實點、韌帶、肉、骨放鬆自然下沉,肘部不要用力伸直,任其保持堅實點、韌帶、肉、骨的自然的略微彎曲;兩掌輕輕向前翹起,掌心朝下,有如坐腕下按之形態;手指堅實點、韌帶、肉、骨自然分開前伸,但勿用力伸直;掌心在全掌堅實點、韌帶、肉、骨舒展的狀態下略為內凹,整個掌指如貼在一個大圓球上。兩臂勿貼身,有分向左右鬆開的思想,兩腋有空虛的感覺。按照以上姿勢站定之後,全身的重量應落承在兩腳跟和兩腳的外圓上,腳掌和趾不要過分的著力,只是輕貼地面即可,如果掌、趾過分著力,定是身體前俯所致,應予糾正,否則影響全身各部堅實點、韌帶、肉、骨的鬆弛。

無極樁是在堅實點、韌帶、肉、骨、滿體鬆弛的狀態下,全身一副骨架子完全要符會力學支點的原理,安定得則像搭積木一樣穩置的擺放著,不要過分依賴肉的著意緊張來支持,然後把全身的皮、肉儘量放鬆,安放在全身的骨架上。使之猶如一件衣服搭在一個安定的衣架上那樣。

無極樁的重點部位是軀幹。軀幹的鬆弛要在立身中正、安舒的狀態下才能辦到。而立身中正、安舒,首先要求脊柱的姿勢要端正。脊柱,它作為軀幹的中軸其作用之重要,不言而喻。整個脊柱(頸椎、胸椎、腰椎)由24塊零碎而不規則的骨頭所組成,動搖性很大,是人體受壓力最大的地方,稍不注意就會出現問題。就是要在此韌帶處調節平衡。腰椎韌帶調節好後。它和全身的堅實點、韌帶、肉、骨,松靜穩實、飽滿的腹部和清空自然寬舒的胸部組成一個完善的整體。軀幹的鬆弛最重要的是建立腹部堅實點以代替胸部堅實點,是中華武術運動用力的重要功法,是武術功法使用“內勁(平衡、腹部堅實點、韌帶、肉、骨)”的精髓之所在,也是區別於其他運動項目的根本之點。只要有了這個功夫,就是找到了太極拳勁法(心靜出來的方法)的真諦了,這時那怕你走架的動作還不熟練,甚至很不像樣,也可以打上合格以上的分數;反之,如果不會建立腹部堅實點,那麼,不管你練拳的動作多麼熟練,規範化,優美,也是不及格的。因為這隻有太極拳的形,沒有太極拳的質,嚴格說來,不能算是太極拳,也不可能練出太極拳的功力來。

太極拳不僅把無極樁作為拳架、推手的起式,而且把它作為一項重要功法來練習 ,由於它的價值很高,不少人終生鍛鍊不厭。在此必須指出。要練好無極功夫,不是輕而易得的,需要長期耐心的鍛鍊,才能獲得它的最深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