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步幅和步頻怎樣才合理?

無名氏82271


根據自己的感覺走,不要為了追求跑步成績,就加快步頻和加大步幅,這樣很容易受傷。每個人都步頻和步幅都不盡相同,身高高的跑者,一般步幅會比身高矮的跑者大,步頻反之。

筆者最喜歡的步頻是175~185次/分鐘,步幅是110~120cm/次。只有適合自己的步頻和步幅,都能夠健康的跑下去。

有相關數據表明:步頻180次/分鐘,能夠更好地緩衝,從而保護腿部關節。

步頻180次/分鐘,能夠輕鬆地跑完10~20公里,不會感到很累。當我們進行短跑時,速度非常快,步頻可以達到230次/分鐘,步幅可以達到150~200cm/次,但是跑不遠,腿部肌肉和關節就受不了了。

想要健康的跑步,步頻保持在180次/分鐘時能夠保護腿部肌肉和關節。

步幅對於跑步成績非常重要,普通跑者和頂級跑者的差別,就在於步幅。

很多人認為步幅小,就用步頻補,其實是無濟於事了。

相信很多跑者為了追求跑步成績,苦練大步幅,結果落下了腓骨、膝蓋、髂脛束等關節的傷病。步幅需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而定,一般跑步腳掌落地都不會過度超上半身,不然腿部承受的壓力非常大,很容易傷到腿部肌肉和關節。

筆者經過多次的跑步記錄,認定110~120cm/次的步幅最適合。你們也可以經過多次跑步記錄,得出自己最舒服的步幅。


魂遊體壇


這個自己能夠跑出最佳的步幅步蘋基本是最合理的,但是總的來說最佳步幅在80CM到110CM,最佳步蘋在180次每分鐘。

我按照自己的情況看過,當我步蘋接近180的時候,基本跑的半馬以及全馬都刷新了自己的PB。

步幅的話,我全馬PB步幅是105,半馬是121,然後五公里最快的時候步幅達到133,總的來說,105的步幅是我跑起來最舒適的步幅。

像跑五公里最快的時候,步幅大,步蘋高,特別的累,那種跑完就像經歷生死一樣,覺得自己還活著大口喘氣的感覺。

然後平常半馬休閒跑,不追求成績,以自己不是很累的那種狀態去跑,步幅基本是105,步蘋接近180。


當然,對於步幅這個按照自己節奏來比較好,我們沒法去仔細測量自己步幅,所以平常以哪種姿態跑步最舒服,我們就按照那個步幅來,不刻意加大也不刻意減少。

在步蘋方面,如果不追求成績,那跑起來不累就行,按照自身節奏走,如果想要成績,而步蘋比較小的話,可以適當往180次每分鐘方向靠攏,步蘋已經超過180的朋友就不要隨便更改了。


真叫靜靜


步幅和步頻是決定跑步速度快慢的重要因素。

國人的體質適合小步幅快步頻的跑步方法。

世界冠軍孫英傑,她跑步速度高峰期能到達一分鐘300次的頻率;越野女神小卡一分鐘250次頻率;草根跑者謝樟榮一分鐘220次頻率。優秀的頂尖高手無不是200以上的步頻。當然,步幅還不能太小。

普通跑者達到180的頻率、80-100cm的步幅就算優秀了。預估馬拉松成績330左右,也就是4分58秒的配速。

頂尖高手的步頻會遠遠超過一般跑者,他們從你身旁跑過,你會聽到啪啪啪啪有節奏感輕快的聲音。普通跑者經過你身邊時的跑步聲音完全不一樣,砰 砰 砰 砰外加呼吸沉重的聲音。

很多人不理解肯尼亞人為何那麼大的步幅跑得還非常快,這是體質決定的。非洲人為了生存,在弱肉強食的環境裡生活,跑不快就沒有食物,意味著被餓死。所以非洲人能跑是被生活逼出來的,他們要追上獵物就得嘗試各種不一樣的步幅、步頻。只有找到最適合他們自己追捕獵物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所以,快頻大步幅的方法就在他們不斷的總結中保留了下來,一直沿用。

反觀國內的一些初級跑者,還沒了解到我們的身體適合哪種跑步方法,就開始在電視上書本上模仿外國人,沒跑多久就受傷了。

總之,快頻又能大步幅最好,但要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來決定。


跑者邱坤旺


(1)跑步最重要的是節奏,跟著兔子跑也是跟個節奏。

(2)節奏是什麼?就是你的步幅和步頻決定的。


(3)節奏一致的話,一起跑會很輕鬆。


(4)節奏不一致,哪怕是一樣的配速,一起跑也很累的。非常累。

我步頻大約190左右,跟步頻200的人一起跑過幾次,真的好累,節奏很容易亂。節奏一亂,就跑得很痛苦。


(5)沒有適合所有人的步幅和步頻,只是適合自己的步幅和步頻。


(6)速度 = 步幅 * 步頻。要想跑得快,就必須增加步幅,或者提高步頻,或者兩者同時提高。


(7)對於健康跑者,推薦小步幅高步頻。因為步幅越大,衝擊力越大,容易受傷。


(8)對於追求成績的跑者,推薦鍛鍊臀部/腿部/核心的肌肉力量,只有強大的肌肉才能搞定大的步幅。才有理想的成績。


(9)千萬不要去迷信什麼180步頻。180只是因為他剛好是60秒的整數倍而已。1秒鐘3步。

(10)找到適合自己的步頻和步幅,跑得才舒服。才不容易受傷


跑者阿飛


跑步者根據其自身身高,可選擇步頻在180左右,步幅在80–100cm之間為宜。對於初跑者而言,建議以練習小步幅快步頻為主,等步頻相對適應後,再逐步加大步幅,這樣做的好處是減小由於跑步方法不當造成的傷害。


心態不錯1


在喜馬拉雅,享跑步音樂180拍步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