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追肥太累人?“一炮轟”式施肥會造成玉米減產嗎?

劉凱倫


其實現在大家都是採用的這種一次性施肥解決所有問題的辦法,農民忙著打工、做生意,誰還有時間和精力去管玉米的追肥問題呢?就算老人比較愛惜土地糧食,也是有心無力的。

按照玉米的生長規律而言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按照玉米的生長週期進行合理的追肥。玉米種植者也表示按照週期進行追肥確實能夠高產。

追肥的口訣相信很多種玉米的朋友都知道“一追尺把高,二追齊齊腰,三追剛露毛”意思是在玉米的生長期間內一般要進行三次的追肥,分別在玉米的苗期、大喇叭口期、抽絲前期三個時間點。

但是種植過玉米的朋友都知道種玉米的不容易,尤其是夏天那玉米地面又熱、又刺撓人,非常難受,並且現在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都是一些老人,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做生意掙錢了,一年回家的次數一個手都數得過來,所以很少有人在採用這樣複雜的追肥模式了。大家都樂於採取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的“一炮轟”的管理模式。

其實採取這樣的模式也沒有什麼不好的,算一算一畝地追肥使用的化肥大概需要150元左右,一畝地不追肥額話大概產量減少7、8%左右,也就是大概200斤左右,這二百斤按照現在玉米的最高價取整1元計算也就是200塊錢。

其實這樣算算就很不划算了,農民種那點糧食累的不行忙活一天,也就多收入了這麼點錢,而且夏天玉米地撒化肥可是一件十分累人的工作,還不如在做生意、打工一天的掙的錢。

並且土地就算管理的再好,土地的收成也是不一定的,今天天氣差,你管理下的功夫很深卻不一定就高產,所以說看天吃飯,追肥實在是有些划不來,好技術是應該推廣,但是也要考慮農民的實際情況。

在來說一下“一炮轟”的施肥方法,其實一炮轟的施肥方法也不是全無好處的,最起碼在節省人力這方面就是值得肯定的。並且其實肥料選好了,減產是可以儘量避免的。

玉米種植者選用適合玉米使用的專用複合肥,不是那種普通的三元複合肥,而是玉米專用的控釋肥,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很多玉米控釋肥其實也就是為了解決一炮轟施肥方法容易造成玉米減產問題的。

不過農民在買化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圖便宜也不要聽一些不良商戶的忽悠,選擇一些比較值得信任的廠家生產的化肥,或者選用那種口碑好的,有售後賠付機制的化肥。並且選購的時候要選擇化肥袋子包裝良好,化肥粉末物質較少,化肥顆粒均勻,硬度好的化肥。這樣的品質一般比較好一些。







哦喲呵2


玉米追肥太累人,“一炮轟”式施肥會造成玉米減產嗎?

現在緩/控釋肥已大量生產、推廣和應用,說是這種施肥法能保證玉米整個生長期養分的勻衡供應,從而達到減少玉米各生長期追肥的麻煩,省工、省時、省錢(總算下來代價差不多)。又能增產10%~20%,一舉多得,應該是是件大好事。


到底“一炮轟”式施肥和玉米生長期分3~4次施肥,哪個效益好能增產呢!有些農業行家及相關人員有說法,增產與不增產,只能說伯仲之間,不相上下,至於多增產10~20%,只是廠家之言,也無法準確認定!因為玉米的產量受多個因素決定,施肥只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哪一個環節做的不到位,都會影響玉米的產量。是不是連年施用緩/控釋肥,連年產量都固定了呢!絕對不可能的事。就是說很難確切認定緩控釋肥與分次追肥的效果。

做為一名老農,我認為緩/控釋肥,在一舉多省方面不容置疑,要說整個玉米生長期能保證勻衡供應,心裡總覺得有點“虛誇”,肥料在長達3~4月時間內能勻衡不失效或消減?即然勻衡,在抽穗、揚花、灌漿期,需要高水肥時期,你仍然勻衡,那能好嗎?所以,我覺得有些懷疑。

反正我覺得,分次追施,雖然麻煩點,適時適量追肥,肯定要比一炮轟施肥法準當可靠。但我不是說“一炮轟”就不行,只是說能相比分次施肥,能增產不敢苟同。個人觀點,望友交流探討!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在農村玉米屬於高產農作物,雖然玉米需肥量較大,但是覺得不能“一炮轟”式施肥。種植戶要注意施肥的方式方法,有效的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若施用“一炮轟”式方法,會導致玉米植株生長髮育、大大減少玉米產量以及會出現果實質量低質的現象。

❶:我們種植戶儘量選用科學的施肥方式,才能滿足玉米在整個生長髮育期對養分的需求,從而達到玉米優質、高產的目的。現在由於硬茬播種技術的大面積推廣,夏季玉米底肥使用面積及使用量相對較少,所以追肥對提高夏季玉米生產水平尤其重要。

❷:我們種植戶要配合進行施肥、玉米除了需要大量氮肥外,而磷肥、鉀肥對獲取高產也有重要作用。鋅肥也有明顯的玉米增產效果。

在玉米追肥期,種植戶們務必儘量要氮、磷、鉀及微肥相配合施用,根據今年的玉米目標產量,以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進行測土配方進行施肥。

❸:農友們也要注意儘量進行分次施肥,分次施肥不僅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而且還能滿足玉米植株在不同生長髮育時期的各類需求。

額外是防止後期玉米出現脫肥早衰,以提高玉米結果率和粒顆有著重要作用。我們第一次施肥一般在玉米約6片葉期,施入二銨和氮肥{用量把握},底肥沒有施鋅肥的補施鋅肥。第二次一般在玉米植株約12葉期,施入氮肥{用量把握}。

❹: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農友們要重點施肥對因為播種偏晚,苗小苗弱的田塊或補種移栽的小苗、弱苗,要進行“勤吃勤喝”的方式,合理適當多施,用以促進玉米植株生長髮育和植株弱苗早發快長。

❺:農村種植玉米切記“手撒式”施肥是為提高肥料利用率,追肥儘量選用溝施的方針,施後墒情較差時及時進行澆灌。我們這邊的農戶種植玉米為了減少勞動量,提高效率,常常會結合灌溉,隨水追施或是搶雨前借雨水追施,效果也是相當不錯的哦。

感謝您的閱讀記得點擊上方“關注”農人顧流芳,以便獲取更多有關農業種植小知識。

農人顧流芳


玉米追肥太累人?“一炮轟”式施肥會造成玉米減產嗎?

近幾年,商洛市開始了一種新的玉米施肥方法,那就是“一炮轟”,為什麼有人這麼做呢?

  • 化肥廠家的炒作。不知道什麼時間開始,市場上出現的一種玉米緩控釋肥,聲稱一次性施用這種肥料就能滿足玉米整個生育期的養分需求,簡單易行,還增產5~10%以上。農民認為這個好啊,紛紛購買這種肥料,就像原來購買小麥“麥寶”能讓小麥增加根瘤菌一樣火爆。

  • 農民圖簡單。如今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都進去城市,玉米追肥正值夏季高溫季節,勞動強度大,還容易劃傷皮膚,追肥次數減少當然很樂意。
  • 糧食價格低,農民也不在乎產量到底咋樣,反正種地就是一個習慣而已。

到底玉米緩控釋肥能不能增產呢?

對於一炮轟採用玉米緩控釋肥能否增產的問題,本地相關部門對此進行了調研,多點結果是不但不增產,而且降低產量8~12%。這個結果證實了分階段多次施肥的科學性和一次性施肥的弊端。雖然緩釋性肥料可以持久提供營養,但是大部分都是高氮肥料,並不適應所有的地區,比如南方缺鉀,北方多缺磷。高氮會造成短期內植株營養過剩,而缺磷或者缺鉀地塊需要測土配方施肥才能有的放矢。


一炮轟施肥的一般做法

一炮轟施肥並不是和小麥一樣一次性施足底肥,而是在6~8葉期一畝地使用緩控釋肥80~100斤,一般結合灌溉追施效果最好,旱地都會選擇雨後圖片墒情合適的時候施肥。如果幹旱時追肥,肥料利用率就大打折扣了。一般會配合磷酸二銨20斤,硫酸鉀20斤。有的人在大喇叭口時期一次性追肥。

總結:一炮轟式追肥的大量使用,適合如今粗放農業的種植者,但不是最好的追肥方法。當地農民實踐總結出來的玉米追肥方法“頭遍追肥一尺高,二次追肥正齊腰,三遍追肥出毛毛”,第一次以氮肥為主,第二次和增加磷肥鉀肥,才能保證高產穩產。


農耕子


如何給玉米追肥?才能讓玉米長的更旺,產量更高,一直以來都是說法不一,有人提倡”一炮轟”式施肥,那麼”一炮轟”式施肥會造成產量減產嗎?結合我們當地種植經驗談談我的看法。

以我們當地種植麥茬玉米為例,因為麥茬地種玉米,土肥力肯定不能滿足玉米生長需求,所以定期施肥是要做的功課。在玉米長到15-30公分左右時的這個時間段,農民們都會把握時機,如遇到雨水💦天氣,都會不誤時機的,趁機施肥,冒雨進行播撒尿素,根據地清,使用20-30斤不等,施肥量不是很大,基本能夠滿足玉米初期生長需要,這個時候效果是最好的。肥力能夠完全深入土壤,以滿足幼苗需求。當苗長到六七十公分高的時候,看苗的長勢,一般還會進行一次追肥,這時玉米葉子已經長開長長了,如在雨天播撒尿素,要避免撒在頁面上,造成對玉米的傷害。有的選擇在長勢不好的地方重點施肥。第二次施肥一般能夠解決玉米生長到成熟期。這是我們那傳統的方法。

現在有人為了方便,解放出更多的時間,以便自己自由支配,比如打零工等,以增加收入,所以給玉米採取”一炮轟”式施肥。我覺得這樣不太好,因為玉米的生長的每個週期中所需要的養分是不一樣的,如果在初期採取一次性到位的施肥法,不到會導致肥力的揮發浪費,還會導致後期養分不足,而影響玉米的生長。不但起不到增產作用,可能還會減產,得不償失。我覺得沒有必要了。朋友們!您們怎麼看呢?





鄉村de記憶


在種植玉米時,施肥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尤其是追肥,我想,種植過玉米的人都不會忘記,在夏季或者是玉米植株已經比較高大時,我們鑽進地裡面撒施肥料的日子,臉、脖子上被玉米葉子割得生疼。現在,有些玉米種植戶已經放棄了這種追肥方式,採取播種前一次性施肥,不再追肥,農民俗稱“一炮轟”的施肥方法,那麼這種施肥方式好嗎?能夠保證玉米需求嗎?對產量有影響嗎?


我們傳統的玉米施肥主要強調底肥、追肥配合使用,並且追肥一般要抓住大喇叭口期、授粉期、灌漿期這幾個階段,主要是因為一個是所選用的化肥品種比較單一,另一個是玉米生長期比較長,需要根據生長階段對肥料的需求特點去追肥,以補充營養提高產量。說句實話,這個花在玉米上追肥的時間還有人力確實比較多,個人家種植一、兩畝,追肥都感覺累死人;如果是大面積種植玉米的地方,這樣追肥單是人工費就夠你受的。現在之所以有人選擇“一炮轟”施肥,主要在於化肥的選擇跟以前不一樣了,據我調查瞭解,他們選擇的肥料都是控釋肥。這個控釋肥是什麼肥料呢?它主要的特點在於可以根據作物的需求特點去釋放養分,顆粒外面有一層包膜,可以起到緩慢釋放養分的作用。這種肥料在玉米上可以一次施肥,再不追肥,對於土壤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好的土壤,跟前面採取追肥的差別不大。但是對於沙性土壤、這種施肥方式的缺點就出來了,由於土壤的特殊性,需要在玉米生長中通過多次追肥才能提供營養,採取一次施肥方式的對化肥的浪費太大,不經濟,也不能發揮化肥的優勢。所以,施肥方式還是要根據土壤環境選擇。


玉米現在的價格也不是很高,農民種植玉米能夠賺到的錢很少,要是不控制種植成本,在人工、化肥上面投入過大,那麼一年下來辛辛苦苦真的就等於給別人打工。所以,施什麼肥,怎麼施肥需要根據土壤以及種植情況決定。儘量用最經濟的辦法收到最大的效果,這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


鄉村新天地


玉米的生產發育分為三個過程:

一,苗期:是指從玉米種子出苗到玉米植株拔節這一時期。

二,穗期:從玉米植株拔節到玉米植株抽穗期。

三,花粒期:從玉米植株抽穗到玉米植株結實期。



如果細分整個玉米的生長過程,則分為:播種、出苗、三葉、七葉、拔節、抽雄、開花、灌漿、乳熟、成熟這些階段。

玉米對肥份需求較大的肥依次為:氮、磷、鉀、硫、鈣、鎂;對鐵、錳、鋅、銅等需求較小。

那麼該如何對生長的玉米進行追肥呢?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它在不同階段對肥的需求量。

苗期

所需肥份佔整個玉米生長階段總需肥份的2%穗期需肥量最大,佔總需肥量85%花粒期需肥量佔總需肥量13%。

從以上玉米不同生長階段的需肥量,可以知道應該怎樣進行追肥了。

一,苗期追肥

苗期,因土壤中施有基肥,可以不再施肥。但在幼苗出土十天左右,應對那些矮小瘦弱的玉米苗進行追肥,穴施氮肥,讓田地裡的弱小苗能趕上其它苗一同生長。

在玉米苗長高到四十公分左右時,應再施拔苗肥。使用尿素加複合肥進行施肥,以促進其拔苗助長,並能提高玉米的抗逆性。



二,穗期追肥

玉米結穗後,在有幼小的玉米棒出現時,應再追肥一次。因玉米大喇叭口期(玉米葉片11~12片展開時象個大喇叭)對肥份的需求量最大。而大喇叭口期正是處於穗期,所以在穗期應多施肥料。肥料應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追施。這次追施肥料,不僅能促進玉米棒的生長速度,也能讓玉米更加飽滿、成熟。

三,花粒期追肥

這一時期,玉米對肥料的需求量不是太大。但為了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加快玉米由穗向實轉變,促進籽粒的灌漿、乳熟、飽滿、硬化,需要再適量施一次以氮、磷、鉀和含有其它元素的肥料進行追施。

從上面可以看出,玉米在不同生長階段對肥料的需求量和不同元素的需求量都不盡相同。如果進行一炮式施肥不僅會讓玉米植株在苗期徒長,影響後期的結穗結籽,造成減產,而且對玉米的品質也會產生不利影響。


農事小記


農民都知道,給玉米地追肥絕對是個力氣活兒。一手提著重重的化肥桶,一手快速的給各珠玉米描肥。描肥時注意,不能把化肥放在離玉米株根太遠,太遠了影響玉米根鬚吸收養分。化肥離玉米根太近了也不行,會燒主根的。傷了根的玉米秧的葉子會蔫下來的。物得其反。

站在地頭,看著玉米地,一眼望不到邊。身上腰痠背痛,頭上烈日炎炎,臉上汗如雨下。描肥的季節天氣正熱,熱也得去地裡。

一般的描肥方式是三個人,前面一個人刨坑,第二個人向坑裡抓肥,第三個人在最後面用土把描過肥的土坑用土蓋好,以防化肥流失。這樣的描肥方式延續了好多年。

近年來,進城務工的人多了,家裡種地人少了。那些地也不值得耗那麼多人。種地經濟價值太低,在追肥時沒有那麼多人了。聰明的農民想出了辦法。直接把化肥放玉米根旁邊,不再刨坑,然後再蓋上土。可是這樣也太累了,1乾脆直接把化肥放玉米秧旁邊,然後也不蓋土。到了秋天,發現產量沒有多大變化。

這樣就省事多了。

現在人們有了更省事的辦法,在種地時用一次性化肥,這樣就不會再用給玉米追肥了。那麼,這一次性化肥怎麼樣呢?開始很多農民不敢用,覺得後期肥效肯定會減弱,影響產量。一次化肥每畝地成本高出30元。看到那些用一次性化肥的農民,人家秋天收穫的時候,玉米棒子也不錯。和二次追肥的玉米棒子沒有明顯差別。這樣的結果讓人用一次性化肥的人越來越多了。

畢竟,可以減少勞動力,騰出時間去做別的事,再說就算影響產量,一畝地多百八十斤的玉米又能怎樣?價值那麼低,宏觀經濟效益,還是用一次性化肥最為化算,不能因為追肥耽誤去做別的事。

一次性化肥要還是很受農民歡迎的,再說,科學家研發一次性化肥也是經過實驗的,肯定肥效長。我們不能主觀的去看問題。

化肥怎麼樣,產量說了算。





大山梅子


玉米如何進行追肥?“一炮轟”式施肥會造成玉未減產嗎?

“一炮轟”式的施肥方法肯定會導致玉米減產的。這是因為:

1、玉米各個生長時期用肥量是不同的。

出苗以後到拔節前,這一階段玉米生長對水肥的需求量較小,苗小根弱,不適合於大肥大水。如果基肥使用過多,尤其是現在農戶很少使用有機肥,多半使用的是尿素或複合肥。這種肥料肥效快,易流失,在玉米幼苗期發揮作用,益處不大,還會造成植株徒長現象。等到抽雄結穗期需要肥料的時候,肥力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就沒有力量供給玉米生育成長了。


2、玉米各個生長期用肥種類是不同的。

玉米整個生長期需要氮、磷、鉀三種基本元素,同時又需要20餘種微量元素,這些生長要素的獲得,不可能“一炮轟”,一次性解決。地質不同,保水保肥的性能不同,所含的元素也不同,所以要區別情況,不同對待。前期生長,以氮肥為主,爭取苗全苗旺,減少病蟲害發生。後期以鉀肥多投入,磷肥配合,爭取抽雄結棒發育有力,生殖功能健全,為高產打好基礎。


3、利用好葉面施肥。

葉面施肥可以調控玉米生長,不至於出現徒長現象。玉米生長後期,根系吸收養分能力減弱,通過葉面施肥可以有效的彌補這一不足,從而使植株獲得持續不斷的養分。一般情況下是花絮後開始10——15天噴施一次,能夠有效的增加玉米顆粒的飽滿度,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

總之,應當根據玉米的不同生長階段合理施肥,一勞永逸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尤其是管理農作物,完全靠下功夫,根據生產環節,一步步要到位,圖省事是不會得到高產量的。所以,最好不要採取“一炮轟”的施肥方式,分季節,分階段,合理施肥,才能獲得較好的產量。


若飛305


謝謝邀請:玉米如何進行追肥?"一炮轟"式施肥會造成玉米減產嗎?大家好我是農村農民萬歲,玉米是四大農作物之一,八十年代前是八億中國人民的必備口糧;進入兩仟年代,在勞動人民心中玉米,V算得上經濟作物,種植玉米是勞動人民必不可少的農作物,可以拿玉米換成錢,買鹽,買油供養孩子上學,玉米更是農村勞動人看病的經濟支柱來源之一。

種植玉米屬於高杆植物,玉米怕澇耐旱,施肥一炮轟當然減產;玉米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品種需求肥特性、品種生育期等適量追肥,以滿足玉米生長發育所需,基本在大剌叭期一次做攻穗肥追施,也可在撥節、大喇叭口期兩次追肥。但前一次要少追,後一次多追肥,是否追攻粒肥要根據土壤肥力狀況而定。後期易脫肥的土壤可少追一點攻粒肥,以免追肥過多引起貪青晚熟以致減產。

由於各行各業物價上漲,糧食價格持續下降,種植玉米以經投入過大,在用人方面從過去的每畝地施肥5o塊,到現在每畝地施肥三百塊,並且在玉米出天櫻的時候,加上天氣炎熱,往往很難找到打工用的人,為了減少開支,和每畝地的成本,基本在給玉米施肥都是一炮轟。具體時間也就是在玉米的崔苗期一次性施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