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怎樣避免骨質增生的發生好?

ft2883407


人到中年怎麼避免骨質增生的發生?骨質增生多見於中年以上人群,是軟骨及骨質退化的一種表現。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不良的生活姿勢、運動損傷等使人體的關節和脊柱周圍的肌肉、韌帶等組織的會發生退行性改變,使關節、脊柱、肌肉的力學平衡遭到破壞,出現關節和脊柱的不穩定。

這時機體為了維持關節的穩定,就會啟動新的自我保護機制,為了適應這些變化,重新達到關節平衡的狀態,就會通過骨質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接觸面積,減少骨骼單位面積上的壓力,使脊柱或關節更加穩定,這樣就形成了骨質增生。

這樣看來,所有的骨質增生也並不一定是有害的,但為什麼人們卻那麼討厭它呢?

骨質發生增生後,隨著關節使用的次數的增加,關節周圍的組織如軟骨就會很大概率出現老化、發炎,這些變化會使關節周圍的組織受刺激或者受壓迫,從而引起腫脹疼痛等一系列症狀,如頸痛、腰痛、肢體疼痛或神經疼痛、關節疼痛。


那麼骨質增生如何預防呢?

首先就是要補鈣,其實人們一直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真骨質增生就是補鈣補多了,特別是得了骨質增生就更不需要補鈣了,這是錯誤的,其實骨質增生是對骨質疏鬆的一種代償,預防骨質增生更需要補鈣治療。

其次平時應該保持正確的姿勢,適當運動。特別是女孩子,減少穿高跟鞋的次數,平時避免長久一個姿勢,多活動。最後最重要一點,就是要減重,特別是肥胖人群,因為體重的增加會增加負重關節的負擔,使關節穩定性下降,前面說了,當關節穩定性下降時機體就會代償性的增生。


張浩醫生


人到中年怎樣避免骨質增生的發生好?

骨質增生俗稱“骨刺”,可見於多種疾病,一般認為無需處理,但如果壓迫血管、神經可引起一系列症狀,如頸椎病、腰椎管狹窄症等,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的痛苦。引起骨質增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骨骼的退行性改變。這種骨質增生與人體的自然衰老有關,預防雖然作用有限,但可以使骨質增生的程度減輕,出現的時間延遲,表現的症狀輕微,從這個角度講預防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

長期劇烈運動可使骨骼、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關節囊,受到過度牽拉、出血,血腫機化,鈣質沉著,導致骨質增生。另外,骨骼的長期受力不均,機體的反饋機制就在過度運動的部位產生新的骨質(骨質增生),以緩解局部應力過大的狀況,適應這種非正常生理受力的變化。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並不是不讓人活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因為骨質增生多產生在關節周圍,關節軟骨被破壞是引起骨質增生最直接的原因,而關節軟骨本身無血液營養供應,其營養來源於關節液,後者主要通過關節活動時,組成關節的諸骨骼之間的擠壓運動才能夠進入。

適當的活動,特別是關節的正確運動,可以增加關節腔內的負壓,有利於關節液向關節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的發生。什麼是關節的正確運動呢?生物力學的研究告訴我們,關節在承受壓應力方面遠大於剪應力,關節的破壞,多數是由於剪應力過大引起的,也就是說,正常關節主要是承受人體垂直方向的應力,而扭轉產生的剪應力則是導致骨骼破壞的主要應力,應該儘量避免。因此,平常鍛鍊時輕度的各方面活動均可,但過大的扭轉關節活動則應儘量避免。

適當補鈣

隨著壽命的延長,人體成骨能力降低,破骨能力相對加劇,即骨吸收大於骨形成,特別是50歲以上的婦女和老年人,逐漸發生骨質疏鬆,血中甲狀旁腺激素增加,降鈣素含量也增加。甲狀旁腺激素增加的後果是破骨活躍,骨吸收增加,使得骨超量脫鈣。骨骼中的鈣遊離到血中,其結果一方面骨質疏鬆加劇,另一方面血鈣含量增高。而降鈣素的增加則加速新骨的形成,這種代償性新骨的形成往往是在骨關節的邊緣長成骨刺,這就是骨質增生的發病機理。

所以,患了骨質疏鬆要補鈣,患了骨質增生也要補鈣。通過補鈣,增加鈣質的吸收,刺激血鈣的自穩定系統,抑制甲狀旁腺激素的過量分泌,降低血清鈣含量,增加骨鈣含量,最終達到既能防治骨質增生,又能防治骨質疏鬆的目的。

另外,過度肥胖者要控制體重,以減輕關節上過大的壓力。關節骨折者應當手術治療,儘量達到解剖復位,防止後期由此而產生的骨質增生和創傷性關節炎。

我是黃志豔大夫,致力於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解釋複雜難懂的疾病知識,幫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體。您的點贊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骨質增生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