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播種密度怎樣做比較科學?

東北磊哥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玉米種植密度是影響產量的一個核心因素,無論是種植過大或者過小,都不是單純一個因素決定的,和玉米品種、土壤墒情和溫度等綜合決定。

通常說的玉米密度是個什麼概念,又是如何計算的呢?玉米密度指的是單休玉米所佔據的營養面積,計算方式如下,株距乘以行距,然後用總面積除以所得數據,得出多少株每畝,即為密度。

如果過大,會造成單個玉米棒子過小,出現禿尖的幾率也會增加,整體產量得不到有效提高。密度過小,整體棒子數量少,土壤養分不能充分被吸收利用,產量上不去。

所以,作為常見的澱粉玉米,現在市場常用的密度為4000株左右/畝。根據其他因素的不同,各地密度均有所不同。我建議大家參考廠家的推薦密度,基本是在各個區域測試出來的合適密度。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農巴士


你好,我是農村人,我家每年都種玉米,我以我家種玉米的方法就是,橫距相隔一米,行距相隔二尺,一蔸種兩棵玉米,底肥要充足,玉米長到二尺高下一次肥料,等到玉米快開花了再下一次肥料,就可以等待豐收了,下面圖片是我村和我家種的玉米




黑豚養殖


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

現在玉米播種都用機械播種了,很少用人工播種。

記得小時候家裡面種玉米(在菜園子裡種),那時候用一根很長很長的線,隔上十五公分挖一個坑,放一粒種子。就這樣要忙活一天,才能把園子裡的地種完。

而現在,園子裡也很少種了,現在幾戶種的全都種上了果樹。

在種玉米時,玉米的密度不易過大,玉米的密度過大,會影響玉米的生長。也會導致玉米結的棒子變小。

在種植玉米時,還應該考慮土地的肥沃程度,土地越肥沃,種植玉米的密度可以大一些,土地比較貧瘠,種植的密度可以小一些。還有就是,每年的降水量多少,也會決定著玉米的,密度多少。

養牛羊的朋友會種著青儲,而種玉米的更多。在種植玉米時,玉米的密度可以大一些,這樣草料也就會多些。






小馬在農村創業


我在大集體的生產隊當過會計,教師退休後繼續種田 ,平均每年產四五萬斤玉米,對種田我內行,看我的回答靠譜不?

一、計算方法

現在的新品種玉米,眼花繚亂,把老農民搞蒙圈了,有畝株數2400~2800棵,有3500~4000棵的,有4000~5000棵的……究竟株距多少合適?

首先確定地塊壟多大,如壟寬60釐米,畝株4000棵,計算方法是667÷0.60÷4000=0.28米=28釐米

(畝面積667平方米÷壟距÷畝株數=株距)

二、因地制宜

上述計算得到株距大概率。

具體地塊可根據經驗適度選擇株距。

坡地、高崗地、小地塊、總之通風好的地塊適度密些,但不能超出種子要求畝株數上線。

平坦地、窩風地、窪地、大塊地,即通風差的地塊要適度稀些,但不能低於種子要求畝株數下線。

農民多年種地,自己承包田哪塊適密適稀,哪塊光照好,哪塊好招風,心中有數,在計算大概率的基礎上適度調整稀密。

三、合理施肥

因為地塊不同,畝株數不同,化肥施肥量也要適度調整。

賣化肥的會告訴農民一畝地一包,如果密度偏高的種子,要適度增加化肥用量,三個人的用餐要五個人來吃,是吃不飽的,必須加餐,才能確保豐收。

經驗之談,僅供參考。祝農民兄弟鼠年大吉,喜獲豐收!


廣結善緣148923423


玉米的種植需要注意的事情比較多,首先就是播種的時間上,如果播種的時間提前,且地溫並不是太高,發芽的速度比較慢,還會遭遇倒春寒的問題,那對玉米的種植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一般要保持10cm厚的地溫控制在12℃。


當然在種子的選擇上,儘量考慮優質的種子,從發芽率、純度、水分等指標進行選擇,看看播種育苗量。當然還需要考慮種子的標籤,看看是否達到了國家標準,不然一定別急著購買。 不過最重要的就是要合理密植了,只有科學的密植,才能讓它的產量更高。通常來說,如果品種晚熟的話,生長期比較長,此時的植株密度一定要小才行,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密植。當然同類品種中,如果葉片比較平展,長勢很是鬆散,那就需要更小的密度才行。

當然大家也要根據地力以及水肥來決定密度問題,如果肥力相同,栽種的密度越多,那果實的個頭也就會越小,而如果選擇和肥力相當的種植植株數量,那才能讓它的產量更高一些。當然如果土壤的肥力不多,此時一定要及時進行肥力的改善,栽種的密度更稀,這樣才能讓玉米更好的豐產。

一般來說每畝地種植量保持在3500-4500棵即可。如果土壤肥力多,那就可以多種植幾棵,而如果全年的降雨量不是太多,那就不能多栽種玉米。當然還需要分析光照,如果光照的條件不錯,那就可以適當的密植。 通常來說,土壤的養分以及墒情才是決定密度多少的主要因素,如果肥力強,保水性好,那種植玉米自然會更好一些,但就算如此,種植量也要在4500棵以下,如果這些指標都中等,那就可以種植4000棵,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對於春播玉米來說株距一般為33-40cm,行距一般來說都在50-60cm之間。對於夏播玉米則是25-33cm,這樣一來,春播玉米的密度可達3300-4000株/畝,而夏播玉米密度可達4000-4500株/畝。

對於莖葉夾角小、葉片上衝,行距應該窄些;對於高稈、葉片平展的大穗的玉米品種,行距可寬些。採用半株距或一穴兩粒播種時一般種子發芽率大於85%但小於92%。定苗時按株距定苗,缺苗時就近留一穴雙株。

不同類型的品種具有不同的耐密性,緊湊型雜交種耐密性強,密度增大時產量較穩定,適宜種植的密度較大,平展型耐密性差,密度增加範圍小,若增加密度就會減產。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異花授粉植物, 植株高大, 莖強壯, 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 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農作物, 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水稻和小麥。但由於其遺傳性較為複雜, 變異種類豐富, 在常規的育種過程中存在著週期過長、 變異係數過大、 影響子代生長髮育的缺點, 而現代生物育種技術不但克服了上述缺點和不足, 同時也提高了育種速度和質量。

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餚,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業酒精和燒酒的主要原料。











農村巧姐


種植玉米的密度怎樣才科學?這要根據土壤肥力來定。土質肥沃,密度可在一米,土質貧瘠,八十公分左右為佳。我們這裡栽種玉米得出的經驗,就是密度大,玉米體型大,通顛;密度小,玉米個型小,玉米顛玉米不成熟。單位面積內,土質肥沃的產量就比土質貧瘠的高得多。

通常在栽種玉米的時候,以鋤頭把子的長度為準(約一米左右),若是人工栽種,目測一下就可以,沒有準確的尺距;機器耕種,播撒種子要均勻些,收穫時也比人工栽種的方便得多。

我們這裡山地大,有泥土的地方就丟幾顆種子,有的地方只能種上一窩,也就不管密度不密度,到時有收入就行。

密度不是決定玉米收入的主要因素,事實證明,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和農藥,沒有化肥和農藥的科學施放,就不會有糧食的穩定收穫。


y農人農事


圍繞當前父老鄉親在種植玉米上面一個很大的困擾問題就是,在播種玉米的時候如何能做到,既要保障玉米棒子的長勢個頭又大,玉米顆粒飽滿充實,而又要做到玉米株數增加,棒子數量增多,我們都知道如果一畝地玉米種植過密,勢必會造成玉米整體長勢受損,影響玉米的生長質量,並且很容易引起倒伏,但是如果播種太稀,那麼毋容置疑有會造成玉米減產,所以農民朋友在播種玉米的時候會因為,如何適度密植而感到困擾。

從小小李,我自身的種植玉米經驗來說,玉米播種稠密一點,在稠密的基礎上,適度密植所帶來的收益要遠遠大於合理播種,畢竟多一顆植株,才能多一份產量。

玉米播種密度怎樣做比較科學?

首先來說按照每畝地基本的666.7平方米為基礎,用玉米播種的間距和行距,兩兩計算得出了的就是玉米的一般種植密度,具體的方式可以理解為:用每畝玉米的平均行距乘以平均的株距,那麼算出來的結果就是玉米每畝地的,單株顆數所佔用的營養面積,然後用每畝的平方數除以單株的營養面積,那麼其最終結果就是玉米的種植密度。

事列如下:當行距為0.8米,其株距為0.25米,畝數面積666.7平方米,那麼0.8*0.28等於0.2平凡米,然後666.7除以0.2,那麼得出的結果就是每畝玉米地種植的玉米密度為每畝株數3333.5顆植株。

當然了這只是理論上面的種植密度,在農民實際播種玉米的時候,如果採用這個株數來進行播種,那麼肯定會出現播種單稀的情況,通常情況下,在氣候環境、土壤肥沃程度、玉米品種、以及各地精耕細作管理方式的不同下,一般每畝的播種密度,玉米種植株數大概在3500株到4500株數之間,從我個人的理解上面來說,結合我們菏澤農村的種植環境,我每年的播種株數都會控制在4800株左右,並且這幾年來看,玉米每畝的產量還是很不錯的。

玉米科學種植的密度不單單應該是紙上談兵的理論種植,現實情況來說,適度密植絕對是玉米增產必不可少的,我們在談論科學密度的情況下,應該首先從,當地的土壤肥沃程度來說,如果土壤質量好,灌溉資源充沛,光合作用以及管理到位,那麼密植是第一選擇,再者就是密植的第二考量因素氣候環境,因為玉米密植所帶來的第一影響就是抗倒伏能力變差,所以密植的第二要點就是,當地不會出現,多頻率大規模的颱風天氣,如果處於颱風高發區域,那麼毫無疑問是不建議採用密集種植玉米的。

綜上所述,科學密植玉米的方法講究的是因地制宜,農民朋友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草率的聽從專家教授的建議,自己要有數。

我是農村小小李,如果你對我的回答有些許滿意,希望你能給我一個點贊和關注,你的小手一揮是對我最好的鼓勵。


農村小小李


既然談到科學,那我們就必須遵循客觀事實,去尋找最科學播種方法,適時適量播種,合理密植,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的肥力條件,品種特徵特性,及栽培條件來確定每畝種植玉米的株數。並能突出該品種的生育特徵,增強個體生長空間及充分協調群體生長關係。能夠高效利用光,熱,水,氣,肥等資源。使玉米產量值最大化。以此達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目的。

玉米合理密植應把握哪些細節原則?

合理密植首先我們要調整種植方式和種植密度,來改善群體關係,種植方式也影響著品種適宜的種植密度,在實際生產中,能夠充分將二者恰到好處的融合,方能更好的發揮密植增產作用。



在實際生產中,我們發現,大多數種植選擇品種,最注重兩點,一是高產抗病抗倒伏,二,糧質。生育期先別管,只要能高產,糧上差不多就行,至於所購買的品種適宜種植什麼樣的土壤,從來沒考慮過,栽培密度,自然是一邊倒,必須密度夠用,不缺苗就行。

玉米種植,想要高產,密度必須合理,因地制宜,把握好以下幾點細節原則。

1.因地制宜種植適宜品種

(1)沙土宜密,黃,黏土宜稀



土壤的通透性對玉米根系生長影響較大,沙壤土通透性要好於,黃黏土,在沙壤土中的玉米根系明顯比黏土中長的好,長的多,因此同一品種在沙壤土上種植密度比黏土上種植密度要大一些,更能發揮其產量優勢。

(2)肥地宜密,瘠薄地宜稀



同一品種在不同的土壤肥力條件下,適宜種植的密度也會有所不同,一般情況土壤肥力差的瘠薄地塊適宜稀植,肥力好的有機質含量高沃土田適宜密植。同一品種在瘠薄田種植適宜密植每畝,以66釐米壟距,1000跑米,計算,每跑米,3~3.3株,畝株數,3000~3300株,株距,9寸~1尺。在地力肥的土壤上種植,每畝密度為4000~4500株,株距7寸~7.5寸。公頃保苗6萬~6.8萬株。

2.根據品種特徵特確定種植密度

(1)收斂型品種宜密



大田生產,株型緊湊收斂,葉片上舉的玉米品種,莖稈和葉片間夾角小,通風,透光性,優勢明顯,光,熱資源效率高,適宜密植,實際生產中,株型緊湊,株高相對較矮的玉米品種適宜栽培密度會更高些。但也不要過密種植,適宜地塊公頃保苗7萬~7.5萬株。

(2)平展型品種宜稀



株型平展,這類型品種的葉片,多為灣垂,遮陰擋光,密植,田間密閉性過大,通風,透光性差,影響光熱資源的利用,所以這類型品種不適宜密植,適當稀植更能夠有效利用光熱資源,充分發揮自身的高產潛力。這類品種畝保苗3000~3500株為宜,公頃保苗4.5萬株~5萬株。

3.根據播種時期確定栽培密度

1早播宜密



實際生產中,春播早播玉米,生育期長,幼苗生長階段,處於較乾旱的氣候條件下,水肥供應受到一定的抑制,有利於蹲苗,促進植株根系下扎,同時植株上部生長素受抑制,頂端優勢減弱,長勢緩慢,有利於莖稈橫向發展,促底部節間健短,到中後期表現出植株不高,稈粗,空稈少,適宜密植。

(2)晚播宜稀



晚播玉米,苗期高溫多溼,莖葉生長快,沒有蹲苗時間,若種植密度過大,植株就會增高,節間相對增長,穗位同時上移增高,倒伏風險加大,通風,透光性差,很難充分利用光,熱資源,所以,此時播種應降低種植密度。

4.根據光熱的生態條件確定栽培密度

(1)南方夏播宜密

短日照,氣溫高,可促進發育,從出苗到抽穗所需天數相對縮短,反之,生育期就延長,因此。同一類型品種,南方種植密度略高於北方。

(2)北方春播宜稀



對於北方春播玉米來講,大穗,植株高大的晚熟品種,生育期過長,密度過大光合效率低,幹物質積累少,會影響中後期生長,所以種植密度要比中熟品種和早熟品種稍稀些。

小結

玉米種植,要本著科學合理的種植方式,進行合理密植。採用科學的種植方式與合理的種植密度,來調整改善群體生長結構,而種植方式決定品種適宜的種植密度,能夠更好的發揮密植增產的作用。一般多采用小壟等行距種植方式,包括,穴播,條播,等距精量播種。所以合理密植需要配套的種植方式。方能充分體現,合理密植優勢面。

以上淺析,對此您有哪些不同觀點歡迎一同探討交流。


神農35


大家好,我是農村燕姐,

玉米播種密度怎麼樣做比較科學

大家好今天我把在四川宜賓農村種植玉米的經驗給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種植玉米的密度要根據你地方的環境比如說地方是平源 ,丘陵,還有就是山坡,還有要根據陽光等等這些來栽培的,如果是平源陽光充足的環境我們可以用線來拉好移栽線線直,寬在80公分,徒步在一尺五左右,這樣移栽的玉米產量高,好澆水好管理,這樣會保持陽光充足,不容易得麻葉病,乾花病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