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深耕好麼?

如金小哥哥


土壤深耕肯定好嘛!土壤就是作物生長的基礎介質,作物根系扎得深不深順不順直接影響作物正常生長和果實產量。

一、土壤深耕的好處

在當前追求產量的狀況下,農民朋友出現了一些誤區,比如大量施用複合肥料,不注重有機肥料的施用。造成了土壤層中積存過量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嚴重缺乏,出現的症狀就是果實暫時性產量增加,但長期會導致不穩產不增產。

土壤層嚴重變淺是事實。深耕就是改變土層厚度的有效辦法。其好處在於:

1、方便根系深扎

土壤深耕後,根系扎入就比較順暢了。作物的根系主根是垂直深入的,側根才能順利展開,不至於主根歪斜,影響根系展開。當主根能夠垂直插入土壤中時,其根系接觸土壤的面積就會增加,其吸肥和吸水能力就會加強,不言而喻,營養吸收速度會更加迅速。

2、增強土壤疏鬆度

深耕後,土壤表層厚度增加,土壤疏鬆度增強。土壤孔隙被打開,空氣和水分通道被打開,也有利於地下水的上吸。這對於作物輕鬆吸肥吸水起到了保障作用。

3、改變積存營養元素的可礦化速度

深耕後,土壤中的積存大量元素被翻開,與土壤中有機質接觸更加緊密,有利於大量元素被礦化,這樣對於土壤淨化有積極意義。

二、土壤深耕的方式

土壤深耕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播種前深耕地,一種是收穫後的秋耕。

實踐證明,秋深耕更加有意義 ,一方面可以使土壤中的有害病菌被深翻後曬死,一方面可以通過一冬的翻曬後,方便開春輕鬆播種。而且在秋耕的同時,可以深施基肥,改良一下施肥習慣,促進作物有效利用肥料。

總之,土壤深耕是一項好的改良土壤的辦法。但是,農民朋友由於不想投資,不願意深耕,是一個觀念問題,儘早改變,儘早受益吧。


農資人實錄


對於土地深耕好嗎這個問題

下面我們來分析下土地​深耕有哪些好處

1、土地深耕​一般​三年一次,耕​地深​度20-30釐米,​土地深​耕以後打破犁底​層,加深​耕層,​熟化​底土,利於小麥​根​系深​扎。

2、土地​深耕​可以​把有機肥料、​粉碎的秸稈、雜草和病​蟲​深埋,​促進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和養​分的釋放,​為小麥​的​生長​發育創造良好條​件。

3、土壤深耕​可以疏鬆​土壤,​加深耕​作​層,​改善土壤​的水,氣​狀​況,有效解​決了深耕層內部​的水、​氣矛盾,​增強土壤的滲​水、蓄​水能力,進而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和保肥、供肥​能​力。

4、​土​壤深​耕後,泥​土上​下翻個,充分接​受陽​光照​射,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總體來​說,​土地深耕在蓄水保墒、抗​旱​減​災、培肥地力、提高​糧食​產量​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國​家在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就是​為了改善農民傳​統種​植模式,讓​農民的土地增​產。

通過以上的總結,我們可以得出,土壤深耕是好的,感謝閱讀。





青春不朽的未來


土壤深耕好處多多。現在,全國所有分田到戶的土地都應該普遍的進行一次深耕最好!

自從分田到戶以來,農民種地幾乎都沒有進行過一次土地深耕,我們村裡的耕地一直到現在還是這種情況,沒有一戶深耕過自家的土地。我們這裡附近的村子也都是這種情況。我相信在全國其他地區可能這種情況也是很普遍的。

深翻土地的好處,我想每一個真正的農都知道的很清楚。特別是現在,由於國家大力提倡環保,嚴禁焚燒結杆,必須要施行結杆還田。這樣以來,害蟲:雜草:病菌等越來越嚴重。現在農民對付這些病蟲害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大量的使用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這樣一來,就給很多的農作物果實造成了或多或少的農藥殘留成份。使農民種地造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是迫使農民不得不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肯定會使各種農作物大量的減產,最後農民種地肯定是賠錢。

土壤深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以上的病蟲害發生。同時還可以大大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士壤的板結現狀也可以大大的改善,同時更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能給農作物創造出更好的生長條件。總之,土地深耕的好處還有很多,關於這一點,我覺得每一個真正的農民都懂得這個道理,在這裡我就不再多說了。下邊我來說說另外一個問題。

深耕土壤的好處,雖然每一個真正的農民都知道,為什麼這麼多年了,卻沒有人去做呢?我以為這個問題才是今天值得大家去真正思考和討論的問題。

我認為:目前中國農村的土地現狀,限制了絕大多數土地深耕的進行。例如:一塊一百畝的耕地上,就分給幾十戶人家,有的人口少的人家可能連一畝耕地都分不到,而且每家每戶在各家的地界上都有標記。另外,每個村的土地一般都分成一等地:二等地:或者是三等地,這樣以來,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好幾塊耕地,而且每地土地的面積都不大。這就從根本上限制了土壤進行深耕。

土壤要施行深耕,是有條件限制的,首先需要較大的面積才能進行。現在全國己經實現土地流轉的種糧大戶完全可以進行土壤深耕。但是,根據我們這裡的情況看來,就是現在的種糧大戶,進行深耕的也很少很少,基本上現在還都是採取旋耕種植。現在一般旋耕的深度都很淺。另外,旋耕只能起到切碎作物的根子和挍拌表層土壤的作用,根本就不能把表層的土壤翻到最底下去。這樣的種植模式根本就改變不了土壤的板結性,也提高不了土壤最好的通透性,另外,對防制越來越多的病蟲害和雜草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現在,我認為:要想進行土地深耕,根據我國現在的土地現狀只有兩種辦法。第一,施行土地連片耕種。這種做法目前還有很多困難,一時半會兒還很難實現。第二,如果國家能研製出一種小型的深耕機器,在小型的土塊上也能進行很好的深耕就太好了。過去和現在的深耕機器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在進行深耕每一塊土地的時候,總是把這塊地翻得一邊高,另一邊低,而且最後還留下一條深溝,這樣一來就把一塊來本很平坦一塊土地給破壞了,將來澆水的時候就很麻煩。要想把這塊地重新整平,必須要費很多的工時才種填平整。所以,現在即便是種糧大戶,也不願意深耕自己承包的大片土地。

總之,我認為:如果能研製出一臺能夠不改變土地的原貌也能進行深耕的小型機器,一切事情就都好辦了。如果這臺機器能夠把表層十釐米的土壤全部都翻到二十釐米以下去,那就太理想了。這樣就徹底改變了現在的土壤結構,使中國的土地發生了質的改變。如果這樣的種植模式進行下去,在桔杆還田的基本上,用不了十年,我們的耕地就變成了即保水又保肥的海棉田了,那個時候中國的糧食產量還會邁上更高的一個臺階。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和想法,如有在某一方面出現錯誤,請各位網友多多批評或指教。


少利17


土壤深耕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肥水能力、提高抗旱能力、促進農作物根系生長、輔助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以及增產的必要整地措施。但是現在我國的深耕深度有限、效果也有限,建議2年左右搭配深松作業會有較為明顯的效果。

1、提高土壤保肥水能力和抗旱能力。國內的農業發展史較長,對土地的保護卻不是很到位。特別是現在農業種植的收益偏低,很多的農民朋友為了節省成本就會省略秋季深耕的步驟。但是這樣做的一個後果就是土壤板結、黏重,不利於根系的生長,土壤的保肥水能力下降,易乾旱。特別是在種植的過程中由於自然降水、灌溉、田間管理措施等因素,土壤還會進一步的下沉、造成土壤顆粒間的空隙變小,還是會加劇土壤板結、黏重的情況。

而且,在土壤顆粒間空隙變小的情況下,土壤吸收肥水的能力變差。直觀的表現為土壤不耐澇、易乾旱、肥料用量增加。就是因為土壤吸收肥水的“庫”變小了,沒有那麼大的庫存來正常的吸儲肥水,導致土壤情況的變差。通過農用機械帶到犁具、旋耕機等進行深耕,打破板結、黏重的土壤狀態、增加土壤顆粒間的空隙,對於提高土壤吸儲肥水的能力、提高抗旱能力還是有著一定作用。

2、促進作物根系生長。農作物的產量、品質和地上部的生長狀態,和地下根系的生長情況密切相關。而且,地下根系的生長狀態和地上部的生長、產量是呈正相關的關係。所以,根系的生長情況就顯得格外重要。對於根系來說,更適合在疏鬆、透氣、肥力充足的土壤中生長。對於土壤中的肥水,我們只能儘量的改善。而對於疏鬆性和透氣性來說,則可以通過深耕來解決。特別是在深耕的深度能夠打破犁底層的情況下,根系的生長情況會有很大的改善。

3、輔助降低病蟲害。農業種植中,不可避免的會在表層土壤、秸稈、地下根系中殘留一定量的病菌、蟲卵。這些病菌、蟲卵在條件適宜時就會再次恢復活性而危害農作物的健康。通過深耕,將表層殘留的病菌、蟲卵翻扣在土壤的深層,通過深層不見光、低溫、水分相對充足以及微生物活動、缺氧等條件來抑制其活性的恢復甚至使其失活、死亡,這對於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4、有利於保墒、有利於提高播種和出苗的質量。土壤翻耕之後,土壤顆粒間空隙變大,特別是一些土垡片間的空隙更大,可以吸儲更多的積雪。減少春季積雪融化的雪水的地表徑流。這就會提高土壤的墒情,保證耕地的含水量充足。這對於提高播種質量和出苗質量是有著積極意義的。

所以,深耕對於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的國內耕地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能夠2年左右搭配一次深松作業,對於土壤健康情況的改善來說,是更好的一種整地方式。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1、農民長期習慣用中小型機械旋耕作業,耕地深度只有深10釐米左右,致使土壤耕作層變淺、耕地逐漸板結嚴重,土地保墒性、透氣性差,降低農作物產量。

2、長期以來,農民喜歡秸稈直接還田,由於犁地層薄,秸稈掩埋於淺層,影響小麥出苗。

3、另外耕地淺,雜草不能深埋,不易死亡和腐爛,也影響到出苗。

4、土地在淺層旋耕,一些蟲子淺埋,不易死亡,易發生病蟲害。

5、小麥根系深廣,土地淺層旋耕,麥根扎不下去,小麥不耐寒、不耐旱,影響產量。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土地長期淺層旋耕,致使土壤板結、養分失衡,不利小麥生長。


妖刀090802


1、農民長期習慣用中小型機械旋耕作業,耕地深度只有深10釐米左右,致使土壤耕作層變淺、耕地逐漸板結嚴重,土地保墒性、透氣性差,降低農作物產量。

2、長期以來,農民喜歡秸稈直接還田,由於犁地層薄,秸稈掩埋於淺層,影響小麥出苗。

3、另外耕地淺,雜草不能深埋,不易死亡和腐爛,也影響到出苗。

4、土地在淺層旋耕,一些蟲子淺埋,不易死亡,易發生病蟲害。

5、小麥根系深廣,土地淺層旋耕,麥根扎不下去,小麥不耐寒、不耐旱,影響產量。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土地長期淺層旋耕,致使土壤板結、養分失衡,不利小麥生長。


思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土壤深耕當然有好處,這是在農業生產種植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田間管理措施。深耕一般在農作物種植之前或者是秋季農作物進入休眠期的時候進行比較合適。

如果是在農作物種植之前,進行土壤深耕的話,主要是將表土和底土進行翻動晾曬,殺滅深層的細菌和病蟲害,提高土壤的透氣性能,改善土壤的營養結構和微生物種群的活性,並且可以結合耕作施肥,來提高土壤的肥力狀況。同時,深耕還可以讓板結的土壤更加疏鬆,可以將土壤中的石塊雜物清理乾淨,給農作物種植提供一個相對完善的環境。

而秋季進行地塊深耕翻土,主要是為了疏鬆土壤,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和透氣性能,有利於農作物吸收營養成分,增強抵抗力,提高越冬能力。而且工作還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地表土壤的溫度,並且殺滅一些過冬的蟲卵和病蟲,給來年農作物病蟲害預防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基礎。

所以土壤深耕是非常重要的農業管理措施,應用非常廣泛,一定要科學做好預防和管理。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


止茶


1、土地深耕一般三年一次,耕地深度20-30釐米,土地深耕以後打破犁底層,加深耕層,熟化底土,利於小麥根系深扎。

2、土地深耕可以把有機肥料、粉碎的秸稈、雜草和病蟲深埋,促進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和養分的釋放,為小麥的生長髮育創造良好條件。

3、土壤深耕可以疏鬆土壤,加深耕作層,改善土壤的水,氣狀況,有效解決了深耕層內部的水、氣矛盾,增強土壤的滲水、蓄水能力,進而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和保肥、供肥能力。

4、土壤深耕後,泥土上下翻個,充分接受陽光照射,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總體來說,土地深耕在蓄水保墒、抗旱減災、培肥地力、提高糧食產量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國家在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就是為了改善農民傳統種植模式,讓農民的土地增產。


孤鴻寄語默蒼離丶


土壤深耕多是對於一年生作物來講

深耕其實和輪作土壤一樣

一年生的多數是淺根系作物

根系再20-30公分

經過一個生育期後

會帶走很多養分

秸稈還田之後

加點高氮肥深耕土壤

會讓秸稈有一年的腐熟期

下一年再翻出來的時候養分更充足


種地的uncle


土地深耕與否關鍵是看種啥,如果種冬小麥側不需要深耕,因為山東農科院去年才試驗得出結論,冬小麥要淺耕,俗稱鐵坂茬小麥,可以獲得較高產量。如果要種夏玉米,側提倡深耕,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增加平整度,有利玉米的出芽一致性,可以有效增加玉米產量。致於播種其它農作物是否需要深耕我就不大瞭解了。我想應該需要深耕的多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