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否需要練功呢?練功是練什麼呢?

邵可容


練太極拳需要練功嗎?我的答案是要練,而且必須的練。縱觀全國太極拳界,一個重大的弊端就是太極拳理論的失傳和太極樁功的失傳。一是太極拳的理論的夫傳。太極拳的基本理論叫《無極養生拳論》。這篇理論的基本要求是要大家學會導引之朮,從而使所練的太極拳能夠攬陰陽,奪造化,轉乾坤,扭氣機,於後天返先天,復出歸元,保合太和。弄清楚五行八卦之理。什麼叫做逆運之理?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周天。什麼叫逆?什麼叫順?順就是要讓濁氣下降。逆,就是要引導清氣上升。翻譯成白話,就是練太極拳要先通陰陽氣。具體要求是練拳的時候,口不可張,也不可閉,即微張微閉,似張似閉。身體前面的任脈,吸氣的時候要讓濁氣下降,慢慢的讓濁氣降到尾閭。尾閭能夠使前後竅相通。濁氣降到尾閭穴之後,轉化為清氣,然後,沿督脈上升,直到天庭。這樣,清濁二氣起了轉化,由順到逆,由逆到順,促進了人身肌體的陰陽變化,後天返先天。二是樁功的失傳。所謂太極拳的樁功,就是通過站樁促進氣機轉換。有一首《十三勢行功歌》講的就是太極拳的樁功。要練好太極拳的樁功,必須弄清楚幾個問題。首先,太極拳的樁功要練的氣機在腰隙,即我們常說的後丹田,是練骨頭縫裡的勁。其次,站樁時要達到至靜的狀態。啥叫至靜?就是是入靜後,你能聽到心臟跳動的鼕鼕聲,甚至聽到血液在脈管流動的聲音。其三,要掌握好呼吸的轉換。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呼吸要求深和細,即平時說的胎息。啥叫胎息?就是像小孩子在媽媽的子宮裡一樣,如果大口呼吸,就把洋水吸進肺裡了,就會被悶死。要用很細微,細長的呼吸,將濁氣吸到尾閭穴,然後,換氣。如要換氣,先要稍稍閉一下氣,這一閉氣,瞬間就會將氣從尾閭推向天庭,沿百會經鼻尖,向仁中,天突,膻中,關元氣海,會陰再次降到尾閭。其四,要注意搭橋。即站樁的時候,要舌抵牙與肉交界的地方,這樣,濁氣下降的時候,非常順利的通過舌頭搭成的橋樑,向下流動。

在十三勢樁功裡有一句十分關鍵的話,一定要理解清楚。這句話是,尾閭中止神貫頂。一定要記住是中止,不是中正。尾閭中正是人的常態。只要不是殘疾,人的行走坐臥,尾閭都是中正的,這不是氣功狀態。尾閭中止,是說站樁時,在吸氣的時候一定將氣吸到尾閭這個地方,才能進行氣機轉換。練這個樁功,快的一個多月,慢的三兩個月,就可以打通小周天,之後,會慢慢的打通大周天。

練功,在練。要堅持持久,不要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假以時日,心不成大器!


魏美智


功,指的是內勁的產生,組合,應用的積累。任何內家拳,核心東西都是內勁,所有的訓練方法,都是圍繞內勁展開的。

所有的拳派,都是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大概要經過修正身法,換勁,練勁,用勁,實戰幾個階段。這個階段內的訓練方法,各有不同。太極拳把這幾個階段的訓練,都用套路來訓練,用勁階段是推手。太極拳一套動作,所有的目的都能達到,這是太極拳高明的地方,可正因為高度綜合,也成為了太極拳難以成就的原因。太容易顧此失彼,成功的可能性太低。除非有真正的明師傾心指點!

相對而言形意拳就簡單的多,無極樁,混元樁,三體式,五行拳,這個體系基本就可以成了。因為動作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練勁上,所以比較容易練出來。

站樁,是一個非常好的入門法門,在身體靜止的狀態下,訓練體內內勁的產生,組合。要容易的多。儘管如此,裡邊的竅要也很多。

很多朋友想站樁,又沒有一個好的師父教,受時間和工作拖累,不能外地拜師。因此總有人想從書裡獲得關鍵的,基礎的真東西,一般沒人願意把最關鍵的東西寫到書裡,因為太廉價,無價的東西幾十塊給你,都捨不得。不過也有例外,本人練過的真正對沒入門的人有幫助的書,只有一本: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淘寶搜書名就能找到。有興趣的不妨一看。有一個觀點或者一句話能讓你開悟,就非常值得了!





問勁閣黃裳


太極拳尤其注重練功!作為內家拳種,太極拳不像其他拳種需要力量,速度,硬度的訓練,他自有一套練功的法門!你只有按照他的要求去練了,那麼才能有功夫上身,而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太極拳更是如此!太極拳練的功可以歸結為弓,也就是拳譜裡說的蓄勁如張弓,把身體調整到具有老虎的腰力,熊的膀力等等,




也就是人體的最大本能!還有就是具有玄幻的內氣了,通過內氣的修煉,使人筋強骨健,使擊打的效果倍增!太極拳套路也可以練功,但是現在很多的人並不清楚怎麼樣才是練功的套路!太極門內的有個太極十三單,一共十三個式子,可以通過長期的練習增長功力!當然你對拳理理解透了,怎麼做都能增長功力!內氣的修煉必不可少,不僅養生,技擊也需要內力的加持!做到意到,力到,氣到才能使太極拳發揮出巨大的威力!太極拳功夫上身了,十分的暴力,是最實用的拳術,希望大家不要因為一些假大師而誤會太極拳!


冰雨在胡亂的拍


說點不同的吧。

太極本是導引氣流之術,發自體內,散於肢端,過程中流經五經八脈,祛寒通淤,降躁護肝。所以,肢體的活動範圍也就決定了氣流在體內的活動範圍,但是,首先要懂得順其自然,收發自如。

既然需要肢體配合引導意境,當然是越如意越好,越圓潤越好,所以就有了開胯、低架等形式。

如果不理解這些動作中的含義,一位的追求美感或者形式則有可能適得其反。比如,有人為了練低架,胯也開了,重心也下去了,可是最後發現膝蓋受不了了,一查髕骨軟化、半月板損傷等等,從此懷疑太極為偽科學功夫,不但不能健身,甚至傷體。

其實,我只想說一句,如果你站樁時都沒有感覺到氣,那真的沒必要過早的開胯,更要保護好你的膝蓋,因為你的氣流還不需要你那麼大範圍的導引,何況,在不知道氣流運行方式時,一味地追求低架,造成跪膝等錯誤動作真的很傷身體。

更有甚者,將太極當成了表演體操,騰空拍腳又單膝落地,轉身曲膝再直立,看得我都不敢下樓梯了,我只想說,有錢真好!換一對半月板好像要十幾萬,且不包好。

大道,太極之上不為大,六極之下不為深。

古人早就闡明,太極為無窮大,但是絕對不是指的胯開得有多大。

世間萬物,是分兩極,陰陽交互,天地運行。

所以,一切肢體語言都是為了配合氣流運行到無窮大而生,調節陰陽平衡而用,如果你覺得你的跨步幅度已經無法滿足氣流運行範圍了,那麼你該開胯了,這時需要練好基本功,免得外八字或者跪膝的出現。


信你又何妨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是老話,說的一點也不錯!太極拳不練功,那麼,一切都是空的,架子也是空的,操也!

太極拳雖現代人說是內家拳,但是它卻是一個內外兼修的拳種!否則,談不上剛柔並濟,談不上實戰技擊,只能和五禽戲,八段錦一樣養生而已!



太極拳由於傳承問題,早已不是原汁原味的太極拳了,訓練功法不成體系,碎片化的繼承,幾大門派各得其一,並非完整太極拳術!所以,後來的傳承各派也只有一套拳法,幾種器械而已了!

正是這樣,造成很多人認為學一個套路就是會太極拳了,並且都是以大師自居!所以,大家都把時間精力放在練習套路上,就連基本的樁法都不懂,更不曾站樁!好笑的是,常聽說我師傅,師傅的師傅都從來不站樁!

那麼,練功到底練什麼?在這裡呢也只能說個大概,詳細的功法還得找到好的師傅,必須有傳承的,訓練成體系的!



上面有提到太極拳屬於內外兼修的訓練方式,要想練好太極缺一不可!

首先呢是外功訓練,大致的一般傳統武術基本功以及太極拳松功,筋骨訓練,包括開肩開胯,和輔助器械功夫等,比如都抖大杆子等,還有就是太極拳拳架訓練階段!

太極內功訓練比較複雜,內功訓練必須有外的基礎,也就是說太極拳的架子要練的正確,到位準確無誤了,身體的筋骨力都具備了,就可以開始進行內功訓練了!

也就是說,架子搭好了就相當於把杯子做好了,就可以往裡面裝東西了!怎麼裝,裝什麼這就很關鍵了,也是太極拳的核心重點訓練的了!

內練以練意,練氣,練神為主!尤其是內練初期以練意為主,空架子注入意的訓練,所謂用意不用力是也,如果拳架沒有意的訓練,那麼太極拳就談不上入門,還僅僅是空架子! 太極者無極而生,所謂意的訓練就是原有的你就是無的混沌狀態,就在這個狀態下找到有的體悟,無中生有方位太極,而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意來加以訓練!



通過意的訓練達到太極拳的粘連黏隨,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走粘,急來急應,緩則緩隨的境界後,就可以進入神明的階段了!

這個神明階段,其實就是進行太極拳最高境界的四個階段訓練: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這也是道家修煉的過程!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以拳入道,以拳演道之說!


九五太極養生


練不好太極拳?可能你忽視了重要的一點!

許多人練了多年的太極拳,總感覺進步不大,別說‘’神似‘’,就連‘’形似‘’也沒達到要求,更別說出神入化,隨心所欲了。可能有的人拜了不少師、學了不少套、日以繼日的練,總是入不了門。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個現像?可能最重要的一點,很多人都忽視了:這就是基本功的訓練!

那麼太極拳都需要哪些基本功?為什麼說基本功在練太極拳中有重要的作用呢?

一、身體的柔韌性,這是練習太極拳的基本保證……

太極拳裡許多招式的實現,是以身體的柔韌性做保證的。如果一個人身體的柔韌性不好,那麼打起太極拳來,就會動作不到位,招式僵硬,不僅缺乏美感,而且使招式的運用也會大打折扣。有的人會說:太極拳人人能練,老幼皆宜,許多人身體的柔韌性並不好哇!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不是一樣可以打太練拳麼?是的,太極拳做為一種健康運動,確實適合絕大多數的人。但要把太極拳練好,則非得且有一定的柔韌性不可!

二、力量,是發揮太極拳作用的基礎……

練太極拳,必須要有力量的訓練!有人會說:太極拳不是講究用意不用力,四兩撥千斤麼?大家不要曲解了,這裡講的是用巧力,而不是不用力。如果一點力都沒有、都不用,太極拳的技擊作用又在何處哪?大打小、快打慢,這是絕對的優勢。而小打大,慢打快,勝了就是偶然了。所以,許多先輩和有成就的武術高手,無不是力量過人者。他們會通過抖大杆、舉石鎖等,不斷增加力量的訓練。

三、意與氣、是太極拳獨具魅力的體現……

太極拳有別於其他拳種,並受到人們廣泛的喜愛,不僅與中華武術一樣,有許多的功夫原素在裡面。更能通過意與氣的訓練,體現出中國道家思想中的虛實、動靜、開合、陰陽的相互轉換,達到萬物的合諧平衡,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無為而無不為的道德修養與處事哲學。所以,練太極拳,除了柔韌性和力量性的形體、身體的訓練,更應該通過打坐、站樁、呼吸吐納等心法的訓練,增強意志品質、道德文化修養的訓練,使自己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中體現出含蓄、深沉的凜凜浩然正氣!




延齡太極研究會


太極拳是必須練功的,這個功指內功和外功兩部分。

內功練的是真氣,俗話叫元氣正氣,它是通過一些特殊的手段和方法來實現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調心,調息,調身。

由於練者對太極原理的理解不同,會有各種不同的功法,養生效果亦不相同。世上所有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自身的規律,有個最佳節點,過與不及都直接影響結果,太極拳養生同樣如此。所以太極養生者須遵循諸多的規矩,這包括修德,修心,修為。

方法正確,初學者三個月築基後,體內會有較明顯的氣感,隨著練功的深入,氣感會越來越強,會出現某些練功效應,即所謂練功八觸,(不止八觸,還有許許多多的神奇效應,練者該如何應對,恕不能相告,因為素不相識,沒有任何人願承擔無限責任),身體健康會有正向變化,食慾,睡眠,體力,精神都會慢慢好轉,原來的疾病會漸次消失。

練功效果與所練功法,練者悟性,每天的練功時長,及練功質量密切相關,青年人的功效進步遠勝老年人。

內功是太極拳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太極拳。在此階段就算不走拳架,養生效果依然,如果加上拳架,哪怕是簡化二十四式,那效果會更好,對於養生來說,其它養生氣功的動功遠不如太極拳全面,瀟灑,俊逸,這是筆者多年練功的切身體會。

太極拳的外功包括身形步法,拳架,及太極十三式,即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定步活步推手,套路推手,然後有非套路初級懂勁散手,其中亦有定步活步之分,這個階段時間漫長。對我們來說,如果沒有太極內功的支持,將無法進行散手練習。

太極拳不練內功,只練外功不僅養生效果大打折扣,個人認為其技擊部分的目標是沒法達成的,沒法以不變應萬變,沒法粘連粘隨,沒法無過不及,沒法做到陰陽相濟,更沒法做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雖變化萬端,而唯理一貫”。

可以說內功是太極拳的核心,是養生和技擊的基礎,沒有了內功就沒有了太極,也就失去了太極的意義。試問一個雞旦只剩下一個外殼,和旦殼上殘留的一點蛋清,還有多大價值?

拳論說的清楚:“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太極者,清淨無為也,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實不可取。


上善若水125944379


這個問題看似平凡,但卻有很多人回答不上來,因為普通之中有深層次的思考。我的看法: 太極拳需要練功,試想如果你把太極拳練成舞蹈,那有攻防能力嗎?再把太極拳練成體操呢?同樣,也只能是看,不能用於實戰和養生。 那麼,太極拳練功練什麼呢?

1.要練松功。陳鑫在拳論中說:“沿路纏綿、靜運無慌、肌膚骨節、處處開張。”意思是說:練拳是要心情安靜、動作柔緩、細膩,肌肉、關節、韌帶沒有一處不放鬆的地方。也有的說:“鬆鬆松,太極功,太極頭條要放鬆;學太極,先學松,不松難得太極功。”可見松在太極中的地位和作用。松功是太極拳的入門功夫,太極拳的松是上下、前後、左右、內外無處不包的徹底的松,只有松淨、松透,全身經絡、形體才能徹底打通,內氣才能順暢運行。太極拳的松從形體來說,是皮肉鬆、肌腱松、關節松、五臟六腑松。通過練習,我感覺就八個字:松就是空,空就是松。

2.要練意功。太極拳的核心要訣是:用意不用力。如果你像練拳擊、散打、搏擊一樣去練太極拳,最後只能是門外徘徊,不得其道。太極拳是用意練意的拳,必須抓住特殊的練法和功法,認識到意就是功,無意就如武術中的槍沒有了尖。練習中,要求一舉一動要先意動而後形動,這樣才能“意到氣到,氣到勁到”,動作才能沉著,久練之後才能收斂入骨。同時,還要求注意,意在神,不在氣,在氣測滯。拳譜上講: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果氣血流柱,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可見,意承上啟下,至關重要。

3.要練勁功。勁是太極拳的靈魂。太極攻擊的武器是勁,沒有勁就像沒牙的老虎。太極練的是勁,不是力。勁和力是有區別的:凡能抬舉、提拉重物而不能運力達於四肢者,武術稱之為有“力”,但叫它為死力、拙力;而能將全身之力運送於一拳一腳甚至一指之端而後放出者,稱之為有“勁”,也叫勁力。“勁”有透力,可由表及裡;“力”無透力,僅及於表面。“勁”有爆發力,但不能持久;“力”能持久,但無爆發力。力出於骨,勁蓄於筋,不求皮堅肉厚,而求氣沉骨堅。雖然人們把太極的勁從不同角度分了好多種,但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八法。八法就是八勁,雖然以掤勁統領,但各有不同。簡要講,掤要撐、捋要輕、擠要橫、按要攻、採要實、挒要驚、肘要衝、靠要崩。當然,勁還有很多變化,這裡就不一一講了。


山山水水108


太極拳練功的方法叫太極心法。

心法練出啥呢?佛家有個說法叫相由心生,心法就是練出這個相。

心法怎麼練出相呢?用意去練。中國文化裡有個核心詞叫意象,言不盡意、立象以盡意。象、相,是同一個概念,懂象棋的一看就明白。用現在VR技術來解釋,象,就是虛擬現實。

在vr技術中,虛擬現實是別人設計出來的。而在心法中,虛擬現實是心設計的。

心法歷來很複雜很絕密。以我體驗來看,我負責任地講,心法練相,就是練維度。

不要煩,我不是標新立異,我又不想立派,又不想成名,我只是分享給真正需要的朋友。

巜三體》有個降維打擊,實際上太極拳就真的是降維打擊。你練出維度就懂了。


太極拳玄機


時代發展到今天,太極只剩一點文化因子而已,關於健身和武術,不好說。

人體免疫系統強大,隨血流巡護全身組織,可阻擋許多普通疾病。“內練一口氣”,擾動瘀阻,散瘀排瘀,保持血管神經暢通,免疫系統充分護衛,康泰自若...

“然術”排淤,效果顯著。然術有真意,君當常習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